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軍 徐 曉
(新疆兵團第二師焉耆醫(yī)院,新疆 庫爾勒 841100)
嗅溝腦膜瘤摘除手術的體會
吳義軍 徐 曉
(新疆兵團第二師焉耆醫(yī)院,新疆 庫爾勒 841100)
目的研究總結嗅溝腦膜瘤摘除手術體會。方法選取從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嗅溝腦膜瘤患者共30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其中A組采用經雙(單)側額下入路;B組采用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結果B組患者Ⅱ級和Ⅲ級的腫瘤切除比率為87.5%明顯要比A組的35.7%要高,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新差異(P<0.05)。而在術后并發(fā)癥中,A組術后并發(fā)癥率為28.6%,B組為37.5%。結論根據患者的腫瘤大小和位置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嗅溝腦膜瘤;手術治療;腫瘤摘除
嗅溝腦膜瘤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嗅覺障礙,顱內壓增加,視力減退,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有癲癇以及精神異常等癥狀。在顱腦膜瘤中,嗅溝腦膜瘤的發(fā)病率約為10%,并且多數嗅溝腦膜瘤患者被確診時其瘤體已經性對較大,這與額葉腦組織為啞區(qū)并且臨床癥狀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有關。嗅溝腦膜瘤的治療方式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目前下哪位外科手術治療是嗅溝腦膜瘤的主要手術方式。本文主要探討嗅溝腦膜瘤的手術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嗅溝腦膜瘤患者共30例。患者年齡在32~46歲之間,其中男性患者共12例,女性患者共18例?;颊叩牟〕淘?~30個月之間,平均為10個月。入選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嗅覺出現(xiàn)異常,頭痛,視力出現(xiàn)障礙,有5例患者出現(xiàn)有癲癇,有6例患者出現(xiàn)有精神異常等癥狀。入選患者均接受CT和MRI的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嗅溝腦膜瘤。CT的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前顱窩底雙側出現(xiàn)有均勻,類圓形的等高密度影,并且腫瘤的邊界清晰,瘤周有明顯水腫,明顯的增強效應。入選患者的腫瘤瘤體大小,最小直徑在2.3 cm,最大的直徑在12.1 cm,平均腫瘤大小為5.6 cm。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其中A組采用經雙(單)側額下入路,共14例;B組采用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共16例。
1.2 手術方法
入選患者在均采用手術摘除方法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腫瘤大小以及瘤體具體的生長位置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A組患者采用經雙(單)側額下入路。手術前通過影像學技術定位腫瘤的具體位置以及生長范圍,選擇切口。若患者的腫瘤體積相對較大則需要選擇雙側額下入路,若腫瘤體積較少則可以選擇單側額下入路。在患者的雙額瓣開顱入路,首先需要將患者的腫瘤暴露,可以剪開患者的硬腦膜并且將其下方的大腦鐮剪開,結扎矢狀竇前的1/3,通過將雙側額葉向后牽拉從而可以完全暴露腫瘤;然后將腫瘤的硬模粘連的部分進行分離,使得腫瘤的供血被切斷。然后可以將腫瘤進行分塊切除并且盡量將腫瘤和顱底硬腦膜粘連分開;最后可以將腫瘤剝離。
B組患者則采用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的手術方式,采用發(fā)際內雙額小冠狀切口,根據手術前的影像學定位結果,手術切口要盡量避開額竇,并且在手術過程中額竇不能開放,肌骨瓣外翻,將硬模以弧形剪開后向中線翻開,此時顯微鏡可以沿著縱裂進入對腫瘤進行探查,使得腫瘤能夠暴露在上,同時在腫瘤的兩側將腫瘤的邊界面暴露并且分離。在顱窩底被暴露前,可以沿著前顱窩底顯微鏡下對腫瘤在篩板的附著點進行電凝,再切除。需要注意在摘除腫瘤后,還需要切除與視神經,下丘腦等關系密切的腫瘤后部。
1.3 觀察指標
根據Simpson的腫瘤切除分級標準分為Ⅰ級切除,Ⅱ級切除,Ⅲ級切除。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以及手術后6個月的隨訪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6.0的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本文的置信水平為0.05。
兩組患者的Simpson腫瘤切除分級以及術后并發(fā)癥。其中B組患者Ⅱ級和Ⅲ級的腫瘤切除比率為87.5%明顯要比A組的35.7%要高,兩組患者對比有顯著新差異(P<0.05)。而在術后并發(fā)癥中,A組術后并發(fā)癥率為28.6%,B組為37.5%。其中A組患者出現(xiàn)2例神經癥狀,經藥物治療后能夠痊愈;有2例患者出現(xiàn)皮下積液,經過抗炎治療后痊愈;B組患者則有3例患者出現(xiàn)術后癲癇,采用對癥治療藥物病情能夠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現(xiàn)皮下積液,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出現(xiàn)額葉腦出血,在實施血腫清創(chuàng)和去骨瓣減壓后治愈出院。見表1。
嗅溝腦膜瘤一般是采用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對于嗅溝腦膜瘤的手術方式有多種[1],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本文采用的兩種的手術方式各有其優(yōu)點。A組采用的是經雙(單)側額下入路,這是嗅溝腦膜瘤的傳統(tǒng)的手術入路方式。根據筆者的經驗,經雙(單)側額下入路手術方式的手術路徑較短,容易暴露腫瘤,并且由于手術過程可以先處理腫瘤的基地,從而減少腫瘤的供血,大大減少患者手術的出血量[2]。另外,該入路方式可以完全暴露腫瘤對于患者顱底的侵蝕,手術視野相對較廣,有利于手術操作。經雙(單)側額下入路的缺點則是對患者頭皮的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由于手術需要將額竇開放,因此患者并發(fā)顱內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對患者嗅覺功能保留造成一定困難。并且入路時需要對上矢狀竇進行結扎[3]。
表1 A組和B組手術治療比較
B組采用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認為,該入路有一定的優(yōu)點,其對患者組織損傷相對較輕,需要切除的骨范圍較少,不需要開放額竇,因此不存在有顱內感染并發(fā)癥。并且手術空間相對較大,角度較好,因此能夠較好保存的嗅神經[4]??偨Y筆者經驗,采取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時,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顱腦進行減壓處理;由于從縱裂入路無法先對腫瘤基底處理,因此腫瘤不能完全顯露??梢韵确謮K將腫瘤切除后,空余一定空間,在阻斷基底的血流供應。一般筆者認為,經前縱裂半球間入路比較適合腫瘤體積較為巨大的患者。額下入路是較為傳統(tǒng)的手術入路方式,由于其對腫瘤暴露較為容易,能夠直視顱底,手術操作難度相對較低[5,6]。在臨床上對于手術入路方式的選擇需要根據腫瘤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理想的嗅溝腦膜瘤手術應該要滿足,能夠盡早切斷腫瘤血流供應;能夠保護患者的額葉并且可以進行無創(chuàng)性腦減壓[7];可以在手術早期暴露腫瘤后界的大腦前動脈以及頸內動脈等;并且有利于顱底修復重建等[8]。
綜上,臨床上對嗅溝腦膜瘤摘除手術的手術方式選擇應該要根據腫瘤生長周邊的血管和神經情況,腫瘤大小以及位置等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1] 陳剛,董軍,支宏等.嗅溝腦膜瘤的顯微外科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3,12(3):247-249.
[2] 劉黨奇,王輝.嗅溝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體會[J].醫(yī)藥前沿, 2013,5(7):289.
[3] 馮路,薛躍華,徐正保,等.經額入路切除嗅溝腦膜瘤23例[J].浙江醫(yī)學,2013,(17):1599-1601.
[4] 凌國鋒,譚占國,黃俊紅,等.嗅溝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21):51-52.
[5] 董磊.嗅溝腦膜瘤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附21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16):96,98.
[6] 馮波,魏社鵬.縱裂入路顯微外科治療大型嗅溝腦膜瘤的手術方法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3,21(4):752-753.
[7] Lee HS,Lee SH,Chung YS,et al.Large spinal meningioma with hemorrhage after selective root block in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J]. Korean J Spine,2013,10(4):255-257.
[8] Tang Y,Dundamadappa SK,Thangasamy S,et al.Correlati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with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in grading meningioma [J]. AJR Am J Roentgenol,2014,202(6):1303-1308.
R739.41
B
1671-8194(2014)23-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