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方位詞“上”的空間維度感知在翻譯中的投射

2014-05-09 11:38:22金立
池州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方位詞介詞隱喻

金立

(黃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黃山 245021)

方位詞“上”的空間維度感知在翻譯中的投射

金立

(黃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黃山 245021)

當代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的身體結構與地球引力等因素使人形成了上下,前后等空間概念,它在人類的概念系統中至關重要,從拓撲學的空間概念出發(fā),漢語中方位詞“上”的深層語義范疇蘊含的三層關系在翻譯時存在的選詞差異及潛在原因獲得了以空間維度為視角的全新闡釋,同時,對“上”的兩種時間隱喻模式的翻譯方法的研究也擯棄了以往的常規(guī)模式,力圖以其空間概念為源頭進行重新注解。

方位詞;空間維度;深層語義范疇;隱喻模式

上下前后等空間概念的形成是人類不斷與周圍的物理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一個核心觀點是:人類的概念、范疇、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體經驗形成的,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賴于對身體部位、空間關系、力量運動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1]。其中空間概念的形成為人們理解時間范疇、數量范疇以及社會范疇奠定了最早的基礎。而如何把表示抽象空間概念的方位詞用一個具象的模式來概括和闡釋,成為現代漢語方位詞研究中的一個難點。學者方經民曾嘗試從參照點的角度對方位詞進行研究,他把方位詞的參照點劃分為選擇方位轄域、選擇觀察點以外的事物位置為參照點的外物參照、選擇觀察點自身為參照點的自身參照等三種類型,并根據方位轄域的性質,把“方位參照”又分為確切方位參照和模糊方位參照兩種。從數學的角度進行觀察,我們發(fā)現漢語中由方位詞所構成的“空間”系統與數學上的由原點和坐標軸構成的具象的位置系統很相似,這也為從跨學科的角度來切入方位詞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而幾何拓撲學主要是用數學的方法對事物的形狀、位置和抽象的幾何結構進行定性分析,并大量應用了維度的概念,該學科認為從三維空間世界切分出來的空間區(qū)域本質上也是三維的,但它作為一個認知客體在參照點構架的背景里有可能被凸現認知為不同的維度特征,可能是零維的,也可能是一維的、二維的或三維的[2]。近年來,認知語言學家們開始嘗試從空間維度的角度去理解方位詞詞義的延伸并探索其形成機理,在此過程中,他們發(fā)現,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語言情境和心理感知下,人們對物體的空間維度特征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表現為方位詞在使用上是具有民族特性的[3]。而架構于維度感知的差異之上的民族特性為漢語中的方位詞在英語翻譯中時而出現的對應和不對應的現象提供了全新解釋的基礎。本文將從空間維度的角度對漢語中方位詞“上”的翻譯進行初步探討。

1 “上”的深層語義范疇蘊含的三層關系及翻譯

漢語中的方位詞“上”在空間維度的感知上涉及到的是兩個二維的平面之間的關系,如果設定參照物所在的水平平面為A,目的物所處于的水平平面為B,那么漢語中的“上”的深層語義范疇實際上存在有三層不同的關系:

(1)平面B位于平面A的上方,具有一定的高度,互相不接觸。這一層含義也是“上”的本義,《說文》中說:“上,高也”。義指目的物相對于參照物在其高處。如:

通過英漢語言的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兩者在方位詞“上”的空間維度的感知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投射于翻譯,可顯現其區(qū)別。具體而言,在英漢互譯中,英語語言中照應漢語中的“上”的三層語義內涵的對應詞是存在缺失的,通常與漢語的“上”的第一層語義內涵相對應的是介詞over,它所涉及的是兩個互不接觸的二維平面。因此例a和例b的譯文通常為:

a.Li Mianlin was so shocked that he almost shouted out,but before he could utter a voice,Miss Han had held the pot over the others’heads.

b.A dark blue sports shirt is hung over the small bed.

與英語中的介詞on語義相關聯的是在某一點上有接觸的兩個二維平面,對應的正是“上”的第二層語義內涵。因此例c和例d的譯文通常為:

c.After passing Lumichang Station,I saw her sit on the back seat on the bus.

d.When the bus is near Hengshan Station,the driver took down the cardboard to cover the coins of a little more than 10 yuan on the engine.

而就漢語中“上”的第三層語義內涵而言,英語中則沒有直接與之對應的語詞,而是借助表示“在···里”的介詞in來翻譯的,其實介詞in在英語中涉及的是三維的空間概念,而漢語中的“在···里”也通常投射在三維物體上,因此,例 e中的“日報上的照片”和例 f中的“墻壁上的窗子”在漢語中是絕對不能被表述為“日報里的照片”和“墻壁里的窗子”的,因為這樣表述會產生“包裹在日報里的照片”和“藏匿于墻洞內的窗子”的語義誤讀。此處之所以可以借助英語中的介詞in來翻譯漢語中的“日報上的照片”和“墻壁上的窗子”,是因為當水平平面B嵌置于水平平面A之中時,較大的平面A在英語語言的維度認知中被抽象外化為了一個三維的空間。因此例e和例f的譯文為:

e.The relative who never reads newspaper saw a photo of Xiao Jing in Wenlin Daily by chance.

f.There is a window with the length of one meter in the wall between the living room and the study in his house.

漢語中“上”的第三層語義內涵還包含了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由于參照物所在的平面A發(fā)生凹陷而導致的目的物所處的平面B和平面A之間形成局部嵌置的狀態(tài),如:

在例 g和例h中,沙灘和臉所處的平面A在來自目的物的外力的作用下均會發(fā)生凹陷,從而導致目的物所處的平面B局部嵌陷于平面A中,此時,發(fā)生凹陷的二維平面A在英語語言的感知中被抽象外化為三維空間,所以,例g和例h中的“上”在翻譯時也是用與三維空間相聯系的介詞in來表述的:

g.At dust,I walked in the beach,which is as smooth and solid as a mirror,after changing my clothes.

h.Mr.Wu didn’t follow the orders and ran forward to beat the policeman in the face with a fist.

2 “上”的兩種時間隱喻模式及翻譯

人類的語言從意義到形式對空間概念都描寫得相當精細,而在不同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思維方式以及習俗等的沉積下形成的空間概念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其它部分的認知,這種影響也投射到了對時間范疇的認識上,具體體現為人們對時間的很多表述常常起源于對空間的隱喻[4]。漢語中的“上”就經常被用在表示時間的隱喻中,因為“上”在空間維度的感知上凸顯為二維,表達的是空間中的區(qū)域的關系,而不是空間中的點的關系,所以與“上”共現的時間詞通常表示的也是時間域(一個可以延續(xù)的時間段),而不是一個時間點,隱喻模式有兩種:

A.時間詞(表示時間域)+“上”,如:

i.我十八歲上便解作活計。(普濟《五燈會元·徑山宗果禪師法嗣》)

j.傷口第七日上就可以拆線了。(《百度新聞》)

筆者認為,此處的十八歲(可以延續(xù)一年)和第七日(可以從早上延續(xù)到晚上)皆被視為時間域,“十八歲上”和“第七日上”指的是包含于十八歲和第七日所表示的時間域內的任何一個時間點,“上”在時間隱喻中的這種用法來源于它在表示空間關系時的第三層語義內涵,即目的物所在的平面B嵌置于參照物所在的平面A之中,整體形成一個平面??傊皶r間詞(表示時間域)+上”的結構整體語義指向是在某個時間域內的任意一時間點,因為英語語義中表示“上”的方位的介詞on和over都沒有時間上的隱喻用法,所以例i和例j中的“上”在翻譯中借助了英語中用來表示時間軸上某一點的介詞at:

i.I began to do some small jobs at eighteen years old.

j.The bandage on the wound can be removed at the 7th day.

B.“上”+時間詞(表示時間域),如:

k.這還不是最惡劣的,上星期另一個班的男生還曾經在老師轉過身在黑板上寫字時從后面用彈弓向老師射擊。(王朔《我是你爸爸》)

l.考卷發(fā)下來果然很簡單,考題也比上學期少。(王朔《看上去很美》)》

當星期和學期這樣的表示時間域的時間詞在“上”的后面時,整體結構的語義指向是表示一個過去的時間域。結構中用“上”來隱喻“己經過去的時間”。筆者認為,這一隱喻的認知來源于古人把時間比作流水的影像,《論語·子罕》記載了孔子曾在大河邊感嘆時間的流逝:“逝者如斯夫!”(時光的流逝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绻哉驹诤舆吷系娜说挠^察點為參照點的話,那么此時“上”的時間隱喻如圖1所示:

圖1 “上”的時間隱喻圖

時間像河水一樣是從高處往低處流,即從上往下流,也就是說,到當時的觀察點為止己經過的時間為“上”,到當時的觀察點為止未經過的時間為“下”[5]。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對“上”的認知起源于古代的書寫習慣,因為古人的書寫習慣是從上往下,所以已經寫過的字處在上方,還未寫過的字處在下方,投射到時間的感知上便體現為“上”對于“己經過去的時間”的隱喻。

在英語中,與“上”有關的介詞on和over都沒有時間上的隱喻用法,倒是表示“向…上”的副詞up可以用于時間上的隱喻,但是它表達的是一個動態(tài)的從現在到將來的時間上的漸近關系,與“己經過去的時間”無關,如:The ceremony is coming up.(典禮即將開始。)[6]因此如要彌補表達“已經過去的時間”這一缺失語義,最終必須借助表示“剛過去”的形容詞last來翻譯例k和例l中的“上”:

k.This is not the worst situation as a boy in another class ever shot at the teacher with a slingshot when she turned back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last week.

l.The exam paper with fewer questions than last semest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easy after it had been given out.

3 結論

方位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體現,也是語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理解語言系統的全貌,就不能忽略方位詞對相關語言現象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本文僅討論了方位詞“上”在英漢兩種不同語言情境下由于文化差異以及心理感知差異而導致的維度上的不完全一致及相應的翻譯對策,其實,如何從空間維度的角度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論機制來對英漢語言中所有的方位詞的相似性、相異點以及翻譯時變通的方法作出說明,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1]朱曉軍.空間范疇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林金坤.拓撲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緒可望.漢英空間構式對比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樸珉秀.現代漢語方位詞“前、后、上、下”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6]Lera Boroditsky.Does Language Shape Thought?Mandarin and English Speakers’ Conceptions of Time [J].Cognitive Psychology 2001,43:1-22.

[責任編輯:余義兵]

H059

A

1674-1104(2014)01-0115-03

10.13420/j.cnki.jczu.2014.01.029

2013-09-05

金立(1977-),女,安徽黃山人,黃山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

猜你喜歡
方位詞介詞隱喻
介詞和介詞短語
有講究的方位詞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動物們的聚會
介詞不能這樣用
漢語方位詞研究
速讀·中旬(2015年5期)2015-10-21 19:34:54
基于漢語方位詞特點的二語教學策略——以“左”“右”為例
學習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56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卢氏县| 潜江市| 英德市| 浠水县| 葫芦岛市| 丰县| 通江县| 海宁市| 新和县| 如东县| 南岸区| 英吉沙县| 瑞昌市| 新余市| 贵州省| 张北县| 文水县| 武冈市| 仁化县| 武定县| 普兰县| 蒙自县| 白朗县| 遂溪县| 无为县| 屯门区| 仙桃市| 襄汾县| 桂阳县| 河间市| 邵阳市| 霸州市| 即墨市| 襄垣县| 耒阳市| 西青区| 桂平市| 贵港市| 延川县| 资中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