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部分,新課標更加側(cè)重于探究過程,給物理發(fā)展帶來了新契機。課外作業(yè)的新形式——物理家庭實驗應運而生,寓教于樂,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關鍵詞:物理;家庭;探究;實驗
物理新課標首次提出了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作為課堂實驗教學一項重要補充的家庭實驗,在物理中的作用不容小窺。家庭實驗是指讓學生在家中對自然界進行觀察或利用家中的物品和工具自制簡單儀器進行物理實驗。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情境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物理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
一、取材便捷,立足生活
物理課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物理家庭實驗的設計自然是要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實驗器材應選擇來自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用品。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事物都包含著物理知識,才能打破與物理的距離感,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比如,講“光的折射”時,把筷子放入加水的玻璃杯中觀察斷筷現(xiàn)象。器材是筷子、玻璃杯、水。又如,講“大氣壓強”時,用底部帶洞的礦泉水瓶裝水后通過對比擰緊瓶蓋水不從小孔流出,和開蓋后水又從小孔流出感受大氣壓力的存在。器材是水瓶、錐子、水,隨手拈來即可實驗。
二、操作簡單,提高能力
新課標提出“科學探究”,強調(diào)關注學生經(jīng)歷的探究過程。由于學生知識和能力有限,所以選題需要簡單,容易實現(xiàn)。學生才能運用所學獨立完成實驗活動,才能成功地體會完成實驗的喜悅,才能激發(fā)出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講授“摩擦力”時,“拉不開的書本”要求學生將兩本書每隔兩三頁相互交叉疊在一起,然后試著將新書沿水平方向拉開,簡單易行。又如,用慣性知識區(qū)分生、熟雞蛋,操作步驟是依次旋轉(zhuǎn)雞蛋,觀察轉(zhuǎn)動狀態(tài)。實驗步驟清晰明了,避免實驗失敗打消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三、知識清晰,基于課本
家庭實驗是一個由生活轉(zhuǎn)化為知識,又用知識去認識生活的過程,脫離生活的知識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脫離知識的實驗又偏離了出發(fā)點,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再現(xiàn)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家庭實驗是讓學生作為作業(yè)完成的一項活動,要求設計的實驗來源于課本,一個實驗對應一節(jié)課的知識。比如“水滴放大鏡”,因為水滴和玻璃都是透明的,把水滴在玻璃片上,上面凸起,相當于凸透鏡,對字有放大作用。又如“自制彩虹”,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是光的色散原理。讓學生在實驗中既運用了所學,又減輕了課業(yè)負擔。
四、效果明顯,鞏固知識
相比教師演示實驗,家庭實驗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能直接觀察到實驗的細微現(xiàn)象。這就對教師的實驗設計提出了新要求,必需實驗現(xiàn)象明顯,不能產(chǎn)生混淆。比如“切不破的紙”實驗,把紙對折,菜刀夾在紙中間,刀刃與紙張的對折線平行。用紙包著的菜刀切蘿卜,發(fā)現(xiàn)蘿卜很快被切開了,但是紙張卻完好無損。倘若這時蘿卜破了,紙也破了,學生就無法理解中間的紙受到了菜刀的壓力和蘿卜的反作用力。
學生家庭實驗彌補了過去學生小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的不足,使每個學生都能身臨其境,我們要力求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家庭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型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究興趣。
參考文獻:
[1]周予生.物理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8-06.
[2]羅婷婷.游戲中的科學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1.
(作者單位 江西省鉛山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