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堅
(茂名市第十五小學,廣東茂名,525000)
以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大課堂”——《尋找名人足跡》為例:《尋找名人足跡》是語文百花園里的一次語文實踐活動,這次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認識了解中華民族歷史上各個領域的名人,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情感,是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顒铀婕爸腥A民族的名人非常多,信息量非常豐富,有些名人小學生感覺生疏。為使學生能輕易查找、收集、整理、加工與活動內容相關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搜集、匯總、整理資料的能力,以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筆者盡可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可拓展和交互的網絡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
課堂一開始,筆者就用激情的話導入:“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涌現(xiàn)了多少名人啊!他們像璀璨的星辰,裝點著民族歷史的天空。他們?yōu)樽鎳念I土完整、民族大義,祖國的建設與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祖國的驕傲?,F(xiàn)在我們以‘尋找名人足跡’為主題,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接著針對目前的釣魚島局勢,筆者播放一段《甲午海戰(zhàn)》的錄像,錄像中著重展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鄧世昌指揮全身著火的“致遠”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左舷,最后全部壯烈殉國的畫面,體現(xiàn)本次活動的主題——愛國。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接著筆者提問導入:“你還能告訴大家你知道的哪些名人呢?”
學生自讀活動要求,通過學生自我設問、生生設問、師生互相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并輸入電腦,進行師生交流。接著,對這些問題進行疏理成為本次活動課學習的主要目標。歸納本節(jié)課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你知道哪些中華名人?你家鄉(xiāng)有哪些名人?你最想了解哪一位?
2.這位名人有什么事跡?
3.能不能找到這位名人的音像資料?
4.這位名人有沒有什么名言名句?
5.你還想了解他哪些方面的情況?你打算通過什么方式了解?
6.讀完他們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在網絡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加工,自主地嘗試解決問題。教師事先做好相關準備,如在因特網上查找到與本次活動內容相關的資源,統(tǒng)一存放在自制的課件中,并上傳到校園網上,供學生閱讀瀏覽,進行研究性學習。
通過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自己提出的問題,有些學生資料搜索得較好,有些則不夠完整。筆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中的資源,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BBS討論平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如:“搜尋這位名人的事跡資料時你采取了哪些途徑?”“這位名人有什么事跡?”“在你搜集資料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或有沒有發(fā)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學生各自展示資料,大家在平臺上各抒己見。以往課堂討論中只是幾個“優(yōu)秀生表演專場”的現(xiàn)象在網絡課堂上全面改觀,每一位學生都能珍惜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的機會。這個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對大家的觀點進行概括總結,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通過網上的學習、交流與討論,同學們對中華名人以及他們的事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此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進行總結,并布置作業(yè)進行延伸拓展:1.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制作成電子版PPT的形式放在學校網站上供大家交流;2.教師在講清楚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成介紹這位名人的文章,放在班里的名人網站上,大家共同瀏覽,并評選星級;3.結合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進行“網上拜祭先烈”的活動。通過以上措施,學生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精神受到洗滌,感情得到升華。
實驗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形成合作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單位已不再是班級,可能是小組,也可能是個人,教師對學生的控制大大減弱。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毫無疑問得到了充分肯定,從而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真正成為一種可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從網絡課件中獲取更加豐富、多樣化的信息資源甚至于學習方法,完全可以擺脫或基本擺脫傳統(tǒng)意義上對教師的依賴,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全員參與學習的效果,給學生的個別化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
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需的資源準備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郵箱或做成內部網站,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來選擇有用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膮⒖夹畔ⅲ缇W址、搜索引擎、相關人物等,由學生自己在因特網或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對大量信息進行提取、重整、加工、分析和再應用,將信息技術作為知識構建工具以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如讓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寫一篇《我是綠色小衛(wèi)士》的作文時,學生可以在網上自由遨游,選擇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然后將文本、圖像等進行重新加工,寫出一篇精美、感人的作文。
網絡技術為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實現(xiàn)協(xié)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huán)境。學生可以借助Email、BBS等網絡通訊工具,實現(xiàn)相互之間的交流,參加各種類型的對話、協(xié)商、討論活動,培養(yǎng)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小學語文網絡課堂中應用討論式、演示匯報式和模擬式的合作教學的方法,可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提供一個直面交流的空間。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手、口、眼、腦都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可以在網絡提供的宏大的信息空間里自由馳騁,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新的靈感就會噴涌而出。在網絡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盡情享受經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教師要盡可能提供平臺供學生展示自我、交流成果。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的語言教學藝術,又是一門人文教育藝術,既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和運用自己的母語,又要讓學生完成人文的熏陶、情趣的培養(yǎng),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不是單純依靠多媒體網絡技術所能夠完成的。所以我們在語文網絡化教學過程中,不能將課文的課件制作成純粹的影像和聲音的結合體,不能出現(xiàn)淡化和排斥語言文字的傾向,不能用網絡代替教師,不能過高估計、無限夸大網絡的作用,而應該在傳統(tǒng)教學與網絡教學之間找到一條最有效的操作程序,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秉剛.網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