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一旦正常的社會公共生活領域遭到破壞,再要凝聚改革共識就會出現巨大的困難。這意味著什么?
竹立家:意味著必須正視結構性變化,及其所引發(fā)的社會現實狀況和時代精神狀況的變化,緊緊抓住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深化改革,并按照社會發(fā)展價值的要求、按照民眾的需要和愿望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力求在關鍵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尋求制度突破。只有做到改革的“綱舉目張”,注重社會改造的“零星工程”,跳出“問題循環(huán)”的改革困局,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有一個確定性的未來,也才能使國家和民族有一個長治久安的穩(wěn)定發(fā)展局面。
目前,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社會的整體轉型和未來社會發(fā)展新秩序的重構,都遇到了較大的麻煩。意見紛呈、眾說紛紜的各種情緒化理論思潮所反映的現實,并不標示著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理論繁榮,而是反映了我們在改革的路徑選擇上面臨著缺乏“核心價值”引導的真實困境。
在中國的社會現實呈現復雜多樣的特征和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急劇分化的“風險社會”情境下,如何指導和規(guī)劃未來的改革,切實從“制度安排”上體現社會發(fā)展價值的要求,做到“善政為懷民為天”。
朱敏:改革是世界性的發(fā)展潮流。
竹立家:中國的改革開放幾乎與西方新自由主義改革同步,本質上也是對文明發(fā)展“新趨勢”的有效回應。我們說“改革開放”,事實上是指“改革”與“開放”一樣重要。開放不僅是指在經濟體制上要學習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成果,也指在思想觀念上要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特點,虛心學習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好東西,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