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立軍
(廣東財經大學 廣州 510320)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后,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反動政權,對中國共產黨和革命進步人士進行了瘋狂的野蠻大屠殺,國共合作徹底破裂,我黨被迫轉入地下。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保衛(wèi)黨的組織,1927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成立了“特務工作處”,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秘密偵查工作,同年11月,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簡稱“特委”,辦事機構為“中央特科”,下設總務、情報、行動和交通四個科。中央特科的基本任務是:“保證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的安全,收集掌握情報,鎮(zhèn)壓叛徒,營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電臺?!备骺聘魉酒渎殹?倓湛瞥闪⒌米钤纾崎L是洪揚生,顧順章事件后由歐陽欽擔任??倓湛频慕洺P怨ぷ髦饕腥棧涸O立機關;布置會場;營救被捕同志和組織安撫事宜。情報科科長為陳賡,主要任務是搜集情報,了解敵人的動向,還有籌款等。行動科約建立于1928年4月,科長初為顧順章,后由譚余保擔任,任務是嚴懲叛徒特務等。1929年增設交通科,又稱無線電通訊科,科長李強、張沈川,任務是盡快研制無線電臺,為紅軍和黨的白區(qū)工作裝上現(xiàn)代化的“飛翼”。中央特科的體制十分精干,有著高度的機動性和強大的戰(zhàn)斗力。周恩來既是特科的總決策者,又是實際負責人[1]。
中央特科作為中共中央的第一個秘密偵查機構,自它成立的那一天起,便在周恩來的領導下開展了有聲有色的工作,創(chuàng)造了彪炳史冊、光照千古的歷史功績。在長期的隱蔽工作中,他們創(chuàng)造了諸多的秘密偵查方法。
1.建立秘密偵查工作據(jù)點。1927年中共中央決定從武漢遷回上海后,為了掩護地下工作,就開始選地點、找房子、開店鋪未建立黨的秘密工作據(jù)點,以保證中共中央機關的順利轉移。經過多方努力,中央特科總務科特設了三個店鋪:一是勞合路(今六合路)泰亨源水電行,洪揚生與老板張義安攀上了“表兄”關系(1931年武定路中共機關被破壞后,張義安因此被捕,幾乎傾家蕩產);二是北四川路三民照相館,經理是范漁人,思想進步,經常為特科購買武器,傳遞密件;三是李瑞生開設的布店,李的住處威海衛(wèi)路永吉里,也成了黨中央的接頭地點。這三個店鋪成了中共中央的最早的三個秘密據(jù)點。以此三個店鋪作擔保,中央特科在上海各處租賃房屋,建立了一批秘密工作據(jù)點。如當時設在上海威海衛(wèi)路的達生醫(yī)院,就是周恩來、李立三的接頭地點;又如浙江中路112號是中央軍委的聯(lián)絡地點;再如云南路447號的“生黎醫(yī)院”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辦公地點。總之,秘密偵查工作據(jù)點的建立,為中共開展地下工作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2.通過“內線”千方百計營救被捕同志。這是當時營救被捕同志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1930年4月9日,惲代英帶著宣傳文件在公共租界被捕,但當時由于他機智地抓破臉皮,化名王某,以致在監(jiān)獄中未暴露身份。于是,中央特科便緊急派人到老閘巡捕房給探長尤阿根“打招呼”塞上一筆厚禮。后來惲代英被從輕判處3年徒刑,轉押到蘇州陸軍監(jiān)獄。陳賡又通過江蘇高等法院的一個法官的關系,準備將惲提前釋放。周恩來派洪揚生親自給惲送路費,后因顧順章突然叛變,惲代英才不幸被害。又如,1929年9月,中共中央委員、江蘇省委書記任弼時在上海被捕,中央得知后多方營救。洪揚生用100元現(xiàn)洋買通公共租界探長陸連奎、鮑君甫在公共租界中找關系。中央特科還請律師進行辯護,多管齊下,結果任弼時被安然釋放。
3.運用“打進去,拉出來”的方法,建立了廣泛的情報網。中央特科建立不久,黨中央就在上海發(fā)出通報,要求各級“得派遣一二個極忠實的同志到國民黨黨部以及某種反動機關做偵探和破壞的工作”。根據(jù)這一指示,周恩來先后選派了錢壯飛、李克農和胡底三位優(yōu)秀的地下黨員,打入了國民黨的情報機構。他們三個聯(lián)手,控制了國民黨最早建立的專業(yè)情報機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他們將從敵人那里收集來的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地傳遞給中共中央各有關部門,中共中央通過這些秘密偵查人員準確地掌握了國民黨的動態(tài),制定了正確的對敵斗爭策略。“拉出來”最典型的例子是建立楊登瀛、鮑君甫等特情關系。這些特情關系的建立為中央特科收集情報、營救被捕同志,打擊叛徒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后,中央特科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是它作為中共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秘密偵查機構所創(chuàng)立的功績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
隨著根據(jù)地的建立和發(fā)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統(tǒng)一領導各根據(jù)地蘇維埃政府的工作,并在各級蘇維埃政府中建立了政治保衛(wèi)局以及民警廳、刑事偵探局等公安保衛(wèi)機構。本來依據(jù)《地方蘇維埃政府暫行組織條例》、《地方蘇維埃組織法(草案)》、《內務部暫行組織綱要》的規(guī)定,民警管理局和刑事偵探局的職責是負責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但由于受客觀條件限制,各地的民警管理局和刑事偵探局并未普遍建立,加之當時軍事斗爭異常激烈,許多普通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往往與反革命案件混在一起。因此,這些案件實際上也是由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負責偵破的。
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組成機構之一,建立于1931年。是年11月7日至20日,在中國江西瑞金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宣告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同年11月27日,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下設人民委員會,由外交、軍事、勞動、財政、土地、教育、內務、司法、工農檢察等九個人民委員部和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組成,當時稱為“九部一局”。12月1日毛澤東、項英、張國燾簽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號布告》,任命鄧發(fā)為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自此正式建立。
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下設偵察部、執(zhí)行部、秘書處、政治保衛(wèi)大隊,1932年增設了紅軍工作部、白區(qū)工作部。隨著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成立,蘇區(qū)的一些省、縣也相繼設立了分局,縣以下設政治保衛(wèi)特派員。軍隊方面在中央軍事委員會、蘇區(qū)軍事委員會及軍團、軍兩級也設立分局,軍以下設特派員。分局長、特派員的任免處分權,統(tǒng)歸于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并實行垂直領導,各分局和特派員在政治上受當?shù)馗骷壵蚣t軍中政治負責人指導,工作則隸屬于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地方政府或紅軍指揮機關無權改變或停止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命令。根據(jù)《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治保衛(wèi)局組織綱要》規(guī)定,“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及其各分局和特派員,是代表政權偵察、接受與處理一切反革命案件的,當?shù)厝罕娂罢畽C關、共產黨部及共產青年團部、各革命團體、紅軍均負有向其供給和報告消息的責任。在需要時,地方政府及紅軍應給以武裝力量之幫助,且須臨時聽其指揮”。
關于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性質和職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有關法律文件作了明晰的規(guī)定??梢钥闯觯瑖艺伪Pl(wèi)局是專門執(zhí)行鎮(zhèn)壓反革命任務的公安機關,對一切反革命案件均有偵查、逮捕和預審之權。當時采用的偵查手段既有公開的,也有秘密的,就后者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建“工作網”作為秘密偵查力量。所謂“工作網”,依據(jù)當時制定的《工作網組織法》之規(guī)定,“工作網是保衛(wèi)局工作之耳目”,其主要任務是:1.注意城市鄉(xiāng)村中,紅軍隊伍中,群眾組織之內,政治上可疑的事與秩序的混亂。2.監(jiān)視和注意政治上的可疑分子。3.在城市中,注意商人同白區(qū)人通商的關系,商人的資本、營業(yè)狀況、漁利程度,來往停留客商的表現(xiàn),有無操縱金融物價等。在農村中,監(jiān)視那些被剝奪政治自由的地主、豪紳、富農的表現(xiàn)。4.偵察和防止反革命分子從白區(qū)混進蘇區(qū)活動,或潛入革命政權機關、武裝隊伍中進行陰謀活動,及反革命暗殺機關秘密發(fā)展其組織等活動。工作網的成員主要是“一切忠實于蘇維埃的工農分子如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也可以“利用各色各樣的人”,擔負一定的偵察任務。二是派遣情報人員進入敵區(qū),收集敵區(qū)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報,了解敵人進攻和破壞根據(jù)地的陰謀,掌握土豪劣紳的活動情況,策動敵軍起義,及時向根據(jù)地通報敵情,以防范敵人的突然襲擊,打擊敵人的破壞活動,保衛(wèi)根據(jù)地的安全。盡管秘密偵查作為當時公安機關的一項專門工作為保衛(wèi)革命根據(jù)地和革命政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我黨處于初建蘇維埃之際,對公安保衛(wèi)工作缺乏經驗,尤其是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實行“獨立系統(tǒng),垂直領導”的體制導致了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使秘密偵查工作失去了各級黨委的領導和監(jiān)督,為以后肅反擴大化埋下了禍根。此外,在建立工作網的問題上,內外界限未能劃清,由此也給當時的秘密偵查工作了帶來了不少困難和問題。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了適應抗日民主政權斗爭的需要,司法機關的組織體系和名稱作了相應改變,但各級司法機關的組織設置仍然按照偵查、起訴、審判的不同職責設置的,偵查權由公安機關行使,從當時情況看,自邊區(qū)政府起,直到區(qū)一級止,均設有公安機關。在邊區(qū)政府下設總公安局或保衛(wèi)處,行政公署下設行署公安局,專署設公安局或保衛(wèi)科,縣設公安局或公安科,區(qū)設公安員。公安機關是抗日民主政權維持治安的機關,主要掌管漢奸、敵特的偵查、緝捕工作[2]。當時秘密偵查工作作為鋤奸保衛(wèi)工作的重要部分,主要從三方面展開:一是建立便衣隊或偵察隊,設偵查員若干人,以各種社會職業(yè)為掩護,發(fā)現(xiàn)敵情,開展偵查;二是建立秘密工作網,在內部或社會上的干部、群眾中,發(fā)展可靠的秘密力量,作為鋤奸保衛(wèi)工作的耳目;三是加強郵電檢查工作?!霸陉兏蕦帲貐^(qū)保安司令部和邊區(qū)保安處還先后制定了《暫行郵政檢查條例》和《郵政檢查實施條例》。從抗戰(zhàn)開始到1939年底,僅陜甘寧邊區(qū)就發(fā)現(xiàn)各種反動刊物、材料1938件”[3]。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軍事斗爭和隱蔽戰(zhàn)線斗爭空前激烈,國民黨派遣了大批特務打入民主政權內部潛伏下來搜集情報,從事爆炸、投毒、暗殺、煽動暴亂等活動。對此,中共中央社會部于1946年1月發(fā)出指示:“在解放區(qū)內必須周密地建立廣大群眾的和專門機關的調查工作,同時要用極大的努力去開展敵特內部的內線工作,只有兩者相互配合,才能知己知彼。因此不管在大小城市的敵特機關內,只要有可能,都要進行內線工作”?!叭绻Pl(wèi)機關不直接進行特務內線工作,便很難與自己的偵查工作相配合”。根據(jù)這個指示,各級公安機關建立了廣泛的情報網,強化了內線偵查工作,挖出了一批潛伏的敵特組織,繳獲了大批秘密電臺,肅清了國民黨的地下軍和土匪武裝,摧毀了國民黨的反動社會基礎。
可見,在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共產黨為了奪取政權,充分利用秘密偵查手段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秘密偵查在政治和軍事斗爭中適用的頻率相對較高,而在打擊普通刑事犯罪領域中運用較少,而且從嚴格意義上說,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秘密偵查還不是完整的、國家形態(tài)意義上的秘密偵查。不過,建國前長期的秘密偵查斗爭實踐為建國后的秘密偵查制度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守的基礎。
建國后的頭17年我國的秘密偵查工作在很多方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集中反映在一些全國性的會議決議當中,由于當時沒有法律對秘密偵查工作進行規(guī)制,這些會議決議就成為最重要的秘密偵查行為規(guī)范。概括來說,這一時期涉及秘密偵查工作的重要會議有:
195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召開了全國第一次偵查工作會議,會議全面分析了新中國成立后隱蔽戰(zhàn)線面臨的嚴峻態(tài)勢,明確指出要打擊和懲治隱蔽戰(zhàn)線上的敵人,就必須積極正確地開展“特情”工作,規(guī)定了建立特情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工作方法,確定了“長期打算,內線偵察、依靠群眾、適時破案”的工作方針。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治安行政工作會議召開。時任公安部長的羅瑞卿同志在會議上指出,對付土匪、盜匪、封建流氓組織,允許采取特情工作。這次會議以后,城市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部門在犯罪分子中間建立了一部分刑偵耳目,實施“以毒攻毒”的方針,在打擊封建流氓組織、盜匪、走私和販毒集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0年10月,經中共中央和政務院批準,由公安部部長羅瑞卿主持,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在分析形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人民公安機關要在加強隊伍建設,統(tǒng)一公安體制,完善內部機構設置的基礎上,要求各地依據(jù)不同情況,分別采取措施,加強肅特、剿匪、反霸和偵查保衛(wèi)工作,這既是建設和鞏固人民政權的需要,也是保衛(wèi)經濟建設的必需。隨著肅特、剿匪、反霸斗爭的深入開展,解放區(qū)人民政權得到鞏固和發(fā)展,殘余反革命勢力得到進一步肅清。不過,隨著斗爭的進一步深入開展,敵人活動已經從地上轉入地下,更加隱蔽詭詐。在此情況下,就必須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加強偵查工作,學會同隱蔽敵人作斗爭。
1952年8月,第二次全國偵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針對當時刑事犯罪出現(xiàn)的新情況,提出了整頓了特情隊伍和秘密據(jù)點的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工作制度,規(guī)定了特情工作的重點使用方面和情報派遣工作的主攻方向。
1953年9月,公安部召開第二次全國民警治安工作會議提出,刑事特情可以用于專案、復雜地區(qū)和場所、特種行業(yè)以及重大嫌疑分子的偵查。因此就有了專案特情和控制特情之分。
1955年,第三次全國刑事偵查工作會議進一步要求:“刑事特情要擴大到社會各個角落和各個階層,搜集刑事犯罪的一般情報”。于是又增加了一類情報特情。這次會議還確定建立聯(lián)系特情和指揮特情的秘密據(jù)點,提出了“從需要與可能出發(fā),大膽放手、穩(wěn)步發(fā)展”的刑事特情工作方針。此后,刑事特情工作有了比較長足的發(fā)展,到了1955年,全國已有刑事特情、耳目2.6萬人,特情提供線索破獲的案件占當時破案總數(shù)的20%左右[4]。同時,為了提高刑事特情的質量,需要對特情工作進行整頓,規(guī)定嚴格禁止把從犯罪分子中物建的特情人員組織起來,或由這種特情人員來管理、指揮特情,甚至依靠這樣的人去建立發(fā)展特情。同時,各地公安機關逐步建立了一批秘密據(jù)點,改善了聯(lián)系、指揮特情的條件,從而促進了刑事特情“隱蔽精干”原則的落實。
1965年2、3月間,全國偵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由于受“只要依靠群眾,不要專門工作”的極左思想的影響,把刑事特情工作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如有些特情暴露機密,唆使、引誘他人或主動策劃犯罪,使用特情執(zhí)行巡邏、查店、搜查、拘捕、訊問等任務,以及有些特情工作干部在秘密據(jù)點內搞貪污腐化等加以夸大,不顧打擊犯罪的客觀要求,作出了“刑事特情和據(jù)點,一概不搞了,原有的一律取消”的錯誤決定。刑事特情被取消以后,情報來源縮小了,陣地控制松動了,專案偵查工作受到了一定影響,刑事偵查工作開始出現(xiàn)被動局面。
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秘密偵查工作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十年。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徹底砸爛公檢法”的反動口號下,秘密偵查工作同公安機關其他業(yè)務工作一樣,被污蔑為“國民黨特務、格伯烏的一套”遭到了猛烈的攻擊和批判。這其中又以刑事特情工作為甚,很多刑事特情和特情工作干部挨批斗,受到打擊和迫害。這段曲折過程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和惡劣影響,使刑事特情工作蒙受了嚴重的損失。此外,秘密偵查被濫用于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也是這一時期的突出問題,最典型的例證就是“天安門事件”。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同志逝世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無限悲痛,同時也激起了對一再陷害周恩來同志的“四人幫”的無比憤怒。“四人幫”遂指使在公安部和首都公安機關的黨羽,派出大批人員到天安門廣場,對參與悼念活動的無辜群眾實施跟蹤、拍照、錄相等秘密偵查活動,而后被拘捕入獄的無辜群眾達388人,這就是所謂的“天安門事件”?!疤彀查T事件”在當時被江青等人定為“反革命事件”,一直到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天安門事件”才得以平反,因此被逮捕入獄的人員全部獲釋。
由于秘密偵查工作遭到嚴重破壞,社會治安迅即呈現(xiàn)失控狀態(tài)。1972年10月3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發(fā)生數(shù)千群眾挖花的事件,就暴露出公安機關耳目不靈,工作不力的問題。針對挖花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周恩來同志給予了嚴肅批評?!岸俊⒂薪涷灥母刹慷疾灰?,這是個政治性的錯誤。耳目還要繼續(xù)搞,并迅速搞出成績來!”[5]。公安部向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廳局發(fā)出通知,傳達周恩來同志的批評和指示,要求迅速恢復社會治安耳目,嚴格社會治安管理。1973年,根據(jù)毛澤東、周恩來的指示,公安部發(fā)出了《關于耳目建設的通知》。一些城市根據(jù)通知精神,謹慎地恢復了耳目工作,除了啟用少數(shù)老特情以外,從基本群眾和改造好了的輕微違法犯罪人員中選建了一部分。在指揮使用特情方面,重慶市公安局刑事偵查處根據(jù)打擊犯罪的需要,嘗試并創(chuàng)造了向外地派遣特情進行偵查的方法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并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向全國各地交流和推廣了這個經驗。通過上述工作,秘密偵查工作雖然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得到恢復,但總體上依然處于徘徊不前的狀態(tài)。
1976年,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使秘密偵查工作獲得了新生。一些全國性偵查工作會議和治安工作會議的召開糾正了“文革”時期人們對秘密偵查工作的錯誤認識,一度被廢棄的秘密偵查工作逐漸發(fā)展起來,并在打擊犯罪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1978年,在公安部召開的全國偵查工作會議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提出了八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長期打算,內線偵查,依靠群眾,適時破案”的方針;必須堅持偵查工作的黨委領導;必須堅持偵查工作的群眾路線;必須堅持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在偵查工作中使用和逆用敵人營壘中分化出來的人為我服務;必須堅持使用技術偵察手段;必須堅持黨的對敵的政策和策略;必須堅持保守偵查工作的秘密。這八個“必須堅持”分清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攪亂了的大是大非,使秘密偵查工作重新回到了正確的軌道。這次偵查工作會議后,各地公安機關加強了秘密偵查工作的建設力度,逐步恢復使用秘密偵查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又如,1978年8月,第三次全國治安工作會議提出根據(jù)對敵斗爭需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盡快在城市建立一批控制耳目和專案耳目。再如,1979年4月,公安部治安局在重慶召開全國刑事偵查工作座談會,與秘密偵查有關的議題主要有:一是提出要把專案偵查水平提高一步,要根據(jù)專案偵查的需要,采取內線偵查、跟蹤、守候、密取、郵檢等偵查手段,有條件的還可以采用偵聽、錄拍、微光電視等技術偵察手段。二是座談會針對當時耳目數(shù)量太少,有些同志對特情工作余悸尚未徹底消除的情況,提出必須加快耳目建設的決定。座談會認為,刑偵耳目是刑事偵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面總結以住的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jù)斗爭需要,大膽放手地加快耳目建設的步伐。三是座談會推廣了重慶市公安機關刑事特情工作的經驗,肯定了該市公安機關提出來的劃清刑事特情工作是非的八條界限。由于這次座談會分清了刑事特情工作中的是與非,刑偵干部消除了顧慮,自此,全國刑事特情工作普遍開展起來。
此外,這一時期還制定了有關秘密偵查的專門性的規(guī)范性文件,如1981年3月,公安部頒布了《刑事特情工作細則(試行辦法)》。1984年根據(jù)刑事特情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公安部對原《刑事特情工作細則(試行辦法)》進行修訂,正式下達了《刑事特情工作細則》?!缎淌绿厍楣ぷ骷殑t》的制訂及實施,對推動特情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規(guī)化的軌道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特情工作發(fā)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國秘密偵查工作的重大突破。
從歷史視角來看,中國現(xiàn)代史是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又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兩大階段。據(jù)此來看,建國前的秘密偵查并非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嚴格意義上的秘密偵查,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建國前的各個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建立了有關情報、保衛(wèi)機關,但是中國共產黨當時并未成為執(zhí)政黨,沒有取得合法的執(zhí)政地位,相反長期以來處于被國民黨政府圍追堵截和殘酷鎮(zhèn)壓的白色恐怖氛圍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建國前的秘密偵查并非國家形態(tài)意義上的秘密偵查。此外,基于奪取政權的需要,建國前的秘密偵查雖然也曾經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發(fā)揮過一定作用,但總體上是服從和服務于奪取政權建立新中國這一政治目標的。綜合上述分析,建國前的秘密偵查與我們所研究的秘密偵查確實存在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認為將建國前的秘密偵查納入本文的研究范圍存在不太妥當之嫌,這也是我們反復思考難以定奪的難題。最后之所以將建國前的秘密偵查納入本文研究范圍是因為考慮到建國前的秘密偵查與建國后尤其是建國初期的秘密偵查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血肉聯(lián)系。漠視這種聯(lián)系,容易使人對建國后秘密偵查的源起有一種“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感覺,所以實在有加以研究與介紹的必要。經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建國前的秘密偵查對建國后尤其是建國初期的秘密偵查的重大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秘密偵查方法層面來看,建國后雖然有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但總體上是對建國前的繼承與發(fā)展。建國后的秘密偵查方法大多數(shù)在建國前的情報、保衛(wèi)和治安工作中已經創(chuàng)建起來并在踐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方面,“中央特科”和“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在創(chuàng)制和踐行秘密偵查方法系統(tǒng)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所積累的經驗幾乎被建國后的人民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所全盤繼承。以中央特科為例,該機構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失敗后創(chuàng)建的情報和保衛(wèi)機構,而不是人民公安機關,但它所創(chuàng)制的秘密偵查方法為保衛(wèi)黨、保衛(wèi)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秘密偵查方法尤其是建立秘密偵查工作據(jù)點以及運用“打進去,拉出來”的方法建立情報網的方法為建國后刑事特情工作以及臥底偵查工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和操作范式,甚至可以說我國公安機關當前的秘密偵查工作也深受“中央特科”的影響,是“中央特科”所創(chuàng)制的秘密偵查方法的翻版運用,不同之處只是適用的環(huán)境和對象發(fā)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至于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其本身是“中央特科”在中央蘇區(qū)職能的延續(xù),所不同的是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除了執(zhí)行偵查壓制和消滅一切的革命組織活動以外,也開始涉及“偵探盜匪”等刑事司法領域的任務,這可能與當時中央蘇區(qū)盜匪的巨大危害性已經危及到蘇區(qū)政權有關,再則當時不少盜匪案件與反革命案件相互交織在一起,很難加以區(qū)分,故一并交由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及其下屬分支機構管轄。然而就其秘密偵查方法而言,則很大程度上沿襲了“中央特科”的“老一套”,很難說有什么大的創(chuàng)新,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央特科”對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取得政權以后,在公安部設置了“政治保衛(wèi)局”(現(xiàn)“國內安全保衛(wèi)局”)。1983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成立國家安全部,把由原公安機關管轄的間諜、特務案件移交給國家安全部管轄,從此國家安全部成為重要的政治保衛(wèi)和情報機構,至于其秘密偵查方法仍然受到“中央特科”和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深遠影響。
2.從制度層面來看,建國前的秘密偵查的有關法律文件對建國后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也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建國前有關秘密偵查的法律文件數(shù)量較少,且主要形成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布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1931年11月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維埃組織法》(1934年2月27日公布)、《中華蘇維埃特派員工作條例》(1934年4月30日發(fā)布)、《西北政治保衛(wèi)局組織綱要》(1936年7月15日發(fā)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訓令第六號――處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機關的暫行程序》(1931的12月13日通過)、《工作網組織法》(1932年3月制訂),這些法律文件對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及其分支機構的性質、組織機構、職責任務及其秘密偵查工作的方法都有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抗日戰(zhàn)爭時期,《暫行郵政檢查條例》和《郵政檢查實施條例》為郵政檢查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提供了依據(jù),也為抗日民主政權的鞏固與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稍加比較,便不難發(fā)現(xiàn)建國前的秘密偵查制度對建國后秘密偵查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這尤其是反映在刑事特情工作上。1981年3月公安部發(fā)布的《刑事特情工作細則(試行辦法)》和1984年正式下達的《刑事特情工作細則》,從內容來看無不受到其深刻影響。如刑事特情選拔與物建的條件,刑事特情指揮與使用中的保密制度(尤其是單線聯(lián)系制度)、刑事特情的性質與職能,以及刑事特情的運用中應當遵守的相關制度等等,實際上在建國前有關秘密偵查的法律文件中已經初具雛形,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3.從思想層面來看,建國前在秘密偵查中所形成的神秘化、孤立化的思想對今天的秘密偵查仍然有著深刻影響。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后,中國共產黨面對國民黨的無情鎮(zhèn)壓就被迫轉入地下,從此國共兩黨展開了長達20多年的你死我活的爭奪政權的斗爭,這種爭奪政權的斗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戰(zhàn)場:一個是公開戰(zhàn)場上的軍事攻防。如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南京國民政府從1930年10月開展便統(tǒng)一組織集中武裝力量、社會力量、經濟力量來進攻蘇區(qū),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即為典型例證。二是隱蔽戰(zhàn)場上的情報保衛(wèi)戰(zhàn)。為了消滅共產黨,國民黨政府在軍隊進攻的同時,還利用非戰(zhàn)爭的手段,使用金錢、地位來收買、利誘革命隊伍中的動搖異己分子,打入紅軍、政府、地方武裝、黨和群眾組織中以破壞革命力量。為了對付國民黨政府的滲透破壞活動,中國共產黨就必須開展隱蔽戰(zhàn)線上的斗爭,以革命的兩手來對抗反革命的兩手。這就使中央特科、肅反委員會、政治保衛(wèi)處、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的建立成為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必然,而要在隱蔽戰(zhàn)線的斗爭中取得勝利,保密無疑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出于殘酷的政治和軍事斗爭的現(xiàn)實考量,中國共產黨把保密工作置于了至關重要的位置。以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為例,秘密工作被定位為“保衛(wèi)局工作的主要原則”,工作人員大多是從各部門精心挑選出來的,并受過嚴格的訓練,保衛(wèi)干部必須做到“嚴守秘密,嚴守黨的紀律,保衛(wèi)工作紀律,黨組織交待的秘密,不能說的就不能說,允許一個人知道的就只能讓一個人知道”。
上面我們以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為例來說明了秘密偵查工作中保密的重要性,其實無論是國家政治保衛(wèi)局還是中央特科、“肅反委員會”、政治保衛(wèi)處等機構都非常重視保密工作,這對粉碎國民黨政府的陰謀破壞和滲透顛覆活動,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雖然這種過于強調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的作法在當時即已經產生了不小的負面效應,并引起了個別人的反思與批判,但在維護蘇維埃政權的大旗下,這種反對的呼聲不僅作用有限,也很難真正引起中國共產黨的重視,從而為后來“肅反擴大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說在建國前堅決維持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確有其必要的話,那么在建國后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黨地位已經確立,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的狀況也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依然堅持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就會嚴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也與當今世界各國秘密偵查的適度公開化、法治化的時代大潮相悖離。但是,正是由于建國前所確立的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的思潮及其實踐所具有的巨大的歷史慣性的深刻影響,一直到當下,我國秘密偵查的“神秘化”、“孤立化”的思想之余毒仍未能有效肅清,并深深影響著當下的秘密偵查工作,是當前推進秘密偵查法治化進程的“絆腳石”,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歷史根源則無可避免地應該追溯至建國前的秘密偵查的歷史遺毒,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1.必須客觀認識和正確評價秘密偵查的負效應。對秘密偵查的負效應,長期以來我們并沒有一個客觀和公允的認識,建國前過于強調秘密偵查在對敵斗爭中的作用自然無可厚非,但卻未能很好地區(qū)分秘密偵查在反革命案件與普通刑事案件運用中的差異,這就極易導致秘密偵查被濫用,也是秘密偵查的負效應得以擴張的重要因素。建國后的秘密偵查雖然在打擊犯罪中取得了重大成績,但卻由于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秘密偵查實踐中的負效應被不切實際的放大,以至于刑事特情工作被取消。到了文革時期,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掀起“砸爛公檢法”的反動破壞浪潮,包括秘密偵查在內的公安工作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很顯然,秘密偵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時期被徹底廢除,既有當時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的因素的影響,也有對秘密偵查的負效應的無限放大等反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的錯誤引導。不過,建國后的秘密偵查實踐已經非常清晰地證明了廢止秘密偵查是錯誤的,行不通的。北京天安門群眾“挖花事件”的出現(xiàn)以及治安狀況的敗壞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所以,客觀認識和正確評價秘密偵查的負效應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甚至是一個關系到秘密偵查向何處去的大問題,歷史考察已經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再清楚不過的答案。
2.秘密偵查的運用領域由反革命案件向普通刑事案件轉軌。建國前的秘密偵查其主要任務是偵查政治上經濟上的一切反革命活動,并服從和服務于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斗爭,是與正面的軍事攻防相策應的隱蔽戰(zhàn)線的斗爭,雖然在普通刑事案件偵破中也偶有運用,但相對于其偵查反革命組織活動而言是次要的,甚至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建國以后,尤其是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完成以后,鎮(zhèn)壓反革命組織已經不再是當時的主要任務,秘密偵查運用的領域自然就由過去的鎮(zhèn)壓反革命轉軌到普通刑事案件的偵破上來,并在普通刑事案件偵破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尤其是在1983年9月開始的第一次“嚴打”活動中,公安機關與政法各部門密切配合,貫徹執(zhí)行依法從重從快的方針,運用秘密偵查手段查破了大量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案件,震懾了犯罪分子囂張氣焰,刑事犯罪案件大幅度下降,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
3.秘密偵查的制度化建設初顯端倪。秘密偵查的負效應無論是在建國前還是建國后都得到了充分的暴露,這就提醒和警示我們必須加強對秘密偵查的制度約束。然而,加強對秘密偵查的制度約束長期以來一直都面臨著強大的阻力,這就是不少人認為如果加強對秘密偵查的制度約束就會妨礙秘密偵查功效的發(fā)揮,這種觀點無論是建國前還是建國后抑或是在當下,都依然有著龐大的市場。不過,秘密偵查的長期實踐也逐漸使執(zhí)政黨和國家認識到加強對秘密偵查制度規(guī)范的重要性,尤其是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積累,使秘密偵查制度化逐漸提上了歷史日程,其突出表現(xiàn)是對刑事特情的制度規(guī)制上。1981年公安部頒布的《刑事特情工作細則(試行辦法)》和1984年公安部正式下達的《刑事特情工作細則》對刑事特情工作中的諸多問題予以了規(guī)制,從而徹底扭轉了自建國以來刑事特情一直無章可循的混亂局面,雖然《刑事特情工作細則》離法治化的目標還比較遙遠,而且從其生效后的踐行來看,問題依然不少。但畢竟已經使刑事特情工作邁上了有章可循的軌道,在某些方面還呈現(xiàn)出法治化的傾向,這是值得肯定的。
[1]蘇智良,白華山.周恩來與中央特科[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8,(2).
[2]任惠華.刑事偵查學史[M].西南政法大學偵查學系,1991:89.
[3]《中國人民公安史稿》編寫組.中國人民公安史稿[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87.
[4]解 衡.刑事特情[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6:10.
[5]張家源.獄內偵查學[M].遼寧省警官??茖W校試用教材,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