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慧
1 問題背景
“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生本教育”思想指導下,生本教學應運而生。目前,鎮(zhèn)江市正在大力推進生本教學,筆者所任教的學校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課堂上,教師時時處處以學生為中心,搭建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這的確是令人精神鼓舞的事情,但也出現(xiàn)了讓人尷尬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經??吹竭@樣的情形:教師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感悟、交流、匯報,有的課堂完全變成自習課、匯報課。教師不敢講授、評論,惟恐占據(jù)學生的時間、壓制學生的個性。教師忙于“客串”,在課堂中說得最多的話是:“你說”、“你說”……課堂上還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除了這個辦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睂W生絞勁腦汁,想出的辦法真是五花八門……教師一一給予肯定。教師見學生回答就鼓勵,有時學生并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甚至有明顯的科學錯誤。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想法科學,教師沒有判斷。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方法可行、合理,教師沒有總結。
2 問題提出
細細反思,在實踐中,生本教學遭遇“尷尬”在哪里?
2.1 注重“求異”,忽略“求同”
教師重視鼓勵學生思考、表達,卻沒有及時給予客觀、科學評價。有時學生的思維是錯誤的,教師也不矯正,一味地遷就學生。這樣的求異訓練根本沒有落到實處。
2.2 追求“自主”,忽視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上課就讓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學生不珍惜老師給予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的是在盲目哄動中浪費了時光。教師忽視組織與管理,忽視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與形成,自主學習流于形式。
2.3 彰顯“個性”,抹殺“共性”
課堂上,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學內容泛化,無中心地拓展。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師忽視對文本的閱讀和理解;忽視對生物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傳授。
2.4 熱衷“客串”,忽視有效的“引導”
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賽、接力賽、知識競猜等形式,可謂五花八門。學生“眾說紛紜”,看似熱熱鬧鬧,都在參與,教師卻“聽其不語”。師生根本無法集中精力高質量完成主要的學習任務,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置身在這樣的課堂,筆者在心里一次一次地追問:這就是“生本教育”嗎?教師高舉“生本教學”的旗幟,進行著“弄虛作假”教學活動,而卻將此誤讀為教學民主、為以學生為本。這顯然違背了生本教育的本質。反思生本教學中的尷尬,重要的是找出應對策略。
3 問題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課堂要保持智力上的緊張感。”課堂上,教師應時時彰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宗旨,既研究文本,又研究學生,更研究課堂,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思,實現(xiàn)生物學知識與生命的共同成長。這樣的課才是精彩的生物課,也是學生呼喚的生物課。
3.1 求同存異
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異。求同,就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認識事物共性;求異,就是發(fā)現(xiàn)特點,認識事物的個性。兩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求同存異,才能使學生思維的雙翼豐滿。
在課堂上,“求同”就是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即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但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存異”是基礎,那就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個體的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思維方式差異、學習方法差異、生活經驗的差異、知識儲備的差異等。因為,只有承認個體的差異,尊重個性的差異,教師才能接近學生的思想,了解他們的思想,進而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時學生才能了解教師的思想,接近教師的觀點?!扒笸娈悺钡倪^程就是讓“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為學生所了解、理解而接受的過程,最終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求同存異”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逐漸提高。
可是,當下的課堂中,師生忽視了對文本本身的挖掘,挖空心思“另起爐灶”,尋找“創(chuàng)新設計”突破口,把力量過多集中在課外資料的大量收集引申,不注意對資料的篩選。表面上看體現(xiàn)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豐富了教學內容,實質上“知識、技能的目標該實的不實”;“過程、方法的目標,出現(xiàn)了‘游離的現(xiàn)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出現(xiàn)了‘貼標簽的現(xiàn)象”。師生的所為無疑是“買櫝還珠”,贏得了表面上輕松愉悅的教學形式,卻丟棄了真正寶貴的教學內容,學習任務自然不能完成。
3.2 高效的組織與管理,尊重學生的自主
自主不等于不要教師的教,自主不等于教師袖手旁觀,自主不等于學生自己就能自主、就會自主。有位著名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有的時候不是沒有民主,而是不會民主。目前的課堂也是一樣,許多學生還不能自主,不會自主,自然在盲目哄動中浪費時光。
其實,尊重學生的自主,前提是教師進行高效的組織與管理。所謂學生學習自主,則是進了學校、有著確定學習任務和內容、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當學生不會學時,教師通過組織與管理,指導他們會學;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通過組織與管理,引導他們去想。再說學生不接受人類文明的既有成果,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從何而來?向哪里探究?況且,學生的很多思維、很多觀點還需要教師去引導,去規(guī)范??梢姡跐u進、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教師精心長期組織與管理、逐漸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才逐漸成為學習主體,逐漸學會自主學習。
教師高效的組織與管理可使教學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可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與形成,將課堂自主學習帶入一種有序、高效的狀態(tài)。高效的組織與管理可以促進學生表現(xiàn),激勵學生發(fā)展,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3.3 “共性”寓于“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總得有一個基本的共性的東西?!肮残浴痹⒂凇皞€性”是一條具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生物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是“本”,是無論進行怎樣的學習方式都不應該丟棄的“本”。endprint
可是,當下課堂,彰顯“個性”、抹殺“共性”——舍本求末。這樣抓住了教學方式多樣化與教學過程形式化層面的“末”,失去教學目標和重點層面的“本”。對生物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講解不見了,對學生的自學、探究的指導也不用了,其結果,學生“滿堂混”——不著邊際、不得要領,鉆牛角尖,教師“隨波逐流”、聽任學生思維之水“江河橫溢”。不論學生發(fā)言的優(yōu)劣,教師一概予以肯定。殊不知,這樣一來,學生的個性也就被扼殺了。雖然,學生最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能力。但能力恰恰需要知識提供支撐,沒有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提升的能力也是不牢固的。其實,自學、探究也是有規(guī)律和技巧的。教師到位的講解、指導可以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有效地獲得大量的知識,加深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共性”寓于“個性”,“本”“末”兼顧。課堂上不要求同步,不要求整齊劃一,但要求交互、共鳴、觸類旁通,講求各觀點之間的互補。只有師生良好溝通,謀求支持和合作,學生富有“個性”的主體行為才有意義,學生生物素養(yǎng)的提高才能落到實處。
3.4 積極“引導”,藝術“客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中,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和價值在于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探究學習。所以,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生在教師積極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和探索?!吧窘逃睂τ诮處煾哔|量的引導賦予更多內容,如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這無疑對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強調平時的積累。課堂上,教師時而是主持人,他有靈機應變的能力,他有深入挖掘的企圖與預想,但他并不能替代嘉賓的思想和交鋒;時而是一個工兵,只是到了一個關節(jié)點的時候,學生的思想障礙過不去,他才輕輕地點化,起一個逢山開道,遇水搭橋的作用。
可是,當下課堂,學生“眾說紛紜”,教師卻“聽其不語”。表面上看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理念,實質上把“對話”變成了“問答”,“戲不夠神仙湊”。結果,課堂有溫度卻無深度,最終將導致教師無用,教育無能。
教師在課堂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藝術“客串”。當學生的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啟發(fā)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當學生無路可走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將落到實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必將得到逐步提高。
在實踐中,生本教學遭遇到一些尷尬與困惑,但正是這些尷尬讓教師作更深入的思考。教師應及時調整做法,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特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以開放的姿態(tài)促進學生的探究與交流,這必將帶來生本教學有效性的大大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