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軍偉
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作為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去體驗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關鍵詞:語文;培養(yǎng);審美觀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雙重特點,所以,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在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yǎng)。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學等諸多學科內容為一體。這些文章在使學生學到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受到多種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響。使學生辨別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吨袑W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弊鳛榻處煟鯓又笇W生去體驗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是引領學生審美的主導
一位智者曾說過:“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篇構思精巧,散發(fā)著自然,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寶庫,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們感知,還有待于我們的挖掘與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具有初步審美素質的群體,他們能鑒賞一些思想內涵較淺的文學作品,思想感情較為豐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的引導,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問題的趣味性成了形成他們審美素質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認識美、欣賞美。教師既是審美的組織者又是審美的參與者。教師的形象、聲音、行為、表情、肢體等既有助于教學審美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二者相得益彰。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音調,隨著課文情感的起伏變化而變化,向學生傳遞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表情或悲或喜,音調或急或緩皆因課文內容而定,教師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激情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和作者的情感進行交融。而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fā),教師輸出的一切信息都將十分容易地被學生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當然就會得到美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就是教師激活學生深藏于心中的真善美,循循善誘,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美好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審美教育的前提是要求教師充分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
二、創(chuàng)造意境引領學生“入境”
很多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設置合理有效的教學意境,學生就會就會積極發(fā)揮審美功能,深化認識,如教《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教師設置了一個具體情境:假設你現(xiàn)在是個導游,面對一群外國游人,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會怎樣介紹這一曾被稱為“萬園之園”的東方藝術與文化的瑰寶呢?沉思五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言語中流露出的是澎湃的愛國熱情,令聽者動容,審美就在這些平凡的例子中。 美感經(jīng)驗非與生俱來,應從無到有地積累,并適時加以引導、調教。在課堂上,審美的關鍵就是讓學生面對問題大膽而有創(chuàng)造力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中盡情飛揚。例如音樂是對詩詞鑒賞的最好的輔助,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閱讀者不同的閱讀經(jīng)驗,人生體會與無限想象的結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三、尋找“審美點”
德國著名的美學家米勒曾經(jīng)說過:“審美教育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審美注意的任務在于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審美點”,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課文是學生基本的社沒時間活動之一。這種對課文的直觀把握,有賴于審美注意力的培養(yǎng)。如朱自清《背影》中對父親背影的具體細致的刻畫,把濃濃的親子之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淡淡的哀愁,真摯感人,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向學生提出欣賞“父親背影”的審美任務,使學生切實領悟到“父愛”的力量,使學生在領悟“父愛”時恍然大悟:原來愛是如此簡單而又永恒,輕松進入學習角色。
四、營造良好氣氛,釋放審美心情
審美能凈化人的心靈,同時凈化了心靈能更好地進行審美。語文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授課氣氛,讓審美對象與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審美應該體現(xiàn)在整個教育過程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包括多媒體的運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境乃至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和人格等等,都應該盡其可能考慮和體現(xiàn)審美的因素,形成一種立體的、可以稱之為“審美化”的教學境界去影響或感染學生。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通過設置懸念、擺出疑點、揭示矛盾、語言點撥、啟發(fā)思索、講述語課文相關的故事、朗誦相關的詩歌、展示相關的圖畫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
五、放飛想象,創(chuàng)造美
想象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由聯(lián)想、大膽地展開想象的翅膀。語文課本入選教材的古詩都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讓學生通過想象描繪出全詩或部分詩句的優(yōu)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達、學習、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最佳方法。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人格健全,個性良好。
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觀的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培養(yǎng)。審美與個人的知識、經(jīng)歷、經(jīng)驗、情趣等有關,因此面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審美效果。正如蘇東坡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讓學生明白,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同的審美結果,完全是審美者主觀差異造成的。同樣,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審美也是有差異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審美感受,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認真體會和揣摩,求同存異,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