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峰 時美英
[摘 要]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教學差異性,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導向和針對性。積極通過專題化理論教學、項目化實踐教學和多樣化教學活動促進轉化,同時注意優(yōu)化整合教材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方法和提高教學語言藝術。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10 — 0172 — 02
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宣部、教育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叭绾无D化”是個關鍵, 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在尊重教材和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進行探索。
一、把握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針對性
高職教育是職業(yè)性、技術性教育,注重應用性、實踐性。在培養(yǎng)目標、學制劃定、專業(yè)布局、課程設置、培養(yǎng)模式和學生層次等方面,都與普通本科院校存在著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特殊性,也體現(xiàn)著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如下:一是教材“一綱一本”的統(tǒng)一性與高職院校差異性的矛盾,二是統(tǒng)編教材內容的課時要求與高職院校學時偏少的矛盾,三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集中連續(xù)性要求與專業(yè)實踐教學分散性的矛盾,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理論和思想性與學生理論素養(yǎng)、學歷水平較差的矛盾,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政治性與學生缺乏興趣的矛盾,六是各學校重視程度、政策支持和發(fā)展導向不同所帶來的課程建設成效之差異。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把握幾個導向:一是充分體現(xiàn)職業(yè)性。在教學中突出職業(yè)導向、融入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教育。二是充分體現(xiàn)應用性。突破一些人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教學對立的想法,積極開展產業(yè)文化、工業(yè)文化和企業(yè)文化教育。三是充分體現(xiàn)實踐性。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利用好專業(yè)實踐教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研究和琢磨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精選內容、設計教學。實際教學中如果做到了靈活運用教材,適當降低難度、弱化理論講解,豐富教學活動和形式、增加通俗性、趣味性;那么就可達到既不照本宣科、因循守舊;又不輕淺化教學、另起爐灶的良好效果,就能為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供明確實踐指向。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現(xiàn)實路徑
(一)針對教材模塊化內容,實施專題化理論教學
專題化教學,“就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教材進行跨章節(jié)的提煉教學專題,即基于教學問題的邏輯順序,依次梳理并組織教學內容,使之成為有一定內涵和外延的專題,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1〕P143-144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立足教材各章節(jié)體例的模塊化和邏輯, 結合實訓和學生“工學交替”的時間靈活性, 把“基礎”課和“概論”課劃為如表I所示的板塊,打破傳統(tǒng)分節(jié)次授課模式,以專題式講座實施理論教學,取得了不錯效果?!?〕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思政課教學部門與專業(yè)系部做好專題教學協(xié)調;教研室集體備課,確定教學專題;任課教師依自身的專長和專業(yè)背景選專題備課。(見表)
(二)配合理論專題化教學,實施項目化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注重理論學習基礎上的動手操作和社會實踐能力。理實一體、知行統(tǒng)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有利于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筆者根據理論專題教學的開展情況,采取項目化方式實施實踐教學(如表I所示)。結合校內外兩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實踐基地、學生社團、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等場合與機會,以任務驅動方式,開展社會調查、所學專業(yè)調研、就業(yè)規(guī)劃、主題性比賽、征文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形成系統(tǒng)的《實踐活動手冊》供考核和交流。通過教學改革實驗,我們深切感受到實踐教學力度的加大與豐富,有力消解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空洞無用的認知偏見,把學生吸引到對該課程的有意識學習中。
(三)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教學活動多樣化
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吸引力、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現(xiàn)實中,很多高職學生曠課逃學、缺乏學習興趣、上課玩手機等現(xiàn)象很普遍,迫切需要及時有效干預。為保證教學效果,我們注重在課堂全程通過多樣活動形式爭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注意,先后在全校實施了“兩會播報”、演講辯論、詩詞朗誦、每日發(fā)言、模擬法庭、經典“讀寫議”、國學育人、情景模擬等活動。這些活動或即興發(fā)起,或預先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思考和表達,逐漸發(fā)展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課堂流失。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要點把握
(一)優(yōu)化整合教材內容
對教材進行合理梳理整合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基礎。教研室是專題教學的牽頭者,教師是具體實施者。教研室在集體備課基礎上,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圍繞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確定主題鮮明的教學專題,教師在教研室統(tǒng)籌下分專題備課。教師要在把握教材邏輯、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專題。既要體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又要本著講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適度處理重難點。還要結合社會時事熱點,將職業(yè)教育、企業(yè)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等內容融入專題,而不是憑借個人興趣或以往教學經驗任意安排。
(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保證?!巴瑯拥恼n程、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教師講課,教學效果不大一樣。思政課教師自身理論和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薄?〕P12學校職能部門應有計劃、有保障地安排教師參加研修培訓,經常組織課題研究、教學技能競賽、集體備聽課等活動,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加強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教師則應注重學習,加強在理論研究、知識拓展、問題分析等方面的積累和鍛煉,不斷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方法
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關鍵。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能化抽象為具體、變單調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有利于加深教學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參與意識。教師要在鉆研教材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和靈活使用體驗式、啟發(fā)式、參與式、案例式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不能一課多堂、千篇一律,把教學思路和風格固定化、模式化。務必“突出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注重趣味性、實踐性、直觀性、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薄?〕P47多用互動式活動來引起注意,加強交流反饋,營造寬松氛圍,消解課程在學生心目中呆板空洞的刻板印象。
(四)提高教學語言藝術
藝術化的教學語言和生動的講授是達到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效果的催化劑。思想政治理論課統(tǒng)編教材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成果反映,集中了國內諸多專家的智慧。無論是體系、邏輯還是語言,都非常規(guī)范系統(tǒng),具有權威性、規(guī)范性和理論性。授課是知識轉達過程,教師需要對教材語言進行合理加工,實現(xiàn)教材表述向教學語言的轉化。尤其是面對抽象思維不足、理論功底缺乏的高職生,更需要教師用通俗易懂、接“地氣”大眾化、有時代特征的語言來表達;輔之以飽滿情緒,才易于拉近師生心理距離,塑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課堂吸引力,在輕松愉快氛圍中達到教學目標。
〔參 考 文 獻〕
〔1〕王玉斌.專題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路徑〔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143-146.
〔2〕劉繼峰,時美英.思想政治理論課“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7).
〔3〕曲建武,張雪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新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5):11-13.
〔4〕姚小玲.“思想政治理論”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46-47.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