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史傳敘事體例對漢唐小說結構之影響

2014-04-29 04:00:51何亮
北方論叢 2014年1期
關鍵詞:史傳結構

何亮

[摘 要]歷史敘事是最早形成的敘事范式,中國古典小說的敘事能力源自先秦兩漢的歷史著作。漢魏六朝小說、唐代小說在發(fā)展過程中,因借鑒史傳敘事體例有所不同,文體結構也存有差異。相較于漢魏六朝小說,唐代小說的敘事體例更接近于史傳的敘事體例。不僅如此,唐代小說模仿史傳敘事體例,結構上呈現(xiàn)出階段性演進特征。歷史敘事的形式,為小說提供了固定的框架結構。歷史敘事的本質,為小說提供了區(qū)別于歷史而獲得相對獨立地位的參照系統(tǒng)。

[關鍵詞]史傳;敘事體例;漢唐小說;結構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4)01-0000-05

其次,運用倒敘、插敘、補敘、預敘等敘事手法。僅以時間為序,故事大多平淡無奇,情節(jié)缺少波瀾,不能滿足大眾崇尚奇異以及追求奇趣的審美文化心理。倒敘、插敘、補敘、預敘等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打亂正常的時間順序,制造懸念,使接受者產(chǎn)生審美期待,彌補了“以時為序”敘述方式的不足。

預敘是指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預先說出將要發(fā)生之事或揭示其結局的一種敘述方法。古人相信,人所經(jīng)歷之事雖早已注定,但通過某種儀式或法術,可與天產(chǎn)生感應,預知吉兇禍福,并消災彌難。這種思想在昭示災異禎祥、占卜解夢的漢魏六朝小說中得以體現(xiàn)?!端焉裼洝?、《幽明錄》、《異苑》等小說集中,有大量自然天象預示人間治亂興衰的作品。比如,《異苑》“洛鐘鳴”條:“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6](p.7)。銅山將崩,大地震動,促使鐘鳴。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經(jīng)張華解釋后,變成“鐘”與“山”的互相感應,神化了張華異于常人的“預知”力,小說也因此具有神異色彩。

以“死而復生”為主題的小說作品,比如,《列異傳》“蔡支”、“蔣濟亡兒”,《外國圖》“蒙雙氏”,《搜神記》“琴高”、“桓氏復生”、“漢宮人?!钡燃s20條,《搜神后記》“徐玄方女”、“干寶父妾”、“陳良”等3條,以第三人稱的全知敘事手法,由死里逃生之人回憶自己在冥間所歷之事。由事件親歷者娓娓道來,故事更為真實可感,人物思想情感活動的描寫也更形象、貼切。

漢魏六朝小說中為數(shù)不多的長篇幅作品,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情節(jié)或事件,幫助展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比如,《搜神記》“干吉”,插敘孫策渡江襲許時災難叢生,民不聊生的慘象,“時大旱,所在熇厲”[7](p.50),補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又如,《搜神后記》“驢鼠”,亦插入一段郭璞為宣州參軍時的異象,“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腳類象,胷前尾上皆白,大力而遲鈍,來到城下”,突出“物怪昭示著人事紛爭、政局變更”的主題。

在故事結束時,敘述者在文末接續(xù)不發(fā)生于原來情節(jié)的事件,補充敘述的內容。比如,《搜神后記》“李子豫”,圍繞李子豫的高明醫(yī)術展開,敘述至李子豫用神藥殺死藏匿于人腹中的鬼魅,便豫州刺史舍弟病愈,故事本已首尾完整,作品在文末續(xù)有“今八毒丸方是也”的文字,彰顯李子豫的醫(yī)術澤被后世。又如,《漢武故事》“太子斷廷尉案”,漢武帝詔問太子裁斷廷尉殺繼母案,太子聰穎機制,審判公允,得朝廷上下大臣的一致贊賞。文末補充太子斷此案時的年齡,“時太子年十四,帝益奇之”[8](p.166),這對刻畫太子幼齡即有過人之才的形象,無疑是增色之筆。

運用預敘、插敘、補敘、倒敘等敘述手法,補充了與故事相關的背景,豐富了小說的材料。對大多為“殘章短制”的漢魏六朝小說而言,不失為增衍篇幅,使情節(jié)跌宕生姿的有效手段。此后,隨著小說的發(fā)展,其篇幅有逐漸變長之勢,與打破常規(guī)時序,靈活借用多種敘述手法無不關系。

再次,以簡介人物開篇。漢魏六朝小說,開篇介紹人物,然后敘述人物故的篇目不是很多。《神異經(jīng)》“東王公”、“善人”、“西王母”等約20條,《西京雜記》“常滿燈”、“被中香爐”、“儉葬反奢”等約10條;《搜神記》“赤松子”、“寗封子”、“徐登趙炳”等約70條,《搜神后記》“韶舞”、“麻衣道士”、“阿香”、“虹丈夫”等40條,都在篇首簡要介紹人物。

漢魏六朝小說依照“姓名→籍貫→官職→經(jīng)歷→事件”的程式,開篇即簡介與故事人物相關的基本情況。人物的性情、音容笑貌,先于情節(jié)作用于接受者腦海,給接受者留下印象,有助于快速了解故事人物。簡單化、程序化的敘述方式,符合小說面向普通大眾,力求淺顯、明白曉暢的文體特性。

另外,文末附以“某某曰”評議。史傳中隨處可見的文末評議,在漢魏六朝小說中并不常見。即使偶有采用,也主要集中在《拾遺記》、《搜神記》這兩本小說集中。從《拾遺記》以“拾遺”命名,以及作者說明的編撰之由,可見此書“拾遺補闕”的歷史意識。蕭綺在序言中稱:“綺更刪其繁紊,紀其實美,搜刊幽秘,捃采殘落,言匪浮詭,事弗空誣。推詳往跡,則影徹經(jīng)史;考驗真怪,則葉附圖籍。若其道業(yè)遠者,則辭省樸素;世德近者,則文存靡麗。編言貫物,使宛然成章。數(shù)運則與世推移,風政則因時回改?!边@種自覺的史家意識,使王嘉很自然地把史家筆法移用于小說創(chuàng)作,尤其是能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個人識見的文末議論。比如,“炎帝神農(nóng)”、“虞舜”、“夏禹”、“殷湯”、“前漢上”、“前漢下”等歷朝、歷代君王故事,文末都有以“錄”標示的長篇議論性文字,與正史人物傳記后的“論贊”如出一轍。李劍國曾經(jīng)這樣評論蕭綺的“錄”:“蕭綺的錄或在各條后,或在各篇末,凡三十七則。周中孚云:‘錄即論贊之別名也。內容大抵是就該條或該篇所記事進行發(fā)揮或補證”[9](p.32)。侯忠義也曾肯定地評斷說:“蕭綺之‘錄,相當于論、贊,是對書的內容的分析和評價”[10](p.104)。《搜神記》“彭祖”、“左慈”、“池陽小人”、“蠶馬”等篇,也有以“某某曰”結尾的文末議論。

最后,證實故事真實可信。漢魏六朝時期,巫術、迷信思想盛行。生活中出現(xiàn)的神奇怪誕之事,人們往往當成實有其事。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揭示了導致時人們產(chǎn)生這種思想的根源:“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11](p.43)。漢魏六朝小說中的部分作品,在篇首、文中或文末,指出故事源自史書。刻意標示故事來源有本可依,真實可信,比如,《搜神記》“東海孝婦”,開篇即指出故事源自《漢書》、“荼與郁壘”出自《黃帝書》;故事發(fā)生之事,有人可證,比如,《陸氏異林》“杜蘭香傳”、《宣驗記》“梁清”、《冥祥記》“趙泰”;故事人物的壯舉福澤后世或今人可證其說不誣,比如,《博物志》“猴玃”、《搜神記》“丁姑”、《志怪》“夏侯弘”、《錄異傳》“如愿”等;故事發(fā)生之地,于今尚存,可資稽考,比如,《搜神記》“韓憑夫婦”、《列異傳》“望夫石”等。

從漢魏六朝小說的發(fā)展趨勢看,小說自產(chǎn)生伊始,雖自覺借用了史傳的筆法和體例,但是對單篇小說而言,對史傳筆法的借鑒和吸收,不僅局限于一種或幾種敘事體例,而且以《左傳》為代表的編年體史書的影響,比以《史記》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更加明顯。特別是《史記》在文末用“某某曰”來懲惡揚善的“敘述干預”,在漢魏六朝時期小說中并不多見。真正全方位融合、吸收史傳筆法的是唐代小說。

二、史傳敘事體例對唐代小說結構之影響

關于史傳敘事體例對唐代小說結構的影響,學界多有論述。20世紀90年代以前,研究者多從唐代小說的淵源,探討史傳筆法對唐代小說家創(chuàng)作意識,唐代小說題材、人物形象塑造、主題等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以后,敘事學呈興盛之勢。研究者開始把視野轉向敘事學,從新的視角進一步審視唐代小說與史傳文學。近年來,跨學科研究成為學術領域的熱點。部分研究者將敘事學、文體學結合,重新闡釋史傳文學對唐代小說文體體制形成的意義。但是,人們較少關注唐代小說在發(fā)展過程中,模仿史傳敘事體例在結構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階段性演進特征。

初唐、盛唐時期的小說,對史傳體例的運用,主要表現(xiàn)為或簡介故事人物,或在文末指出故事來源真實可靠,或指出故事來源于某一史書。

《魏洛京永寧寺天竺僧勒那漫提傳》、《魏太山丹領釋僧》、《唐京師普光寺釋明琛傳》等,在開篇即簡介故事人物?!短凭熎展馑箩屆鹘鈧鳌?,敘述者在篇首介紹了故事人物明解的住所、身世,特別突出地描寫了他的性情。在故事中,明解因為個性驕矜,使他的人生發(fā)生了重大變故。這種由人物身世、性情引出故事情節(jié)的結構方式,意在幫助接受者了解故事人物,同時,也為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埋下伏筆?!段簴|齊沙門釋明琛傳》、《陳嚴恭》、《崔彥武》、《大業(yè)客僧》、《韋仲珪》、《孫寶》等,在文末指明故事來源的真實性。比如,唐臨《冥報記·孫寶》的結尾,作者交代,故事是聽朋友所述:“臨以貞觀七年奉使江東,揚州針醫(yī)飄陁為臨說此云爾。寶見在也”[12](p.41),以故事人物健在,進一步印證故事內容不虛。有些小說,在篇末明確指出故事源于史書,比如,《段孝真冤報》于篇末交代,故事出自《博物傳》、《梁遠皓段子京》出自《妖言傳》、《趙子元雇女鬼》出自《晉傳》、《崔浩》見于《后魏書》和《十六國春秋》等。

中晚唐、五代小說也運用了初、盛唐小說中常見的史傳敘事體例。與初唐、盛唐小說相較,其運用史傳體例最大的特點,是出現(xiàn)很多模仿“太史公曰”,用“某某曰”形式發(fā)表“論贊”的作品?!兑蟊;奁薹馐狭R賊死》篇末,有三水人對封氏不臣二主抗節(jié)就義的贊語:“噫,二主二天,實士女之丑行。至于臨危抗節(jié),乃丈夫難事,豈謂今見于女德哉!”作者在文末對封氏妻誓死捍衛(wèi)貞節(jié)的高風亮節(jié)予以贊揚,以此警戒那些侍奉二夫之人,宣揚了迂腐的封建倫理。在此時期的單篇小說中,史傳的敘事體例在很多作品中有較完整體現(xiàn)?!独钔迋鳌?、《柳毅傳》、《李章武傳》、《南柯太守傳》等,小說以“傳”名篇,開篇便對故事人物的身世、性情、經(jīng)歷進行簡短介紹;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都按故事發(fā)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敘述;在文末,都采用了史傳慣用的“某某曰”方式;作者在文中也特意標榜小說有補歷史之闕的史料價值。

可見,唐代小說在結構上對史傳的吸收,是其文體生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唐代小說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小說結構表現(xiàn)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中晚唐、五代小說的結構,更接近史傳的敘事體例。

三、漢魏六朝、唐代小說結構之差異

今可見唐代小說作品,共約2 000多篇。這些小說作品對史傳敘事體例的運用,與漢魏六朝小說相比較,一致的特征是采用按時序敘述故事,在開篇、文中或文末交代人物身份、籍貫、性格,在不改變故事時間流程的情況下,用倒敘、插敘、預敘或補敘的手法,交代與故事相關的環(huán)境或背景,文末交代故事來源,以表故事真實可信。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一)唐代小說運用史傳敘事體例的頻率高于漢魏六朝小說

唐代小說中的絕大部分作品,如《冀州小兒》、《李校尉外婆》、《王志女》、《龍鏡記》等,幾乎都是按照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敘述。

唐代小說在開篇、文中或文末簡介人物身份、籍貫、性格的小說有700多篇。比如,《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東魏鄴下人》、《北齊冀州人》、《李山龍》、《張法義》等。

唐代小說在文末有明確標志,或通過道聽途說,或親眼所見,或朋友轉述等,說明故事來源真實可信。此類小說有100多篇,且大多集中在初唐時期,如《孫寶》、《眭仁茜》、《孫迴璞》、《孫寶》、《梁遠皓段子京》、《段孝真冤報》、《趙子元雇女鬼》、《崔浩》等。

唐代小說以傳、記名篇或以傳、記、志命名小說集。此類集子大概有100多部,其中,以傳、記、志命名的有《神異記》、《續(xù)神異記》、《搜神記》、《神仙感遇傳》等約70部。以傳、記命名的單篇小說,有《中元傳》、《古鏡記》、《蘭亭記》、《李娃傳》、《鶯鶯傳》等50多篇。而在漢魏六朝小說中,以“傳”、“錄”、“記”命名的小說集有《古異傳》、《戴祚甄異傳》、《劉之遴神錄》等約40部,而以此方式命名的單篇小說則寥寥。從小說命名的特點,可以看出,唐代小說對史書的仿寫更為明顯。

(二)單篇唐代小說往往兼?zhèn)涠喾N史傳敘事體例

漢魏六朝小說處于小說發(fā)展的雛形階段,篇幅簡短是其文體特征。經(jīng)統(tǒng)計,雖有一些超過400字的篇目,比如,《蜀王本紀·望帝》(約400字)、《異苑·梁清家諸異》(約520字)、《幽明錄·巫師舒禮》(約550字)、《冥祥記·趙泰》(約1 100字)、《述異記·張氏少女》(約400字)、《續(xù)齊諧記·陽羨書生》(約600字)、《趙文韶》(約480字)、《王敬伯》(約2100字)、《志怪·漲禹》(約420字)等,但是它們對史傳體例的運用,局限于一種或某幾種筆法。以篇幅較長的《王敬伯》為例,小說開篇即對故事人物王敬伯的字號、籍貫、性情等簡短介紹,然后按赴役途中,主人公行經(jīng)吳通波亭艷遇絕色女子展開情節(jié)。但是,文末并沒有史傳常見的以“某某曰”來傳達作者情感態(tài)度評價的議論性文字。而唐代的單篇小說,尤其是中晚唐、五代時期的作品,不少篇目都借用了完整的史傳體例,比如,《殺妻者》、《李生》、《太原遇仙》等。文末有以“某某曰”結束的議論性文字,這也成為唐代小說區(qū)別漢魏六朝小說的重要特征。文末議論,直接體現(xiàn)了作者對故事人物、事件的看法,也是唐人“有意為小說”的重要體現(xiàn)。

(三)唐代小說運用了漢魏六朝小說不常見的“互見法”

“互見法”本是司馬遷首創(chuàng),主要應用于《史記》的人物傳記。這種方法是“將一個人的生平事跡,一件歷史事件的始末經(jīng)過,分散在數(shù)篇之中,參錯互見,彼此相補”[13](p.290)。唐代小說中的一部分作品,也用類似于此的方法,作者特意在文中或文末,指出小說中的人物、事件與史書形成一種互補或對應的關系,以此來塑造人物、敘述事件。

在唐代小說中,明確指出已經(jīng)有史書立傳,并記載了相關人物的主要事件,小說則是選擇其一生始末或本傳未記載的零星事件的篇目有:《蔡少霞》、《葉靜能話》、《鄴侯外傳》、《周廣傳》、《崔無隱》、《涼國武公》、《李愬》、《顏真卿》、《二十七仙》、《文簫》、《獨孤穆》、《馬周》、《僧伽大師》等。還有一部分作品,在篇末交代,故事的內容與史籍可以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在《陽城》篇末,作者交代,小說轉述《唐史》所無之內容,是為了補正史之闕。這體現(xiàn)史學盛行、修史至上的唐代,小說作者以小說“補史之闕”的創(chuàng)作意識。

要之,漢唐小說作者模仿史傳敘事體例講述故事,形成了小說的結構。但是,在漢唐小說發(fā)展的不同時期,小說的敘事結構又有不同變化。漢魏六朝小說主要受以《左傳》為代表的編年體史書影響,時間成為作者組織情節(jié)的重要方式。而唐代小說既受編年體史書的影響,又受《史記》紀傳體史書的影響。史傳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jié),敘事中間有作者評論,文末常以“某某曰”發(fā)表論贊的敘事體例,在唐代小說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并且多表現(xiàn)為一篇兼?zhèn)涫穫鞯亩喾N筆法?!皻v史敘事的形式原則,給唐代小說提供了一個形式外殼;歷史敘事的敘事本質,則給小說提供了一個區(qū)別于歷史而獲得相對的獨立地位的參照系統(tǒng),我們正是在明確了何為歷史之后,才能明確地指出文學小說文體的正式發(fā)生”[14](p.226)。程毅中說,唐代小說對史傳文學的吸收,“才進一步走向文學領域”[15](p.5)。從初唐直至中晚唐、五代時期的小說作品,史官意識對小說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說家在創(chuàng)作意識上,不僅把小說與史書并提,強調其史學價值,而且在結構的選擇上,有意把小說向史傳靠攏。中晚唐、五代小說的作品,其文體結構與史傳文學更契合,作家創(chuàng)作觀念中的史學意識也更濃厚。這種有意把小說向史傳靠攏的意識,是作者對小說敘述的一種“干預”,體現(xiàn)了唐人有意創(chuàng)作小說的意識,是唐代小說走向完善、成熟的重要原因。

[參 考 文 獻]

[1]浦起龍.史通通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卷首)[M].明正德本.

[3]張新科.唐前史傳文學研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

[4]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5]王嘉.拾遺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劉敬叔.異苑[M].北京:中華書局,1996.

[7]李劍國.新輯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8]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10]侯忠義.漢魏六朝小說史[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

[1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12]李時人,何滿子.全唐五代小說[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13]張大可.史記研究[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14]劉明華.古代文學論叢[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5]程毅中.唐代小說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作者系重慶師范大學講師,文學博士,暨南大學博士后)

[責任編輯 陳紀然]

猜你喜歡
史傳結構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撈:有個小白律師溫暖了涼薄
論結構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也談神仙人物傳記的文體歸屬
論《日出》的結構
從讀者角度看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
青春歲月(2016年4期)2016-08-04 05:33:50
《文心雕龍?史傳》矛盾的紀實觀及原因
《紅樓夢》敘事藝術中的春秋筆法
創(chuàng)新治理結構促進中小企業(yè)持續(xù)成長
美姑县| 鹿泉市| 天峨县| 义马市| 邵武市| 淅川县| 湘西| 西丰县| 吴堡县| 运城市| 醴陵市| 敦煌市| 泽州县| 涿鹿县| 朝阳区| 屯门区| 新和县| 仁怀市| 桃江县| 武宁县| 深泽县| 青川县| 平潭县| 临泽县| 巴塘县| 准格尔旗| 修文县| 大石桥市| 上林县| 普洱| 嘉定区| 龙岩市| 茌平县| 朝阳区| 怀来县| 长海县| 兰考县| 鹤岗市| 乌海市| 尚义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