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玲
讀、寫結合就是教學中“理解”和“表達”的客觀規(guī)律,也是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悉心多年探討的問題。然而,在當今教學中仍然存在讀寫脫節(jié)的傾向。閱讀教學局限于閱讀范圍,而忽略相關的寫作知識訓練;讀歸讀,寫歸寫。那么,在作文教學中該如何處理好讀寫結合呢?筆者在此談些粗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辯證地理解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的心理基礎是模仿,仿寫是讀寫結合的基本形式。模仿心理成為讀寫結合的心理理論基礎。閱讀是自外而內的意義吸收,寫作是自內而外的思想表達。閱讀是一種雙向的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到思想內容,也就是從形式到內容、從部分到整體、從現象到本質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側重于“理解”。其次,閱讀又是一個與上述產生逆向心理的過程:即從思想到內容,到語言文字的分析過程,也就是從內容到形式、從整體到局部、從本質到現象的過程。這個過程側重于“表達”。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不僅要實現第一個過程,還要實現第二個過程。從此意義上講閱讀教學也包含寫作教學,讀寫結合是自然形成的客觀規(guī)律。
據寫作學原理,學生習作得經歷雙重轉化,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的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學生的認識。這是由事物到認識的第一重轉化。閱讀和寫作教學有著本質的差別:一方面從教學任務而言,閱讀教學重在理解書面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教學重在運用書面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從教學過程而言,閱讀教學是對語言文字的消化理解、吸收的過程。因此,只有正確地理解“讀寫”結合的含義,才有利于學生作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的關鍵在于遷移
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共同要素”說遷移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只有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讀寫遷移之所以能發(fā)生,其客觀基礎是閱讀與寫作之間彼此存在共同要素。然而閱讀是內化吸收,寫作是外化表達。但他們具有共性:(1)從共同要素論看:閱讀與寫作都有思想觀點、思維方式、語言材料,文章結構、表達技巧等因素。(2)從內容上看:都具有以生活實踐、思想認識與心理水平為基礎。(3)從形式上看:都以語言為工具。(4)從學習的程序看:它們都是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篇,循序漸進。閱讀和寫作具有共性,使讀寫結合成為可能。關于讀寫結合,丁有寬老師在1986年具體地提出讀寫結合對應六原則如下:
1.讀學解題,寫學審題與擬題
2.讀學概括中心,寫學表達中心
3.讀學分段,寫學訓練安排詳略
4.讀學捕捉重點段,寫學突出中心
5.讀學品評課文,寫學自改作文
6.讀學觀察事物,寫學作前觀察
讀、寫遷移是一種復雜的現象,遷移的效果如何,受到下列條件的限制:(1)“讀”“寫”的共同要素,這就是讀寫遷移的客觀基礎;(2)學生認識結構是讀寫過程的主客觀條件。讀寫結合中的閱讀與寫作無主次之分,無輕重之別,強調“讀”向“寫”遷移,并不意味閱讀只是簡單地為寫作服務,而輕視閱讀,閱讀還有口語的基礎,而且提高閱讀能力本身就是極其重要的任務,況且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三、讀寫結合的著力點在于語言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把所聽到的內容,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學作文訓練的性質也只能是語言訓練。讀寫結合在語言訓練上如何著力呢?
1.在“讀”“寫”的基本共同要素上著力
讀寫的基本共同要素是什么呢?“讀”要從語言入手,“寫”要用語言表達,可見語言是讀寫的基本共同要素。詞匯與句子是語言的最基礎表現形式。因此,小學階段狠抓詞匯與句子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匯,運用詞語,并引導學生理解表現力豐富的句子。
2.要在讀寫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語言表達上著力
閱讀教學的第二階段是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我們應當圍繞“中心是怎樣表達的?文章選取哪些材料?哪段為重點段?哪些詞為重點?”推敲重點。重點詞語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比如,《第一場雪》教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寫作特點:(1)作者觀察細致,抓住景物特點來寫。(2)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因為本組教材的讀寫重點是“細致觀察。教師可提示學生思考:①作者觀察分哪幾個階段?(雪前、雪中、雪后)②在觀察“雪前”時,作者觀察了哪幾個時間段的情況?(前些天、昨天早晨、中午、黃昏時分)③作者觀察“雪中”的情景是從哪幾個方面觀察的?(樣子、速度、聲音、時間)④作者觀察“雪后”又觀察了哪些方面(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雪的色彩、人的活動、聲音)。然后總結:按時間的變化,細致觀察各個時間階段景物的變化,把同一時間階段內景物的各個部分觀察清楚。關于“抓住景物來寫”:教師可提示學生思考:①作者抓住什么相比較來突出天氣變化的快?(前些天、陽春三月,現在凜冽寒風)②作者寫落在樹上、地上、飄在空中的雪都有什么不同?(雪球兒、銀條、彩虹)然后,總結:可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同類景物相比較,抓住景物特點,在字里行間表達感情,運用感情色彩較濃的褒義詞、疊音詞準確描述景物特點。
(作者單位 福建省屏南棠口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