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杰 桑寧紅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及規(guī)范管理對農村居民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影響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整群隨機調查方法,對固原市原州區(qū)張易鎮(zhèn)黃堡村45歲至85歲的250例常住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二年、定期、規(guī)律的健康教育及規(guī)范管理,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實施健康教育及規(guī)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壓患者的“三率”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農村高血壓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及規(guī)范管理,可提高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改善不健康行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健康教育及規(guī)范管理是農村居民防治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農村;高血壓;健康教育;規(guī)范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原州區(qū)張易鎮(zhèn)黃堡村45歲至85歲常住高血壓患者250例,全部均為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間我鎮(zhèn)轄區(qū)高血壓患者。男117例、女133例,其中回族176例、漢族124例。平均年齡63歲。病程3-32年,所有病例均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首先對250例居民分組進行定期、規(guī)律的的座談式教育,詳細了解每組內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特點及導致其不健康行為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并發(fā)癥情況和自身具備的客觀條件制定具體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利用訪視機會進行隨機性教育或書面教育。
1.2.2 建立檔案,分級管理 對所有觀察對象建立健康檔案。對首次測量血壓結果進行分級,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規(guī)范(2011年版)》要求進行定期隨訪。對隨訪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溝通,同時邀請家屬積極參與,幫助和督促患者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及遵醫(yī)行為。
1.2.3 合理治療 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患者知道得了高血壓病并不可怕但要堅持規(guī)范治療,要有終生服藥的心理準備。對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需要2種或2種以上的降壓藥方可降到目標血壓,尤其是中高危以上患者應采取長期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危險因素和靶器官損害、臨床癥狀及其它合并癥,結合家庭經濟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以及年齡特征,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督促患者積極進行綜合治療,包括適量運動、控制飲食、戒煙限酒以及改變飲食習慣等措施,糾正患者在此方面的認識誤區(qū)。(農村患者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他認為工作便是鍛煉)值得一提的是在綜合治療中家屬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以<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前后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見表1-3)。
3 討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中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病等主要并發(fā)癥。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yī)療和社會資源。據2002年衛(wèi)生部全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有患者2億人,而我國高血壓特點即“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長率高、危害性高,同時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壓知識知曉率的提高要比不良生活行為改變容易的多,用知、信、行理論解析,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的改變才是真正的目標。本文的250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普遍存在著相關知識缺乏,對非藥物治療認識不足的問題。而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使多數高血壓患者意識到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能堅持規(guī)律服藥。因此,利用一切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向患者及家屬灌輸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并積極調動家屬參與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健康教育模式必將產生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我們基層醫(yī)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主要來自廣大農村地區(qū),高血壓防治知識相對缺乏,很大一部分患者不了解高血壓的并發(fā)癥及危害。因此進行高血壓健康教育可使高危人群和患者加強自身保健的意識,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我們進行健康教育的對象還應包括社會層面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以社區(qū)健康教育為基礎,以控制不良行為為手段的綜合防治模式是控制高血壓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s].2010修訂版
[2]李立明、饒克琴、孔靈芝等,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技術執(zhí)行組.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7:478-483
[3]趙仲堂,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373-375
[4]任樹生,更新高血壓防治觀念,強化綜合防治意識,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5]龔震宇、林君芬、夏時暢,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機制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5,25(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