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支點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視角

2014-04-10 23:13
關鍵詞:公正依法治國價值觀

(四川師范大學 政治教育學院,成都 610066)

依法治國方略蘊含的內在價值一直為社會各界所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分別在政治發(fā)展和文化建設兩部分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的良性互動關系必將成為若干年內學界關注的熱點。本文力圖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論的高度研究依法治國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但囿于論題和篇幅所限,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支點展開論證。

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黨的法治自覺與價值自信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從而使依法治國從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構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框架,提出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2011年初,由240多部法律、700多件行政法規(guī)、近8000件地方性法規(guī)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有更多的期許。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新起點,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1]28,從而更加凸顯了依法治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對于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任何社會存在與發(fā)展,都需要核心價值觀,以體現(xiàn)社會共識、凝聚建設力量。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2]661這一概括表明黨對執(zhí)政中重大問題的認識已從理論、制度層面深化到價值層面。黨的十七大也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盵3]26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觀點進行概括、凝練,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1]32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4],從而實現(xiàn)了國家、社會、個人的價值愿望和追求的有機統(tǒng)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高度的法治自覺與價值自信。目前,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進入更加復雜、更加困難的攻堅階段,社會矛盾多發(fā)、高發(fā)、頻發(fā),在處理涉法問題時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力度、方式和實效離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如果依法治國得不到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能依法進行,肯定會逐漸消解依法治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致使體現(xiàn)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tǒng)一的憲法和法律形同虛設,依法治國的事業(yè)必將半途而廢。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自覺適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自覺從不辱使命、敢于擔當?shù)母叨葋碚J識、論證和推動依法治國,自覺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行嶄新布署。同時,伴隨依法治國的還有各種思想觀念的交鋒與碰撞,以及現(xiàn)實社會不少人表現(xiàn)出的理想信仰迷茫、榮辱觀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法律意識缺失、道德行為失范等消極問題和現(xiàn)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初衷就是要引導、整合各種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思想文化,特別是針對社會上的各種消極想法和價值取向,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思想標桿。這是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黨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唯我獨尊的價值取向。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依法治國根本的價值支撐

“任何值得被稱之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須關注某些超越特定社會結構和經(jīng)濟結構相對性的基本價值”[5]5。筆者在我國現(xiàn)行憲法、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中找到富強、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愛國的表述,在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中找到了和諧、公正、敬業(yè)、誠信的表述,在行政法規(guī)中找到了友善的表述,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精神意蘊,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律的共同要求。

(一)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是依法治國首要的價值理想

國家層面的價值觀選擇,實際上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管理國家事務以及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國家事務、監(jiān)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的價值觀念。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凝結了100多年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與不懈追求的夢想。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由于生產(chǎn)力落后、國力衰弱、階級矛盾尖銳,落后、腐敗的滿清政府在與他國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屢戰(zhàn)屢敗,國家慘遭列強的凌辱與瓜分。無數(shù)愛國的有識之士在救亡圖存和建立近代化、現(xiàn)代化國家的探索中,或以經(jīng)濟富強、或以政治民主、或以文化文明、或以社會和諧為政治理想,或皆而有之。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本主張,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美好前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xiàn)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價值認同,始終是一個能夠鼓舞人心、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價值理想。

依法治國,從字面意義看,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國家,通過法律來實現(xiàn)有效的國家治理。傳統(tǒng)中國長期強調德治、德政,法律是道德的附屬。近代以來,國家對法律的重視,更多是出于緩和階級矛盾,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為目標的近代化、現(xiàn)代化,以及力圖趕超他國的需要。如梁啟超等人總結了春秋戰(zhàn)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經(jīng)驗,提出只有法治主義才能救中國,這種法治主義是一種“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思想文化觀念,基本目的是富國強兵。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我們過多強調運動、忽視法制,特別是“文革”期間國家生活的無序和混亂,致使國民經(jīng)濟遭受巨大損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繼而確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要促進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黨的十八大提出:“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證各種所有制經(jīng)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chǎn)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1]14,19,21,24,29,38。這實際上就是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事關國計民生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并通過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運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協(xié)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矛盾與沖突,保障社會和諧。

(二)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國基本的價值內核

從實質上講,社會就是由各個階級、各種政黨組織、各種社會團體等利益群體或個人組成的有機體。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分歧必然衍生出價值觀的分歧,價值觀的分歧必然會引發(fā)更多的社會矛盾乃至沖突,反之,不同社會主體彼此認同某些基本的價值觀,認識到自我與他人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賴以及自我與社會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實際是社會部門、公共組織在組織社會事務,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干預、調節(jié)、支持公民參與社會事務中應秉承的價值觀。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也始終致力于將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循序推進,在實踐中大力發(fā)展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與法治。

建設法治中國,不僅要建設法治國家,還要建設法治社會,充分發(fā)揮法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小康社會不僅是依法管理的社會,而且是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小康社會中社會行為、社會關系的根本表征。毋庸置疑,法治社會就得用法律手段分配社會利益、維系社會秩序、解決社會矛盾,整個社會管理都在法律的框架下、法治的軌道中運行。同時,保障公民自由的法律表達和訴求,即保障公民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自由權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xiàn),同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權利。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全體社會成員得到平等的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建設法治社會,還要縮短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差距,依法平衡與統(tǒng)籌社會各階層、團體和個人的利益,尤其是認真對待社會弱勢群體生存、居住、遷移、教育、就業(yè)等權利,公正處理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黨的十八大指出:“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xiàn)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xiàn)代化成果”[1]26,15,37,23,指明了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國基本的價值內核。

(三)個人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依法治國重要的價值追求

每個人都可能參與國家治理或社會管理,應堅持國家層面或社會層面的價值觀。國家工作人員、社會事務管理人員在工作職責之外的日常生活,或普通公民從事與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無關的職業(yè)或私人事務,乃至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組織介入或協(xié)調公民的私人事務時,都應該倡導什么樣的價值觀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根植于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把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要求即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提煉出來,作為人們對國家、職業(yè)、自己、他人應當遵循的道德標準和價值準則,意味著人們要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職業(yè)的虔誠、敬重之意,融入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實踐中去,把對自己的誠信要求、對他人的友善態(tài)度,融入到著力構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

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實際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的體現(xiàn)。法律是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生活工作的規(guī)范,其本身蘊含著人類理想的道德價值。正是法律的道德特性給予了法律特別的權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敬畏和遵守法律。依法治國的至高境界,不是讓人們寸利必爭、事事爭訟,而是要使法律規(guī)則、原則以及法治理念、精神深入人們的內心,使人們自覺承擔對國家、集體、他人的責任和義務。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能使依法治國更具道德特性,能讓道德在依法治國中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依法治國的成本可大大降低。同時,實現(xiàn)人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xiàn)了法律的追求、向往和理想,在依法治國道路上為人們樹立了一個催人奮進的標尺,促使所有依法治國的參與者不斷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三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無論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需要論證、說理和解釋,其理由和根據(jù)既來自法律內部,即法律原理、法治精神和法治價值觀,又來自法律之外,主要是法治價值觀以外的其他核心價值觀。換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人生活的不同領域深刻地影響依法治國的進程。在不同的法律運行環(huán)節(jié),既有共同倡導的價值觀,如法治價值觀、平等價值觀,同時在價值觀上又各有側重,當然這種側重不影響其它價值觀在該環(huán)節(jié)的培育和踐行。

(一)培育和踐行民主價值觀,促進立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問題已基本解決。而法律必須是良好的法律,否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勢必成為空談。黨的十八大為解決“良法”的制定問題,強調要科學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1]28。也就是說,要針對立法的缺失與不足,完善立法;強調法律體系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各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章協(xié)調一致,下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的規(guī)定、原則和精神相抵觸;強調人民對立法的有序參與。

立法機關在充分發(fā)揮立法者主動性、積極性的同時,通過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向社會公開征求對于法律草案的意見等方式,使民眾得以參與立法,這既是各社會主體之間利益博弈的過程,能使各種民生民愿、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和整合,也是立法機關充分考慮各方面利益關系、集思廣益的過程,使整個立法過程更多地體現(xiàn)民主精神和社會的自由度,這無疑是催生“良法”的不二選擇。

(二)培育和踐行公正、文明價值觀,大力推進公正執(zhí)法、文明執(zhí)法

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行政執(zhí)法是依法行政的重點。我國大約有80%以上的法律法規(guī)是由行政機關執(zhí)行的,執(zhí)法與廣大人民群眾打交道最為直接。早在2000多年前,柏拉圖就指出:“每個人都清楚,立法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如果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安置一個不稱職的官吏去執(zhí)行制定很好的法律,那么這些法律的價值便被掠奪了,并使得荒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重要的政治破壞和惡行也會從中滋長?!盵6]26當前,我國的執(zhí)法現(xiàn)狀不容樂觀,表現(xiàn)在一些執(zhí)法者習慣于從本本出發(fā),看似嚴格執(zhí)法,實則機械執(zhí)法,陷入片面性、簡單化誤區(qū);或行為野蠻,濫用職權;或態(tài)度生冷蠻橫,對人民群眾的訴求敷衍塞責,推諉扯皮,該作為不作為、該解釋不解釋;或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矛盾突出……這些都反映了某些執(zhí)法部門、執(zhí)法者還沒有跳出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怪圈,公正執(zhí)法、文明執(zhí)法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

黨的十八大要求推進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文明執(zhí)法,這深刻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其中的公正、文明價值觀。面對具體生動的社會生活,法律難免會出現(xiàn)滯后的情況,這時法律往往會準許執(zhí)法者基于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案件的具體情況,依據(jù)法律的原則、精神自由裁量和處理。上述林林總總的執(zhí)法亂象大多與執(zhí)法者不當行使自由裁量權相關,執(zhí)法者培育與踐行公正、文明價值觀能有效糾正執(zhí)法中的弊端和問題。堅持公正執(zhí)法,意味著執(zhí)法者不能對違法行為聽之任之,也不能越權執(zhí)法,更不能出現(xiàn)“態(tài)度執(zhí)法”、“關系執(zhí)法”、“人情執(zhí)法”等歧視、偏袒的行為。如果執(zhí)法有失公正,就會引起群眾的不信任,長此以往就會與公正執(zhí)法的形象漸行漸遠,難以挽回。文明執(zhí)法要求執(zhí)法過程充分體現(xiàn)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關懷,以獲取更多社會公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消除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的緊張關系,塑造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的信任。不遵循文明執(zhí)法的理念,難免會出現(xiàn)隨意執(zhí)法、粗暴執(zhí)法甚至執(zhí)法違法的現(xiàn)象,執(zhí)法公正亦難以保證。

(三)培育和踐行公正、和諧價值觀,確保司法公正,實現(xiàn)和諧司法

司法是解決社會糾紛的最終和最徹底的方式,向來被人們視為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然而,近年來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和司法判決社會效果差等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一些法官、檢察官片面理解法律,割裂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不能正確把握司法程序與法律精神的內在統(tǒng)一性,裁判時不能以理服人;或排斥公民參與,不愿接受監(jiān)督,造成司法不公;或以權謀私,徇私枉法,導致司法腐敗等。毫無疑問,這些現(xiàn)象損害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與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影響了整個社會對公正的期待和追求。黨的十八大對此作出回應,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1]28,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

如果說法律公正是一個包含立法公正、執(zhí)法公正、司法公正、守法公正的大范疇,那么公正最為生動和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則是特定的案件處理,即公正的具體實現(xiàn)通常要與糾紛的司法解決過程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法官、檢察官來說,每一起案件都要堅持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場,都要把自己的公正信念注入到每一起案件的處理過程和結論之中,實現(xiàn)各社會主體法律保護上的平等。如果法官、檢察官的裁判沒有體現(xiàn)公正,其后果必然是培根在《論司法》中所提到的,“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7]193。不僅如此,法官、檢察官還要力求做到案結事了,實現(xiàn)和諧司法。和諧司法并非片面追求社會效果而置法律于不顧,而是以司法公正為核心,適用法律時兼顧當事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盡可能考慮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選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tǒng)一的裁判方案,同時縮短辦案周期,降低訴訟成本,減少當事人的訴累,保證公正及時得以實現(xiàn),使當事人的糾紛在一種和諧氛圍中得以解決。法官、檢察官踐行公正、和諧價值觀,通過案件的處理伸張正義,構建和諧,必將對社會公眾產(chǎn)生積極影響,司法公信力也會得以不斷提高。

4.培育和踐行愛國、誠信價值觀,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我們應該注意到邦國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實現(xiàn)法治”[8]202,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再明白不過地道出了守法的重要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守法必須成為全民的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然而現(xiàn)實中許多人未自覺認同依法治國和法律的至上權威,不少人因不能抵御非法利益的誘惑,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黨的十八大正是基于全民守法任重道遠的認識,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1]28。人們對于法律的遵守往往有各種動機,或因法律的強制威懾,或因個人的得失計算,或因個人的道德自覺。德沃金說過:“我們遵守法律,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被迫遵守法律,而是因為我們感到遵守法律是正確的。甚至在我們知道遵守法律并不有利于我們個人的直接利益的時候,在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不遵守法律而不會因此受到懲罰的時候,還是感到有責任遵守法律?!盵9]20-2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亦要求人們對于法律的遵守應當是出于誠實、正直和對自由、幸福的追求,應是基于人們對于法律的深切理解和內心認同后的自愿行為。但我們的法制教育工作者很少有意識地從受教育者的價值觀、做人原則和標準闡發(fā)法律對人之為人、人之成人的意義,往往沒有從深層次解決受教育者為什么要守法的問題。若能促使人們接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有利于人們實現(xiàn)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

[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6]《西方法律思想史》編寫組.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G].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7]〔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論說文集[M].水天同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8]〔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9]〔美〕羅納德·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M].信春鷹,吳玉章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公正依法治國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遲到的公正
公正賠償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zhí)政
克东县| 凤台县| 太湖县| 虞城县| 垣曲县| 平塘县| 庐江县| 云阳县| 会昌县| 麻江县| 苏尼特左旗| 昭通市| 互助| 库伦旗| 景谷| 襄汾县| 苏尼特左旗| 昔阳县| 麦盖提县| 呼和浩特市| 延吉市| 高阳县| 哈巴河县| 益阳市| 慈利县| 门源| 上饶县| 通渭县| 尉氏县| 盐边县| 靖安县| 茶陵县| 聂拉木县| 松桃| 延寿县| 阳春市| 凤山县| 崇信县| 巴楚县| 惠水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