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雄
摘 要:應用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類型題目,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應用題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學風。但由于它的內(nèi)容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解題過程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思維水平。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常常不得法,因此,應用題成為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關鍵詞:應用題;多審題;多畫圖;多聯(lián)系;多訓練
一直以來數(shù)學給人的印象是一門抽象的、枯燥無味的學科,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難以集中精神上好一節(jié)毫無情趣的數(shù)學課。特別是應用題的教學,它既是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以下是我在近幾年來對應用題的教學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得出的一些做法。
一、多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
細致審題,弄明白題意,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根據(jù)解題要求找出題中的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數(shù)量關系。為了便于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審題時可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條件和問題或用線段圖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表示出來。
為了培養(yǎng)兒童細致審題的習慣,可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題目同時列出,讓學生分析計算。例如,(1)圖書室的科技書與故事書共3000冊,科技書的冊數(shù)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2)圖書室有故事書3000冊,科技書冊數(shù)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
題(1)中3000冊為共有數(shù),題(2)中3000冊是一種的,因此計算方法不相同。經(jīng)常進行此類練習,就容易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多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于模仿教師和例題的解答方法,機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fā)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教學時,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jù)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么(乙車運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fā),通過分析推導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jù)。應用題是由條件和問題所組成的,應用題的條件是解答應用題的依據(jù),而應用題的問題又是解答應用題的目標。學生怕解答應用題,原因是對應用題條件的理解不透徹,難找準問題,不會運用已知條件。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執(zhí)果索因,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當他們形成良好習慣以后,解答應用題就會得心應手。
三、多聯(lián)系舊知識,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數(shù)學知識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基礎知識就跟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基礎知識越扎實,學習新知識就會越輕松;反之,就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基礎知識就算再牢固,如果老師沒有充分利用好知識遷移,進行適當?shù)狞c撥,學生也不能融會貫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舊知識作為鋪墊。應用題的教學更應該由學生學過的相關知識引入新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步步深入,讓學生有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應用題的體驗。
如,在教學“一塊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10分米,這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的價錢是0.28元,買這塊玻璃用多少錢?”時,我先讓學生思考題目里面涉及哪些數(shù)量關系,經(jīng)過思考很多學生就會知道首先是求出面積,接著才是計算價錢,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單價×數(shù)量=總價。接著再進一步讓學生分清哪個是單價哪個是數(shù)量,這樣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輕松了。不然,部分學生就不知道如何處置“0.28元”這個數(shù)量。
四、多畫圖幫助理解問題數(shù)量關系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數(shù)與形密不可分。很多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抽象的,如果能讓數(shù)形相合,就會直觀很多。教師借助直觀形象的圖形,去引導、點撥學生去聯(lián)想,促使他們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結合運用,迅速找出應用題的方法。
如,在教學“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jīng)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嘗試根據(jù)題意畫一畫數(shù)量關系線段圖:
然后引導學生,從圖中可以觀察,可以得出后3天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的數(shù)量關系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時間
步驟1:先求前5天做好的工作量(75×5)
步驟2:然后用剩下的工作量(660-375)
步驟3:再用剩下的工作量與時間進行求工作效率(285÷3=95套)
對于應用題的教學,我個人認為除了以上途徑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只要適合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學習,就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單位 佛岡縣水頭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