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富 華
(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晚明周履靖“和陶詩”論略
鄧 富 華
(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周履靖是晚明著名文人,通過相關(guān)文獻(xiàn)的梳理,對周履靖的卒年作進(jìn)一步的考察,確定其卒年當(dāng)為明天啟五年(1625);其次分析其慕陶情結(jié)的形成,而《五柳賡歌》篇篇和陶,且將己作與陶淵明詩文并存,其“和陶詩”不僅在陶詩學(xué)史上有較為重要的地位,而且對陶集的傳播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周履靖;陶淵明;晚明
周履靖,字逸之,浙江嘉興人。自號梅顛道人,又號梅墟、梅墟山人、茹草生、梅塢居士、螺冠子。周履靖博通經(jīng)史,諳于金石篆隸及古玩器皿,專于著述,淡泊自如,編輯《夷門廣牘》一百二十六卷,集歷代以來小種之書及其所自著。周履靖在晚明交游廣闊,與當(dāng)時王世貞、陳繼儒、皇甫汸、文嘉、劉鳳、徐中行、吳國倫、茅坤、屠隆、董其昌等都有交往,葉向高曾稱其為“海內(nèi)高士”。本文主要就其生卒年的問題作進(jìn)一步的探考,并且對其慕陶情節(jié)與“和陶詩”進(jìn)行梳理論述,探討其“和陶詩”與田園詩的價值與意義。
關(guān)于周履靖的生卒年,張軍德認(rèn)為其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崇禎十三年(1640)[1](PP.124-125),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2](P.171)、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等從此說[3](P.274)。徐朔方《周履靖年譜》則認(rèn)為其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卒于崇禎五年(1632)[4](P.291),汪超宏《明清浙籍曲家考》踵其說[5](P.505)。張軍德將周履靖生年定為嘉靖二十八年(1549),是根據(jù)周履靖《閑云稿》所收《己卯除夕》一詩來推斷的。《己卯除夕》詩云:“殘臘逼新歲,宵余尚舊年。松燃今夜火,竹爆早春煙。濁盾過村醞,辛盤入野筵。忽陳三十載,世事幾變遷?!盵6](卷一P.291)而《閑云稿》卷首有彭輅序,末署“萬歷己卯三月三日前刑部尚書郎彭輅撰”。張軍德?lián)苏J(rèn)為詩題中的“己卯”為萬歷己卯(1579),從“忽陳三十載”往前推三十年,得出周履靖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說法。徐朔方則根據(jù)周履靖外侄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推算其生年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該日記萬歷三十九年(1611)八月十九日載:“梅墟周表叔七旬誕日,扶家君率兒子往稱觴,以陳白陽畫《古檜水仙圖》為壽?!盵7](P.30)李日華乃周履靖外侄,其日記逐日記事,所述當(dāng)更為準(zhǔn)確,據(jù)此推算其生年是可信的。另外,周履靖《五柳賡歌》有《和連雨獨飲》“倏爾五十年” 句,而《五柳賡歌》作于萬歷癸巳年(1593)。也就是說,周履靖的生年當(dāng)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
但周履靖之卒年,張軍德、徐朔方等均據(jù)清·盛楓《嘉禾征獻(xiàn)錄》所載定其九十一歲卒:“與王世貞、皇甫汸、文嘉、劉鳳、徐中行、吳國倫、茅坤、屠隆、董其昌為莫逆交,年九十一卒?!盵8](P.618)但是陳繼儒在周履靖卒后編《梅顛稿選》,在其序中說:“道人今選稿具在,率本于天真爛漫,情性流行,不叫號以為豪,不呻吟以為幽,不狂搜險覓以為新怪。介石朋松,耕云釣月,筆墨紛披,飄然多逸群拔俗之想,年八十有四逝矣。”[9](P.333)這個說法更值得注意。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為周履靖好友,兩人交游唱和數(shù)十年,陳繼儒曾作《梅顛道人歌》《周梅顛贊》,還為周履靖《泛泖吟》作序??梢娝麄兊年P(guān)系十分密切,陳繼儒的記述當(dāng)更為可信。此外,《(崇禎)嘉興縣志》對周履靖的年歲的記載也與陳繼儒所記相同:“周履靖字逸之,居白苧鄉(xiāng),……卒年八十四。有《梅顛遺稿》諸書行世?!盵10](卷十四)可見,清代盛楓《嘉禾征獻(xiàn)錄》中關(guān)于周履靖九十一歲卒的說法不知所據(jù),并不可靠。如此,則周履靖卒年當(dāng)為天啟五年,即1625年。
周履靖在隆、萬間號為隱士,而聲名頗廣。他“博洽嗜古,于書無不讀……其賡前人作,壓倒元、白,直逼古詩?!盵11](卷八《周梅顛道人索笑集序》)據(jù)嚴(yán)紹峰《梅墟書屋記》載:“逸之少業(yè)儒,不喜章句。”[12](卷五P.270)且很早就有出世之念,其《感懷》云:“壯志俠少年,長懷出塵表?!盵6](卷三P.299)
周履靖的慕陶與隱居,與其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他自稱“生而善病,甫弱冠棄去制舉業(yè)?!盵9](卷十九P.486)據(jù)李日華《梅墟先生別錄》,“先生甫束發(fā),翁齒益高,……乃逼令先生婚?;闊o何而竟構(gòu)癆瘵,遂惘惘謝絕一切,幽棲于邑之郁秀觀者幾三年,雅善觀主紫霞道人,所譚率世外事?!盵13](PP.481-482)不久,其父病重謝世,“郡縣交辟數(shù)次不應(yīng),相國貽書欲締布衣交,至欲古征士禮見,率不應(yīng)?!盵14](卷二十二)“又郡中大疫,子復(fù)空槖募諸醫(yī)儲善藥療之,全活無算,于是家以復(fù)廢,乃置酒召里中父老曰:‘余不敏,已具人世一興替矣。人生旦暮耳,愿以生事聽之,奴以蠧簡終吾殘歲?!盵15]遂筑閑云館于鴛湖之上,植梅數(shù)百株,募經(jīng)史書畫萬余卷儲之,日與賓客唱和為樂,每花時落英入戶,幾案皆滿,轍狂吟竟日,故號梅癲。周履靖在經(jīng)歷了人世的變遷之后選擇了隱居的生活,希望徹底了卻世俗名利的煩惱,去過那種“潛身世外逃名姓,寄跡巖阿適性靈?!?《和貫休山居十詠》其六)[16](P.512)的隱逸生活。
李日華說:“先生詩從陶、謝門入,而波及盛唐諸子?!盵13](P.483)周氏自云:“辭章羨靖節(jié),道德宗老君?!?《和述酒》)[17](卷三P.603)他在《歸山樂歌》中這樣描述其隱居生活:“靜來打坐閑參禪,長日爭夸似小年。相期社結(jié)竹林賢,閉門時養(yǎng)山中玄?!盵9](卷二P.349)類似的還有《醉桃花歌》《桃源行》等詩。淵明好酒,而周履靖說:“余不善飲,而性以此為適?!?《歷朝酒歌序》)[9](卷十八P.480)可以說,周履靖無論在人世的感悟還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都有對陶淵明的企慕,他在人生的失意之后,選擇的是逃離世俗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種淡泊寧靜的心靈境界。當(dāng)然,這樣的抉擇,并非始于周履靖,只是陶淵明作為中國古代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品與行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歷代士人的潛意識之中,一旦有了類似的生存體驗,就會將陶淵明與己身聯(lián)系起來。而在晚明時期,由于本有著一股崇尚隱逸的思潮,此時的文士就更加易于將其隱逸生活與陶淵明相聯(lián)系??梢哉f,周履靖的逃世與慕陶,正是晚明尊陶與慕陶的一個典型。
也正基于此,周履靖將陶淵明的詩文“盡舉其篇章按聲而譜之”[17](卷首P.588),名為《五柳賡歌》,現(xiàn)有叢書集成初編影夷門廣牘本、明萬歷間嘉禾周氏刊本。周氏刊本現(xiàn)藏臺灣國家圖書館,有明代周嵩堯的手書題記。《五柳賡歌》共四卷,茅坤、屠隆、張獻(xiàn)翼等人為其作序。關(guān)于他和韻陶詩的緣起,在《跋五柳詩四言五十韻》中有所交代:“歲在癸巳,時維孟春,……列坐言闊,促膝溫存。奚囊一束,靖節(jié)詩文。云是宋刻,楮潔板新。世所罕睹,保護(hù)如珍。寄貨之物,見售甚勤。高情眷眷,幽懷欣欣??疇柟烈?,命酒對斟。情意相洽,舉杯殷懃。展展意悅,心駭目驚。四言絕倡,曠世寡聞。辭騷句雅,榮木停云。勸農(nóng)命子,志曠思宏。衡門高志,答龐參軍。飲酒雅調(diào),歸園居吟。大都漢魏,尺璧兼金。擬古雜詩,其聲琤琤。貧士七韻,毛詩逼真。欲知奇論,細(xì)玩海經(jīng)。述酒止酒,逸思縱橫。怨詩楚調(diào),情慘哀深。挽歌責(zé)子,悉其死生。歸去來辭,獨步詞林。不遇古賦,妙在閑情。桃花源記,宛如親行。五柳小傳,高逸之銘。遍閱全帙,利祿毛輕。再詠再歌,高懷頃增。情契膠漆,遂爾和賡。竊其糟粕,摭成鄙吟??袢嗣侠?,遺嗤賓朋。匪敢垂世,少暢余心?!盵17](卷四P.615)據(jù)此可知萬歷癸巳年(1593),這一年,周履靖五十二歲,他得到宋刻陶淵明詩文集,有感于與陶淵明“情契膠漆,遂爾和賡”。并且,他在這篇跋中,高度評價了陶淵明詩文的價值,稱其四言是“絕倡”,《詠貧士》詩乃“毛詩逼真”,諸如此類,足見其對陶詩涵泳之深。他在《雪窗讀五柳詩即事三十韻》中亦云:“謾讀飲酒吟,景仰征君德。吟哦集古風(fēng),追和仿嘉則。如溷撒佛頭,拙鄙敢云敵。陶公嗜黃花,我亦愛梅質(zhì)。意氣頗相投,卻恨世懸隔?!盵17](卷一P.591)認(rèn)為自己的愛梅與陶淵明的嗜菊有著相同的意味,其庚和陶詩,主要是“景仰征君德”,也就是對于陶淵明高風(fēng)的企慕??梢姡苈木甘菍⑻諟Y明作為一個道德理想的人物典型而看待的,他所追慕的也是陶淵明那遺世獨立的高潔品格,他自感“意氣頗相投”,但“世懸隔”,因此對于陶淵明的這種知音之感只有通過和其詩來達(dá)到與其神交的目的。
《五柳賡歌》先錄陶詩,然后將自己的和詩列在陶詩之后,既是和陶又是效陶,但他的和詩又不僅僅是附庸風(fēng)雅而已,其意還在于“歌我閑云篇”(《和答龐參軍》)[17](卷三P.609),也即通過和韻陶詩,一方面表達(dá)對陶淵明其人與其詩文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借和陶來抒發(fā)自己對世事人生的感慨。茅坤《周逸之和陶詩題辭》云:“予友人周逸之,田野間以歌詠自適者,數(shù)手陶氏集,抱膝而誦,復(fù)累欷不自已,已而一一和之,且按章擷句,按句擷字,按字循聲,毋乃近于俗,所謂無病而呻吟者乎?然其旨趣寥曠,興寄恬遠(yuǎn),其殆仿古之山澤而欲遺名身后者已,予故多賞心而題以歸之?!盵18](卷三十二PP.154-155)就指出了雖然周履靖這種“按章擷句,按句擷字,按字循聲”的和詩方式有刻板的一面,但只要不是無病呻吟,而能寄托自己的志趣,那就是有價值的,值得稱道的。劉鳳在為《五柳賡歌》作序時也強(qiáng)調(diào)了周履靖能以和陶來自書其趣:“且淵明自以恥臣后代,故托焉而逃其詩,固徜徉事外,無復(fù)有當(dāng)世意。周君亦憤世憂生,觸事興感,嘆無所出,以舒其抑郁之懐。惟肆于藝事,故其言雖磊砢不乎,復(fù)不傷于用氣,千載有作,非斯人誰歸。”[17](卷首PP.586-587)此說雖不免過譽,但卻指出了周履靖的和陶是“觸事興感”之作。故張獻(xiàn)翼也云:“觀其和陶一編,頭頭是道,重重發(fā)光,和澹以宣情,春容以達(dá)氣??v筆諸篇,無一字溪徑,真得古人之髓,不徒索之形骸矣。詞旨并妍,古今同調(diào),亦奇矣哉。又征君隱操,將興歌于搴秀,高盻于遺金,于淵明士節(jié)雅有意焉,豈惟和其詩而已哉?!盵17](卷首P.587)將周履靖的和陶定位為宣情的產(chǎn)物,并認(rèn)為其和陶詩不僅在詩體的形式上“得古人之髓”,而且是有意追慕陶淵明的高節(jié)。可以說,周履靖“和陶詩”的價值正在于借和陶來抒發(fā)他自己的情感,所以屠隆《五柳賡歌序》云:“集中有出世語,亦有憤世語,有警時語,亦有牾時語,有奇語,有復(fù)語,茈虒啴唌,大都任所自得,鳴所自適,道人顛耶?非耶?”[17](卷首P.587)
周履靖的和陶詩,從其內(nèi)容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表達(dá)對陶淵明的企慕。在《和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云:“早歲性耽讀,時契古人書。囊螢與映雪,常愧吾弗如。適有遠(yuǎn)游興,志在登天衢。金門思獻(xiàn)策,鄉(xiāng)井日已疏。迢迢云水闊,回首路縈紆。不憚關(guān)河遠(yuǎn),心追萬里余。煙樹障吾目,白云覆吾居。危檣集海燕,桂檝驚游魚。名韁與利鎖,此身冠裳拘。得遂生平志,還當(dāng)返故廬。”[17](卷三P.608)他早年也有一番抱負(fù),也曾想“金門思獻(xiàn)策”,但“名韁與利鎖”又是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在《和飲酒二十首》其十二表達(dá)了對陶淵明的歸隱與超然世外的歆羨:“彭澤陶五柳,詩酒名晉時。掛冠臥柴桑,賦就歸來辭。高風(fēng)振千載,芳聲猶在茲。……于今追靖節(jié),無日不頌之。”[17](卷一P.596)其《和有會而作》亦云:“靜看富與貴,轉(zhuǎn)眼忽已非?!懒w陶五柳,堪為達(dá)者師。”[17](卷三P.610)又如《和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述》云:“獨羨陶征君,棄冠全靖節(jié)。我本山林徒,此生甘守拙?!盵17](卷三P.609)表達(dá)自己與陶淵明同樣有著隱逸的情懷,不為利祿所動:“志抱煙霞癖,結(jié)廬傍山隅。操瓢拂塵麈,飄然脫迷涂。但與杯酒洽,不為利祿驅(qū)。”(《和飲酒二十首》其十)[17](卷一P.596)
其次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描寫。周履靖說自己“性本愛巖居住?!?《山居即事》)[6](卷三P.301)“自適丘園性”(《偶題》)[6](卷三P.301)。在棄絕世俗之后,開始了自己的“種柳學(xué)陶潛”(《詠懷》)[6](卷一P.287)、“依杖看流云”(《村居客過》)[6](卷一P.289)、“守道存吾拙”(《寫懷七首》其七)[6](卷二P.295)的隱居生活。他筆下的田園村居生活,也是一種與世無爭的脫俗狀態(tài),離開城市的喧囂,沒有紛紛擾擾的塵世往來,可以聽鳥鳴,灌園蔬,吟新詩??梢哉f,在這些方面他是受到陶淵明的較大影響,如《和移居二首其一》:“喧囂厭塵市,徒居苧村宅。墟閑但植梅,藝圃怡朝夕。窮年計有期,何肯被塵役。高堂非吾愿,陋室陳幾席。溪橋故人來,把酒論往昔。意到賦新詩,衷情句內(nèi)析?!盵17](卷三P.605)
由于周履靖有鄉(xiāng)居田園生活的體驗,在其和陶詩中也多表現(xiàn)農(nóng)事的詩篇,如《和庚戌歲九月于西田獲早稻》:“居家何所事,耕織以為端。車戽晝不息,宵織婦不安。三春能努力,深秋禾可觀。負(fù)鋤戴星出,荷笠冒露還。黃雀喧殘照,西風(fēng)襲袂寒。此日及西疇,方知稼穡難?!盵17](卷三P.607)又如《和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禾稼稔畎畝,農(nóng)家豈謂貧。秋深滿場圃,因知春務(wù)勤。朝犁驅(qū)黃犢,晝餉犬近人。桔槔逢薄暮,樹杪月色新。碧水平畦岸,盈盈意自欣。肩車歸茅屋,漁艇渡淥津。索魚問篷底,貰酒過北鄰。歲晚征輸畢,逍遙太古民?!盵17](卷三P.606)這些詩篇并不僅僅著眼于田園生活的平面描述,還在其中表達(dá)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切體驗,如《和庚戌歲九月于西田獲早稻》,就發(fā)出了稼穡之難的感慨,《和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則抒發(fā)了“歲晚征輸畢”之后的逍遙與欣慰。
再次,在和陶詩中感慨人生苦短,希望及時行樂。如《和連雨獨飲》:“烏鬢易堆雪,青春弗再還。記得學(xué)舞劍,倐爾五十年。不須憂貧賤,為樂是良言?!盵17](卷三P.609)《和飲酒二十首其五》:“行樂須及時,莫待雙鬢白。良辰不成歡,老至誠堪惜。”[17](卷一P.597)“老去不復(fù)少,良辰杯可持”(《和飲酒二十首其一》)[17](卷一P.595)“花前且沉醉,榮辱不足驚。滾滾紅塵里。首白嗟無成?!?《和飲酒二十首其三》)[17](卷一P.595)而對于親情的描寫,也不乏優(yōu)秀的篇章,如《和責(zé)子》:“清霜侵鬢毛,有子匪云實。四男在膝前,不能親硯筆。兆隆雖二六,質(zhì)鈍世無匹。夢雷方五齡,勉強(qiáng)為儒術(shù)。夢震年四春,杯酒十飲七。阿科方二周,弗乳即噉栗。奈何未成人,奚必貪世物?!盵17](卷三P.610)《和悲從弟仲德》寫自己的從兄逝后,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凄涼:“含愁一往吊,淚灑如珠零。憶昔同攜手,何期歸幽冥。眷愛頃爾絕,遺容儼若生。悠悠九泉下,身朽名不傾。精靈何所托,世事嗟無成。痛哉堂上母,二子方弱齡。廣廈無客至,孤房哭有聲。蛛絲蒙綠牖,苔蘚余閑庭。惟有梁間燕,依依戀故情。白骨埋黃土,丹青寫病形。不堪題挽句,凄愴衷腸盈?!盵17](卷三P.610)
鄭琰說:“靖節(jié)陶君芳聲高躅,歷千古莫之與京。檇李梅墟君詞氣口吻直逼其真,觀之和陶諸什,宛是采菊東籬、悠然南山之句風(fēng)致,梅耶?菊耶?何幸有兩主人耶?逸之詩晚年精詣,其和陶諸什,儼若居五柳宅中作脫巾漉酒態(tài),讀之不能去手?!盵13](卷下PP.490-491)對周履靖的和陶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確實,除了《五柳賡歌》外,周履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田園詩,其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部分作品上,可以說他的詩風(fēng)也是受到了陶淵明的重要影響,其田園詩由于融入了自己田園生活的實踐而顯得更加生動,如:
欲屏寰中跡,郊墟構(gòu)小廬。不妨營日夕,聊以托村居。時聽鳥鳴谷,欣看農(nóng)荷鋤。送云歸嶺岫,帶月灌園蔬。得意哦新句,無材任杇樗。客來炊脫粟,僮去擊鮮魚。莫謂囊無物,還欣架有書。但能長壽考,利祿本來虛。(《田居》)[6](卷二P.293)
欲屏塵囂跡,移家住白云。情閑調(diào)野鶴,味淡煮香芹。春到梅枝好,秋來菊蕊芬。興余還自酌,不覺醉斜曛。(《郊居》)[6](卷三P.297)
綠樹村邊繞,清溪檻外紆。閑披高士傳,頻灌小園蔬。晝靜聞山鳥,林深少客車。欲知逃世網(wǎng),修竹是吾廬。(《春日南園雜興八首》其三)[6](卷一P.287)
檇李城南五里余,蕭蕭水竹野人居。浮云世外一樽酒,長日床頭數(shù)卷書。虛牗月明留客醉,芳園雨過課兒鋤。悠然流水柴門繞,白日垂竿且作漁。(《村居》)[6](卷一P.290)
以上所舉的四首詩歌不難看出,周履靖的田園詩歌并不著意寫自己的農(nóng)耕生活,而是注重對山居田園悠閑情態(tài)的描摹,也即在田園詩中賦予一種閑情。當(dāng)然,在詩歌意象的運用上,借鑒了陶詩“荷鋤”“菊花”“山鳥”等詞匯。由于周履靖隱居梅墟過著一種耕讀的田園生活,我們也不難看出其田園生活中對“書”的刻意強(qiáng)調(diào),其文人氣息十分濃郁。
陶淵明作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開田園一派,受到后世不少文人墨客的追慕。自蘇軾開和陶之風(fēng),后世和陶的作家不乏其人,其和陶之作更是不勝枚舉,但將陶淵明的每一篇詩文都進(jìn)行庚和,這又是不多見的,足見周履靖對陶淵明的尊崇之意,“后之和陶,僅學(xué)步其一二,尚未有能仿佛者,況章章步趨,有倡斯對,詎不尤難哉?”[17](卷首P.587)換言之,和陶詩本身就是一種對詩歌技藝的考驗,尤其是韻與意的兼得就更難能可貴了。對于這種“有倡斯對”,周氏自己的解釋是“意氣相若,堪為侶乎?!盵17](卷四P.615)顯然,他認(rèn)為自己的詩歌在“意”上更接近陶詩。
像《五柳賡歌》這樣的和陶集,可以說是陶淵明詩文與周履靖和韻之作的一個合集,這樣的一個編刊方式,客觀上對陶淵明詩文作品的傳播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其次,周履靖以這樣的一種形式來表達(dá)對陶淵明的尊崇,也是借陶詩來明志,而其田園詩歌的描寫,直承陶詩,在田園詩歌發(fā)展史上也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明代中葉以來,隱逸文化開始在失意士人中興起,并彌散開來,至晚明,從官員、名士到山人都表現(xiàn)出對隱逸的普遍歆羨。”[19](P.200)對隱逸的羨慕與向往是晚明的一種風(fēng)氣與思潮,周履靖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而已。與此相聯(lián)系,被推尊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正好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宗尚對象,而和陶詩的產(chǎn)生也與此相關(guān)。陶詩雖然自唐宋以來受到文人的普遍推崇,但陶詩的接受在明代也曾受到挑戰(zhàn),特別是何景明提出“詩弱于陶”,而前七子也大都持這種看法,他們提出詩宗盛唐與漢魏,而對陶淵明沒有給予詩歌史應(yīng)有的地位;直到晚明,陶詩又重新受到重視,其中晚明的隱逸之風(fēng)更是推動了這種尊陶崇陶的思潮。周履靖的“和陶”正是晚明尊陶崇陶的重要表現(xiàn),在陶詩接受史上也是其重要的一環(huán)。
[1]張軍德.周履靖的生卒年及其它[J].《中國文學(xué)研究》,1988(2).
[2]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3]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7.
[4]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第2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5]汪超宏.明清浙籍曲家考[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9.
[6](明)周履靖.閑云稿[A].叢書集成新編第68冊[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7](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A].歷代日記叢抄[C]第5冊.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6.
[8](清)盛楓.嘉禾征獻(xiàn)錄[A].四庫存目叢書[C]史部125冊影印上海圖書館藏稿本.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
[9](明)周履靖.梅顛稿選[A].四庫存目叢書[C]集部第187冊影印明刻本.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
[10](明)羅炌.嘉興縣志[M].明崇禎十年刻本.
[11](明)李培.水西全集[M].明天啟元年刻本.
[12](明)汪顯節(jié)編.梅塢貽瓊[A].叢書集成新編本[C]第5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13](明)李日華、鄭琰.《梅墟先生別錄》[A].四庫存目叢書[C]史部第85冊影明萬歷刻夷門廣牘本.濟(jì)南:齊魯書社,1996.
[14](明)劉應(yīng)鈳.嘉興府志[M].明萬歷二十八年刊本.
[15](明)周履靖.螺冠子自敘 [M].明萬歷刻本.
[16](明)周履靖.《山家語》[M].叢書集成新編本[Z]第7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17](晉)陶淵明撰,(明)周履靖和韻.《五柳賡歌》[A].叢書集成新編本第56冊[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18](明)茅坤.《茅鹿門先生文集》[A].續(xù)修四庫全書[C]第1345冊影明萬歷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9]張德建.明代山人文學(xué)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責(zé)任編輯 南 山)
2014-11-20
鄧富華,男,四川蒼溪人,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博士生。
I207.209
A
1671-1696(2014)12-00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