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珠
(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廣東,湛江524048)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忌“得意而忘言”
林愛珠
(廣東省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廣東,湛江524048)
本文從課堂實際教學的經驗出發(fā),總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忌“得意而忘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切忌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并提出了實現“得意”不“忘言”的對策,首先是要咀嚼語言,感受語言的獨特韻味,再次要學會運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積累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言運用
閱讀教學切忌“得意而忘言”?!暗靡狻保褪桥囵B(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忘言”就是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备惺?、理解、欣賞和評價的對象就是文本語言及其包含的人文因素。但是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急于“得意”而“忘言”,導致丟失了“根本”,教學實效甚微。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譬如下面《矛與盾》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電視里播了很多廣告,你們能不能說出一些產品的廣告詞呢?
生:(背了一些廣告詞)
師:好,老師也想考考你們,現在有一瓶礦泉水,看你們能不能當廣告設計師,給它做廣告呢?
生眾說紛紜。
師:大家認為哪位同學的廣告做得好呢?
(生根據實際回答)
師:你們的表現非常好。兩千多年前的楚國隆重推出兩件產品,矛與盾(出示圖片,板書:矛與盾),假如你們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為他們推出這兩件產品,你打算怎樣給產品做廣告呢?
生:……
師:你們的表現太出色了!誰來讀讀課文,要讀出賣者吆喝的味道。
這位老師顯然是小看了“吆喝的味道”,如果對抽象的語言文字一無所知,就根本無法感受其中的意蘊,又何來“吆喝的味道”?這無疑是急于“得意”而“忘言”了。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才能“得意”而不“忘言”,從而提高實效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和實踐。
首先是要咀嚼語言——感受獨特的韻味。
語言是人文、思想、情感內涵的載體,學生接受文化、陶冶情感是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小學語文是學語習文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質,還有基礎性的特征。閱讀教學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則會顯得浮躁和淺薄,就如上面舉例的教學片斷。反之,在教學時抓住關鍵的好詞佳句進行咀嚼,含英咀華,課堂就會滿室芳香,韻味十足,自然“得意”了。
例如:王崧舟老師在上《荷花》一課時,當孩子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發(fā)出“我覺得這個‘冒’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這樣的無奈時,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咀嚼的。
師:“說不清”是正常的,“說得清”才是超常的。(笑聲)既然你“說不清”,那我們就更得好好地體會體會。你們覺得,這個“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
生紛紛舉手:露。鉆。長。頂。穿。伸……
師:你們說的這些字眼盡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一個都沒用,就用了這個“冒”字,為什么呢?
…………
師:不著急,美的字眼,是須要用時間慢慢去嚼的。這樣,你們先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你覺得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樣地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
生1:我覺得比較快地長出來是冒出來,不是很慢地長。
師:迅速地長。好,這是你的感覺。
生2:悄悄地鉆出來。
師:悄悄地,有點害羞的味道,嗯,這是你嚼出來的味道。
生3:爭先恐后地長出來。
師:爭先恐后地長出來。這一朵急著要長出來,那一朵也急著要長出來,誰也不讓誰。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荷花的一種心情,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4:急切的心情。
師:冒是怎樣地長?冒是急切地長。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興的心情。
生7:非常激動的心情。
生8:歡天喜地的心情。
師:太好了!這樣長出來就是冒出來呀!你們還有不一樣的體會嗎?
生9:心花怒放地長出來。
生10:快快樂樂地長出來。
生11:亭亭玉立地長出來。
師:是啊,作者不用“長”、不用“伸”、不用“鉆”,就用一個字——“冒”,為什么?因為“冒”讓我們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動、荷花的爭先恐后、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這樣冒出來的荷花?
…………
王老師通過引領學生對一個“冒”字的咀嚼,讓學生詩意地感悟了葉老先生本來就“平凡親切”,甚至于素樸得有點寡味的文字。原來通過咀嚼語言,可以使平淡的課堂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通過咀嚼語言,可以使浮華淺薄的課堂變得如此充實精彩和富有詩意?!熬捉勒Z言”的前提是“抓住關鍵的詞句”,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則的話,課堂將會變得零散破碎,不著邊際了。
其次是要品讀語言——理解豐富的內涵。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通過親自品讀、實踐,才能透過抽象的語言符號,品味出豐富的人文內涵,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边@是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學習語言,貴在讀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逐步讓學生會精讀、略讀、瀏覽以及誦讀。通過品讀重點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竇桂梅老師在執(zhí)教《朋友》這一課時,就曾精彩地“三”讀:“但,茫茫人海,就有一個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這句話。
師:有人說,聽話聽音。這樣吧,老師給你們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聽出了弦外之音。(教師朗讀,注意突出了“茫茫人?!边@個重點詞。)
生:我聽出了黑暗中的一點光線。
生:沒有一個人為皮斯阿司坐牢,只有他的朋友達蒙。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達蒙很信任皮斯阿司,達蒙是一個勇敢的人。
師:啊,這黑暗中的一點光線就是勇敢,那就請你讀讀這段話,讓人感覺達蒙是那樣勇敢。
(老師第二次讀這句話,這一次,突出“真的愿意”這個詞語。)
師:這一次,你又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他們都有顆互相信任的心,他們的友誼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達蒙是心甘情愿為他坐牢。
生:我感覺達蒙是自己主動來的,不是人家請求他,他才來的,而且是真心的。
師:好,你們真正體會到了達蒙的“真的愿意”。請大家再讀一遍,體會達蒙是“真的愿意”為皮斯阿司坐牢。(學生讀這句話)
師:還是這句話,我再讀讀。(老師三讀這句話,語氣又有了變化,突出的是“皮斯阿司的朋友”。)
師:你還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這個朋友不是別人,就是達蒙。他之所以為皮斯阿司坐牢,是因為他了解皮斯阿司,相信皮斯阿司。(學生再次讀書,又讀出另一番感受。)
…………
師:如果說讀書是和文中的人物對話,那么,朗讀就是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你看,僅僅一句話,我們就讀出了達蒙的勇氣、果敢、真誠。其實,你再讀讀,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只要讀出自己的滋味來就行,誰來試試?。ㄒ粚W生大膽嘗試,深情地朗讀出個人的體驗。)
生:我也來試試。(許多孩子都舉了手,教師點了多名學生讀書。)
師:讀出自己的滋味來,就是自己的體驗!
崔巒老師說,改革閱讀教學應抓住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語言”。要緊緊抓住文本語言,讀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竇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理解了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
再次是要運用語言——厚實積累的能力。
語文學習說到底,是兩條腿走路,一是讀,一是寫。因此,語文閱讀教學強調積累和運用。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積累語言,包括語言材料的積累、語言規(guī)律的積累、語言典范的積累。積累語言的手段多種多樣,譬如:創(chuàng)設情境、遷移摹寫、補白訓練、摘錄好詞佳句、背誦古詩文和名家名篇等。如學習了《望月》,拓展相關描寫月亮的古詩,學習了《匆匆》,拓展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設計個人名言等等。
在小學階段,誦讀固然是積累的一種主要方式。若要厚實和鞏固語言的積累,更加要注重運用和表達。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乾坤任翕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語言因素,結合文本找到恰當的引燃點,有效地啟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隨文練筆,恰當而有新意。比如:有位老師教《山中訪友》時就自然切入:“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寫的,還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招呼嗎?”(于是,學生和螞蟻、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達方式寫話);《相片》中請學生代中年婦女寫信,既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又是與讀文自然聯系的習作訓練。
上例王崧舟老師《荷花》一文的教學,在引導學生對關鍵的語言進行咀嚼后,就抓住時機讓學生想象寫話,于是,靈動的課堂又一次由“運用語言”而高潮迭起:
“我是一朵美麗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讓前來觀看的游人們更早地看到我美麗的面孔。”
“我是一朵潔白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驕傲地說:‘瞧,我長得多美呀!’”
“…………”
“我是一朵孤獨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多想找?guī)讉€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 碑斊渲杏袀€孩子讀完他寫的話時,王老師很意外,但他很快地抓住這一顆孤獨的心進行疏導,說:
“誰想跟這朵荷花交朋友?”
(生紛紛舉手)
師:“不孤獨,孩子,不孤獨。你有朋友,瞧!他們都是你的朋友?!?/p>
教師的敏感和警覺,給了這個孤獨的孩子,也給了所有曾經孤獨、即將孤獨的孩子們一抹溫暖的精神底色。王老師真正讓自己的閱讀教學實現了“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yǎng)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做人”的目標。
《文心雕龍》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閱讀教學只有有效地訓練“言”,“得意”方立;只有切切實實地“咀嚼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習得法”;才能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的實效,才不會因“忘言”而導致丟失“根本”。
編輯∕岳鳳
林愛珠(1979-),女,漢族,本科,湛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