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望
我因居佛門數(shù)年,時有友人問起佛家“隨緣”兩字應(yīng)作何解釋?因這是佛門中最多提及的,也是世人覺得高深莫測的話語。而時下一些人遇到灰心喪氣之事、不圖進取之時也有說:那就隨緣吧!因此,隨緣總讓人覺得萬事命中注定,是一種聽天由命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起初我對此亦不甚解,轉(zhuǎn)而求教諸法師,不同法師各有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解釋與說法。我盡管若有所悟,然而還是不得要領(lǐng)。大千世界,這“緣”究竟是什么呢?又如何去隨?
有一年黃葉飄零的深秋時節(jié),我到清湖的一座佛寺看望交往多年的一位法師。法師原在佛學(xué)院任教,后應(yīng)邀前往清湖這座寺廟擔任副監(jiān)院職事,也即是寺里大小事務(wù)的副總管。第二天早齋后他陪我到寺后的竹山游覽。前夜秋雨下了一個晚上沒停歇,清晨山上落葉蕭蕭,滿目金黃。閑談中我們聊起了法師的畫藝。因法師擅長書畫,佛事之余以此怡情自樂。因其作品意韻空靈,設(shè)色古雅,獨具禪境,已為教內(nèi)外及書畫界所推崇,有一家書畫雜志專為其刊發(fā)了作品專號。我們聊起這些時,我建議他設(shè)法籌辦一個畫展,以使更多人能了解并欣賞他的作品。法師淡淡地說,到時看機會,隨緣吧!
又一次聽佛門法師提到了“隨緣”兩字!我乘機問他怎樣才叫隨緣?法師在山崖邊站定后眺望山下,蒼茫大地,重巒疊嶂,在雨后一片迷蒙,清湖縣城于其中若隱若現(xiàn)。法師緩緩地說:隨緣就是順其自然,不強求也不執(zhí)著!譬如辦畫展,若有人找到我,要為我出資操辦,而我剛好作品齊備,各方面條件也允許的話,則就是有緣了,我就順其自然辦一次,這就叫“隨緣”。反之若太刻意就是執(zhí)著。
我為盡解其意,追問他說,世界上的事情不努力不刻意追求怎么能成功呢?就如辦畫展,你若自己不著意宣傳推廣,人家怎知你畫的水平?又如何能找上門來?也就像你們法師讀佛經(jīng),不刻苦不執(zhí)著能背得熟么?法師淡淡地笑著說,我說的隨緣不是說做事不用功,而是說緣沒到時莫強求!還說辦畫展吧,我日常在畫,好多人都知道,如覺得我畫得好總會口口相傳,有緣的人知道后若喜歡我的畫或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自會想方設(shè)法找到我。若無人找我,說明緣還未到,這時我就會等待不強求。但若真的開始操辦展覽了,那我就會認真努力地去對待它,如何裝裱好看,展覽的場地和位置等都會費心費力地去選。你不去做天上也不會掉下來的,這不叫執(zhí)著。
沿著竹山曲徑,邊走邊聊已快到山下。我意猶未盡,接著這個話題問他:“佛門中人與常人做事最根本的區(qū)別是什么?”法師沉思片刻后答道:“恰如剛才所談的,真正學(xué)佛的人順其自然,以平常心做事,而在家人做事有些會挖空心思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就是區(qū)別!好比我這次來任職,因這里剛好人手空缺,他們請省佛協(xié)介紹,最后推薦了我,而我本人和當?shù)氐娜擞侄加X得合適,就隨緣來了。若是有人為謀得這個職位,不惜挖空心思,托關(guān)系找門路拿錢通關(guān)節(jié),或誹謗他人抬高自己以達到目的,這就是執(zhí)著不隨緣,而是攀緣?!?/p>
后來我受北方一位交往甚密的法師之邀,前去為他所在的佛寺拍攝寺藏文物。法師多年來擔任著教內(nèi)的重要職務(wù),當時正在策劃組織一次盛大的佛教文化活動。有一天我們一邊飲著寺院里自制的清香飄溢的禪茶,又有意無意地談起了隨緣這個話題。法師卻語出驚人,他說隨緣非但不是消極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反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當各種條件具備時,努力積極爭取以達成目的,那就是隨緣!反之,眾緣聚合時而本人消極不努力,那才叫不隨緣,因為個人主觀意志上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種緣。
他邊給我們斟茶邊舉例說:“就說這次開會請重要嘉賓到會參加開幕式這件事吧!”現(xiàn)在會議已萬事俱備,各方面都很支持,各種緣分已到,這時就應(yīng)積極主動地行動起來去請那些嘉賓。若對方工作忙,第一次拒絕了也不必灰心,可過些天再請一次,讓他們感受到你的誠意。若對方?jīng)]有堅拒還有商量余地的話,可在會議快開幕前幾天備好請柬,很恭敬地親自前去送給他,作第三次邀請。很多情況下對方都會被感動而安排前來的,若真的有事來不了,那就隨緣無憾了。
歲月荏苒,后來清湖那位法師的畫展最終有否舉辦及北方那位法師有否請到重要嘉賓我不得而知,然而佛門中人對世事的見解與態(tài)度至今一直深深影響著我。我專門查找了許多資料,佛教典籍對“緣”的解釋是“指一切事物之間生起一種互相交涉的關(guān)系”,而一般的解釋,“緣”就是關(guān)系和條件。隨著佛門閱歷的增加、平日對法師們語言行為的長期觀察以及與他們的探討,我體會到佛門的隨緣其實即是順勢而為,隨的是客觀條件與時機。它既是尊重事物規(guī)律、事半功倍的工作方式,又是一種積極而明智穩(wěn)妥的人生態(tài)度。
隨緣告訴人們做事前先要分清可為與不可為,即是說:當外界諸條件基本具備后,個人應(yīng)抓住時機積極主動地去實現(xiàn)目標;反之,則應(yīng)放下執(zhí)著調(diào)整心態(tài),耐心等待下一次時機的到來,不致因違逆自然規(guī)律而做徒勞無功的事。譬如航海,當順風(fēng)并且萬事俱備的時候,就應(yīng)抓住時機積極揚帆啟航;當逆風(fēng)或臺風(fēng)到來出行有很大危險時,則應(yīng)休整等候,以免得不償失,甚至折戟沉沙,我想這就是佛門隨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吧?
隨緣的這種淡定與明智,我以為能使人減少生命歷程中諸多的煩惱,化解不必要的世俗仇怨,從容而坦然地對待生命中的榮辱得失、福禍生死,給人生與心靈帶來寧靜、平衡與滿足之樂。
(摘自陳望《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