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摘要】培養(yǎng)訓練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并堅持各種途徑的語言材料,奠定語感基礎,各種讀的習慣,包括朗讀、默讀、尤其是品讀、誦讀,是訓練語感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手段,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在培養(yǎng)語感過程中借助生活體驗,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培養(yǎng),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感積淀和獨特感受,提升學生語感水平。
【關鍵詞】語感 積累 朗讀 品讀 誦讀 觀察 體驗 思維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56-02
語感的培養(yǎng)訓練是語文教學研究中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課題。近幾年來,關于語感的研究形成了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焦點。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敏銳的感覺?!眳问逑嫦壬仓赋觯骸罢Z文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p>
那么什么是“語感”?葉圣陶先生說得很明白,“就是對語文敏銳的感覺?!焙唵握f來,“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靈敏的感覺,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領悟能力,是“對言語內涵的一種直覺能力”。我們平時閱讀就要善于培養(yǎng)“語感”,使自己能夠進一步認識文字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識它們本質的、全部的含義,品味出語言的格調、情味和色彩,最后達到深入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的目的??梢姡罢Z感”乃是一種較高一級的文字鑒賞能力。因此,培養(yǎng)“語感”則直接關系著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意義十分重大。
下面談談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語感。
一、大量積累詞匯
詞匯、語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只有豐厚的詞語積淀,閱讀寫作才能厚積薄發(fā)、駕輕就熟。一般說來,平常人掌握的詞匯不過兩千來個,而大作家則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字。有人統(tǒng)計:莎士比亞的詞匯有一萬三千多個;普希金有一萬多;莫里哀有七千個以上。這說明凡是語言有修養(yǎng)的人,他們在積累詞匯上功夫是很深的。
詞匯的積累,一是來自書本,包括課內的、課外的和古代的、現(xiàn)代的。平時閱讀一定要教育學生:“字求其訓,句求其義”,善于聯(lián)系上下文弄清它們的基本意義、比喻意義、引申意義和詞的感情色彩,因為這是直接獲得語感的第一階層,其第一步是積累乃至周延詞語的義項。例如“儼然”這個詞,我們讀“屋舍儼然”,掌握了第一項“整齊的樣子”;讀《向沙漠進軍》“儼然成為綠洲”掌握了第二義項“好像真的”;讀《祝?!贰八氖鍍叭慌阒闭莆樟说谌x項“嚴肅”。至此義項周延了,如果讀《甲申三百年祭》“太平宰相的風度儼然矣”,就會擇以上三者之一而解之。可見,積少成多,熟以生巧,語感便能不可抑制地冒出來。但是,要取得這樣的自由,是非經過艱苦的磨練不可的。詞匯的積累第二條途徑是生活。要教育學生把日常聽課、聽報告、看電影、聽廣播以及與人交談中聽到的新詞語隨時記錄下來,并且將所有搜集到的詞語按內容、用途、同義、反義進行分類整理,以便查閱比較,辨析它們之間異同。長此以往,日積月累,學生掌握的詞匯多了,培養(yǎng)語感就有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二、加強朗讀、默讀和品讀訓練
朗讀,特別是練習有表情的朗讀,可以幫助我們體味作者的感情,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對推敲語言的音韻、節(jié)奏、格調和情味都有很大作用,這正是張志公先生在《讀是寫的基礎》一文中所說的:“朗讀的多了,時間久了,優(yōu)秀作品是經過加工錘煉的語言會跟自己的口頭語言之間溝通起來,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笨梢娎首x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
默讀,由于它不出聲,不用考慮停頓、重音、聲調、速度等問題,思維活動不受影響。因而最有利于對課文詞句琢磨咀嚼。學生通過默讀會悟得更深、更透,若是讀每一篇文章都養(yǎng)成這種反復品味、揣摩、欣賞的習慣,對培養(yǎng)訓練語感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品讀,就是在精度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精選并緊扣某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引導學生借助一定的言語知識,深入品味這些精選語言材料,使學生進一步體味領悟由課文所帶來的高品位的語感。如課文中一些有一定內涵的語句,一些體現(xiàn)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言語現(xiàn)象,一些表達上有特色的詞句或段落等。如一位教師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重點品味“撐立”、“佇立”兩個詞語:一品“撐立”,欣賞樹的高大粗壯;二品“撐立”,感受樹的堅強不屈;再品“佇立”欣賞樹的傲立雄姿。這樣,從“撐立”到“佇立”,在學生心目中完善柳樹的形象,以此輻射全文,既感受了優(yōu)美語言,又感悟了柳樹的精神。
三、多背誦一些名篇
背誦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運用語言能力的強度。許多文學大師,他們之所以能夠寫出那么多語言準確、鮮明、生動的好文章,同他們從小就能背下一些東西是分不開的。丹麥語言學家耶斯培森就特別強調背誦,他認為:學習語言只有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笔聦嵰舱沁@樣,你背誦的東西多了,爛熟于心的范文多了,你才會記得別人是怎樣遣詞造句的,也才會想到自己應該怎樣去遣詞造句,從而逐漸培養(yǎng)起自己的“語感”來。
要真正培養(yǎng)“語感”,光靠以上三點還不行,還必須教育學生隨時留心周圍生活,注意觀察體驗,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為,只有你的生活積累多了,閱讀別人的文章,你才能很快聯(lián)系自己的某段經歷,引起聯(lián)想,展開想象,深入領會和品味人家遣詞造句的匠心,一旦自己提筆為文,也才能很快根據自己觀察體驗所得,琢磨出一個最能逼真地反映出當時場景或思想感情的詞句來。當然,除留心觀察生活以外,在培養(yǎng)“語感”過程中,思維訓練也不能夠忽視。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又是思維的物質承擔者;思維呢,則是不出聲的語言,運用語言同時就在進行思維,進行思維又必須運用語言。語言的毛病必須通過思維的反復錘煉,而思維上的毛病也只有通過語言才能表現(xiàn)出來;兩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所以說,訓練“語感”除了在語言學習和生活體驗上狠下功夫外,還必須與思維訓練結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