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首度公開對“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的誤解予以澄清,他指由于時間緊迫以及裝箱人文物知識所限,擇精品文物裝箱于事實上并未完全做到。對此,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于日前回應“北京故宮的藏品確實比較多,但兩岸故宮各擅勝場,無需比較”。
●北京故宮到底有多少寶貝?
作為全國最大的綜合博物館,經(jīng)過7年努力,故宮博物院完成了建院歷史上的第五次藏品清理,首次徹底摸清了家底:截至2010年12月底,有文物藏品總計1807558件,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織繡、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表儀器、珍寶、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帝后璽冊、銘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獻、古建藏品共25類,其中珍貴文物達1684490件。而臺北故宮典藏文物總數(shù)696112件(截至2013年6月),兩岸故宮藏品均主要來自清宮舊藏,是歷史原因致使分隔海峽兩岸,其源流清晰、數(shù)據(jù)明確。
●北京故宮是不是真的只有建筑沒有文物?
對于“北京故宮只有建筑沒有文物”的說法,單霽翔強調(diào),建筑確實是故宮博物院最為珍貴的文物資源之一,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筑群,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價值。故宮博物院的獨特之處就是,建筑與文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文化深邃、氛圍獨特的歷史文化空間。“文物建筑為文物藏品提供了展示空間和存儲空間,陳列文物也構成了文物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文物建筑的功用?!?/p>
他表示,故宮博物院不僅文物藏品豐富,而且是以珍貴文物為絕對主體(占93.2%)的“倒金字塔”藏品結構,更是迥異于世界其他博物館以資料為藏品之最、珍貴文物占很小比例的“金字塔”結構。
以書畫為例,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清繪畫在總量和精品數(shù)量上都擁有極大優(yōu)勢。從文物的品類來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瑯器、玉石器等25大類,品類完整。從歷史脈絡來看,故宮博物院藏品的重要類別都是歷史序列整齊,例如館藏陶瓷可以舉辦中國陶瓷發(fā)展史;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清末沒有斷檔的時代,這一點是世界上沒有哪個博物館可以媲美的。
●為何北京故宮沒有“鎮(zhèn)館之寶”?
長久以來,公眾一直好奇為什么北京故宮沒有“鎮(zhèn)館之寶”?對此,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從不 “打造”所謂的“鎮(zhèn)館之寶”,但絕不能因此就認為故宮博物院沒有珍品文物。例如故宮博物院曾從180余萬件文物藏品中選擇15萬件文物藏品,編輯出版500卷的《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這15萬件珍貴文物就可以說是故宮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的一部分?!八哉f,關于北京故宮‘有宮無寶的說法是片面的,北京故宮不僅有‘宮而且有‘寶,兩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共同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資源?!?/p>
珍貴文物占絕大多數(shù)、從不打造鎮(zhèn)館之寶是北京故宮兩大獨特之處。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zhèn)館之寶”。對故宮博物院來說,密不可分的整個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都是故宮博物院視若生命的無價珍寶。某些博物館挑選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這對于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一是博物館的收藏狀況往往趨于一枝獨秀、以偏概全的局面,難以真實呈現(xiàn)博物館收藏體系、體現(xiàn)博物館整體價值;二是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元性,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
●北京故宮所藏古籍是否不如臺北故宮?
有媒體報道稱“善本圖書典藏為臺北故宮的特色之一,不論質(zhì)或量均非北京故宮所能相較”,單霽翔院長認為這種說法并不符合實際。
上世紀50年代末,故宮博物院宋、元、明、清善本又撥交國家圖書館一部分。目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元、明、清版本總數(shù)在36萬冊(件),較南遷善本舊籍數(shù)量多一倍以上。其中,選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善本在10萬冊以上。北京故宮部分明清刻本和清代稿、鈔本,可與臺北故宮藏本互補,滿、蒙、藏文圖書的品種、數(shù)量較臺北故宮多7倍以上。一些大部頭經(jīng)典,如清康熙年內(nèi)府刻蒙文朱印本《甘珠爾》等等,臺北故宮無藏。北京故宮還有大量“別無分店”的孤本特藏,舉世無雙。
他同時透露,隨著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開展,新近整理出的兩萬八千多件乾隆御稿,四萬多件(通)明清尺牘,以及大量的甲骨、瓷片等,均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這些,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們對于故宮藏品的認識。
●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基本為清朝文物?
這是一種概念上的誤解,紫禁城雖然是明清兩朝的宮殿,但是其所收藏的文物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論時代,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xiàn)代;論范圍,囊括了古代中國各個地域的文明精華,包容了漢族和古代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精粹;論類別,包括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論國別,包含了科技儀器、西洋鐘表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的外國文物。
●為何游客參觀故宮博物院看不到故宮的文物藏品?
這種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為52 %,共計展出清宮陳設及文物4306件。但是受限于參觀條件,觀眾僅能從門口處觀望,無法近距離端詳,因此給觀眾造成到故宮博物院主要是看古建筑的印象。第二,在紫禁城對外開放區(qū)域內(nèi),常設專館共展出各類文物1352件,專題展覽共計展陳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1517件。這些專館及專題陳列布局較為分散,距離相隔甚遠,多數(shù)觀眾僅能選擇一兩處專館參觀,或走馬觀花式地瀏覽,無法仔細觀摩端詳文物展品,給人們留下展陳文物藏品數(shù)量較少的印象。第三,漱芳齋及重華宮區(qū)域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601件,倦勤齋內(nèi)陳列各類家具陳設及文物56件,中正殿陳列有佛經(jīng)、佛像、佛塔、唐卡、祭法器等與佛教有關的文物150件,目前,這些建筑空間及陳列主要用于外事接待及學術研究,由于院落和室內(nèi)空間狹小,未能對所有觀眾開放。第四,故宮博物院每年大約組織舉辦境外展覽10余場、境內(nèi)展覽10余場,每個展覽一般出展文物120件左右。但是目前僅個別海外展覽能夠做到出國前的預展和回國后的歸國展,絕大部分經(jīng)過長時間精心籌劃的赴海外展覽,大多無法為參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提供觀賞機會。
單院長同時透露,2015年10月,故宮博物院將迎來建院九十周年,屆時,修繕完成的雁翅樓將和午門一起,形成2800平方米的大型現(xiàn)代化展廳,氣勢恢弘地展出“萬壽慶典”展。還有,故宮博物院北院區(qū)的建設,可以解決院藏的大量大型珍貴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鹵簿儀仗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及時、大規(guī)模的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把傳統(tǒng)文物修復的技藝,以及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示給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