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燦美
“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特別是在涉及個人體驗與判斷的問題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把握‘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把既定結論強加于學生?!痹谶@里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是在分清基本的是非標準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選擇。
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幾乎沒有什么選擇,道德認知、道德觀念、道德判斷、道德選擇往往都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學生沒有作為一個道德的主體得到尊重。“外在強制的道德判斷、道德選擇難免造成道德上從眾和盲目,其后果是創(chuàng)造性的缺損、權利感的缺失、責任感的失落,個體的德性也就無從生成。個體人格尊嚴和對個人自主選擇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進行的前提,也是個體德性生成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對道德主體的自主選擇應給予足夠的尊重。
案例1: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這是一堂公開課,教師上的是《我不膽小》(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10課)這一課。圍繞“你有沒有膽小的時候”這個話題同學們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很多學生都講了自己的膽小表現(xiàn)。當學生說出自己的膽小表現(xiàn)后,教師就引導全班學生與之進行對話:“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方法給他壯壯膽,有什么好的經驗介紹給他嗎?”“這個方法對你來說管用嗎?”“哪一個方法比較適合你自己?回家試試看?!痹谶@里,教師并沒有把同學們的好經驗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去試一試。自主選擇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案例2:不要把觀點強加給學生
這是一堂公開課,課題是《抄襲害了誰》(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6課)。教學中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金宇感到這只新書包這樣沉重?如果你是他會怎么辦?”之后,教師還特別做了一個聲明:“請大家實話實說。”言下之意,是要求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真實地投射進去。
交流中,一位學生說:“金宇是靠抄襲得到‘優(yōu)的,不是靠自己的真本領得來的,用這樣的方法得到爸爸獎勵的書包,那多難為情啊。如果是我,我會向爸爸坦白,也會向同學承認自己的不對。”“你們的看法、做法和他一樣嗎?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嗎?”老師的話音剛落,一位學生發(fā)言說:“如果是我,我就不會向爸爸媽媽坦白,因為爸爸媽媽知道了真實情況后會打我罵我的;我也不會向同學承認自己的不對,因為那樣我會在同學的面前抬不起頭來的?!崩蠋熞宦牐R上說:“這樣做對嗎?”顯然,教師的心中有標準答案,她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在老師的暗示下,一些同學發(fā)表了一些反對的意見。此時,老師又對那位同學說:“大家的意見你能接受嗎?”沒有想到,大家的意見并沒有說服她:“老師,如果您讓我實話實說,我就這樣做!”老師顯得無可奈何,但又覺得就這樣讓學生堅持似乎不妥:“老師覺得你那樣做不好,向爸爸媽媽坦白有什么不好呢?爸爸媽媽會諒解你的,向同學承認錯誤同學們一定會原諒你的?!?/p>
下課后,我問了那位女同學:“你同意老師的看法嗎?”“那是老師要求我們的?!焙茱@然,那位女同學并沒有從心里認同老師的教育,老師只是把觀點強加給了學生而已。
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的“價值內化三階段說”認為,個體價值的內化由順從、認同和內化三階段組成。“順從”是個體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或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而在認知和情感上與他人并不一定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態(tài)度是在外在的壓力下形成的;“認同”是個體在思想、情感、態(tài)度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它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比“順從”更深入一層;而“內化”是個體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一致,并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與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是個體價值形成的高級階段。
學生為什么沒有認同老師的觀點呢?其實是老師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教師要學生實話實說,女同學是真的把自己投射進去了的,她說的就是她自己,是她自己的經歷和生活。女同學在家或是在外犯了錯,肯定受過父母的打罵,如果把這樣的事在父母面前一說,少不了要挨一頓打;女同學也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是個很要面子的人,不愿意把自己的過失或錯誤完全暴露在眾人面前。解決問題的方法應是多樣的,不一定非要按老師說的那樣去做,不告訴父母,也不在同學面前認錯,自己悄悄地改了,不也是一個好學生嗎?引導應因人而異,引導應讓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自我內生。把觀點強加給學生不應是我們教育的選擇。
不過,學生德性的生成不能完全寄托于學生的自主選擇,在學生做出非道德的選擇后,教師必須加以澄清,加以引導,并將本真意義的道德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這是一個教師,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作者單位 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