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賢
摘 要:雖然目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日新月異,但在課堂上,能貫穿始終的,最常用的手段仍莫過于師生間語言的交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追求高效課堂,必須講究講課的語言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方法雜談
教學語言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基本功,是傳播知識和完成教學任務(wù)的重要載體,更是課堂上師生間信息溝通的重要橋梁和情感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在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偶爾不經(jīng)意間,課堂上學生熱情揚溢,氣氛活躍,所有的學生都爭先恐后地思考發(fā)言,效果空前的理想。有時則相反,學生情緒消沉、氣氛幾近凝滯。大量的課后反思證明,在現(xiàn)在媒體資源豐富的環(huán)境下,課堂內(nèi)容和方法的設(shè)計已幾乎沒有不合理的,而讓課堂效果形成天壤之別的卻是教師組織教學時的語言態(tài)度和情感投入。
也就是說,同樣的知識內(nèi)容,同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說話的語氣和技巧不同,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下是我近年研究課堂語言對課堂效果的影響得到的幾點體會。
一、追求演講的口才
教師神采飛揚,整堂課語言激情洋溢。筆者深切地體會到,每堂課從我登上講臺面對全體學生開始講第一句話起,只要語言充滿激情,目光滿含信任,不管課堂內(nèi)容安排怎樣,全體學生定會全身心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課堂上學生時而歡呼雀躍、時而妙語連珠,師生完全沉浸在探索與成功的喜悅中。反之,整堂課全然僵硬無趣,課堂效果根本無從談起。同樣的內(nèi)容,同一句話,說話的口氣不同、語氣不同,在學生中產(chǎn)生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二、投以欣賞的目光
相傳有一大師佛法精深,一日開壇講法,一蹩腳賊眉鼠眼人問:“佛師看我像什么呢?”“佛!”大師毫不思索地回答。禪師問那人:“你看我像什么?”那個人卻答:“像狗屎?!贝鹜觊_心地大笑。其實,眾人都在笑,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此人心中只有狗屎,故所見皆狗屎也。故事雖屬禪宗,然其意在于教化人心,對我產(chǎn)生了很深的啟發(fā)。
在教師平時教學過程中,總有極個別孩子因各種原因,漸漸在思想和習慣上產(chǎn)生了一些差異,教師對其屢教不改后不免對其產(chǎn)生厭惡感,老覺得怎么看他都不順眼。同樣的提問,“好”學生若答錯,很正常,加以鼓勵,而“不順眼”的學生要是答錯,后果可能很嚴重。當我看到上面這個小故事時,我頓有感悟,其實這個孩子身上的毛病在班上好多男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只是我因這個孩子的毛病略多點而對他產(chǎn)生了不好的印象,也可以說是對他沒有好感。同樣的問題,犯在他身上和發(fā)在別人身上,我內(nèi)心的感受和處理方法都會不一樣,長此以往,心中的不爽越來越重,連看他的眼神都會不正常……
這種心態(tài),跟那個心中只有狗屎的人何其相像。一系列反思之后,我全面否定了自己對這個孩子的不良看法,在課上課外不再刻意關(guān)注他的舉動,果然,哪個看上去不順眼的孩子在我視線中消失了,那個好動、好鬧的孩子原來是個性格活潑、有點爭強好勝的孩子,并沒那么惹人討厭。
三、換個順耳的說法
現(xiàn)在班級班額大,學生多,上課除了盡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外,同樣也少不了有效的課堂組織,比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或者在組織實踐活動時,很容易出現(xiàn)學生思維易放難收,學生嘈雜聲不斷,甚至談?wù)摰脚c課堂無關(guān)的話題。這時作為教師可能會采取個人比較或小組比較的方法進行組織。在這個組織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外乎以誰最好或誰最不好來進行比較評價,這兩種說法看上去其目的和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通過對比來激發(fā)學生迅速做到老師的要求。但這同樣的話,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出來,效果卻截然不同。我深切地體會到,用誰最好或哪個小組最好,效果更好,每個孩子或每個小組成員都很想成為老師眼中最好的那個。但用誰最不好或哪個小組最亂進行比較時,好多還沒做好的孩子都意識不到自己是最不好的那個,甚至左顧右盼,看看到底是誰在搗亂,這種組織效果就很不好,雖然有點作用,但收效甚微,遠不如夸一夸誰最好那樣效果明顯。
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術(shù),才能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作者單位 甘肅酒泉南關(guān)小學)
?誗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