鄧雪梅/編譯
邁克·莫爾伍德與“霍比特人”
鄧雪梅/編譯
邁克·莫爾伍德2004年因發(fā)現(xiàn)“霍比特人”骨骸而引發(fā)了一場關于人類進化的爭論,2013年7月 23日因癌癥病逝,享年62歲。圖為莫爾伍德在印尼弗洛勒斯島梁布亞洞穴挖掘現(xiàn)場
2003年,考古學家邁克·莫爾伍德(Mike Morwood)率領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團隊在印尼弗洛勒斯島的梁布亞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小型人的頭骨,隨后在周圍又相繼發(fā)現(xiàn)其骨架殘骸。莫爾伍德和同事彼得·布朗(Peter Brown)隨后為這些骨骸作了初步的說明,認定這些骨骸是一個與人類相關的新人種——弗洛勒斯人(霍比特人)。
此后,這一發(fā)現(xiàn)被冠以“霍比特人”一直沿襲至今。而對于這一發(fā)現(xiàn)的各種爭議也一直不斷,包括這些骨骸在實驗室測試中發(fā)生的一些損壞,這在莫爾伍德名為《新人種:印尼弗洛勒斯島上霍比特人的驚人發(fā)現(xiàn)和奇聞》(2007年版)一書中均有所描述。
其中,不同尋常的是對霍比特人的年代測定,因為它似乎暗示著霍比特人早在7萬年以前便生活在弗洛勒斯島——這個時間要早于現(xiàn)代人——并且存活到1.3萬年以前。要知道大約5萬年前現(xiàn)代人來到了澳大利亞和新幾內(nèi)亞,可見霍比特人滅絕的時間要遠遠落后于現(xiàn)代人到達澳大利亞和新幾內(nèi)亞的時間。然而,在霍比特人滅絕以后,弗洛勒斯島上沒有留下任何現(xiàn)代人的遺骸或其他證據(jù)。我同莫爾伍德的最后交談之一是關于把化石置于較早時期測定結果的可能影響(尚未發(fā)表)。
在許多方面,圍繞這個發(fā)現(xiàn)的爭議暴露出人們對于人類學和考古學的薄弱認知。不同學者聲稱,這種生物的近親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非洲的某個未知地方并于150萬年前絕滅。其他人則認為,霍比特人的近親應該是直立人,這些直立人早在 100萬年以前就來到了印尼。
對于這些骨骼具有的現(xiàn)代人特征,也有學者把霍比特人身材矮小歸因于自然界,這個理論的奇異之處是由“一個或多個病變造成的”。如果一門學科不能確定一幅相對完整的骨架屬于人類進化歷程的哪個階段的話,那么這門學科應該是遇到了一些問題。
在最初的手稿中,莫爾伍德采用了少量的石器來對此予以描述——通過這些石器的視角來說明霍比特人看似更像現(xiàn)代人。然而,一些考古學家固守19世紀歐洲的分類方法,武斷地認為這些古代制品只能是現(xiàn)代人類所制造的。對此,莫爾伍德的同事馬克·摩爾(Mark Moore)的研究論證了這種判斷是不恰當?shù)摹?009年,這些研究結果連同梁布亞洞穴的其他研究一起發(fā)表在由莫爾伍德主編的《人類進化》雜志特刊上。這些文章回應了對于手稿遭受愚蠢質(zhì)疑的相關問題。
在梁布亞洞穴,莫爾伍德對出土物進行分析
莫爾伍德1950年10月22日出生于新西蘭的奧克蘭市,他在奧克蘭大學學習考古學,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最初他在昆士蘭的原著民和島民促進會——負責原著民文化遺產(chǎn)的公共服務機構——找到了一個職位。1981年他來到新英格蘭大學,在那里一直工作到2007年,隨后在新南威爾士州的臥龍崗大學工作。
在莫爾伍德的博士論文中,有關于昆士蘭中部加拿芬山脈的巖石藝術和考古學,當時他已經(jīng)把巖石藝術納入到考古學研究中。在此后的研究中,他一直持續(xù)努力尋求兩者之間的統(tǒng)一,直到他去世。期間,莫爾伍德將其在新英格蘭大學講授的關于巖石藝術考古學整理成一部《來自遠古的視覺》(2002年版)書籍。
20世紀90年代中期,莫爾伍德在昆士蘭州約克角半島從事的一項考古研究涉及到其他領域的許多專家和學生。而在此項研究基礎上寫就的《昆堪鄉(xiāng)村的史前時期》(1995年)報告,是澳大利亞考古項目的最為詳細的報告之一。莫爾伍德記載了早在3.2萬年前該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人類。在隨后的研究中,他給出了人類出現(xiàn)的更早時期。
自《昆堪鄉(xiāng)村的史前時期》報告后,他便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從事考古研究。當時作為他的部門領導,我曾勸說他時機還尚未成熟,相反應該把他的研究報告綜合成期刊文章,這樣可以讓人們能夠領會他所描述的許多創(chuàng)新元素。事實證明我錯了。
首先,莫爾伍德接手了弗洛勒斯島上原先由荷蘭和印尼考古學家的一些工作。荷蘭考古學家已經(jīng)證明了由業(yè)余愛好者發(fā)掘的一些人類祖先的石器,出現(xiàn)的時間大約早于80萬年前。這是前所未有的。他與同僚把這些石器的年齡確定為88萬年前。后來他率領的團隊把生活在弗洛勒斯島上人類祖先的年代追溯到超過100萬年以前。
巧合的是,當時新英格蘭大學聘請的一位地質(zhì)學家伊恩·梅特卡夫(Ian Metcalfe)解開了很多歐陸元素的運動,這些元素構成了印尼島嶼的形成。這也導致了莫爾伍德和伊恩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他們共同撰寫了一本名為 《東南亞-澳大利亞動植物的遷徙和進化》(2001年版)書籍。
不過,莫爾伍德的名字永遠與他在弗洛勒斯島的項目相關聯(lián)。他對于印尼和東南亞考古學的堅持,最終導致了頭骨的發(fā)現(xiàn)——對于弗洛勒斯人的最初描述發(fā)表在2004年的《自然》雜志上。莫爾伍德把這項工作傳遞給新英格蘭大學他的博士生和同事。隨后,他在印尼其他地方——如蘇拉威西島——工作,其尚未發(fā)表的項目結果也著手推出,如2013年上半年在西澳大利亞金伯利完成的一項研究課題。
我同莫爾伍德交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關他的團隊所發(fā)現(xiàn)的霍比特人骨架。雖然這幅女性骨架已經(jīng)完全成年,大腦容量僅相當于網(wǎng)球大小,他說,她就像他3歲大的女兒佳拉那么高——佳拉在10歲時死于腦癌。邁克從此決心幫助理解為什么小孩會因此而死亡。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則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