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金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61-01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想學好古詩詞,就要讓我們的學生注重廣泛積累。
一、要讓學生注重從生活中去積累
生活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源泉。我們帶領學生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大多屬于間接經(jīng)驗,但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直接經(jīng)驗可供我們?nèi)W習。比如:在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時有兩句詩,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孩是真的正兒八經(jīng)的在學嗎?誰愿意講一講?”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對自己童年的事講起來總是津津樂道,思維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新知,積累了經(jīng)驗,儲備了素材。學生也從其他同學講的惟妙惟肖的故事中,積累了一些有趣的習作素材,學會了一些表達方法。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作為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去觀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并積極動腦去思考去記憶,做生活中有心的人,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汲取到無盡的知識養(yǎng)分和精神食糧。
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資源,如何才能讓學生做到“有心”呢?我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最好是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聽到的各種各樣的事件和感受及時記錄下來,把認為有意義的瑣事或發(fā)現(xiàn)串聯(lián)起來,就成了學生們作文創(chuàng)作最真實的素材,這些真實的資料不僅是他們過往生活的歷練記錄,是心靈成長的足跡,更是他們?nèi)松袑氋F的財富!
二、在各種活動中學會積累
學生參加豐富的、有興趣的活動也同樣可以積累素材。在《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結尾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呢!大家想聽嗎?”隨后播放《四時田園雜興》的古詩新唱。兒歌可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古老的呆板的古詩教學以歌曲的形式植入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積累新知,再讓他們邊唱邊自編動作跳一跳。這樣新穎的活動形式會讓學生的積累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
為了進行有效的積累,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再搜集聽聽其它古詩詞新唱的曲目,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收聽要有個合理的計劃,如古詩詞積累,可以把聽后的詩記錄在積累卡上,這樣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樣反復鞏固積累,所掌握的知識就扎實了。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想出合適的方法,從古詩詞的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上去積累他,則能進行深層次的積累。如,詩詞可以編故事記憶、比較記憶、想象記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關注細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把握主旨、品味文字描繪的意境……總之,把想到的好方法運用到課內(nèi)外的知識積累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從而漸漸引導孩子把積累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邊積累邊思考是必須堅持的方法,思考后的理解是積累的最好方法,積累也會促使學生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在積累的基礎上,更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汲取精華有選擇性地進行積累的能力。古詩詞積累貴在持之以恒,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數(shù)不勝數(shù),詩是其中燦爛的奇葩,這些詩歌,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讀透的,需要長期堅持下去,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學懂弄通。
三、古詩詞學習后的活學活用
有選擇性地進行積累固然重要,準確恰當?shù)剡\用則更加重要。課內(nèi)學完古詩后,我讓學生課后繼續(xù)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其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詩,引導孩子說農(nóng)村,領略農(nóng)村生活的多姿多彩。隨后舉辦“田園賽詩會”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這樣,理所當然地激起了學生積累的自豪感和繼續(xù)積累的熱情,而每一次的拓展活動正是對積累進行鞏固的機會。興趣源于動力,學生積累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老師的激發(fā)。作為語文老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使用積累的知識是學生繼續(xù)進行積累的推動劑,也是積累活動的提升,更是我們讓學生積累的最終目標。
一次偶然的教學嘗試,有時會讓你一生印象深刻,這就稱之為創(chuàng)新,無數(shù)次創(chuàng)新日積月累則會成為經(jīng)驗。只要你擁有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積累則不難成為師生的一種習慣,我們的收益也會超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