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英
【摘 要】本文立足于發(fā)展學生語文思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從提問的趣味性、分散性、整體性、發(fā)散性、提問后的明確性等方面談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提問藝術;學生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語文教學中的課堂問題設計就不可忽視。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恰當?shù)奶釂?,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提問“無新意”“難度太大”“零散無章”等弊病,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關注提問藝術,精心設問,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一、提問應講究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思維。
提問新穎有趣,才會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思考。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受于漪老師教《孔乙已》時“孔乙已姓甚名誰”提問的啟發(fā),我在教《明天不封陽臺》時,一開頭就提問“作者改變主意不封陽臺,是為了享受更充足的陽光嗎?”學生很感興趣,從而積極鉆研文本,進而了解了文章主題。這一提問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講究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與傳統(tǒng)的“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內容?”“文章主人公是誰?”等問題相比更具趣味性。
可見,提問要新穎有趣,當然也要以教學實際為基礎,緊扣教學目的,否則故弄玄虛就達不到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提問要有分散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我們在課堂提問時應注意,要因人提問,讓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都能積極思考。提問也要考慮到中學生的認知情況,若問題過難過大,學生無從回答,會抑制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把大問題分散,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由小到大,由淺入深,這樣的分散性提問才能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
例如我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時,關于祥子遭遇的原因這個大問題,我拆成幾個小問題,1.祥子拉車時的環(huán)境怎樣?2.祥子在此環(huán)境中拉車有何反應?3.既然痛苦,為何祥子還要拉車?4.坐車人的反應又說明了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學生就很容易地掌握本文的主題,“祥子的遭遇不僅是因為自然的無情,最根本的是因為社會的冷酷無情。”像這樣提問有分散性,有利于學生在從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三、提問應有整體性,鍛煉學生思維。
語文教學重視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鍛煉,教師應精心研課,全面把握文章,通過系列化的大問題引領學生從多角度整體感知課文?,F(xiàn)在考問文意概括的題型較常見,教學中我就以此為契機,從主要內容、寫法、人物形象、主題等方面整體設問,也常常根據(jù)具體的文章,尋找突破口,精設三四個問題。
例如我在教《安恩和奶牛》時就從文題入手,提了一系列問題,如1.本文寫了安恩和奶牛的一件什么事?2.這是一個怎樣的安恩,從哪里可看出來。(學會描寫人物的方法,正側面描寫),這是一頭怎樣的奶牛?兩者關系如何?(正面寫兩者關系,側面襯托安恩)3.題為《安恩和奶?!?,主要人物是安恩,寫環(huán)境、買牛人有何作用?4.文章最后我們明白了安恩和奶牛來集市的目的,這突出了怎樣的主題?結尾情節(jié)安排有何特點?這樣的系列問題具有整體性,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提高,也避免了常見提問方式的無味,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提問應有發(fā)散性,拓展學生思維。
為了拓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課堂提問應有發(fā)散性,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問時要重視已學知識點的遷徙,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鞏固已知。
例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時,這樣提問“皇帝聽了小孩的真話后,游行大典回來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續(xù)段尾?!边@樣給予學生新的思維情境,運用他們的生活積累,充分想象和創(chuàng)造,拓展了學生思維。
五、提問后應有明確性,提高學生思維。
教學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重要,但提問后應有明確性,防止學生的發(fā)言不著邊際,對錯不分?,F(xiàn)如今,我們在聽公開課時常聽到類似“很好”、你真棒”的教師評價,從激勵學生的角度而言無可厚非,但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明確答案及自己答題的優(yōu)缺點。所以,老師一定要及時明確答案,積極評價學生的回答,回答錯誤或不全面則指出不足,并激勵學生。
例如:我教《甜甜的泥土》一文時,提問“小男孩的后媽這一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這后媽像白雪公主的后媽般惡毒”、“這后媽靈魂丑惡,泯滅人性?!薄瓕W生思維很活躍,但如果任其發(fā)展,教學場面會失控,這時我明確告訴學生“你們談的大都是對后媽的評價,沒注意“作用”二字,本文通過親媽與后媽的對比,揭示了‘母愛的偉大,后媽起了襯托親媽形象的作用?!边@樣提問后的明確觀點,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明白了文章主題和寫作技巧,同時學生也明白了應切住問題答題,不應走彎道,提高了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應講究藝術的,這樣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精心設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快樂地學習語文,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當然教學時常有預設外的生成,對此教師要靈活應對,巧妙提問,就會讓生成之花開得更美。
【參考文獻】
[1]韋善廣.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2,(2):63.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石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