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總目次
儒佛道與地域文化
陳獻章哲學的“變易”論說
向世陵 (1.005)
君子之仕以行道——王陽明的入仕之道與
其弟子的治世治家理念
錢 明 (1.010)
解構與重建:儒家生態(tài)倫理的困境及反思
陸永勝 (1.016)
馬一浮國學觀散論
蔣國保 (2.005)
任繼愈的老學觀和道教觀研究
柴文華, 李 迪 (2.012)
論唐君毅的“文化保守主義”
鄧麗香 (2.017)
道家生命意識的關切——《大生命視域下
的莊子哲學》釋讀
李承貴 (2.024)
論孝與仁
李景林 (3.005)
從儒學領悟經營之道
宋志明 (3.013)
僧肇《不真空論》與佛教中國化——兼論
僧肇對般若學三宗的批判及其“空”論觀
羅才成 (3.019)
從“直覺”到“理性”——梁漱溟哲學方法
論的轉向考察
陳永杰 (4.005)
古代中國哲學中的“自我”
吳曉番 (4.010)
孔子“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探察
郭美星 (4.016)
明代于都“何黃語錄”解義
蔡仁厚 (5.005)
《南贛鄉(xiāng)約》社會治理思想的得與失
趙平略 (5.013)
近代反專制視域下的批判儒學思潮
李 超 (5.017)
鄉(xiāng)規(guī)民約與美政美俗——儒家鄉(xiāng)村社會
治理中以禮化俗的維度
余治平 (6.005)
道學社會化——楊時道學的精神旨歸
包佳道 (6.016)
哲學·政治學
體悟哲學追求普遍理性的韻味——基于古希臘哲
學家關于世界本原的論述
鄔 焜 (1.021)
學術共同體的哲學研究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哲學
研究的范式概念前提探討
蔣 樓 (1.027)
馬克思主義關于幸福根源的思想初探
孫 柳 (1.032)
大數據技術對科學方法論的革命
黃欣榮 (2.028)
胡塞爾《邏輯研究》的突破究竟是什么
——對海德格爾、德里達和馬里翁的回應
杜戰(zhàn)濤 (2.034)
愛因斯坦的世界觀及其認識論根據
周德海 (2.042)
后現代倫理與后現代政治
[法]米歇爾·馬費索利 著 ,
許軼冰,[法]波第·于貝爾 譯 (3.023)
他者之痛與空間正義——大衛(wèi)·哈維空間
理論的“人”之關照
吳紅濤 (3.027)
返璞歸真:從研究方法到研究問題的本位回歸
劉 宇, 李 武, 顧燁青 (3.032)
休謨的“真正宗教”之意——基于《自然宗教
對話錄》的分析
丁朝陽,董 鵬 (4.022)
從工人階級到大眾——自治主義馬克思主
義建構政治主體的理路
陳培永 (4.030)
薩拉蒙對非營利組織理論的新發(fā)展及其啟示
耿長娟 (4.035)
海德格爾對技術時代的世界觀的批判
宋清華 (5.023)
真與價值:社會信息的基本問題檢視
蔡東偉 (5.030)
經濟人假設:共和主義傳統(tǒng)的反思與主張
萬紹紅 (6.021)
毛澤東新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道路思想探析
陳 靜 (6.028)
法學·社會學
論董仲舒的法政思想及其歷史意義
陳煒強 (1.037)
羅馬法中的衡平及其生成的時空條件
王 怡 (1.043)
“營改增”政策的冷思考
王春業(yè), 聶佳龍 (3.037)
棄嬰刑事被害現象的原因與對策論析
任嬌嬌,章 成 (3.044)
臺灣社會工作者在醫(yī)院急診部門的職能研究
蔡政忠 (4.041)
明清時期社會治安的條令和鄉(xiāng)規(guī)民約
陳學文 (4.048)
論慈善組織的信息披露及外部監(jiān)管
高志宏 (5.035)
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村治理的理路
邱俊欽 (5.040)
我國中小企業(yè)境外參展中的專利風險及
應對措施
黃少彬 (6.033)
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對象的類型化認定研究
王仰文 (6.040)
農村信訪法律問題探析
馬 波,任寶明 (6.045)
歷史研究
晚清光緒季年的“己亥建儲”丑劇和愛新覺羅·溥儁的“大阿哥”之“立”與“廢”
吳仁安 (1.049)
明代寶應地區(qū)水利事業(yè)研究
展 龍 ,朱紹祖 (1.054)
梁啟超、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平議
李長銀 (1.061)
明思宗為何成為亡國之君
陳梧桐 (2.048)
20世紀30年代獨立評論派農村復興思想解讀
曹金祥 (2.060)
義和團儀式的武、舞、巫合流機制
路云亭 (3.051)
蔣介石與九一八事變后的地方軍事沖突
郭昌文 (3.062)
“世界政策”視野下的德國對華文化政策
崔文龍 (3.067)
清末江南驚世疑案鉤沉——楊乃武與小白菜(葛畢氏)一案的歷史真相
吳仁安 (4.054)
薛福成家族祖籍與譜系考述
薛煒清, 薛煒平, 薛 楓, 薛中越 (4.062)
英國在委任統(tǒng)治時期對錫安主義運動的政策轉變
王晨輝 (4.071)
周必大的史學貢獻
黃惠運 (5.046)
論朱次琦與簡朝亮
張紋華 (5.051)
唐代李氏科舉家族的初步考察
許友根 (5.055)
論唐代后期藩鎮(zhèn)對漕運的保障
李志剛 (5.060)
1950-2013年顧炎武著述生平學術研究綜述
周可真 (6.051)
據臺初期日本政商界對臺灣的鹽政調查——以臺灣總督府民政局調查檔案為中心
李博強 (6.069)
江南研究
樂府江南詩中“江南”意象的形塑及其流變
潘 泠 (1.066)
明人別集編輯觀——以明代江蘇文人存世別集為例
劉廷乾 (1.074)
明清江南的州縣行政與社會控制
馮賢亮 (3.076)
吳文化道德精華的理論凝煉和現實意義
金其楨 (3.083)
蘇州怡園建于吳寬“復園”舊址說考證
郭明友 (4.078)
明清江南曲壇“松江曲派”質疑
汪 超 (4.082)
宋代對江南地區(qū)水利管理之探析
張俊飛 (4.088)
文學研究
論徐松的文學成就——兼論《新疆賦》的文學特點
李 軍 (1.080)
論新加坡集句詩人林峻堅和他的集陸詩
李曉黎 (1.086)
“記憶”的精神現象學——評趙本夫“地母”系列中的孤獨、焦慮和懷想
沙家強 (1.091)
戲仿與仿作:當代文學理論兩個概念差異的闡釋
程 軍 (1.097)
論賈探春超越自卑的心理機制
孫 虹, 趙惠珍 (2.078)
畢沅“蘇文忠公生日設祀”集會唱和考論
朱則杰 (2.084)
天花藏主人對“才子佳人故事”之創(chuàng)變
劉雪蓮 (2.090)
氣節(jié)砥礪:晚明文學家社群結盟進程中的精神洗禮
張 濤 (4.096)
論《夜色溫柔》中的消費場景
張俊萍,孟 瑜 (4.102)
當代小說視域中的農民身份問題研究
張春歌,張玉玲 (4.107)
21世紀前十年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述評——兼談對中國學者的啟示
鄒惠玲, 張 田 (4.112)
擬話本小說地域分布與理學地域分布關系谫論
楊宗紅 (6.108)
從“美刺”到“情理”——論《文心雕龍·比興》的思想矛盾與文學史意義
郭慶財 (6.114)
中國古代詩論的意象化言說方式探究
曹瑞娟 (6.120)
析疑匡謬 辯明正義——評孫虹《夢窗詞集校箋》
錢錫生 (6.126)
語言符號學
“求諧”:文化視閾下的女性修辭特點考察
謝元春 (1.104)
基于語料庫對國內外學術論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語的比較研究
施扉桐 (1.109)
食品安全與文化研究
對我國速凍食品行業(yè)加工深度及安全性的思考
張 慜,程新峰 (1.114)
我國食品安全規(guī)制趨向:一個概述性的思考
王常偉,顧海英 (1.118)
我國食品安全信息傳播制度初探
張志堅 (1.124)
食品審美對食品安全的文化制衡
趙建軍 (2.110)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用油的認知和購買行為分析——基于無錫市消費者的調查數據
謝玉梅,鄔一羽 (2.115)
論公民食品安全權的法律保障
尹 露 (2.120)
我國食品安全刑法規(guī)制體系的完善
魏在軍 (5.116)
信息交流、認證知識與消費者安全食品信任評價
尹世久,王小楠 ,高 楊,徐迎軍 (5.124)
都市化進程與城市文化發(fā)展
大都市軸心化與生態(tài)危機
高小康 (2.067)
世界城市研究歷程與分類體系綜述
張書成,湯莉華 (2.072)
藝術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在藝術的終結中結束
[法]馬克·吉梅內斯,陳 韻 (2.096)
中國現代歌謠研究的分類問題探討
劉繼輝 (2.101)
裝修圖樣:清代宮廷建筑內檐裝修設計媒介
張淑嫻 (3.113)
論漢代謠諺文化的傳播特點
孫立濤 (3.122)
世界文學史研究話語的國際新進展
世界性文學的講授
馬丁·普契納 著,史元輝 譯 (3.088)
“愛伊莎的面紗”:《海隅逐客》殖民地女性形象建構
王曉燕,公榮偉 (3.094)
文本間性:朗費羅與海明威的文本關聯
柳士軍 (3.101)
從美國禪宗詩到“殘缺蘋果”的視覺符號——美國新文化潮流中的禪宗美學
徐 文, 陳李萍 (3.106)
經典評鑒
丁寶書及其《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馬執(zhí)斌 (4.118)
圣賢教育拯救危機——《群書治要 》的圣賢教育思想與民族復興中國夢
韓麗華 (4.127)
經濟學·管理學
中國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發(fā)展研究——基于蘇錫模式的對比分析
王麗娟,李 駿,鄔一羽 (5.066)
基于行為博弈的特大型工程項目復雜風險組合性均衡評價
高 武, 洪開榮 (5.073)
基于面板數據的無錫物流需求影響因素研究
王燕茹,戴姍姍 (5.078)
跨國公司開發(fā)區(qū)嵌入失效及其治理機制探討——基于園區(qū)產業(yè)集群升級的視角
黃建康,楊 峻,紀亞君 (5.086)
有機農業(yè)合作社利益分配機制:基于戴莊有機農業(yè)合作社的個案分析
謝玉梅,浦徐進,小高蕓 (6.078)
蘇滬皖產業(yè)對接實證研究
劉海燕,曾佑新 (6.083)
經典重建:世界文學文本的中國夢
繪制世界文學地圖
西奧·蒂漢 著, 殷國明,劉 嬌 譯 (5.092)
詩可以興、觀、群、怨——習近平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注疏
方漢文,方 楠 (5.099)
翻譯文學視野下的朱譯莎劇研究
朱安博,徐云云 (5.104)
克里奧爾女人不再瘋狂:《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特性別化種族身份的重構
陳李萍 (5.110)
《紅樓夢》與佛教文化研究
“女媧補天”的全新闡釋
成長春,劉民紅 (6.088)
青埂頑石·神瑛使者·通靈寶玉·賈寶玉四者關系新論
陳義海 (6.095)
一百二十回完整性新論
陳思和 (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