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松堂
在西湖茅家埠編織錦繡夢
1898年2月12日(農歷正月二十二日),杭州西湖茅家埠一棟老樓里傳來嬰兒啼哭聲,后來的一代“織錦大王”呱呱落地。父親希望日后孩子前途無量、錦繡無邊,因此給孩子取名為都錦生。
1913年,浙江工業(yè)學堂改稱浙江公立甲種工業(yè)學校。就在這一年,15歲的都錦生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該校。這是浙江最早創(chuàng)辦的一所官立工業(yè)學校,學校環(huán)境優(yōu)美,設備齊全,人文薈萃,師資力量雄厚,如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人文學者楊杏佛等留學歐美和日本的專家學者都曾在該校任教。在“甲工”求學的這幾年,都錦生無論學業(yè)還是品行都有了明顯進步。在這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結識好友、開拓視野、歷練人生,為日后的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都錦生為人熱誠,學習刻苦,功課成績也很好,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他結識了許多好朋友,如夏衍、常書鴻等都是他在“甲工”時的同學,在共同成長的青春歲月和多災多難的經歷中,他們相互勉勵,共同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成為終生摯友。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夜,1917年都錦生從浙大工學院前身—浙江甲種工業(yè)學校畢業(yè)。畢業(yè)后在校執(zhí)教,擔任紋制工場管理員兼圖案老師。
西湖之美,傾城傾國,從小生長在西湖邊的都錦生對西湖有著深切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他逐漸萌發(fā)了將美麗的西湖風景織在絲綢上的夢想。在校長的贊許下,用學校的提花機試制, 經過半年多的鉆研,1921年3月,一幅長7英寸、寬5英寸的絲綢風景《九溪十八澗》終于試織成功。
牛刀初試,即獲成功,更堅定了都錦生實業(yè)救國的信心。他籌資500元,購置了一臺手拉機,請來了第一位拉機師傅林傳蓮,又陸續(xù)購進原料,并親自繪制和織出5幅“西湖十景”織錦圖。1922年5月15日,“都錦生絲織廠”的招牌在茅家埠他自己的家門口掛了起來。新穎別致的“西湖十景”織錦畫很快贏得了過往游客的青睞,人們競相購買。不到3年時間,都錦生絲織廠由家庭作坊發(fā)展成為有100多名職工的大廠,廠房也由茅家埠遷到艮山門外火車站旁,這在當時已是頗具規(guī)模了。
國際博覽會獲金獎之后
杭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商業(yè)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掘了都錦生的創(chuàng)業(yè)潛質,在產品銷售方面都錦生頗有一套獨特的營銷策略。都錦生選擇了“西湖十景”為產品題材,運用西方照相技術,大大增強了絲織風景的層次感與立體感。都錦生將照片織成織錦的發(fā)明是一種前無古人的突破,因而大獲成功。辭去學校的教務后,都錦生開始專心進行技術研究,產品規(guī)格獲得突破,試織成功10×15英寸規(guī)格的風景織錦,生產規(guī)模和銷售市場也不斷擴大。
都錦生對孫中山先生向來甚為敬仰。他親手設計,為孫中山先生織出了世界上第一幅織錦畫像。接著都錦生趕往上海,與中華書局、永安公司洽談畫像代銷業(yè)務。由于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代銷進行得很順利,于是開始成批生產。孫中山先生因病辭世后,人們紛紛尋求他的遺容以作紀念,孫中山絲織畫像的銷售更是一度告罄。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都錦生絲織廠”的聲譽。
1926年,美國為紀念建國150周年在費城舉行國際博覽會,中國也在被邀請范圍之內。都錦生把一批精美、別致的產品送到博覽會,向世界展示東方絲綢的神韻與魅力,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絲織品引起了轟動,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稱贊。特別是那幅五彩絲織國畫《宮妃夜游圖》,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體現了原畫的古樸飄逸,又大大豐富了人物形象的藝術表現力。畫中一名美麗的宮妃長裙曳地,婀娜多姿,在兩名侍女的陪同下,一起賞玩芙蓉花開。畫中人物表情豐富多彩,假山、曲樹、環(huán)廊布置疏落有致。此外,還題有“融融溫暖香肌體,牡丹芍藥都難比。釵垂寶髻甚嬌羞,花雪飛散春霄里”的詩句。此畫無論色澤、層次還是表現手法,都達到了形神合一、以形寫意的境界,不愧為古代畫作中的優(yōu)秀作品。都錦生獨特的民族絲織工藝品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最終這幅凝聚著民族傳統藝術的《宮妃夜游圖》獲得金質獎章,被譽為“東方藝術之花”。這也是中國織錦在國際上獲得的第一個金獎。都錦生的產品在這次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都錦生絲織廠”也一夜之間揚名海外。各地訂單紛紛而至,出現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
都錦生始終有一個信念:提振中國絲織技藝和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實現“實業(yè)救國”的夢想。而今費城國際博覽會上獲獎,都錦生又在上海繁華的三馬路增設營業(yè)所。都錦生的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絲織風景的產品大量出口到南洋群島及歐美等國家。
同時期,日本絲織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讓都錦生深感驚嘆,特別是日本的人造絲到1928年已超過天然絲的使用量,而且在花色、品種上更有表現力。在日本人造絲的傾銷下,浙江絲綢業(yè)日漸衰微。為了應對日本人造絲,都錦生添置了4臺電力機,試著織造內衣、翻領衫和內褲等產品,由以前單一的中高檔消費品向日用品方面拓展。都錦生和技術人員先用經緯密度較高的天然絲織成各式各樣的圖案畫,再用這種真絲制成西裝、襯衫和領帶,精致的織造技藝和優(yōu)良的質量,使這些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產品銷路一直良好。都錦生還制作了大量的日用裝飾品,如織錦提袋、織錦陽傘、織錦臺毯、織錦靠墊、織錦床罩、綢扇等,產品規(guī)格、花色、品種多達數百種,生產經營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這一系列的成就,是其他廠家望塵莫及的。
“西湖綢傘”是都錦生到日本考察、學習后,回國創(chuàng)新研制的成果。當年《浙江之特產》這樣介紹:“都錦生將紙傘改用綢制,名曰綢傘,顏色花樣配合既極雅致,傘骨、傘柱裝配亦極秀麗,備受中外人士所歡迎?!庇纱丝梢姡煎\生在西湖綢傘的制作上確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拔骱I傘”以竹子做傘骨,采用杭州絲綢做傘面,其上繪有西湖風景、花鳥仕女等圖案,設計精美,輕巧別致,享有“西湖之花”的美稱。都錦生別出心裁,特地邀請當時上海的電影明星胡蝶、徐來到杭州參加“西湖綢傘”的開業(yè)慶典儀式,產生了非常理想的明星效應,都錦生的“西湖綢傘”因此一舉成名,風靡天下。
最后的歲月
都錦生由一個教員變成了富有資財的民族資本家,以獨有的織錦工藝開辟了一條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新路。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工業(yè)不可能得到順利發(fā)展。而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及其對中國的蠻橫掠奪和瘋狂破壞,更使都錦生絲織廠陷入絕境。
都錦生向來富有深厚的愛國之情,對日寇的侵略恨之入骨。杭州淪陷后,都錦生拒絕出任偽職,被日本侵略者逼得逃亡上海。盡管如此,他還是準備在孤島重建工廠,但因拒購日本人造絲而難以為繼。在捉襟見肘的困境中,都錦生在不抽煙、不喝酒的規(guī)定外又加了一條—不看戲,惟有《花木蘭》例外。
日本侵略者早就知道都錦生絲織廠的產品是日本絲織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有力競爭對手,又見都錦生不為己用,遂于1939年縱火將都錦生絲織廠在杭州艮山門外的廠房和所有新式機械燒毀。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淪陷,都錦生絲織廠在上海、重慶、廣州等地的門市部也先后被日機投彈炸毀。都錦生憤慨至極,但仍不忘重振事業(yè)。
1943年3月,積勞成疾的都錦生在一次如廁時突發(fā)腦溢血,急送醫(yī)院。經多方搶救,醫(yī)治無效,5月26日,在上海華山醫(yī)院憂憤辭世,年僅45歲。這位“具有崇高的民族情感,以實業(yè)救國為己任的實業(yè)家”,彌留之際,給親屬好友留下遺言,希望“喪禮要按民族傳統辦,運回西湖安葬”。職工們?yōu)槎煎\生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還用他發(fā)明的織錦工藝為他敬織了一幅織錦肖像畫,以寄托哀思。
都錦生逝世后,親朋好友以及工商界有關人士紛紛不約而至,在上海靜安寺為他舉行了追悼大會。隨后大家按照他的遺愿,把遺體運回杭州,都錦生因此得以長眠在他的出生地—西湖茅家埠,與美麗的西子湖相伴。
都錦生是“把西湖美景定格在織錦上的第一人”,其事業(yè)因織錦而起,其生命亦因織錦而終。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織錦技藝永遠地保留下來,他的輝煌事業(yè)與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燦爛織錦并沒有畫上句號。經過80余年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都錦生織錦”目前已形成了以像景織錦、裝飾織錦、服飾織錦為代表的三大系列計1640余個花色品種,成為中國生產規(guī)模最大、花色品種最多、設計工藝最復雜的名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