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軍
【摘 要】 目的:分析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急診止血的結果。方法 對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進行了急診胃鏡檢查,及時采用鏡下止血的方法。結果 在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潰瘍居首位,腫瘤次之。急診胃鏡檢查診斷率為95.6%,止血成功率為94.6%。 結論 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診胃鏡檢查安全可靠,是首選的診斷方法,確診后即可采用內鏡下止血治療,病灶直觀,止血效果好。
【關鍵詞】 非靜脈曲張 消化道大出血 診治
【中圖分類號】 R5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137-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挑選曾在我院住院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本組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齡15-78歲,平均46.5歲。78例患者中單純嘔血18例,單純黑便40例,嘔血+黑便20例,均在出血24-48h內行電子胃鏡檢查。
1.2 方法
1.2.1 胃鏡檢查 通過對78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進行了急診胃鏡檢查,均在檢查同時取得標本,送病理檢驗。
1.2.2 內鏡下止血 方法有四個:
1.2.2.1 霧化噴灑止血術:內鏡檢查發(fā)現出血病灶后,從內鏡活檢孔插入塑料導管,注水沖洗出血灶表面,然后噴灑各種止血劑。常用的有8%去甲腎上腺素、凝血酶等。充分暴露病灶,將去甲腎上腺素8mg或凝血酶1KU稀釋于100ml生理鹽水中,噴灑前將其置于冰箱中進行冷卻,在出血灶表面噴灑冰凍止血劑,每次噴灑20-40ml。
1.2.2.2 藥物注射止血術:胃鏡下將藥物注射于出血灶內止血,注射針用23號或25號,采用高滲鈉腎上腺素6-8ml分點注射,每點1-2ml,鏡下見出血停止。
1.2.2.3 電凝止血術:常規(guī)插入內鏡,發(fā)現出血病灶后,用生理鹽水及8%去甲腎上腺素或凝血酶沖洗病灶表面血凝塊,充分暴露病灶,尤其是出血血管更應暴露清晰。選擇PANTANX CGI-4000高頻電凝電切機,插入相應的電凝電極探頭,探頭正面對準出血病灶,輕輕按壓在出血病灶中心部位,運用單純凝固波形電流,電流指數為3-4,通電時間2-3s[2]反復數次,直到創(chuàng)面冒煙,局部黏膜凝固發(fā)白,出血停止為止。
1.2.2.4 微波止血術:常規(guī)插入內鏡明確出血部位及性質,將微波電極經內鏡活檢孔插入,針頭電極伸出內鏡前端2-3mm,瞄準出血病灶,將電極插入出血灶粘膜內1-2mm,選擇輻射功率30-50W,通電時間10-15s進行輻射[2],輻射后病變表面即刻出現白色凝固斑或呈棕黑色,病變范圍大者,可更換部位,反復輻射凝固,直至出血停止。內鏡直視觀察數分鐘,確定未再出血后退出內鏡。
2 結果
2.1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74例胃鏡下明確診斷,4例因胃腔內潴留大量咖啡色樣液體及宿食潴留影響窺視,診斷明確率為94.9%[1]。74例明確診斷出血的患者中,食管損傷2例,食管癌出血8例,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8例,胃潰瘍12例(胃體3例,胃角5例,胃竇3例),胃癌12例(胃竇5例,胃體2例,胃角2例,賁門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30例(前壁18例,后壁10例,對吻2例),復合性潰瘍6例。
2.2 診斷結果;8例食管癌中鱗狀上皮細胞癌6例,低分化腺癌2例;12例胃癌中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細胞癌2例;其余54例患者均提示為粘膜慢性炎癥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
2.3 止血效果比較:4例因胃腔內潴留大量咖啡色樣液體及宿食潴留影響窺視,未予處理,其余74例均行藥物噴灑止血;60例止血后未見有嘔吐及活動性出血現象;2例在48h內由于再發(fā)大出血轉外科手術治療;治療后仍有出血的14例中6例進行藥物注射治療者,1例48h后再發(fā)大出血轉外科手術治療;4例行電凝止血術,術后出血停止,未再發(fā);4例行微波止血術,1例在出血停止120h后再發(fā)。噴灑止血成功率為78.3%,藥物注射止血成功率為83.3%,電凝止血成功率為100%,微波止血成功率為75%。
3 討論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臨床最常見的急癥,來勢兇險,如果不進行積極處理,患者可發(fā)生生命危險。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電子胃鏡檢查安全可靠,是當前首選的診斷方法。內鏡可迅速作出診斷,并可根據病灶情況作相應的止血治療。胃鏡檢查的最好時機是在出血后24-48h內進行。如若延誤時間,一些淺表性粘膜損害部分或全部修復,從而使診斷的陽性率大大下降。
上消化道大出血常分為非靜脈曲張性及靜脈曲張性,本組重在分析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急診止血的方法及結果。在本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年齡46.5歲,最大78歲,可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中消化性潰瘍48例,占61.5%,食管癌、胃癌共20例,占25.6%,提示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消化性潰瘍居首位,腫瘤次之。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同時本組患者均進行急診胃鏡檢查,74例明確出血病因、部位,診斷率為94.9%,均在明確診斷后即行內鏡下常規(guī)止血(包括藥物噴灑、注射止血治療、電凝止血術、微波止血術),止血成功率為94.6%。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1]。
4 結論
4.1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急診胃鏡檢查安全可靠是首選的診斷方法,其診斷價值比X線鋇劑檢查高,陽性率在90%以上。對一些X線鋇劑檢查不易發(fā)現的賁門粘膜撕裂癥、糜爛性胃炎、淺潰瘍,胃鏡可迅速作出診斷[2];
4.2 明確診斷的同時即可采用內鏡下止血治療,病灶直觀止血效果好,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減少再出血發(fā)生率,降低醫(yī)療費用,避免外科手術的痛苦,值得推廣;
4.3 對出血病灶可首選藥物局部噴灑,對活動性滲血患者可選用局部藥物分點注射止血,如效果不理想,可進一步進行電凝止血術和微波止血術。
參考文獻
[1] 王秋英,吳秋珍.《急診胃鏡診治上消化道出血86例臨床體會》《中華消化內鏡》2010年22(1)P42.
[2] 吳天明,黃留業(yè)等《實用消化內鏡治療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P40-55.
[3] 趙曉明,邱小蕾等《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發(fā)病趨勢分析》《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年6 (10)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