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益平 黃三明 葉小建
【摘要】 對射頻消融術治療肺部腫瘤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采用射頻消融術治療31例肺部腫瘤患者(42個腫瘤),術后觀察腫瘤損毀與并發(fā)癥情況。結(jié)果: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其中進行2次或多次重疊消融的腫瘤20個。腫瘤直徑不超過4cm者與直徑在4~8cm的完全損毀率分別為77.14%、42.86%,整體的完全損毀率為71.43%。術后部分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暗紅血痰等并發(fā)癥,情況均不嚴重。結(jié)論:采用射頻消融治療肺部腫瘤,不僅療效理想,且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肺部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完全損毀率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 0061(2014) 12 -00032 - 02
如今,由于環(huán)境污染、生活不規(guī)律、吸煙等因素導致我國患肺部腫瘤的患者持續(xù)增加,如果腫瘤為惡性需要及時采取手術治療,但是一些患者因某些條件的顯示無法接受手術,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采用射頻消融術[1]。該方法屬于微創(chuàng)技術的一種,能夠?qū)嶓w腫瘤進行治療,對于不適合手術、不能耐受、身體狀況差的患者均適用。我院觀察了射頻消融治療肺部腫瘤的效果,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12年5月之間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3例,共有腫瘤42個,患者均拒絕手術或無法耐受,且化學治療沒有獲得明顯效果,預計有3個月以上的生存期。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16~74歲,平均(55.4±3.2)歲;轉(zhuǎn)移性肺癌1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例,骨肉瘤2例,子宮頸癌l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3例,胃癌3例,結(jié)直腸癌6例。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15例,其中腺癌7例,鱗癌8例。Ⅱ期5例,Ⅲ~Ⅳ期10例,中央型肺癌3例,周圍型肺癌12例;直徑不超過4cm的腫瘤共35個,患者共26例,直徑在4~ 8cm之間的腫瘤共7個,患者共7例。所有患者均與診斷肺癌的有關標準相符合,且經(jīng)活檢病理學確診,其KPS評分在60分以上?;颊叩钠鞴俟δ軆渚渥?,沒有凝血功能障礙,損毀區(qū)與主要血管及氣管的距離超過lcm?;颊呔栽竻⑴c本次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開始前要求患者調(diào)整呼吸幅度,肌注射立止血lKu、曲馬多l(xiāng)OOmg及安定lOmg。通過CT掃描對腫瘤大小、部位進行明確,確定進針方向和穿刺點并標記于體表,測量腫瘤和穿刺點間的距離。采用2ml的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在胸壁處留置注射針頭,二次掃描CT,確定針頭方向正確后于穿刺點周圍作切口(2~3mm),按測定距離沿注射針頭方向?qū)Ⅻc擊真?zhèn)魅酥钡搅鲶w邊緣,觀察電極針位置在CT下恰當與否,如果恰當就采用多電極射頻儀進行消融,設置溫度80~1050C,功率150W,將電極針按2、3、4、5cm的順序逐漸張開。為避免組織炭化并加以止痛,可將1%利多卡因鹽水注入點擊真的注水孔間。如果是較大的腫瘤,需要重疊消融,重復以上步驟即可。完成手術后再次掃描CT,查看患者是否發(fā)生血腫、血胸或氣胸,并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并發(fā)癥,包括發(fā)熱、氣促。胸痛和咯血等。
2 結(jié)果
2.1 腫瘤損毀情況
33例患者的全部腫瘤均接受了射頻消融治療,順利完成腫瘤熱損毀,其中接受2次或者多次重疊消融的腫瘤共20個。腫瘤直徑不超過4cm的共27個被完全損毀,概率為77.14%,損毀范圍超過90%;腫瘤直徑在4~8cm之間的共3個被完全損毀,概率為42. 86%,損毀范圍處于700/0~90%之間,且在CT掃描中病灶周圍表現(xiàn)出部分強化現(xiàn)象。腫瘤病灶總的完全損毀率為71.43%,即共30個被完全損毀,部分損毀的腫瘤共12個。隨訪過程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為:術后3個月的隨訪中,被完全損毀的30個病灶在術后3個月的CT檢查中其腫瘤未出現(xiàn)進展,沒有被完全損毀的12個病灶在CT檢查中均顯示出一定的增大復發(fā)跡象;術后6個月的隨訪中,上述被完全損毀的病灶的CT檢查中仍然未發(fā)現(xiàn)腫瘤復發(fā)的共27個。
2.2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手術之后在CT掃描中共7例患者顯示有氣胸癥狀,體積均低于30%,大多數(shù)沒有明顯的自覺癥狀,其中只有1例有輕微的氣促、胸悶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吸氧等)癥狀逐漸緩解并消失,不必采取閉式引流治療;術后1個月的CT檢查中1例患者出現(xiàn)了沒有癥狀的胸腔滲液;術后出現(xiàn)發(fā)熱的患者共21例;術后出現(xiàn)暗紅血痰的患者17例,2 -4天后自行緩解?;颊呔窗l(fā)生其余的嚴重并發(fā)癥。
3 討論
目前在我國許多大中型城市中肺部腫瘤的患病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對于早期患者而言一個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切除[2]。但是當病情持續(xù)發(fā)展、惡化后就會受到多種限制而無法手術,對于轉(zhuǎn)移性肺癌患者而言,雖然化療方法十分常見,但其生存年限并沒有得到顯著延長。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射頻消融術逐漸在治療腫瘤的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3]。該方法在腫瘤組織內(nèi)直接插入電極針,通過高頻射頻波的發(fā)射凝固局部病灶,將腫瘤組織殺死,而且能夠重復對同一部位實施。該技術不僅療效理想,而且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術后并發(fā)癥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程慶書,趙正源,劉錕,等.CT引導經(jīng)皮穿刺錨狀電極高溫射頻治療肺腫瘤105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21(11):1399 -1401.
[2] 楊賢衛(wèi),周偉生,何蓉.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切割活檢對肺部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3(3):161 -164.
[3] 周榮林,齊立偉,賈曉蕊,等.螺旋cT導引下肺部腫瘤射頻熱消融治療的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0(3):310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