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兵
摘要:隨著多媒體的廣泛使用,美術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電腦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是為了將美術教學發(fā)揮得更完善,讓美術課更引人入勝、更精彩。但是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是否就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要被新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將要被拋棄呢?本文就對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美術有效教學作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工具;高中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1-0109
現(xiàn)代媒體普遍運用于美術教學已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在教學實踐中,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多媒體的應用給教師、學生、教學過程帶來巨大的影響,如何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進行有效的美術教學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多媒體的應用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多媒體的應用在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不可否認,它打破了“教師+課本+范品+黑板”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激情頃刻間變?yōu)樾蜗蟮漠嬅?,還可以使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并具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解決了常規(guī)教學中信息量不足等問題,擴展了學生的視野,給他們以充分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機會。
隨著多媒體的應用,有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漸漸地被所謂的新的教學模式所替代。有些美術教師課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變換成了電腦演示,只要教師輕點鍵盤,只要會使用課件,方法步驟盡收眼底。教師只會“動口”而不“動手”,黑板上不寫一個字、不畫一筆畫,教師不用筆、不用紙、不用帶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對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們將一堂課“說”完。這樣一來,美術課“技術性強”的特征缺失了,“美術味兒”沖淡了。更有甚者,有些教師為了顯示一堂課內容的充實,為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教師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課件上了,似乎有一個好課件就等于萬事俱備了。然而,這種所謂現(xiàn)代手段,替代了教師直觀的演示,使美術的親和力丟失,美術教學的語言散失。
二、美術教學中示范教學的重要性
美術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轉變?yōu)榭梢姷囊环N線條、形狀、色彩、造型。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目的的引導、啟發(fā),圍繞教學任務來展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隨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只用鍵盤點一點,動口說一說,學生實際知識技能的掌握就比較膚淺,長期下去,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沒法保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就受到影響。
示范是教師與學生是面對面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與現(xiàn)實的直接對應,是真真切切的藝術上的對話。比如中國畫的筆墨表現(xiàn)形式,教師用筆、墨、紙邊演示邊給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用線、用筆、用墨、干濕、濃淡,皴、擦、點、染,中國畫的構圖、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教師的基本功,又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到中國畫的運筆用墨的神趣。如果教師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圖片,點點鍵盤說說而已。學生如何知道運筆的方法、動勢、速度?如何體驗線條在畫紙上的運動軌跡?如何體驗畫家的情緒所帶來的筆觸、肌理產(chǎn)生的節(jié)奏、韻律?一個優(yōu)秀的美術教師在示范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就是徒手直觀為學生演示,不僅讓學生羨慕教師的繪畫本領,也體現(xiàn)教師的親和力。這絕不是簡單地、機械的操作,而是對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闡釋,美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沒有展示的技術就是空口無憑,就不能使人信服。技術上的東西可謂“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技術要領與感受,學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確的路子。示范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思考進而模仿,師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達到一定的水平,學會表現(xiàn)事物,在表現(xiàn)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三、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引導作用的重要性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要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美術或跨越美術學科的課題進行綜合與探索性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達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標。
美術作為一門學科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它有完整的知識和技能體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施這種“綜合”教學中,卻有著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拋棄美術學科性的東西而成為其他的學科附屬課。學科自身的本質特征都被“綜合”得沒有了,“綜合”也就失去了意義?!懊佬g課中涉及到的綜合應依托視覺藝術的思維和表達特征,基于對社會、生活、對自然感受經(jīng)驗。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會有很多產(chǎn)生疑問的地方。作為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教師在上美術欣賞課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共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學生之間會爭論。這時,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肯定正確觀點,糾正不正確的觀點。
比如,在一堂美術欣賞課上,筆者講的是欣賞《搗練圖》這幅作品,圖中描繪的是盛唐時期唐代勞動婦女勞動(搗練)場面,筆者從欣賞中國工筆人物畫線條、色彩、造型精美的人物形象導入,設計通過以盛唐歷史為背景,分析盛唐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昌盛。引入到盛唐時期人們的國民素質及審美觀。這時,下面突然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畫面上的人物一點都不美,太胖了,身材也不好看;這下課堂可熱鬧了,同學們爭論不休,又一個學生站起來反對前面同學的觀點,這位學生說:因為盛唐時期人的審美觀就是“以肥為美”。班上很多同學都笑了,這時,筆者借這個問題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盛唐時期社會是怎樣的景象?想一想歷史課上講到的盛唐景象?接著,有學生回答,盛唐時期是開明盛世,國泰民安,經(jīng)濟繁榮,人民豐衣足食,物質生活達到富足,隨之人們的精神生活及審美素質的提高。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盛唐時期隨著社會繁榮,人們的審美觀不再是封閉保守禁錮的思想,不再是欣賞西施病態(tài)之美,而是以開放、健康、健壯為美,欣賞雍容華貴之美。接著,筆者又對人物的裝飾、服飾及造型進一步的分析,以及絲綢之路的開通給唐朝帶來的文化、思想、觀念上的改變,是有史以來絕無僅有。這樣,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討,提出異議的同學明白的點頭了。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僅欣賞了繪畫作品,還領略到繪畫以外的藝術文化教育,體現(xiàn)了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美術與社會、生活的溝通。
新課標的實施、美術課程的改革使美術課從單一的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提高到了一個廣闊的文化層面,課堂教學變得豐富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去說一說、學一學、演一演、做一做等方式來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學生的美術教育不能忽視視覺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jié)課十分不容易。學校教育中完全忽略流行文化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態(tài)度。讓他們面對形形色色的視覺文化時,能夠選擇和甄別,形成有價值的視覺經(jīng)驗。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拋棄數(shù)千年積淀下來的社會認同的經(jīng)典視覺藝術作品。視覺文化是當代社會不容回避的事實,它擴大了美術教育的范圍,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入了對日常生活中視覺現(xiàn)象的關注。在視覺文化背景下的美術教育應該幫助學生建構積極的視覺經(jīng)驗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美術教師不應拒絕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同時也不能完全依賴于這一手段,從而擯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合理適當?shù)厥褂眠@一教學工具,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縣白文職業(yè)技校 0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