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濤
(南京林業(yè)大學家具與工業(yè)設計學院,南京210037)
高等教育知識管理的圖解方法及實踐
耿 濤
(南京林業(yè)大學家具與工業(yè)設計學院,南京210037)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受教者獲取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因此,教育過程中的“知識管理”至關重要。針對高等教育受教群體的學習行為及特征,圖解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對知識獲取和傳播的管理:在“教”的層面,圖解可以用來幫助施教者厘清相關知識脈絡;在“學”的層面,受教者可以通過圖解操作和建立具備內(nèi)在邏輯的知識體系??梢灶A見,圖解方法將以其生動、直觀、高效的形式成為重要的高等教育知識管理方法。
知識管理;圖解方法;實踐改革
當代高等教育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圍繞某一具體職業(yè)開展相關技能訓練,其核心已轉(zhuǎn)移至傳授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方法,使受教者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世界。在這一趨勢下,高等教育中的“知識管理”至關重要,而“圖解”方法則因其高效的知識傳播形式和直觀的信息呈現(xiàn)效果在高等教育知識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歐內(nèi)斯特·博耶在美國卡內(nèi)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的報告《學術反思:教師教學的主次》中寫到:“教學作為一門學術性事業(yè),是從自己所懂得的東西開始的……好的教學意味著,教師既是學者,又是學生……好的教學不僅傳授知識,同時也改造和擴展知識”[1]。正如博耶所言,高等教育不僅僅是傳授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形成對既有知識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無論是從理論層面考察,還是從實踐層面出發(fā),高等教育知識管理的核心構(gòu)成始終包含著“知識共享”與“知識創(chuàng)新”兩方面。其中,知識共享包含著知識的“獲取”與“傳播”,而知識創(chuàng)新則可細分為“應用”與“創(chuàng)新”。
就高等教育知識管理內(nèi)核而言,首先,知識獲取是知識管理的基礎。不同于過去時代的信息閉塞,當代資訊獲取的方法和途徑因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廣泛運用而被極大地豐富了。知識的獲取已不再被局限在高校里、課堂中,而是滲透于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對于施教者和受教者而言,如何讓混雜的信息呈現(xiàn)的更加有序,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提取有效信息反倒成為了難題。其次,作為高等教育知識管理的主體——師生——不僅是知識的獲取者,更是知識的傳播者。如何有效地將獲取的知識向他人傳播或與之分享同樣值得探究。只有借助有效手段建立通暢、無礙的知識分享渠道與傳播環(huán)境,才能促成良好教育風氣的形成并倍增教學效力。最后,高等教育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相關知識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任何孤立的、固化的、停滯的、無法參與知識脈絡建構(gòu)的知識只能算作僵死的知識,只有那些能夠通過共享和交流進一步實現(xiàn)自身增值的知識才具有教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尋求適當?shù)母叩冉逃R管理策略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施教對象。筆者曾對部分專業(yè)的在校本科生開展過系統(tǒng)的“梅姆-萊帝克”風格問卷(Memletic Styles Questionnaire)調(diào)研[2]。通過調(diào)研不難發(fā)現(xiàn),高等教育的受教群體在學習行為及學習風格上存在著以下幾種特征: (1)在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出顯著的“視覺型”學習風格特征,對形體、色彩、肌理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由于語言表述能力和文字閱讀能力都相對較弱,因此他們對于圖形信息更加敏感,并且樂于動手制作和親身參與實踐體驗; (2)思維發(fā)散能力較強,但邏輯思考能力相對較弱。在建構(gòu)專業(yè)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中,面對龐雜的知識信息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 (3)總體上獨立意識相對較弱,雖然普遍具備一定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但有時會過于依賴他人,缺少個人觀點和判斷,自學、自制能力較差。
基于以上學習特征,高等教育知識管理應遵循以下基本策略:首先,在施教過程中應利用受教者“視覺型”學習風格特征,在知識表述上多利用圖片、圖形等視覺信息手段,提高知識獲取、傳播的效率;其次,應尋求能夠培養(yǎng)受教者邏輯思維能力的知識體系構(gòu)建能力的方法,弱化對知識操作結(jié)果的追求,而強化對知識獲取、整合和應用等操作過程的重視;再次,應尋求能夠?qū)⒊橄蟮闹R學習過程可視化、實操化的施教方法,促進知識的轉(zhuǎn)換,調(diào)動教學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過程的可視化也便于即時評價、比較和總結(jié);最后,在施教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受教者個體與團隊充分融合,既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訓練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引導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借助團隊的力量在更廣泛的層面實現(xiàn)高效的知識內(nèi)化,并最終推進知識的創(chuàng)新。
考察高等教育知識管理的諸多方法,能夠有效回應以上策略的當屬“圖解”法。“圖解”的英文為“diagram”。考察“diagram”一詞的構(gòu)成,前綴希臘詞根“di-”有“二,雙,兩次、兩倍”的含義,而“gram”源于希臘文“graphein”,意為“畫,描寫”[3]。由此“diagram”在其英文字面上即蘊含著基于圖形的互動表述之意。正如瑞士盧加諾大學教授馬丁·愛普勒(Martin J. Eppler)的研究所示,信息的“互動化”與“可視化”能夠?qū)χR分享產(chǎn)生更加鮮明、客觀和積極的影響[4],“圖解”所具備的直觀性與操作性必然使之成為復合而高效的知識管理手段。在知識管理過程中,它不單是一種可以整理知識的操作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可以直觀呈現(xiàn)知識的傳播媒介。
在具體的高等教育實踐中,“教”與“學”雙方均可以利用“圖解”方法完成相關知識管理。
在“教”的層面,圖解可以用來幫助施教者厘清教學知識脈絡,搭建教學框架,明確教學目標,并且可以幫助受教者更好的理解教學活動的組織和規(guī)律。無論是教學主題、施教順序、命題層次、作業(yè)要求,還是參考文獻在圖解中均一目了然。教學團隊通過研討并繪制課程圖解在施教前便完成了對施教內(nèi)容的知識管理,在參與教學的教師間統(tǒng)一了施教目標,為高效的實施教學和統(tǒng)一教學進度及評價機制提供了保障。
在“學”的層面,受教者可以通過圖解操作建立具備內(nèi)在邏輯的知識體系,將散亂的顯性知識組織化、條理化,并在內(nèi)化后再次外顯并傳播出去,在傳播與共享中完成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創(chuàng)新。例如在設計專業(yè)的日常教學中,筆者常常利用“臟圖”方法來訓練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總結(jié)規(guī)律、提煉方向的能力?!芭K圖”并非指圖臟,它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需要學生搜集足夠多、足夠雜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版面必須保留看似“混亂”的操作痕跡,以顯現(xiàn)信息處理過程。該方法要求學生圍繞特定調(diào)研主題,在限定時間內(nèi)搜集大量信息,利用手繪、圖表、照片、文字等媒介進行表現(xiàn),采用裁剪、拼貼等方式制作一塊A0(1188mm X 840mm)版面,手工處理的素材不少于70%。如此一來,學生便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盡可能地通過調(diào)研、訪談和文獻閱讀搜集資料,并需要圍繞命題在龐雜的海量信息中及時歸納出特定的邏輯線索,以便獲得良好的版面敘事效果。
總體而言,作為高等教育知識管理方法的“圖解”盡管形式多樣,但大多有著共同的特性:在內(nèi)容上,圖解要求施教雙方在特定主題下廣泛搜集大量關聯(lián)信息,以此在混沌的知識之海中搭建出可以依托的操作平臺;在操作上,圖解需要依靠清晰的邏輯推演為原本無序的知識網(wǎng)絡建立顯著的秩序,從而為將隱性知識顯性化提供條件;在形式上,圖解將對知識的思考、討論、凝煉、分享轉(zhuǎn)化為了具體的操作,而其“可視化”的媒介屬性則進一步促進了“知識共享”,銜接了“知識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知識管理中應用“圖解”方法有著諸多優(yōu)點。首先,圖解能夠在施教過程中將知識獲取、傳播、應用的過程“視覺化”,使得原本個人化的知識獲取和知識內(nèi)化變得可見和可交流,從而促進顯、隱知識的轉(zhuǎn)換,提高知識獲取和傳播的效率;其次,圖解方法促使教學雙方從關注結(jié)果轉(zhuǎn)變?yōu)殛P注過程,知識管理的邏輯性成為教學考察和評判的重點,方法習得成為學習和訓練的主要目標;最后,圖解強化了對受教者個體和團隊配合意識的訓練,動手操作的要求也使得知識獲取不再消極被動,而主動的知識管理所累積的操作經(jīng)驗更加有利于實現(xiàn)知識創(chuàng)新。 為未來所做的最好準備不是為某一具體職業(yè)而進行的狹窄的訓練, 而是使學生能夠適應變化的世界的一種教育[5]??梢灶A見,在未來的高等教育實踐中,知識資源能否轉(zhuǎn)化為辦學競爭優(yōu)勢,不僅取決于教學雙方可以獲得知識數(shù)量的多寡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快慢,還決定于他們對富集知識整合與管理水平的高低。隨著讀圖時代全面來臨,“圖解”必將以其生動、直觀、高效的形式,而成為重要的高等教育知識管理方法。
[1]歐內(nèi)斯特·L·博耶. 學術水平反思[A]. 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第五集)[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23.
[2]耿 濤. 基于學習風格測試的藝術設計專業(yè)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美術教育,2013,(5):14-17.
[3]參見www.etymonline.com的“di-”與“-gram”詞條.
[4]Bresciani, S., Eppler, M.J. (2009). The Benefits of Synchronous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Evidence from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Vol. 15 (6), November/December 2009, pp. 1073-1080.
[5]王英杰. 美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98.
(責任編輯邱梅生)
G647
1003-8418(2014)06-0056-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14
耿濤(1979— ),男,江蘇南京人,南京林業(yè)大學家具與工業(yè)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