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蔡媛媛
(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天使與魔鬼》的文學倫理學解讀
趙婷婷,蔡媛媛
(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知識懸疑小說《天使與魔鬼》中,美國通俗小說家丹·布朗直接將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論戰(zhàn)作為小說的主題,并運用巧妙的構思把科學、歷史、宗教、藝術、符號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融為一體,帶領讀者經歷了一場扣人心弦的生死營救。隨著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雙重謀殺的真兇終于在教皇選舉的最后時刻浮出水面,但是殘忍謀殺背后的真相令人難以接受;他們到底是伸張正義的天使,還是窮兇極惡的魔鬼,這樣兩難的抉擇引發(fā)了讀者無限的思考。
倫理環(huán)境;倫理身份;倫理選擇;天使;魔鬼
隨著《達·芬奇密碼》掀起的全球熱潮,國內學者和評論界對美國作家丹·布朗和他的作品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1],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對丹·布朗小說的批評研究。這些研究大多著眼于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丹·布朗小說對于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上,其中最具權威性的當數丹·布朗系列小說的翻譯者朱振武教授。朱教授(2004)認為丹·布朗小說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在于作者打破了傳統(tǒng)嚴肅小說與流行小說的界限,融合了懸疑、恐怖、科幻、偵探、歷史等多種流行小說元素[2]。以朱振武教授的觀點為基礎,國內出現(xiàn)了許多從文化融合這一角度切入的研究性文章。有些著重敘述丹·布朗小說中的流行特性;有些則分析了他將各種元素融合于一體的技巧,這些研究都一再的證實了丹·布朗的小說是一種傳統(tǒng)小說和后現(xiàn)代文學的結合體。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都是一些寫作技巧和風格上的分析[3]。
但是文學作品往往因其深遠的道德信仰關懷和人文關懷而具有了獨特的輿論和精神導向,并具有最終拯救和塑造人類靈魂的力量。丹·布朗在小說《天使與魔鬼》中,就直接將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論戰(zhàn)作為小說的主題,并運用巧妙的構思把科學、歷史、宗教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融為一體,帶領讀者經歷了一場扣人心弦的生死營救。隨著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雙重謀殺的真兇終于在教皇選舉的最后時刻浮出水面,但是殘忍謀殺背后的真相令人難以接受;他們到底是伸張正義的天使,還是窮兇極惡的魔鬼,這樣兩難的抉擇引發(fā)了讀者無限的思考。丹·布朗的高明之處也就在此:他通過歐核中心主任科勒和教皇內侍文特斯克這兩個悲情人物的倫理掙扎與選擇,把人性與神性、善與惡、科學與宗教的碰撞描繪的淋漓盡致,強烈地沖擊著現(xiàn)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倫理底線。本文就是要從文學倫理學的角度對《天使與魔鬼》中的環(huán)境、人物、主題等諸多要素進行分析。
根據聶珍釗先生的闡述,倫理環(huán)境就是文學產生和存在的歷史環(huán)境[4]。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小說描述的時間都是21世紀的今天。因此,小說中反映的倫理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中的倫理環(huán)境是一致的—宗教與科學的二元對立。從幾百年前不計其數的科學家遭到教廷迫害開始,時至今日,人們還在為是在大學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宣揚上帝創(chuàng)世紀而之論不休。人類從何而來?一直是科學和宗教試圖解決的問題。丹·布朗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把科學和宗教這兩個對立的元素具體化為兩個極具代表性的地點—歐核中心和梵蒂岡。
小說情節(jié)開始于歐核中心,一個坐落于瑞士,研究原子核、研究人類來自何處,由什么構成的純科學機構。但是和普通的科學研究機構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不同的是,歐核中心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玻璃教堂,主廳的“淡藍色的玻璃屋頂在午后的斜陽里閃著微光,投射出各種幾何圖形使大廳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主綜合樓后的景色更像是常春藤名校的校園。“一片芳草萋萋的斜坡突降為一片開闊的四邊形低地”,一簇簇綠樹點綴其間,紅磚的宿舍公寓和小徑相連。這樣的描述無疑增添了這個科學機構的人情味,但是這樣的閑適感覺卻瞬間被兇殺打擊得支離破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殺的科學家成功的用“反物質”證明了上帝的存在,只不過還沒有向世人宣布而已。神秘的“光照派”符號為什么會烙印在科學家的胸膛上,離開實驗室24小時會自爆的“反物質”到底被什么人帶到了什么地方,背后的真相讓人惴惴不安。
然而,真相的追查引領讀者來到了更具神秘色彩的基督教中心—“梵蒂岡”。從空中俯瞰,“大理石砌成的圣彼得大教堂正面在傍晚的陽光下光芒萬丈,像著了火一樣。這座宏大的建筑物內保留著一百四十座圣徒、殉道者以及天使的雕像”,足以容納六萬名朝拜者,前面的廣場向四面延伸開去,氣勢令人嘆為觀止,強大的宗教威懾讓人不敢多看。但是“今天”偏偏是“秘密會議”的日子,新一任教皇將在梵蒂岡上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隨著時間的流逝,四位紅衣主教的相繼遇害使選舉結果撲朔迷離,以此同時,丟失的“反物質”如同定時炸彈一般被藏匿在梵蒂岡的地下。
如果找不到“反物質”,上帝在人間的代表“教皇”和他的子民都會死。讀者的心臟在不斷的承受著考驗。宗教與科學就這樣矛盾卻又緊密的交織在一起,讓人透不過氣來。
其實在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中,不僅地點的選擇充斥著宗教與科學的矛盾,主要人物的倫理身份設定更是絕妙。
《天使與魔鬼》中男女主角給人的印象很深刻,一個沉著穩(wěn)健,一個迷人勇敢,都散發(fā)著不可阻擋的人格魅力[4]。但是當故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另外兩個人物的身份背景成為真相的關鍵。
其中一個就是被人們尊為天使的教皇內侍文特斯克,他“通身散發(fā)著某種傳奇般的英雄氣質,迷人的領袖風范和權威氣派?!彼哪赣H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常教育他說“上帝就是你的父親”。在一次和母親做彌撒時,一場恐怖爆炸奪走了三十七條生命,包括他的母親,而他成了那次爆炸中唯一活下來的人。從此之后,他也投入了上帝的懷抱??墒钱斘奶厮箍酥雷约旱纳硎酪院螅麖氐妆罎⒘?。他所崇拜的一直擁護獨身信條的主教竟然是自己的父親。原來,當主教還是牧師的時候愛上了一位修女,隨著兩人感情的升溫,他們越來越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孩子。讓人意外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打破與上帝建立的誓約,而是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嘗到了做父母的幸福??茖W的力量對于主教和文特斯克的母親來說是一個奇跡,可是對文特斯克來說,這是不可原諒的背叛。兒子、信徒、教皇內侍這幾種身份單拿出任何一個對文特斯克來說都是恩賜,但是當這幾個身份糾纏在一起時,他如墜地獄。
而另一個在《天使與魔鬼》中具有坎坷身世的就是那個“坐在電動輪椅寶座上的君王”—歐核中心的主任科勒。在他十一歲的時候因為高燒生命處于極度的危險之中。但是虔誠的教徒父母寧愿相信上帝的力量也不相信醫(yī)術,他們甚至認為正是科學妨礙了上帝的計劃。就在他們跪地禱告整整兩天之后,孩子已經燒的神志模糊。這時一位醫(yī)生堅決地給這個孩子進行了治療。高燒很快退去,但是由于延誤的時間太久孩子落下了終身的殘疾。孩子的父母并沒有反省自責,他們始終認為孩子高燒能夠退去,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奇跡;至于殘疾則是上帝對他們借助醫(yī)術的懲罰。就這樣,科勒對宗教產生了一種刻骨銘心的仇恨,并發(fā)誓要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
《天使與魔鬼》中的這兩個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分別代表著宗教和科學這兩大對立的陣營,作者特意給他們設置了截然相反的背景:科勒的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教皇內侍卻是一個科學的產物。他們?yōu)榱俗约旱摹靶拍睢毙惺缕?。尤其是教皇內侍文特斯克,由于看到當今世界宗教影響不斷下降,又目睹教皇對科學的支持,他不惜將其殺死,并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圈套和殺戮,只為了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一個奇跡,以此來重振宗教的威望。
在《天使與魔鬼》的第129章中,丹·布朗通過一段科勒秘密錄制的影像,將兩個職業(yè)身份和人生信仰完全相左的人物形象推到了舞臺的前排,不但讓案情真相大白,而且把尖銳對立的兩大思想信仰—宗教和科學赤裸裸地拋在讀者面前,提醒人們重新審視宗教和科學的對立,重新審視人類自己的行為。
教皇內侍文特斯克認為科學是沒有靈魂可言的,它與人的心靈分離[5]??咳祟惖闹腔蹌?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對世人并不具有道德指導作用,只有宗教的力量才可以拯救世人的靈魂。他認為“人類道德的進步根本就沒能跟上科學前進的步伐。人類以現(xiàn)有的覺悟根本駕馭不了它所擁有的武力。人們現(xiàn)在使用的武器無一例外的都是科學進步的結果”??墒沁@一切帶給人類的是戰(zhàn)爭、痛苦和罪惡。他認為“科學在實驗室證明了上帝存在的那一天也就是人類不再需要信仰的那一天”。
作為教皇內侍他認為自己應該做正確的事情,應該想辦法向世人證明神的力量。他一直崇拜獻身于宗教的教皇,并把它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眼看教皇不斷資助威脅到自身生存的科學研究,他不能理解;當文特斯克知道教皇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憤怒了;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結束教皇的統(tǒng)治,改朝換代。當他潛入教皇的臥室,將注射器里的藥水推到教皇的身體里,眼看他痙攣而死時,他的心中想的是“上帝對他的第一個考驗并沒有他想象中的可怕”,他反而平靜了。當他意識到教會需要一個年輕的領袖時,他精心設計了殘忍的殺戮,毫不猶豫的把四位候選教皇推上了祭壇,就為激起人們的畏懼之心。
但是當時任列圣審查官莫爾塔蒂說出教皇感激科學的真相時,教皇內侍文特斯克崩潰了。原來,教皇在沒有打破獨身生活這一神圣的誓言的情況下,借助人工授精的方式擁有了一個孩子,所以他總是說科學帶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恩惠,而這個不能說的恩惠就是作為試管嬰兒來到這個世界的教皇內侍文特斯克。
原本在年輕的教皇內侍的心中正確的選擇,現(xiàn)在變成了弒父的罪行。他有一瞬間覺著上帝拋棄了他。但是很快他又聽到了母親的聲音—“上帝為你設定了宏偉的規(guī)劃”。為了在世人面前昭示神的力量,可能也是為了懲罰自己犯下的罪惡,他選擇在眾人的面前點火燒死了自己。在死之前,他心中交織著希望與痛苦:“寬恕我,父親……母親……憐憫我……啊,耶穌……把我們從地獄般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吧……”
生死攸關的追查終于隨著教皇內侍的自焚落下帷幕,但是宗教和科學的論戰(zhàn)還遠遠沒有結束。那么丹·布朗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其實在《天使與魔鬼》中,丹·布朗借被謀殺的物理學家之口說出了他的一些看法:“宗教和科學在尋找真理的道路上休戚相關,殊途同歸……科學和宗教并非相互抵觸;科學只是太年輕,還認不出宗教是它的朋友”。而且丹·布朗以“天使與魔鬼”作為這部小說的標題,也不是隨意而為的,他應該有著自己的考究。
在幾百年前,被宗教迫害的人們就將天主教視為魔鬼,而狂熱的宗教信徒則認為科學是反宗教的魔鬼。那么,究竟誰是天使?誰是魔鬼?在小說最后的部分,當教皇內侍走過漆黑的地道,準備了斷自己的時候,油燈把他的影子投在大理石墻上,“那影子巨大無比,陰森恐怖”,火光在四周搖曳,“他看起來像個升天的天使。”實際上,天使與魔鬼的差別沒有多遠,向前一步,你可能就是天使,向后一步,你可能就是魔鬼??茖W與宗教,人性與神性,孰是孰非,至今也沒有定論,也無法定論。丹·布朗是聰明的,他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是有了一個似乎可以平衡的點,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
[1]丹·布朗.天使與魔鬼[M].朱振武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2]耿秀萍.信仰泛濫信仰危機——丹·布朗小說主題研究[J].作家評論,2010,(10).
[3]洪之婧.淺析丹·布朗小說的哥特元素[J].作家,2011(11).
[4]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及其他—聶珍釗自選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朱振武,周元曉.《達·芬奇密碼》:雅俗合流的成功范例[J].當代外國文學,2004,(4).
責任編輯:周哲良
I106.4
A
1672-2094(2014)05-0053-03
2014-07-25
本文系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丹·布朗小說中的文化顛覆研究”(項目編號:q y201207)。
趙婷婷(1984-),女,河北保定市人,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英美文學。
蔡媛媛(1986-),女,河北石家莊市人,河北聯(lián)合大學輕工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