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格特征對各年齡個體不同類型框架下決策的影響

2014-04-23 12:22劉涵慧黃雯菁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年齡

劉涵慧 黃雯菁

摘要 以20名青少年及45名中老年為被試,考察在目標和風險框架下,為自己和親朋做決策時,人格特征與框架下決策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目標框架下,青少年為自己做決策時,宜人性、外傾性較強者更易做出檢查身體的決定,開放性較強者更少決定檢查身體;盡責性、神經質較強者越易出現決策偏差。風險選擇框架下,青少年為親朋做決策時,宜人性、開放性越強者越易出現框架效應。中老年群體中,人格特質對框架下決策的預測作用并不顯著。

關鍵詞 框架效應,目標框架,風險選擇框架,大五人格,年齡。

分類號 B842.5

1.問題提出

在決策領域的研究中,“框架效應”得到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所謂“框架效應”即因決策情境的表述不同,導致決策者做出不同決定的現象。該現象所反映出的是個體非理性的決策行為。應當看出,恰由于框架效應等非理性決策的存在,人們預測、控制人類決策行為的難度增加了,因此有必要對影響框架效應及框架下決策的因素給與澄清。已有研究者分別從框架的設計等決策情境因素及決策者特征等個體因素兩個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分析。

決策情境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框架類型(Levin,Schneider,&Gaeth,1998),決策情境內容(domain),情境與個體相關關系(reference)等方面。個體角度的研究則從最初的風險趨近一風險回避性格(Mahoney,Buboltz,Levin,Doverspike,&Svyantek,2011),樂觀-悲觀性格(王青春,陰國恩,李帥,2012)等逐漸拓展成涵蓋了認知、情感、人格特征等的全方位分析。目前,人格特征角度的分析相對集中且取得了較為一致的結論:例如,在風險選擇決策中,神經質傾向的個體更容易表現出框架效應(Levin,Gaeth,Schreiber,&Lauriola,2002;Laufiola,&Levin,2001),因為他們在正框架下更保守,在負框架下更冒險(Lauriola,&Levin,2001);宜人性、開放性越高者越容易表現出更大的決策偏差,開放性越高者越冒險(Levin,et a1,2002)。目標決策中,宜人性、盡責性越強者越易接受他人建議(Levin,et al.2002)。來自卡特爾16PF的研究也表明,風險決策中,敢為者傾向于選擇高風險選項,目標框架下,憂慮者更易出現框架效應,自律者無論在風險還是目標框架下均更少出現框架效應(劉涵慧,周洪雨,車宏生,2010)。除上述結論外,還有研究者分別探討了害羞、恐懼(Levin,&Hart,2003)、沖動性(Gambetti,&Giusberti,2009;Benjamin,&Robbins,2007;Levin,&Hart,2003)、對健康的卷入程度(Lauriola,Russo,Lucidi,Violani,&Levin,2005)、內外向(Lauriola,et al,2005;張銀玲,苗丹民,羅正學等,2006;梁建平,申存生,范安輝,2008)與框架下決策間的關系,但結果尚存矛盾。

不難看出,已有探討人格與框架下決策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決策領域,特征框架尤其是目標框架下決策中較為少見。之所以有此現象,可能是因為,目標決策框架中決策偏差往往較小,很多研究(Levin,et al.2002;Lauriola,et al,2005;Stoner,2009)未能在目標決策中發(fā)現框架效應,這也就為在此類框架中發(fā)現人格與決策偏差間的關系帶來了障礙。分析上述研究所用材料,目標決策情境中所涉及的材料(例如,減少紅肉攝取量,增加維生素攝取量,減少曬太陽次數等)均有任務過于簡單、被試者容易被說服的特點。因此,本研究擬適當提高目標情境所選擇的任務的難度,盡量提高目標情境決策偏差的可能性,以便發(fā)現人格特征與決策間的關系。此外,已有研究中人格與決策偏差間關系的結論較少,相反人格與決策問關系的結論較為成熟。同時,已有研究所用被試的年齡階段(大多為針對青少年階段的研究)、所選擇的決策情境等也存在一定差異,難免帶來結論的混淆,這些均有必要予以澄清。

本研究擬借助大五人格量表,并有針對性的做出三點改進:第一,既分析風險選擇框架下的決策問題,也分析目標框架下的決策問題;第二,既關注人格與框架下決策問的關系,又重視人格與框架下決策偏差間的關系;第三,區(qū)別分析不同年齡段群體,不同程度的情境相關度下,人格與決策及決策偏差的關系。

本研究的假設是:第一,目標決策中,宜人性、盡責性越強者越易接受他人建議;第二,風險決策中,神經質、宜人性、開放性越高者越容易表現出更大的決策偏差,開放性越強者越冒險;第三,上述關于人格與框架下決策的關系應在青少年群體中得到證實。

2.研究方法

2.1被試

65名無相關經驗被試,包括20名青少年(M=18.2歲,SD=4.03歲),45名中老年(M=49.58,SD=10.43歲),男女比例均衡。

2.2研究材料

目標框架情境:說明肺癌(乳腺癌)對于人體的傷害及病發(fā)隱患,要求被試給出監(jiān)督自己(或親人)去醫(yī)院定期檢查的可能性。正框架:告訴被試定期檢查對健康的好處,負框架:告訴被試不做檢查對健康的威脅。

風險選擇框架情境:設大學畢業(yè)年收入范圍在0-9萬之間,有穩(wěn)定就業(yè)(工作一)與創(chuàng)業(yè)(工作二)兩種方案可供選擇,要求被試為自己(或朋友)在二者之間做出抉擇。正框架:選擇一,確定年收入3萬,選擇二,有1/3的可能收入9萬,2/3的可能收入0。負框架,選擇一,確定年收入比最高收入低6萬,選擇二,有2/3的可能收入為0。

2.3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2×2×2的混合研究設計。被試內自變量:決策情境的個體相關性(高相關即為自己決策、低相關為親朋決策)、框架價態(tài)(正、負);被試間自變量:年齡段(青少年、中老年)。分別探討,四種條件對兩個年齡段被試決策的影響。

因變量為決策分數。

2.4研究程序

研究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決策情境測驗一,包括目標情境、風險決策情境測驗。第二階段,在兩個月后,進行決策情境測驗二,也包括兩類型的框架,但其價態(tài)恰與測驗一相反。相關性高低任務也采用隨機順序安排。如,第一階段是正框架目標框架任務,且按照高相關、低相關順序作答,第二階段便是負框架目標框架任務,且按照低相關、高相關順序作答。

決策問卷計分:目標決策,從非常確定不監(jiān)督檢查到非常確定監(jiān)督檢查,依次計-3到3。風險決策,從完全選工作一到完全選工作二,依次計-3到3。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性別決策分數及決策差異分數

不同性別被試在各框架情境下的決策狀況如表1所示。重復測量方法分析表明,無論在目標框架還是風險選擇框架下,不同性別之間并不存在決策分數的顯著差異(目標框架:F=0.076,P>0.05,風險框架:F=0.719,p>0.05)。

不同性別被試在各框架情境下的決策差異狀況如表2所示。重復測量方法分析表明,無論在目標框架還是風險選擇框架下,不同性別之間并不存在決策差異分數的顯著差異(目標框架:F=2.528,p>0.05,風險框架:F=1.223,p>0.05)。

3.2對不同條件下決策分數的分析

下文分別以不同年齡段群體的決策及決策差異分數為因變量,以大五人格量表的5個緯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采用了下述分析步驟:(1)首先,根據性別變量對決策分數及決策差異分數的預測力決定是否將性別作為變量引入方程;(2)再將大五人格量表的5個緯度以“Enter”方式引入回歸方程,判斷系數顯著程度。結果如表3所示。

結果表明,在對青少年群體的分析中,對決策分數發(fā)生影響的人格特質有宜人性、外傾性、開放性,B=0.73,t=2.85,p<0.05,B=0.48,t=2.36,p<0.05,B=-0.83,t=-4.03,p<0.01,但也僅限于在為自己做決策的目標情境下。對決策差異發(fā)生影響的人格特質,在目標情境中有盡責心與神經質,B=0.29,t=2.25,p<0.05,B=0.29,t=2.01,p<0.05,此外,性別也顯著,B=-0.27,t=-2.26;在風險情境下有宜人性與開放性,B=0.57,t=2.23,p<0.05,B=0.41,t=2.00,p=0.05。在對中老年群體的分析中,對目標框架下決策分數發(fā)生影響的人格特質有神經質,B=0.66,t=3.03,p<0.05;對風險決策下決策差異發(fā)生影響的只有性別,B=-0.30,t=-1.99,p=0.05。

4.討論

4.1人格特征對各年齡段群體框架下決策的影響

人格特征與框架下決策的關系在青少年群體為自己做決策時表現的較為突出。尤其在目標框架下,宜人性、外傾性得分較高的決策者更容易被說服,做出檢查身體的決定,相反,開放性越高者越不容易被說服。該結論的宜人性部分基本證明了假設一的結論。

宜人性部分的結論與Levin等(2002)是一致的。宜人性較強者,其形象可以刻畫如下:外表溫和、文雅,內心柔軟、充滿同情心,整體上易信賴、服從他人,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此類特征者更愿意聽從建議去醫(yī)院也是容易理解的。外傾性與開放性對目標框架下決策的預測作用與Levin等(2002)并不一致,他們的研究中并未發(fā)現外傾性與開放性對目標框架下決策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其研究中所用的目標框架決策的背景信息是父母吃紅肉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上升,要求決策者建議其父母減少紅肉攝入。相對于監(jiān)督醫(yī)院花錢檢查身體,該情景的目標——建議減少紅肉攝入較簡單,需要決策者付出的代價較少,于是,無論正、負框架下,大部分人均會給出父母不吃紅肉的建議,這就難免會帶來天花板效應,得到外傾性、開放性與決策無關的結論。

事實上,外傾性較突出者,其表現為愛交際、內心充滿熱情、有積極情感體驗,整體上給人以主動、靈活的印象。通常的,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適時地聽從他人建議,因此,外傾性強者更容易接受建議;而開放性所體現的則是個體思維的批判程度,開放性越強者越是質疑情境描述中所暗示的建議,給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故開放性強者更難被說服也不難理解。此外,盡管目標框架情境中,決策者并不需要做出有或無風險的決策,但是,仔細分析,也不難看出,接受建議者實質上是做出了相對保守的決定,而不接受建議者則表現出一定的冒險傾向。若從該視角分析,外傾性、開放性的作用也與Levin等(2002)風險決策領域的結論有著一定的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并未發(fā)現大五人格特質對風險決策的預測作用。該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Levin和Hart(2003)的結論,與Levin等(2002)的觀點相反。之所以有此結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所選擇的少年群體與Levin和Hart(2003)的兒童群體決策有相似特征,與Levin等(2002)的青年群體決策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所設計的關于穩(wěn)定就業(yè)和風險創(chuàng)業(yè)的抉擇中存在著社會背景干擾,使得大多決策者傾向于選擇穩(wěn)定就業(yè),造成一定程度地板效應,這可能也是導致本研究未能發(fā)現人格與決策間關系的一個原因。

最后,當決策可影響的群體變成自己的親朋時,所有人格特質均失去了預測力。事實上,研究早已提示,當決策者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決策影響的群體有所區(qū)別時,決策狀況會有顯著差異(McElroy,&Seta,2003;劉涵慧,周洪雨,車宏生,2008;Benja-min,&Robbins,2007)。當決策者意識到是在為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做決策時,也許他們會表現出較為一致的保守決策特征,帶來地板效應,從而導致人格特質對決策預測效力的消失。

4.2人格特征對各年齡段群體框架下決策偏差的影響

人格特征與框架下決策偏差的關系在青少年群體做決策時表現的較為突出。目標框架下有,為自己決策時,盡責性、神經質得分越高的決策者越容易出現決策偏差。風險決策框架下有,為朋友決策時,宜人性、開放性越強者,越容易出現決策偏差,除神經質部分外,該結論基本證實了假設二。

目標決策框架下,盡責性部分的結論證實了Levin等(2002),盡責的核心在于認真、嚴格自律,事實上,框架效應的出現依賴于決策者認真閱讀決策情境,盡責之人恰好符合了這一條件,便更可能陷入有偏差的決策中了。但若決策者不僅認真閱讀而且做到對所表述情境的深度加工,便會克服框架影響,做出理性決策。因此,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檢驗盡責性較高的決策者加工程度以證實該解釋的正確性。神經質傾向較強者則往往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陷入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中,表現出框架效應(Levin,etal,2002;于會會,徐富明,黃寶珍,文桂嬋,王嵐,2012)。只是在本研究中,神經質對框架效應的正向預測作用卻僅在目標框架決策中表現出來,風險決策中并未能發(fā)現。

風險決策框架下,為朋友決策時,宜人性、開放性越強者均表現出更顯著的決策偏差,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Levin等(2002)、Levin和Hart(2003)及劉涵慧等(2008)的結論,也提示,只有在兒童、少年及青年群體而非中老年群體中,才會有宜人性、開放性對決策偏差的正向預測作用;不僅如此,預測作用還尤其體現在為自己親人和朋友做決策時。這可能是因為,壓力是促發(fā)決策出現偏差的重要因素,也許為親朋做決策比為自己做決策壓力更大。宜人性強者重視良好人際關系的保持,自然也會背負更多壓力,帶來決策偏差。此外,開放性高者思維靈活、敢為、易失控,他們在風險決策中表現出偏差也不足為奇。

最后,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大五人格特質的各個緯度對框架下決策的預測關系僅在青少年群體中得到體現。該結論基本證實了假設三。相反的,在中老年群體中,無論是決策還是決策偏差,人格特質的預測效力均十分有限。這可能因為:第一,中老年群體的決策通常相對更保守,容易帶來地板效應;第二,中老年群體認知能力相對較差,對決策情境尤其是框架的設計領悟度相對較差,這也可能帶來適用青少年群體規(guī)律的失效;第三,本研究風險決策情境社會背景過強,穩(wěn)定就業(yè)(保守選擇)對于生活經驗豐富的中老年群體而言意義尤其重大,因此,原本較易展示出人格與決策間關系的風險決策情境被人為的模糊了。究竟哪一種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探索。盡管如此,本研究的結果仍然提示我們,該領域的研究多將關注焦點放在兒童、青少年群體,相對忽視老年群體的做法是有局限的,因為適用于青少年群體的規(guī)律也許在中老年群體中并不適用。5結論

目標情境下,宜人性、外傾性者可能因其靈活、信任等性格更容易聽從建議,開放性者卻可能因喜發(fā)散思維,不容易被說服。為親朋的風險決策可能會因帶來比為自己決策更大的壓力,使人們更多做出保守決策,人格對親友風險決策并無預測力;且框架效應出現的可能性增大,宜人性、開放性對決策偏差的作用在為親友風險決策中表現出來。人格特征對決策及決策偏差的影響在青少年群體中突出,中老年群體不突出;這可能與中老年群體決策更保守以及認知能力較差有關。目標情境下,盡責性者決策偏差較多,是否是因其更認真地閱讀所設定的情境所造成的尚需更進一步探討。

猜你喜歡
年齡
年齡歧視
《年齡》
算年齡
年齡的秘密
指點迷津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
四兄弟的年齡
老年忠告:記住年齡與忘記年齡
更正
余姚市| 淮北市| 长垣县| 醴陵市| 台山市| 五大连池市| 六安市| 青河县| 龙海市| 大兴区| 孙吴县| 邯郸市| 手游| 澎湖县| 竹北市| 威海市| 孝感市| 彭泽县| 昔阳县| 孟连| 彝良县| 阿拉善盟| 永泰县| 邢台市| 九寨沟县| 章丘市| 凉城县| 万源市| 余姚市| 德令哈市| 益阳市| 瓦房店市| 亚东县| 泌阳县| 连南| 五家渠市| 阿图什市| 大港区| 白水县| 汝城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