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
匿名社交產品“秘密”是移動互聯(lián)網上的又一個躥紅神話:4月4日在蘋果應用商店上線,迅速躥升到免費類社交應用頭名,不過僅過了一個月,就被下架。
5月20日,“秘密”更名“無秘”,在蘋果商店中重新上架,新版本中的后臺審核機制有所改進,增加舉報功能。這個變化已經把秘密之前下架的原因表達得很清楚了:名稱和美國匿名社交軟件Secret重合,而且在火爆了一段時間后,謠言和誹謗開始在秘密里占領陣地;不過到截稿時間內,無秘又在蘋果商店中消失了。
借著“秘密”下架的機會,國內諸多匿名APP粉墨登場,試圖搶占匿名社交這個能夠與微博(泛關系鏈)、微信(熟人圈)形成互補的產品形態(tài)。但因為“秘密”不停被折騰中,業(yè)界對該類型產品也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質疑:在匿名圈子里,如何在維持產品吸引力(私密信息的曝光)的前提下,避免謠言的星火燎原?
其實這不是一個只關乎秘密本身的問題,更像是互聯(lián)網社交網絡的一個縮影:微博以隨時隨時更新短平快信息爆紅,但話語權慢慢向掌握話語權的類媒體性質的賬號集中靠攏;以虛擬交友為賣點的陌陌也曾經遭受過色情交易進駐的困擾;微信也一直在和大量以營銷推廣為目的的信息作斗爭,唯恐建立的熟人社交體驗被稀釋和沖擊。
這有點像所謂互聯(lián)網社交媒體的原罪:一款產品能夠憑借一個重要的賣點躥紅,但隨著大量人群的進駐,又漸漸會有一些負面“賣點”滋生和擴大,最后達到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
呵呵(一款匿名社交軟件)創(chuàng)始人和CEO張銳是希望在秘密下架后,在市場上找到自己位置的人之一。在他看來,所謂 “劣幣驅逐良幣”是個簡單的命題:在理論上,熟人社區(qū)是一個非常扁平化的網絡,使用者只能是身邊真實的信息或人,因此,這種扁平化網絡是可以把不良信息過濾掉的,因為用戶本身是有足夠的選擇權。
但之所以發(fā)生一些“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產品在迅速擴張的時候,沒有把控住熟人社交的邊界,把關系圈子大眾化、陌生化了,所以,在產品用戶數(shù)急速擴張的時候,產品設計者能不能控制好增長的欲望,把控好增長和體驗的平衡很重要。在張銳看來,秘密正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錯誤:本來匿名社交產品其實是一個更加熟人社區(qū)性質產品,比如,一般來說人們的通訊錄中,大概10%的名單是熟人圈子,還有三分之一可能是不算特別熟的關系,剩下的就近似于陌生關系,而秘密把關系鏈從熟人圈子延伸到泛關系,在一定程度,就出現(xiàn)了掌控的問題。
所以,既然匿名,從人性的角度看,惡意造謠確實很難避免,所以,張銳看來,一款匿名社交產品要避免惡意造謠的傷害,重要的有兩個方向:第一,從算法層面,把人們關系鏈條定位在熟人圈,而且不要太大;第二,就需要在產品初期對氛圍的營造以及輿論引導、內容審核把控等一系列產品、運營層面的努力和平衡來解決。但如果強調用戶之間的親密度,會不會弱化匿名體驗,也需要運營者來把握好里面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