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大學不但是拉脫維亞,也是波羅的海周邊國家的最高學府。
建校于1919年。校舍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典型的城堡式雕墻建筑。高大的半圓弧頂門窗,厚重的橡木大門。莊重、古樸。
進去。寬大的走廊兩側,掛滿了世界教育名人的肖像。名人們都以嚴肅的目光凝視著我。個個衣冠正襟,處處都在顯示著拉大的顯赫。不過那是我后來才看到的。那是總校。
開學第一天,我去的是在一條鐵路附近的一座灰色教學樓。很普通,沒有圍墻,也沒有校園。和我們的南大一點都不一樣,那是拉大的一個分校,東亞系漢語教研室就在那里。
進大樓,我第一眼看見的是一排木臺,后面就是一排排的衣帽架,每天都有人專門為你收取衣帽。我去時是冬天,于是還有一排好看的套鞋列隊立正迎接我。
第一天,我好像完全不知東南西北。大使館一秘晁開車送我到學校,把我?guī)狭藢挻蟮臉翘?,可是進的是很窄的樓道,又進了很窄的門。
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一進屋,我就好像聽到那里的一切都在叫喊著“擠死啦”。周圍一圈書架,中間是一個約一米寬,兩三米長的大桌子。我不算胖,然而不由得也想癟著肚子進去。
桌子的一圈站滿著歡迎我的人:系主任印度語學者伊古里斯,一個精瘦的小老頭,多虧他不是胖子。一個學生代表:一位老師代表(后來才知道,她就是拉脫維亞著名的漢學家,斯達布拉瓦教授)。
沒有豪言壯語,我好像那天也豪言不起來了。那是我有生以來的述職報告最糟的一次。我用英語磕磕絆絆地說:
“我拋灑汗水,期待桃李繁茂,我種植真誠,相信也一定收獲真誠。”
最后我說,凡有關漢語,有關中國文化的,我都會無條件地去做。
大使館一秘晁壯壯實實,講話慷慨激昂。給我的感覺,他好像總端著肩。
他貓腰,把手攏在嘴邊小聲在我耳邊打氣:
“看我的,給他們點厲害,震震他們。(我想,不是那個‘鎮(zhèn))
他鄭重地宣布:何杰教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到拉脫維亞第一位文化教育使者。
來拉脫維亞大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漢語教學點。
后面的,一秘晁像機關炮一樣。我這漢語腦袋瓜反映不過來,不過,一定是替我吹呢。我聽斯達布拉娃小聲咕噥:
“教授不是博士?英語還那么糟糕。”我在心里咕噥:沒辦法。她哪知道,我走過的艱難。我們那時,有機會嗎?要是現(xiàn)在,哼,我讀到博士后后去!不過我倒是長了一智:像我這樣強化的一點英語,可千萬別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反正那天,我是一鼻子灰。不過,哼——
“有能耐,比學生。年底見!我的學生,明年就上電視”。
“whu怕whu(英音:胡怕胡?)(誰怕誰?)呀!”
很快,我就知道我怕誰了。
一次下班回家,想找近路,竟跑到了墓地。那里還有許多雕像的墓碑,像僵住的魂靈。
天啊,我不敢叫出來,因為一張嘴,魂兒一定飛出去了。
你說,這東西方人,文化觀念就是不同。西方人死的、活的竟住一塊!
跑回屋,驚魂許久才定。那時,我真切地明白了“受洋罪”的詞義來源了。然而,用他們的話說,這不過是“狗熊吃奶酪——小菜一碟”。類似的事多著呢。
夜里,遇到暖氣斷氣(俄國懲治拉國)。冷啊,椅子都當壓腳被。眾多的狗們、貓們,一聲一聲地發(fā)著從胸腔里的求愛。時間像凍僵一樣。只有我的思維卻活躍得要命。那時我的創(chuàng)作,都在構思怎么打報告,回國。
可第二天,天沒亮,我又上路了。
因為我永遠不能忘,一次大雪封天,我的好幾個學生竟從城那頭,過河到城郊(快兩小時的路),到我住所接我去拉大。他們還帶來一束淡淡的小花,說那里也有斯達布拉瓦教授對我的關愛和期盼。
我又想起開學式——
回過頭來,還說我來拉大的第一天。那是我有生參加的最短的開學式,卻用了最長的時間。
不知怎么的,他們發(fā)現(xiàn)我的簽證只有3天。那天我才知道,剛獨立的拉脫維亞讓人家占領怕了。來個中國內(nèi)地人,那也嚇死了。于是半年間,我必須一周一簽證。大街上就有查護照的。后來我也明白了,為什么秘書的胖臉總是過于沉重地下垂。因為拉脫維亞大學本來由臺灣支教,資助。我們那時國家窮,我去了,只是教師支教,沒有資助。人家錢沒了。給錢的被沒錢的頂走了。
總之,我是不受歡迎的人。
一通要多麻煩有多麻煩的填表。忙碌之后,當我要離開辦公室時,已下午3點多了。天已將黑(那里天黑的早)。我忽然發(fā)現(xiàn)斯達布拉瓦教授還靜靜地站在屋角,陪我。她那樣瘦弱,眼睛里滿是同情的無奈和微蘊的溫情。
我煩躁的心立即平靜下來。我也忽然發(fā)現(xiàn),她像要說什么……她藏在眼鏡后那雙眼睛是那樣深邃……
斯安排我的教學。沒有會議,只有課表招呼我來去,但總看到她一雙細心考察的目光。她從來不聽我的課,但從學生那知道,每天她都要問我。
斯是歐洲人,可不比我高,但我剛到拉大時,經(jīng)??吹降氖撬谋强住?/p>
我曾說,請她去我們中國。她說,年年臺灣都邀請她去講學。
她說,她不喜歡中國,但她喜歡研究漢語。
我希望她了解中國,特別是敞開國門后的中國。
我還希望她了解一個真正的,真實的中國人。
我充分利用我的優(yōu)勢。教師的心都是為學生而煩勞的。
沒有簡化字教材,沒有語音資料,沒有許多……我向祖國求救。我?guī)W生去中國使館,中國商務處,國內(nèi)來的演出,展覽、文化節(jié),凡可以練漢語的,一塊陣地也不放過。
我拋灑汗水,播種真誠。我把祖國給我的雨露灑給每一棵小苗。
我還教學生辦起介紹中國文化的展覽。沒有人給我地方,我就在樓道。我把國內(nèi)的宣傳資料都貼在墻上,還叫學生做漢拉互譯的說明。一期期叫學生練習。
不過我那些好看的圖片有時也丟。后來我發(fā)現(xiàn)它貼到秘書辦公室的墻上去了。對我一直冷冰冰的秘書也在解凍。出了國才知道,其實國外了解我們很少。反正我有機會,就介紹中國。
跨界的文化交融,真有穿過地下隧道的感覺,但總歸可以看到光亮了。
一次,樓道里,有一個人像個C字扣在墻上,在看中國墻報畫。誰這么投入?
呀!伊古利斯(系里的頭)!古一看是我,像一只受驚的瘦鹿“嗖”地竄進了旁邊的門里,不過很快又出來了,那屋是女W C。小老頭冰凍的臉開化了,聳肩搓手,翻著眼睛嘟囔:
“中國變得這么有能力呀!”
終于,一次,斯達布拉瓦提出,希望我?guī)グ菀娢覀冎腥A人民共和國駐拉的大使。王鳳祥大使很快安排時間接見了我們,并和我們親切暢談。
那時臺灣在拉的使館代辦處還在啊。金錢有時也蒼白。
我這個沒錢的老師,我的學生不到一年,就頻頻出現(xiàn)在中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中,個個能充當漢拉翻譯。我們還上了報紙,上了電視。
斯教授也上了電視。寫文章,發(fā)表講話《鄧小平與中國》。贊揚鄧小平是偉大的人。香港回歸,中國的鋼鐵長城終于戰(zhàn)勝了英國的鐵娘子。斯教授在報上和電視上都說:“中國是充滿希望的國家?!?/p>
斯對我也充滿了希望。她安排我的事越來越多:安排講座、論文答辯,她甚至請我給政治系、歷史系的研究生上課……我都無條件地去做。
我還幫語言中心建漢語詞庫。
一天,她拿來她的論文稿,請我?guī)椭薷?。我毫不客氣地改。斯深度近視鏡后的眼睛跳出了亮點。
斯開始請我喝咖啡。我請她喝紅茶。
一天,她下課,竟和我說起笑話來。她夾著教案,邁出教室,一面拍著身上的粉筆末,一面自嘲地說:
“占領者撤出陣地。”
我不明白。俄羅斯族學生告訴我。俄羅斯人現(xiàn)在都被視為“占領者”。我從那時知道了斯的許多(包括明白了我這個蘇聯(lián)老大哥的小兄弟,續(xù)簽怎么這么難)。
斯1948年生于俄國。父親是列寧格勒人,母親是莫斯科人。母親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并在那教英語。斯卻放棄了英語,就讀列寧格勒大學東方系。畢業(yè)后進入莫斯科東方研究院為東方歷史學博士。是拉脫維亞大學哲學系、歷史系、東方系教授。是拉脫維亞屈指可數(shù)的漢學專家。
現(xiàn)為里加特拉金大學孔子中心主任??鬃又行膭?chuàng)始人。
那是拉脫維亞,也是波羅的海國家的第一家孔子中心。
斯的專著頗豐。她還翻譯了孔子的《論語》; 老子的《道德經(jīng)》。她在中拉的語言文化交流上貢獻卓著。
斯在我們友誼上做出的貢獻更叫我感動。她給我們(我和愛人)介紹朋友。
介紹我們并和我們一塊參加拉的文化活動。在盛大的結業(yè)式上,她在好幾科的外教中,堅持叫我發(fā)言并親自為我作拉語翻譯。
那天,在燈光和鮮花的匯聚中,我的心像花一樣開放。那是我有生以來最為精彩的演講。我說:
“……我的祖國和拉脫維亞都經(jīng)歷過一樣的苦難。但我們也有一樣繁榮昌盛的希望。拉脫維亞的未來,拉脫維亞的希望就在這里(我指全體學生。全場為我熱烈鼓掌)。
我是中拉語言文化大橋的建設者,中拉友誼的鋪路者。我的學生也將為我們這偉大的目標而努力。
未來的拉脫維亞駐中國大使就在你們中間(我指我的學生。全場又為我熱烈鼓掌)?!?/p>
那天,場面的熱烈和盛大,學生說都是從沒有過的,至今叫我激動。
斯還破例邀請我去她的家。學生說這也是從沒有過的。她從不邀請誰。
斯的家叫我印象深刻。
在一座老舊的木建結構樓的二層就是拉脫維亞著名教授斯的家。看來,前蘇聯(lián)和我們那時一樣,知識分子都是“光腚坐轎子——空抬”。
斯的家像一個疏于管理的大圖書室。
一進門,擠進過道,一直頂?shù)椒宽數(shù)哪景寮苌系臅孟穸家粝聛怼R灾劣诓挥山腥丝s著脖子進去。
教授和教授好像都一樣。我的書滿地板。買東西最不怕花錢的是買書,扔東西最心痛的也是書。書叫我跨越歷史,走遍世界;叫我感受天下的最廣闊,也感受人生的最富有。
斯的臥室里也到處是書,和我一樣。
那天,我了解我們的不同:她的研究方向在漢文化歷史;我在漢語言。共同的:我們一塊在建設中拉語言文化的大橋。
斯的招待是真心的。一塊大烤肉幾乎占滿了她的小飯桌。那烤肉是她母親親自做的。我和先生在那里都感到一種久違的在母親身邊的感覺。老媽媽飯后還給我們彈起真正的俄羅斯鋼琴曲——《在伏爾加河上》《俄羅斯的原野》……俄羅斯的藝術是美國藝術無法相比的。尤其俄羅斯的音樂。
悲愴、遼遠、悠揚……更熟識、親切。它把我們帶回我們的青年時代。
那天,我忽然覺出了,我和斯達布拉瓦用我們特有方式畫出了的連線是從心到心的。但我清楚那又不全是我們的汗水……真的,都有我們身后祖國的魅力。
祖國的魅力召喚我回國。
我回國不久,斯達布拉瓦來中國人民大學了。我去看她時,她的擁抱是從沒有的。她第一句話就是:“都是你的努力。我來中國?!逼鋵嵤莻ゴ笾袊鴮λ奈?,漢辦的支持。
她不斷以拉脫維亞著名漢學家的身份,在中拉友誼的事業(yè)上,發(fā)表著有影響的聲音。
四川汶川大地震,她說:“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和目標明確的民族,任何困難都不能影響他們實現(xiàn)一個偉大目標?!?/p>
奧運,斯達布拉瓦說,她非常高興2008年奧運會能夠在北京舉行。她說,自己將尤其要為3個國家的運動員吶喊,加油:她的出生國俄羅斯,居住國拉脫維亞,還有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
她不止一次地贊譽:“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國家?!?/p>
我為她的前瞻而高興,也為我在拉的努力而欣慰。
我們的友誼還在繼續(xù)……
有意思。我們共同的好朋友伊格來中國時,我托他帶回去禮物:一個小工藝品;一個小浣熊。那是我去斯的家,許愿給她的小女兒烏娜的。斯回信告訴我,那個小浣熊只能給她女兒的女兒了。
多快??!而我高興的是:烏娜子承母業(yè),已加入了拉脫維亞新一代的漢學研究的行列。斯還告訴我,我們的學生艾古利斯成了拉脫維亞駐華大使館工作主力,我們的學生卡斯勃已是拉脫維亞大學東方系漢學的帶頭人……
教授與教授后繼有人了。我為我們的付出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