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兒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當時在周圍中國人圈子里轟動一時。畢業(yè)后她到硅谷發(fā)展,一邊工作一邊又修了個MBA學位,現(xiàn)在在一個世界頂級的IT公司里工作,親朋好友都覺得她很能干。每當華人家長當著她的面表示要讓自家孩子以她為榜樣時,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說自己很普通,就是個高級打工仔而已,千萬不要向她學。
現(xiàn)在她自己的女兒也上學了,回來看望父母時,大家見到她就半開玩笑地問她,以后要把孩子培養(yǎng)進哪所常春藤大學,她卻很堅決地擺手說:“我不培養(yǎng),她能上哪兒就上哪兒。”據(jù)她媽媽講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學習,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長班,她媽一提起來就愁,說她對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樣,極其不負責任。
有一次過節(jié)聚會,當大家的話題又轉到孩子的教育上時,她講了她自己對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畢業(yè)前后的巨大反差
她說從小學到高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她的學業(yè)成績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學院時她的學習成績也是處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學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屬于在事業(yè)上沒有什么成績可言的人。畢業(yè)十年她去參加同學聚會,同學中有后來進了法學院當上大牌律師的,有從政已經(jīng)是某個州眾議員的,有在公司做已經(jīng)成了CEO的。有個同學畢業(yè)后就冒險加入一個才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來上市,他坐擁原始股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如果覺得這個同學在財富上比較成功的話,那么另外一個參加小公司的同學后來變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進入千萬富翁的行列??墒沁@個人還不算牛,有個同學自己創(chuàng)業(yè)自組公司,公司上市后給賣掉了,又建了一個公司又賣掉,現(xiàn)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億萬富翁。
單純從財富上看,他們這些打工的人在同學里不值一提。但是最瀟灑的卻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個大學期間學習很好的男同學。他自從有了孩子,就辭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特別喜歡照顧孩子的感覺,喜歡“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學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業(yè),收入足夠家庭開銷,而太太不喜歡做家務,所以他們夫婦兩人正好互補。這個同學還有個興趣是旅游,他們全家一有空就滿世界去玩,已到過七十多個國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走走。同學里面數(shù)他沒有壓力,最輕松自在,讓生活節(jié)奏很緊張的上班一族們羨慕不已。
同學中有幾個華裔孩子,父母來自中國的大陸、臺灣、香港等地,這些同學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打工族,就職于大公司,說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陳。
他們幾個華裔孩子在校時學業(yè)優(yōu)異,努力踏實,智力超群,可大學畢業(yè)以后,后續(xù)的事業(yè)發(fā)展卻普遍不如美國同學。
文化差異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她認為,我們的文化中對孩子的培養(yǎng)有誤區(qū)。
在中國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上大學,沒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為孩子的一生打基礎的事兒,光以為把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父母就大功告成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家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還有和進名校相關的活動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卻被忽視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自信心、冒險精神、不畏失敗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勇氣、享受生活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她和同學相比之后感覺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馬拉松比賽,一個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超過了上名校。事業(yè)都是在大學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剛畢業(yè)的頭一兩年找工作時還有點用處,后來很快就會被工作經(jīng)歷所取代。
因為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看重她的學習成績,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績看得極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滿的眼神。每次考試她都特別緊張,特別怕出錯,這種情形后來就發(fā)展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險精神,沒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時明知搞砸了也沒有多大關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剛畢業(yè)的時候,她曾到谷歌公司應聘,當時它成立時間不長,急需人才,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面試她,還和她一起吃了午飯,特別希望她能留下來。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誰也不知道這家公司的命運如何,會大放異彩還是像成千上萬新創(chuàng)業(yè)的公司一樣倒閉?雖然她敏銳地感覺到了搜索領域的前景,但是求穩(wěn)的心態(tài)讓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另外一家已闖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國同學當時極力勸她選擇谷歌,說如果以后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實在不行她那么會讀書還可以回學校讀個碩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沒敢冒這個險。現(xiàn)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當初選擇留下來,公司上市以后她已變成了千萬富翁。
她說實際上他們家現(xiàn)在的收入在工薪階層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錢自己也不會花,搞點娛樂活動心里隱隱地就會有罪惡感,覺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經(jīng)事,其他的都是浪費時間。這就是小時候形成的只有學習才是正經(jīng)事的觀念的后遺癥。她沒有什么興趣愛好,作為一個人,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單薄了、太謹小慎微了、太沒有色彩了。
她絕對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樣。
她說她就讓孩子盡情地玩,孩子將來有興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沒有興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樂、身心健康、對自己有自信、對生活有熱情,將來他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蔡真妮 旅美作家,著有《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