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4)
如何給中國當下的“離婚熱”降溫
——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的啟示
陳夢
(上海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4)
“離婚熱”是當下中國大中城市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學習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從中得到啟發(fā),認為要通過外在上使“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覺表現(xiàn)”,內(nèi)在上讓人們重溫“婚姻的意志”,內(nèi)外合作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
“離婚熱”;《論〈離婚法草案〉》;“人民意志”;《婚姻法》;“婚姻的意志”
《論〈離婚法草案〉》是馬克思的早期經(jīng)典著作之一,寫于1842年,文章短小精悍,很好地詮釋了青年馬克思的倫理觀與婚姻法思想,對正視和解決當下中國的“離婚熱”現(xiàn)象,給中國當下的“離婚熱”降溫,有深刻的啟發(fā)意義。
“上海市民政局28日公布的上海2013年度婚姻登記統(tǒng)計情況顯示,過去一年,上海共辦理協(xié)議離婚登記60408對,較2012年上升37.40%。其中,30歲至40歲年齡段離婚人數(shù)最多……此前有專家指出,離婚率、復婚率上升與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存在一定關聯(lián)?!盵1]
上文這則報道,鮮明的反映了目前中國的“離婚熱”現(xiàn)象,尤其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等這樣的經(jīng)濟發(fā)達、人流量大和思想解放的地區(qū)更是顯著?;仡欀腥A人民共和國史,中國的“離婚熱”已不是第一次。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宣布實施無過錯離婚原則和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條款,自此,深受封建社會父母包辦、重婚、夫權(quán)、遺棄和虐待的廣大婦女得以解放,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離婚高潮。其后,隨著政治運動頻繁和三年自然災害等生產(chǎn)不足狀況的出現(xiàn),導致離婚成了不敢的事—一怕政治影響不好,二怕離婚成本太高,生活難以為繼。1980年的《婚姻法》,重申了無過錯離婚原則,并把感情破裂明確規(guī)定為準予離婚的唯一標準。政治氣氛的好轉(zhuǎn),改革開放也逐漸富裕了人民生活,使許多早已名存實亡的婚姻終于得以解脫,迎來了新中國的第二次離婚高潮。而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勞動力流動加劇、思想日益解放、經(jīng)濟繁榮、文化交融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導致人們的自我意識覺醒、經(jīng)濟更加獨立、對性文化逐漸理解并認可、離婚更被社會包容……“離婚熱”不但沒有回溫,反而有上升趨勢,“閃婚閃離”甚至成了時尚。
發(fā)展到北上廣這類大城市的“離婚熱”度,2010年10月的“限購令”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該令一經(jīng)實施,全國各地到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手續(xù)的人數(shù)迅速增加,有的夫妻竟然為了鉆政策空子,降低購置房產(chǎn)的成本,多次離婚。網(wǎng)絡調(diào)查“為買房假離婚,你愿意嗎?”,竟有64%的網(wǎng)友表示可以嘗試。
面對如此“離婚熱”,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婚姻的本質(zhì),探析離婚對社會穩(wěn)定和家庭福祉的影響。遠離“離婚熱”,需要物質(zhì)文化的極大豐富,人們道德水平、思想覺悟的普遍提高,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但是,通過修訂《婚姻法》,用“法”來給中國的“離婚熱”降溫是比較現(xiàn)實有效的。馬克思的《論〈離婚法草案〉》在這方面能給我們以啟發(fā)。
怎樣才能使《婚姻法》得到更好地貫徹與執(zhí)行,切實有助于為“離婚熱”降溫?
馬克思在《論〈離婚法草案〉》中講到“只有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覺表現(xiàn),因而是同人民的意志一起產(chǎn)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創(chuàng)立的時候,才會有確實的把握,正確而毫無成見地確定某種倫理關系的存在已不再符合其本質(zhì)的那些條件,做到既符合科學所達到的水平,又符合社會上已形成的觀點?!盵2]所以,只有《婚姻法》真正實現(xiàn)人民意志,為民眾所接受認可,才能成為人民自發(fā)自覺的行動綱領。正如1954年《婚姻法》一經(jīng)頒布,很快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擁護,就是因為其中宣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等思想深入人心,“是人民意志的自覺表現(xiàn)”。
《論〈離婚法草案〉》的發(fā)表及其引發(fā)的社會熱議,最終導致該《離婚法草案》不能如愿頒行就從反面論證了上述觀點—1842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普里德里西?威廉四世反對“婚姻還俗”,一直希望能夠修訂婚姻法,使婚姻能遵循教會的教義,企圖杜絕離婚,因而指派歷史法學派的薩維尼為修訂法律的大臣,擬定了《論〈離婚法草案〉》。在該法案未公布實施之前,馬克思所在的《萊茵報》通過秘密渠道得到該草案內(nèi)容,1842年12月18日,馬克思寫下《論〈離婚法草案〉》,并于次日發(fā)表在《萊茵報》上,就此引發(fā)社會各界關于《離婚法草案》的論戰(zhàn),以馬克思為代表的《萊茵報》“對離婚法草案采取了完全獨立的立場……《萊茵報》同意這一草案,因為它認為現(xiàn)行的普魯士婚姻法是不合倫理的,目前離婚理由的繁多和輕率是不能容忍的,現(xiàn)行的訴訟程序是不符合這一命題的尊嚴的;而舊普魯士的整個審判程序也是這樣的。”[3]從這一方面,馬克思肯定了《離婚法草案》的正面意義,但這不是重點。緊接著,馬克思講到:“《萊茵報》對新草案提出了下列幾點主要的反對意見:(1)草案只是以簡單的修訂代替了改革,因而普魯士邦法74就被當做根本法保留了下來,這樣便表現(xiàn)出非常顯著的不徹底和無把握;(2)立法不是把婚姻看作一種倫理的制度,而是看作一種宗教的和教會的制度,因此婚姻的世俗本質(zhì)被忽略了;(3)草案所提出的訴訟程序缺點很多,而且是互相矛盾的各種因素的表面綴合;(4)應該承認,草案一方面具有同婚姻概念相抵觸的一樣的嚴厲性,而另一方面,對所謂合理的理由卻又過分遷就;(5)草案的整個行文在邏輯的一貫性、準確性、鮮明性和觀點的徹底性方面也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4],馬克思又提出的五點反對意見良好地反應了“人民意”,希望修訂婚姻法,回歸婚姻世俗本質(zhì),重視倫理人情的意愿—馬克思理性客觀地評價了《離婚法草案》,有力駁斥了那些支持普魯士現(xiàn)行婚姻法,并“抱著幸福主義觀點”[5]的反對者們,最終導致《離婚法草案》沒能如愿施行。
目前,婚姻家庭糾紛案的熱點問題:親子鑒定、生育權(quán)、婚前貸款買房和父母為子女買房。這些問題充分反映了目前我國部分婚姻中存在倫理意識漸趨淡薄,經(jīng)濟利益主導婚姻家庭的趨向。為了正確引導社會風氣,擺正這一部分人的倫理道德觀,《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臺,主要規(guī)定了離婚后房產(chǎn)的分割,親子鑒定和生育權(quán)的相關問題。該解釋出臺伊始,即引起熱會熱議,尤其是離婚后房產(chǎn)分割一條,部分女性認為這是對男性的保護,使他們離婚沒了后顧之憂,其實不然。該法出臺,正式為了應對“小三謀財上位”,捍衛(wèi)正常的婚戀家庭關系,遏制不良社會風氣,使廣大女性能夠正視自身價值,激發(fā)其自立自強意識覺醒,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選擇婚姻,經(jīng)營家庭。親子鑒定和生育權(quán)的問題引起重視,也是用法律保護人們能廣泛接受的父子血脈,樂享天倫的倫理觀念?!痘橐龇ㄋ痉ń忉專ㄈ纷罱K能被人民認可、接受,反映了民意的重要性。表面上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跟遏制“離婚熱”無關,其實卻從根兒上對這三種問題引發(fā)的離婚案件起了預防警示作用。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婚姻法》,幫助社會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從根本上把離婚率調(diào)低,這種方法值得我們效仿與延續(xù)。
上節(jié)主要從《婚姻法》制定過程中要注重人民意志來探討如何給“離婚熱”降溫。那么,民意究竟應包涵什么內(nèi)容呢?“婚姻的意志”就成了不能回避的話題。只有厘清“婚姻的意志”,弄清人民關于婚姻的真正意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的婚姻法,治療“離婚熱”。
馬克思在《論〈離婚法草案〉》中認為婚姻在本質(zhì)上是倫理性的,婚姻的意志不“僅僅是夫妻的個人意志,或者更正確些說,僅僅是夫妻的任性”,要“注意到婚姻的意志即這種關系的倫理實體”,不能“忘記了家庭”[6]?;橐鍪悄信p方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確立的法定關系,以組成家庭為實現(xiàn)方式,婚姻的實現(xiàn),不僅是男女雙方兩個人的事情,關系的各自雙方家庭、親友等諸多社會關系,再婚后孕育子女后,更是切實與子女利益相關,可以說,婚姻和諧,家庭即穩(wěn)定,家庭穩(wěn)定,社會才能安穩(wěn)。所以,馬克思講:“誰也不是被迫結(jié)婚的,但是任何人只要結(jié)了婚,那他就得服從婚姻法……所以,婚姻不能聽從結(jié)婚者的任性,相反,結(jié)婚者的任性應該服從婚姻”。[7]這是馬克思對婚姻的認識,也符合人民關于婚姻的普遍意志,也正是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所倡導的。為了避免任意離婚,附有調(diào)解程序,調(diào)解無效,感情破裂,準予離婚。如果人人都能正視婚姻的倫理本性,從婚姻家庭全局考慮,不以個人的盲目任性輕率的決定自己的婚姻,尋求志趣相投、性格文化背景相容的結(jié)婚對象,顧及雙方家庭與社會人脈等人情因素,成熟理智的經(jīng)營婚姻家庭生活,才是真正了解了什么成其為婚姻。而非愛了就結(jié),不開心就離的率性舉動。
“黑格爾說:婚姻本身,就其概念來說,是不可離異的,但僅僅就其本身,即僅僅按其概念來說是如此?!盵8]馬克思盡管反對任性離婚,但并不反對離婚,他認為“正像甚至家庭中現(xiàn)實的友誼和世界史上現(xiàn)實的國家都是可以分離的一樣,國家中現(xiàn)實的婚姻也是可以分離的。任何倫理關系的存在都不符合,甚至至少可以說,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本質(zhì)?!盵9]所以,當婚姻不符合自己的本質(zhì)時,即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無法繼續(xù)生活下去了,離婚是對夫妻二人和雙方家庭的解脫。
關于離婚的表述,馬克思還說“離婚無非是宣布某一婚姻是已經(jīng)死亡的婚姻,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假象和騙局。不言而喻,既不是立法者的任性,也不是私人的任性,而是只有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決定,某一婚姻是否已經(jīng)死亡;因為大家知道,宣告死亡取決于事實,而不取決于當事人的愿望”[9]“法院判決的離婚只能是婚姻內(nèi)部瓦解的記錄?!盵10]意思是講,要根據(jù)婚姻的本來意志來判定婚姻是否繼續(xù)存在,離婚與否,而非法律規(guī)定什么情況可以離婚,或者個人依據(jù)心情決定是否離婚,筆者認為這是成熟的婚姻態(tài)度,離婚可以,但是要嚴肅認真的對待,“實施嚴格的離婚法”[10]。
綜上所述,馬克思在《論〈離婚法草案〉》中,闡明了其倫理觀念與婚姻法精神,旨在呼吁重視婚姻的倫理本質(zhì),理性成熟的對待婚姻,而非任憑夫妻任性離婚,或以法律強制禁止離婚,要從“婚姻的意志”出發(fā),實施嚴格的婚姻法。當今中國大中城市中出現(xiàn)的“離婚熱”不正是因為隨著城市發(fā)展節(jié)奏加快,婚姻似乎也成了“快餐”,“閃婚閃離”、為了購置房產(chǎn)可以多次離婚復婚、不顧婚姻基礎差異而拜金攀豪門、為了事業(yè)亦或美麗拒絕生育、責任淡漠難擋誘惑而致婚外戀、漠視親子教育、家庭觀淡漠、不顧及父母感受……以上種種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離婚原因,這些原因有個共同點,就是忽視“婚姻的意志”,忘卻了婚姻對生命的嚴肅意義。
“離婚熱”不是今時今日才有的,也就表示不是不可消除的。離婚可以有,熱度離婚就說明了社會在“發(fā)燒”,有病就需要治療。《婚姻法》通過法規(guī)設計引導是外在的功夫,引導社會重視“婚姻的意志”,自內(nèi)而外的調(diào)理才是關鍵。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雖成文于170多年前,文舊理不俗,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修心之作。
[1]新華網(wǎng)上海(2014年)2月28日電(記者吳振東).
[2][3][4][5][6][7][9][10][11][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第1卷,349頁.346.346.347. 347.347.348.348.349.349
[8]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柏林:黑格爾全集1833.227.
[13]寧宇.離婚的本質(zhì)是對死亡婚姻的宣布—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關于離婚的命題[J].南方論刊,2013.(6):36-39.
[14]李超塵.婚姻的意志—《論〈離婚法草案〉》讀后有感[J].法制與社會,2010,(11)(下):261-262.
[15]羅世榮、周安敏、李蓉.倫理與婚姻法—評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J].法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3,(5):3-5.
[16]易有祿.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中的立法思想探析[J].求實,2010,(9):62-65.
[17]胡仲英.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初探[J].杭州大學學報,1983,(3):12-17.
[18]許啟賢.一片闡述婚姻家庭倫理的重要文獻—讀馬克思《論〈離婚法草案〉》[J].理論縱橫,1992,(3):18-21.
[19]張圓、林悠.論婚姻法立法中的道德考量—以《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為例[J].江淮論壇,2012,(5):33-35.
[20]王利明.婚姻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J].法學,2010,(3):45-59.
[21]馬憶南.婚姻法修改中幾個爭議問題的探討[J].中國法學,2001,(1):140-147.
[22]徐安琪.中國離婚現(xiàn)狀、特點及其趨勢[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4,(2):156-165.
責任編輯:鄧榮華
D923.9
A
1672-2094(2014)03-0033-03
2014-04-15
本文系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學術新人培育計劃2013年一般項目《中共建黨初期黨建思想研究(1920--1927)》(編號:B-6002-13-003007)研究成果之一。
陳 夢(1990-),女,山東臨沂人,上海師范大學中共黨史專業(yè)2012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