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君
四月八,拜菩薩。指農(nóng)歷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漢字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界限,需要告訴大家:本門研究漢字,是盡量以東漢前為視域的,極少量涉及魏晉。也可以說是研究佛教未入天朝前的漢字。佛學(xué)入中土,最大變化是音學(xué)凸顯,形學(xué)、名學(xué)隨之暗淡。
今天談的“禪”,定非禪宗之禪。而是談禪字原型來源及其意義。如果我說“蟬”是“禪”的原型,您或許會覺得這是一個天方夜譚。
禪,《說文》:“祭天也?!倍巫ⅲ悍卜馔翞閴貫閴?。古封禪字蓋只作墠……后改墠曰禪,神之矣。服虔曰:封者,增天之高,歸功于天。禪者,廣土地。應(yīng)劭亦云:封為增高,禪為祀地。墠,《說文》:“野土也?!倍巫ⅲ阂罢?,郊外也??傊?,封者高祭天,墠于野者祀地。再者,古代之神在天稱神,在地稱祇?!墩f文》:“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薄墩f文》:“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币灰惶幔詾槿f物之生靈。圣人要給引萬物之天神及提萬物之地祇,找一個共同的原型或象征物。大家要知道,在這個模式中,此物一定不在海里,但此物又必須既可入地為祇,又可升天為神。其實這也是圣人或君主期待于超越的位置。有哪個神奇者會入選呢?最后,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蟬的生命秘密,并將其選為神物。
那蟬又有何德何能?
《夏小正》:“寒蟬鳴。”《說文》:“蟬,以旁鳴者?!毕s之叫聲蟬聯(lián),因仿其叫聲,又俗稱“知了”,是雄蟬的腹部有發(fā)音器,能連續(xù)不斷發(fā)出尖銳的聲音。雌蟬雖不能發(fā)聲,但在腹部仍有聽音器。雌蟬是通過針狀產(chǎn)卵器將卵產(chǎn)于樹的枝葉中,等小幼蟲生出后又要鉆進地下,如此幼蟲是生活在土里的,并吸食植物的根液。蟬在地下生活或二三年或十幾年,最長者在地下潛伏十七年,故稱十七年蟬,當(dāng)然這種蟬不在故國。出來后能飛能鳴,又只飲不食。故葛洪《抱樸子》才有“玄蟬之潔饑,不愿為蜣螂之穢飽”之嘆!這神物從卵而蟲,從天而地,又從地而天,從蛻而飛……如此往復(fù)循環(huán),古人怎能不覺神奇,不崇拜它呢?
近年在文化時期中,已發(fā)現(xiàn)大量各式玉蟬。周代考古也發(fā)現(xiàn)了死后含在口中的玉蟬,漢代八刀玉蟬更是盛行。因蟬之幼蟲能從地下破土返還世間,故又稱復(fù)育或蝮蜟、復(fù)蜟。王充《論衡·論死》云:“蟬之未蛻,為蝮育?!薄稄V韻》:“復(fù)蜟,蟬未蛻者。”人死后埋于地下,皆乞求死而復(fù)育升天。生不如蟬之純之響,但愿在死后能如蟬一樣潛伏、修行,并再重返世間。這恐怕是每個古人的不變信仰。
另外,商周青銅器中的蟬紋更多。這說明中國文化中的蟬崇拜甚早、甚深、甚廣。讓我們一起看看莊子是怎么說禪的呢,或許你就會更了然了。《寓言》:“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薄吨翗贰罚骸胺N有幾,得水則為繼……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為蟲,生于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鵬掇。鴝掇于日為鳥……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于機。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贝藱C與幾同。也是《韓非子》“善禪其主,以集精微”的精微之幾。由最初之幾,經(jīng)物至人,而后又返回幾或機,便形成一個始卒若環(huán)的循環(huán)圈。莊子還提到“知其禪”?!渡侥尽罚骸昂沃^無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天化生萬物,日新不窮,而不知誰為禪代之者。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故無始非卒。正而待之而已耳?!迸叮@待之而已的禪,不始不終,無始無終,藏于萬物之種,游于萬物之幾,此禪乃華夏本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