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蓮
【摘要】 目的 分析和討論剖宮產手術患者發(fā)生大出血的臨床搶救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剖宮產大出血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11例患者行按摩子宮無效后行卡孕栓或縮宮素為藥物組,7例患者在按摩子宮、使用卡孕栓以及縮宮素無效后行宮腔填塞或B-lynch縫扎術治療為手術組,對比兩組剖宮手術大出血患者的臨床急救效果并對其進行評價。結果 兩組大出血患者進行急救后的出血量、急救累積時間以及治愈率進行比較,均得到p<0.05,兩者之間存在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相較于按摩子宮和使用縮宮素進行大出血急性搶救,B-lynch縫扎術具有止血迅速、止血效率高、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是目前臨床剖宮產大出血患者在藥物治療無效時的首選急救手段,值得臨床婦科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大出血;剖宮產;B-lynch縫扎術;縮宮素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38-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產婦因害怕分娩疼痛或其他原因選擇進行剖宮產,導致近年來我國臨床剖宮產手術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產后出血是較為常見的剖宮產手術并發(fā)癥[1],嚴重時需切除孕婦子宮,甚至威脅孕婦生命安全,故有效的大出血急救方法有助于增加孕婦的生存質量。筆者就我院收治的18例剖宮產大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B-lynch縫扎術對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分娩患者1262例,其中剖宮產患者692例(占54.8%),其中產后出血患者為125例(占剖宮產患者的18.1%)。隨機抽取18例大出血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年齡為21-34歲,平均為25.4±2.6歲;孕期38-42周;6例患者為經產婦,12例患者為初產婦;其剖宮產的指征包括,4例為妊娠期高血壓,3例為巨大兒,4例為前置胎盤,3例為胎兒宮內窘迫,3例為社會因素,1例為頭盆不稱;所有患者均在術后胎盤娩出后,發(fā)生大出血并發(fā)癥。
1.2 方法 所有患者發(fā)生大出血后先給與按摩子宮,并使用縮宮素進行治療,治療無效后行B-lycnh縫合術。手術操作如下:將患者子宮從腹腔中托出,在子宮下段的切口處進行縫合2-3cm,通過宮腔由切口左上方出針,然后依次對切口進行子宮肌漿層進行褥式縫至3-4cm的子宮角內側,并繞向子宮后壁進行肌漿層縫合,并將子進行縱向壓縮,結束手術。對18例剖宮產大出血患者的術后出血量、急救累積時間以及手術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處理 將筆者獲得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輸入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定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若檢驗結果p值小于0.05,說明兩種急救方法存在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18例大出血患者臨床急救的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 論
目前,我國孕產婦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產后出血,是婦產科并發(fā)癥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2],通常在分娩時短期內發(fā)生大量的失血,從而導致失血性休克,嚴重時可以引起患者致死。通常長時間的缺血性休克可引起患者腦垂體功能性減退,預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高效的急救大出血措施是目前產科關注熱點之一,是減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剖宮產手術患者出現(xiàn)大出血的主要原因[3]如下:患者子宮手術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通常是由于患者患有子宮肌瘤、瘢痕子宮或子宮發(fā)育不良等原因?;蛘哂捎谔ケP因素或子宮生理結構原因均可以引起患者發(fā)生產后出血。產婦的情緒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亦可以引起患者發(fā)生產后大出血。一般臨床上采用綜合手段對其進行止血治療,如按摩子宮、使用宮縮素或采用出血點縫合等手段。
筆者就我院收治的18例剖宮產后出血的急救進行分析,B-lycnh縫合術較縮宮素對產后出血治療效果明顯,術后出血量較少,治愈率較高。B-lycnh縫合術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療效好、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3],是目前較為新型的手術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阿麗亞.剖宮產大出血處理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9):46-47.
[2] 祝曉萍.B-lycnh縫合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9):116-117.
[3] 駱萌東,榮艷霞.B-lynch外科縫扎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18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9(4):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