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理論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推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教育理論力作,涌現出大批優(yōu)秀的教育理論工作者,為我國教育又快又好地發(fā)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并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有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理論。不過,在教育理論繁榮的背后,如今也潛藏著或面臨著教育理論“西化”、傳統教育價值體系顛覆、教育理論解釋力下降、教育理論原創(chuàng)力不足等問題。
當下,教育理論界存在著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育理論思想匱乏、精神平庸、價值追求錯位;教育理論根基游移、華而不實,“論”得頭頭是道卻“理”不通;教育理論表現形式浮夸、玄奧晦澀;“時尚”教育理論鼓噪、“詞句革命”教育理論流行、“時髦”教育概念或話語盛行。在“形式化”、“矯飾化”、“浮華化”的影響下,教育理論應有的嚴肅性維度被弱化,應有的正氣與精神被腐蝕,不可或缺的價值擔當被消解。在“同質化”、“單一化”、“淺表化”的裹挾下,教育理論貧困、深度缺失、品質低下、原創(chuàng)性不足的危機似乎時時刻刻都在向我們逼近。因此,當代教育理論需要教育思想的滋潤與教育價值的純化,需要文化溫馨與道德關懷,需要本土情懷與心性體貼,需要高揚科學理性與弘揚人文精神;當代教育理論需要“文化身份”的重塑,教育價值關系、價值追求、價值觀念、價值體系的重構;當代教育理論需要去偽存真、去玄存理、去浮存實、固本求真、革故鼎新;當代教育理論需要緊緊圍繞教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在推進教育公平正義理論研究上求深入,在推動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武裝頭腦上求深入,在回答重大教育理論和教育現實問題上求深入,在推動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以及掌握教育理論話語權上求深入;當代教育理論需要回歸心靈、回歸“心之秩序”、回歸鮮活的教育生活。以教育理論的“理論品質”自覺,喚起全民族對教育理論的覺醒,讓教育理論隨經濟社會發(fā)展脈搏跳躍,實現教育理論的理與論、思與辯,魂與體、靈與肉的統一,提升教育理論的理論品味與價值擔當;以教育理論的“理論品質”自覺,增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論自信,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提供堅實理論支持和學理支撐。
教育理論最基本的意義在于非功利的、超越性的價值追求,這是教育經典的真正含義所在。教育理論不僅匯聚著一個民族的教育知識與教育智慧,更承載著民族的教育精神信念和積極的時代教育價值觀。因此,教育理論研究者應時刻自我警醒,在教育理論研究立場、心態(tài)上,少一點淺嘗輒止,多一點凝神靜氣;少一點高歌猛進,多一點文火慢燉;少一點人云亦云,多一點質疑精神;少一點道聽途說,多一點小心求證。當然,教育理論也是“消費性”、大眾化的理論,尤其在當代,教育精神空間擴大,“消費性”的、通俗性的、時代性的教育理論達到高潮,教育生活方式也日益多元……因此,我們既要包容、理解各種“教育理論”,也要在包容、理解的前提下根除教育理論“俯就、迎合、媚悅”的傾向,更要在包容、理解的前提下看到人類教育文明縱向上的繼承關系和橫向上的借鑒關系,尤其要在包容、理解的前提下開展有效的教育批評、教育爭鳴。教育理論的價值,在爭鳴中才能彰顯,在批評中才能完善,在交鋒中才能澄明,在實踐中才能檢驗。充實教育學理論的“理論品質”使命光榮、任重道遠,提升教育學理論的“理論品質”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