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wèi)紅 ,苗承玉,鄭小軍,曹光蘭,王凡凡
(1.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理學院地理系,延吉 133002;3.臨邑縣第一中學,臨邑 251500)
生態(tài)安全一般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狀況能持續(xù)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受或少受來自于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制約與威脅的狀態(tài)[1]。近年來,在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2-3]。隨著近幾十年來更加劇烈的人類活動影響,全球性和區(qū)域性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態(tài)安全問題頻頻發(fā)生。據調查,在我國由于生態(tài)災害和環(huán)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5%—10%,最高可占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14%[4]。
最早將環(huán)境變化含義明確引入安全概念的是美國學者LESTER R.BROWN。1981年,他提出對安全的威脅,來自國與國間關系的較少,而來自人與自然間關系的可能較多[5]。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濕地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環(huán)境之一,它具有穩(wěn)定環(huán)境、保護物種基因及資源利用等功能,被喻為“地球之腎”[6]。國外濕地生態(tài)安全研究較早,1996年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相繼開展了“河流健康計劃”,并先后對河流濕地狀況進行了評價[7-9];崔保山等[10]2002年對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指標體系進行理論研究,奠定了我國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的基礎;隨后,一些學者對遼西大凌河流域、遼河中下游流域,大包山濕地等進行了生態(tài)安全評價研究[11-13]。
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是國家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基礎,是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評價與預警是當前研究的熱點,但其相關理論研究還不夠成熟,開展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安全評價與預警研究,為該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水資源利用、工農業(yè)生產及人民生活提供科學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4]。
圖們江流域主要位于吉林省東部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圖 1),在北緯 41°59'47″至 44°30'42″,東經 127°27'43″至 131°18'33″之間,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東臨日本海。該地區(qū)屬于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6°之間。平均降水量一般為400—650mL,上游地區(qū)達1000—1500 mL,居流域之首;一年中,雨量多集在 6、7、8月3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圖們江兩岸濕地豐富、類型多樣,特別是圖們江上游長白山地區(qū)分布著典型的高山苔原濕地和林下泥炭沼澤濕地,中下游分布著河流型、湖泊型和多種人工濕地。這對區(qū)域氣候變化、經濟發(fā)展及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維護圖們江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由于近年來圖們江流域的開發(fā),經濟迅速發(fā)展、人口增長加快,城市化及交通設施的建設,使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圖們江、嘎呀河、布爾哈通河等重要河流受到污染,農田、建設用地的大量增加,都使得本區(qū)域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嚴重的破壞,急需對本區(qū)域進行生態(tài)安全評價與預測。因此,結合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選取圖們江流域中國一側為研究區(qū)。
圖1 研究區(qū)范圍Fig.1 Scope of the study area
1.2.1 數據源
圖們江流域地域遼闊,本文以覆蓋全區(qū)的Landsat MSS與TM影像為基本數據源,包括1976年的 Landsat MSS 影像(軌道號 123/30、124/30、124/31、125/30、125/31),以及 1990 年、2000 年、2010 年的 LandsatTM 影像(軌道號 114/30、115/30、115/31、116/30、116/31),為方便濕地信息的提取,影像時間均為6—10月之間。因為圖們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僅僅運用遙感影像數據并不能準確反映濕地地物類型的分布,本研究引入了地形圖、土壤圖、水系圖、DEM圖等,以及實地野外考察記錄來輔助濕地類型的識別等綜合解譯工作。
1.2.2 數據處理
本文選取研究區(qū)范圍內的1∶5萬地形圖作為基礎研究數據,對 Landsat MSS/TM遙感圖像作預處理:
(1)幾何校正 以經過幾何校正的1∶5萬地形圖為基準圖件,通過控制點校正法對4個時期的遙感影像進行幾何校正。具體為,在地形圖和影像上均勻選取了近50個地面控制點,如道路交叉點、大型建筑物角點、保護站等,以GCS_WGS_1984坐標系為投影坐標系,采用二次多項式校正法對影像進行幾何校正,校正誤差在0.5個像元以內。
(2)彩色合成 采用 Landsat(MSS)的 3、2、4(RGB),Landsat(TM)的 5、4、3(RGB)的波段組合對遙感影像進行彩色合成,合成后的影像將更加接近真實的地物顏色,便于較好地突出圖們江流域濕地的景觀斑塊、植被特征和水體特征。
(3)鑲嵌裁切處理 影像鑲嵌采用基于地理坐標的鑲嵌,然后通過建立掩模對鑲嵌后的影像進行裁切處理,掩模范圍是整個圖們江流域中國一側,將范圍矢量面文件導入到ENVI4.5并加載到鑲嵌好的影像上,以圖們江流域范圍矢量面文件為感興趣區(qū)將影像裁切出來,得到研究區(qū)197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4個年代的遙感影像(圖2—圖5)。
按照圖們江流域濕地所處的立地條件,本研究借鑒朱衛(wèi)紅[15]有關圖們江下游濕地分類體系及分布特征研究當中的濕地分類體系,具體內容為將研究區(qū)的濕地劃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2個二級類型,以及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水田和其他人工濕地5個三級類型。結合野外濕地考察,根據地形圖、土壤圖、水系圖等非遙感數據資料,建立以色調、紋理、形態(tài)為基礎的解譯標志,采用人機交互式解譯方法,運用ArcGIS9.3軟件對校正好的影像進行處理,最終得到4個時期圖們江流域中國一側的濕地信息(圖2—圖5);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得出4個年代的濕地相關數據(表1)。
圖2 1976年濕地分布圖Fig.2 Wetland maps of 1976
圖3 1990年濕地分布圖Fig.3 Wetland maps of 1990
圖4 2000年濕地分布圖Fig.4 Wetland maps of 200
圖5 2010年濕地分布圖Fig.5 Wetland maps of 2010
對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評價的研究,評價指標建立大都基于PSR模型[16-17]。在研究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特性的基礎上,借鑒相關領域專家研究成果,以PSR模型為主線,結合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代表性和易操作性原則[18],構建了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表2)。
權重表示在生態(tài)安全多指標評價過程中,選取的評價指標在總體評價中相對于評價結果的相對重要程度,通過一定方法,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權重的設置。本文使用層次分析法[19],在PSR概念模型的指導下,形成1個目標,3個準則,10個測度指標的指標體系[20],有效地將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建立起來。通過建立遞階層次分析結構,構建兩兩比較各指標層評價問卷,通過專家問卷法對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打分,逐漸分析評價指標的關聯性和重要程度,進而將定性的問題轉化變成定量計算問題,實現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權重值的確定。構建的矩陣要進一步檢驗矩陣的一致性,當一致性檢驗結果≦0.1時,表明計算結果對原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表1 4個年代濕地信息統(tǒng)計表Table 1 4 decades statistics of wetlands information
表2 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Table 2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Tumen River basin and weight
為了獲得評價指標數據,本文在景觀格局計算軟件Fragstats 3.3和SPSS軟件的支持下對評價指標進行計算:
(1)人口密度指數
人口密度指數=研究區(qū)人口數/研究區(qū)的面積
(2)人類干擾指數
城鎮(zhèn)建設所占面積,本文主要以建城區(qū)、居住區(qū)、公共設施用地、工業(yè)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市政公共設施、綠地、特殊用地之和表示;
(3)景觀多樣性指數(SHDI)
景觀多樣性指數是指濕地景觀元素或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結構、功能以及隨時間變化方面的多樣性,它反映了濕地景觀類型的豐富度和復雜度,它的大小反映濕地景觀要素多少和各景觀要素所占比例的變化:
式中,PK為k種濕地景觀類型占總面積比例,m為研究區(qū)濕地景觀類型總數。
(4)平均斑塊面積(MPS)
平均斑塊面積既可用來對比不同濕地景觀的聚集度或者破碎度,也可用以指示各種濕地景觀類型之間的差異。
式中,Si是指第i種濕地景觀的面積,Ni是指第i種濕地景觀的斑塊個數。
(5)水文調節(jié)指數
(6)初級生產力指數
經研究表明,初級生產力與NDVI具有明顯的正相關,因此,選用研究區(qū)內的NDVI平均值作為衡量初級生產力的主要指標:
(7)彈性度指數
彈性度是度量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的一個標準,健康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彈性,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壓力脅迫后,有能力保持結構和功能的穩(wěn)定性:
式中,Si為第i類濕地面積,Fi為第i類濕地的彈性度分置,S為研究區(qū)總面積。
(8)均勻度指數(SHEI)
均勻度則反映濕地景觀中各斑塊在面積上分布的不均勻程度,其值越大,表明景觀各組成成分的分配越均勻:
式中,PK是斑塊類型K在濕地景觀中的比例,n為研究區(qū)中景觀類型的總數。
(9)斑塊破碎度指數
式中,∑Ni為濕地景觀斑塊總個數;∑Ai為濕地景觀的總面積。
(10)濕地退化指數
邏輯斯蒂增長曲線模型又稱自我抑制型曲線,是20世紀20年代Lotka和Volterra在種群生態(tài)學中的總群數量增長過程的研究中提出的,至今應用仍比較廣泛。因為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中各個指標的測試值并不是線性的反映出濕地生態(tài)安全中各個方面和層次狀態(tài)的水平,林茂昌、李永?。?1-22]使用此模型分別對閩江河口區(qū)濕地、拉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進行了單因子評價:
式中,P表示單項指標的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評價值,R表示單項指標測度值。a、b均為常數,確定方法為:當R=0.01時,P的值近似取0.001;當R=0.99時,P的值近似取0.999,則此時方程中的a和b的值求解分別為4.595和9.19,因此,單項指標評價模型最終為:
通過對研究區(qū)2000年、2010年遙感影像的解譯以及2001年、2011年延邊統(tǒng)計年鑒信息的提取,得到2000年、2010年2個年份的圖們江流域濕地10個單因子指標數據,如表3所示。
在單因子評價中,對于指標量值增加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增加方向相同時的單項指標采用公式2來求得單因子指標評價值;當單項指標量值的增加方向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增加方向相反時,采用公式3進行評價。經過計算得出各單項指標的生態(tài)安全指數評價值(表4)
根據上述計算所得到的指標權重及單項指標評價值,本文采用綜合評價法計算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度的等級。公式如下:
式中,I為研究區(qū)濕地生態(tài)安全最終得分,Xi為單因子指標得分,Wi為各因子指標權重。根據相關研究[23],研究區(qū)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整體的生態(tài)安全度依次劃分為5個標準,分別是安全(0.8≤I<1.0)、比較安全(0.6≤I<0.8)、預警(0.4≤I<0.6)、中度預警(0.2≤I<0.4)、嚴重預警(0≤I<0.2)5個等級。通過綜合評價法計算出研究區(qū)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從而得到了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定量化評價,評價結果見表4。
表3 2000年和2010年單項指標測度值Table 3 Single measure values in 2000 and 2010
表4 2010年濕地生態(tài)安全綜合評價結果Table 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in 2010
以圖們江沿岸南坪鎮(zhèn)、甩彎子為圖們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根據圖們江流域水系分布圖、土壤圖以及高程圖的綜合分析,將圖們江流域劃分為上游地區(qū)、中游地區(qū)和下游地區(qū),分別對上、中、下游濕地進行生態(tài)安全評價,并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更加客觀的揭示圖們江流域的濕地生態(tài)安全狀況。根據上文對于圖們江流域濕地綜合評價方法,依次對上、中、下游進行生態(tài)安全評價。通過計算得到,2010年圖們江流域上游地區(qū)、中游地區(qū)、下游地區(qū)的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值分別為 0.525、0.333、0.449(表 5)。其中,上游地區(qū)、下游地區(qū)處于預警狀態(tài),中游地區(qū)處于中度預警狀態(tài),從地區(qū)濕地生態(tài)安全狀況來看,上游地區(qū)﹥下游地區(qū)﹥中游地區(qū)。圖們江流域上游地區(qū)主要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境內,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為0.525,處于預警狀態(tài),且比較接近比較安全狀態(tài),由于距離長白山較近,地勢相對較高,而且落差較大,該區(qū)人口密度相對較小,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受人類的干擾較小,自然景觀保存相對比較完整,濕地生態(tài)功能相對比較完善,生態(tài)系統(tǒng)雖也遭受一定的破壞,但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尚可以維持。圖們江流域中游地區(qū)主要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內的延吉市、龍井市、圖們市和汪清縣境內,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為0.333,處于中度預警狀態(tài),由于延吉市一直以來是延邊州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口壓力較大,土地開發(fā)利用較多,使得本地區(qū)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景觀破碎,濕地生態(tài)功能退化,對外界的干擾反應比較敏感,是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最低的地區(qū)。圖們江下游地區(qū)主要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內,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為0.449,處于預警狀態(tài),且接近于中度預警狀態(tài),由于下游地區(qū)敬信鎮(zhèn)防川村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該區(qū)旅游業(yè)發(fā)達,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yè)開發(fā)使得本地區(qū)濕地自然景觀受到一定的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活力表現衰退,濕地生態(tài)功能有一定的退化,但生態(tài)系統(tǒng)尚可維持。
表5 2010年圖們江上、中、下游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結果Table 5 Evaluation results of wetland ecological safety in the tumen river upstream,midwstream,downstream in 2010
根據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對2010年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現狀進行定量評價,綜合評價結果為0.454,處于預警狀態(tài),即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狀態(tài)受到一定的影響,結構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接近濕地生態(tài)闕值,系統(tǒng)尚穩(wěn)定,但敏感性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可維持,但已有少量的生態(tài)異常出現,主要表現為:污水處理率低,水質差、富營養(yǎng)化程度嚴重,自然濕地面積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水禽棲息地破壞,景觀多樣性差,斑塊破碎化嚴重,系統(tǒng)的外部脅迫力較大,功能有所下降,濕地不合理的開發(fā),濕地受保護水平較低。由此可見影響濕地生態(tài)健康的因子既有濕地自身生態(tài)過程,也有人類活動作用。
2.6.1 自然因素
濕地動態(tài)變化與氣候的變化有緊密聯系。據2011年延邊統(tǒng)計年鑒資料統(tǒng)計,1960年以來圖們江地區(qū)氣溫總體趨勢是逐漸升高的,近50年來年均氣溫增長2.27℃,氣溫的變化會影響水面的蒸發(fā)過程;大氣降水是濕地的主要補給水源,然而近50a來該地區(qū)降水量減少127.4 mm。總之,近50年來,圖們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年平均降水量呈降低趨勢,氣候在總體上從“冷濕”向“暖干”過渡。氣溫和降水共同制約著濕地植物的生長狀況及初級生產力水平;在多雨期容易出現時間短、雨量大,從而造成洪澇災害,通過破壞濕地的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對濕地系統(tǒng)產生較大脅迫壓力,最終導致部分濕地退化,濕地系統(tǒng)結構的完整性及功能的穩(wěn)定性受到破壞,極大地制約著整個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安全。
2.6.2 人文因素
(1)人口壓力
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圖們江流域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土地資源,大量的人口涌向延邊州,導致本地區(qū)人口的快速增加。據延邊州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1978年近 176萬,1990年近 207萬,2000年218.4多,2009年約219萬。特別是圖們江中游延龍圖城市一體化的建立,以及琿春市將發(fā)展成為東北亞核心區(qū)域城市,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吸引國內及俄羅斯、韓國等周邊國家居民對該地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圖們江地區(qū)的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人口大量增加,給該地區(qū)的土地利用和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2)水利工程修建
據延吉市志和琿春市志介紹,2003年,在圖們江中游延吉市郊區(qū)的海蘭江建立民俗文化村和高爾夫球場,把海蘭江下游人為的攔截,形成海蘭湖。在朝陽河、海蘭江上游分別建設五道水庫和大新水庫,使河流的流量減少;1982年,在圖們江下游敬信鎮(zhèn)人為的建設龍山水庫,攔截水源使得圈河下游及周圍的水利聯系減少乃至被切斷,切斷了內流區(qū)的外泄通道,導致原先湖泊萎縮、沼澤化,而沼澤濕地則變干,加劇了天然濕地的破壞。
(3)經濟因素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圖們江地區(qū)濕地變化受經濟因素影響比較突出,在該地區(qū)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中,種植業(yè)的收益遠遠大于畜牧業(yè)和林業(yè),加上由于90年代糧食價格上漲,一些天然的濕地被迅速開墾為農田。農業(yè)活動是該地區(qū)天然濕地減少的主要因素。過度開墾排干沼澤,圖們江下游敬信地區(qū)的幾個泡子遭到當地居民的圍墾,導致潛水泡沼消失和當地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
依據上文所述圖們江流域2010年濕地生態(tài)安全計算方法,分別計算出1976年、1990年、2000年的生態(tài)安全綜合評價結果,分別為 0.650、0.620、0.536,由此可見,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有由預警狀態(tài)向中度預警發(fā)展的趨勢。利用1976年—2010年的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綜合指數,采用灰色系統(tǒng)預測方法,構建GM(1,1)模型,實現對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狀態(tài)的預測。
數列預測的基礎,是基于累加生成的數列的GM(1,1)模型。根據鄧聚龍[24]有關灰色預測的介紹,及以上對各個時期濕地生態(tài)安全的計算,得到原始數列:
其時間響應式為:
模型的選擇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模型要經過多種檢驗才能判定其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只有通過檢驗的模型才能用作預測模型。
3.2.1 相對誤差
由預測模型得原始數列的模擬序列:
平均相對誤差:
模擬誤差Δ4=0.003525<0.01,根據表4可知,精度為一級。
3.2.2 關聯度
所以關聯度為一級。
3.2.3 均方差比
均方差比C:
均方差比值為一級。
3.2.4 小誤差概率
小誤差概率:
小誤差概率為一級。
故可用:
進行預測。這里給出4個預測值如下:
本研究以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為出發(fā)點,基于PSR模型構建了適合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在3S技術和統(tǒng)計年鑒的支持下,獲取了197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4個年份的景觀格局指標數據,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在使用邏輯斯蒂增長曲線模型對各個指標進行單指標評價的基礎上,使用綜合評價法對各個時期的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進行評價,最終得到1976年、1990年生態(tài)安全值分別為0.650、0.620,等級為比較安全,2000年、2010年生態(tài)安全值分別為0.536、0.454,為預警狀態(tài),應及時對該區(qū)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保護。
表6 灰色預測精度檢驗等級表Table 6 Grey forecasting precision inspection level
在獲取4個年份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的基礎上,本研究基于灰色預測GM(1,1)模型構建濕地生態(tài)安全預測模型為
并進行模型精度檢驗,經檢驗,模擬誤差為0.003525﹤0.01,精度為一級;關聯度為0.995626﹥0.90,關聯度為一級;均方差比為0.03383﹤0.35,均方差比為一級;小誤差概率為1﹥0.95,小誤差概率為一級。由此可見,模型精度較高,可以作為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的預測模型。本研究做出了圖們江流域未來40a的濕地生態(tài)安全預測,分別為2020年為 0.3903,2030年為 0.3345,2040年為0.2866,2050年為 0.2456(圖 6),均為中度預警狀態(tài),并有向重度預警發(fā)展的趨勢,生態(tài)安全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嚴重。
圖6 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值模擬及預測Fig.6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umen river watershed wetland ecological safety
在圖們江地區(qū)大開發(fā)的背景下,為了能使?jié)竦厣鷳B(tài)環(huán)境和經濟建設協調發(fā)展,政府應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保證濕地生態(tài)保護有法可依;及時治理水污染,限制排污企業(yè)的日排水量;設立濕地保護區(qū),保護現有濕地不受破壞;積極修復輕微受損的濕地,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強科技、資金投入,引導高等院校、科技部門進行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安全研究;大力宣傳教育,提高民眾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覺性。
本研究在項目組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PSR模型和灰色預測模型對圖們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和預警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因為每種模型都有自己的缺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不可能僅僅依靠幾個模型就可以完全描述,加上研究數據的可獲取性、研究方法的制約等,還需建立和健全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和預警的方法體系。圖們江流域這種大尺度的研究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非常復雜,涉及到自然、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單靠一個學科的知識很難全面描述其特點和規(guī)律。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從多層次、多角度方面開展?jié)竦厣鷳B(tài)安全評價與預警研究。
[1]Qu G P.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have become a popular subject of country safety.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2002,(5):3-4.
[2]Schmitz O J.Restoration of ailing wetlands.PLOS Biology,2012,(1):e1001248,doi:10.1371/journal.pbio.1001248.
[3]Lin J,Song G,Song S M.Research on dynamic changes of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land use eco-security:a case study of Jiansanjiang land reclamation are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20):5918-5927.
[4]Cao W.Introduction to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4:15-26.
[5]DOBSON A P,Bradshaw A D,Baker A J M.Hopes for the future:restoratio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Science,1997,277(5325):515-522.
[6]Lü X G,Liu H Y.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s.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4:6-11.
[7]Alvarez-Mieles G,Irvine K,van Griensven A,Arias-Hidalgo M,Torres A,Mynett A E.Relationships between aquatic biotic communities and water quality in a tropical river-wetland system(Ecuador).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3,5(3):1-13.doi:10.1016/j.envsci.2013.01.011
[8]SCHOFIELD N J,DAVIES P E.Measuring the health of our rivers.Water,1996,(5/6):39-43.
[9]Rapport D J.Sustainability science:an ecohealth perspective.Sustainability Science,2007,2(1):77-84.
[10]Cui B S,Yang Z F.Establishing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on wetlandsⅠ.A theoretical framework.Acta Ecologica Sinica,2002,22(7):1005-1011.
[11]Wang H C,Wei J, Jiang P,Wu G.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Daling River watershed in West Liaoning Province.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6,17(12):2426-2430.
[12]Huang N,Liu D W,Wang Z M.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he river.Resources Science,2008,30(8):1243-1251.
[13]Gao X G,Wang L,Qi D H,Chen J D,Wang S M,Zhang F S.Eco-security evaluation of wetland based on PSR model:taking Dashanbao wetland as an example.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13,36(2):86-90.
[14]Xiao D N,Chen W B,Guo F L.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ecologicalsecurity.Chinese JournalofApplied Ecology,2002,13(3):354-358.
[15]Zhu W H,Nan Y,Liu Z F,Wang Q,Cheng H S,Junichi I,Yukihiro M.Study on wetland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Tumen River lower stream area based on 3S technologies.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39(3):106-113.
[16]Wei X P.E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ongqing with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Progress in Geography,2010,29(9):1095-1099.
[17]Lin J Y,Lin T,Cui S H.Quantitative selec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its solving method.Ecological Indicators,2012,13(1):294-302.
[18]Li P W,Li G C,Zhang J H,Li Z H,Xu F.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for Shenzhen.Progress in Geography,2009,28(2):245-252.
[19]Zhu W H,Guo Y L,Sun P,Miao C Y,Cao G L.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Tumen River downstream.Acta Ecologica Sinica,2012,32(21):6609-6618.
[20]Pinto R,Patrício J,Baeta A,Fath B D,Neto J M,Marques J C.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estuarine biotic indices to assess benthic condition.Ecological Indicators,2009,9(1):1-25.
[21]Lin M C.Assessment of Wetland Eco-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Estuary of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RS and GIS[D].Fuzhou:Fujian Normal University,2005.
[22]Li Y J.Research on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Ecology Applied i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AssessmentofLalu-marsh [D].Chengdu:Sichuan University,2002.
[23]Li Y Z,Liu Y,Yan X P.A DPSIR-based indicator system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at the basin scale.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12,48(6):971-981.
[24]Liu S F,Deng J L.The range suitable for GM(1,1).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Practice,2000,20(5):121-124.
參考文獻:
[1]曲格平.關注生態(tài)安全之一: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熱門話題.環(huán)境保護,2002,(5):3-4.
[3]林佳,宋戈,宋思銘.景觀結構動態(tài)變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態(tài)安全——以建三江墾區(qū)為例.生 態(tài)學報,2011,31(20):5918-5927.
[4]曹偉.城市生態(tài)安全導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15-26.
[6]呂憲國,劉紅玉.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與管理.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6-11.
[9]崔保山,楊志峰.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Ⅰ.理論.生態(tài)學報,2002,22(7):1005-1011.
[11]王宏昌,魏晶,姜萍,吳鋼.遼西大凌河流域生態(tài)安全評價.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17(12):2426-2430.
[12]黃妮,劉殿偉,王宗明.遼河中下游流域生態(tài)安全評價.資源科學,2008,30(8):1243-1251.
[13]高興國,王磊,齊代華,陳家德,王世敏,張福生.基于PSR模型的濕地生態(tài)安全評價——以大山包濕地為例.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3,36(2):86-90.
[14]肖篤寧,陳文波,郭福良.論生態(tài)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內容.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2,13(3):354-358.
[15]朱衛(wèi)紅,南穎,劉志鋒,王琪,程火生,今西純一,森本幸裕.基于3S技術的圖們江下游濕地系統(tǒng)分類及分布特征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9(3):106-113.
[16]魏興萍.基于PSR模型的三峽庫區(qū)重慶段生態(tài)安全動態(tài)評價.地理科學進展,2010,29(9):1095-1099.
[18]李佩武,李貴才,張金花,李子鶴,徐鳳.深圳城市生態(tài)安全評價與預測.地理科學進展,2009,28(2):245-252.
[19]朱衛(wèi)紅,郭艷麗,孫鵬,苗承玉,曹光蘭.圖們江下游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生態(tài)學報,2012,32(21):6609-6618.
[21]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閩江河口區(qū)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22]李永健.拉魯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價的景觀生態(tài)學方法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2.
[23]李玉照,劉永,顏小品.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態(tài)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6):971-981.
[24]劉思峰,鄧聚龍.GM(1,1)模型的適用范圍.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0(5):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