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莉
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椎傷病的圍手術期評估和護理
陳 莉
目的探討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治療頸椎傷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方法對16例頸椎傷病患者術前認真收集資料,評估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加強呼吸、氣管食管推移訓練等呼吸道準備,術后體位的擺放、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呼吸道的管理、傷口情況的觀察和護理、飲食指導、康復訓練指導等全面、細致的護理。結果通過護理,無1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均順利出院。結論術前全面的評估、術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頸椎傷病前路減壓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
頸椎疾??; 頸椎前路; 圍手術期; 護理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交通的發(fā)展,頸椎外傷和頸椎病日益增多,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被廣泛應用于頸椎外傷和頸椎病的治療[1]。由于頸椎手術屬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有可能造成嚴重殘疾后果的重大手術,尤其是上頸椎手術風險較高,可影響延髓呼吸中樞,易引起呼吸功能減弱,再加上頸椎前路手術中因長時間的牽拉氣管、食道造成水腫,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積,氣管受壓,隨時可導致呼吸困難、窒息甚至死亡[2]。因此,加強上頸椎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風險因素評估和護理,對保證手術成功至關重要。我院自2010年11月以來,對頸椎傷病患者行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16例,經全面的術前評估和嚴密的術后護理,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2010年11月-2013年10月,共行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頸椎傷病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44歲。均采用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加鋼板內固定,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遵醫(yī)囑協(xié)助、指導患者做相關檢查,做好呼吸道準備,術后嚴密的生命體征觀察,做好呼吸道管理,傷口的護理。指導好飲食、康復訓練等全面、細致的護理。通過護理,16例患者無1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
2.1術前評估 由于頸椎手術屬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或有可能造成嚴重殘疾后果的重大手術,所以術前準備及手術耐受性的評估尤為重要,是手術安全的有效保證[3]。因此有必要加強術前針對性的康復指導,調整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狀況及全身營養(yǎng)狀況,以提高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力:(1)慢性肺部疾?。盒g前胸片檢查、鼓勵患者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2)糖尿病:指導患者糖尿病飲食,每日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變化,指導并督促患者按時服用降血糖藥物,使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內即可手術[4]。(3)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術前常規(guī)做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出凝血等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配合醫(yī)生對癥治療,有高血壓的患者指導其低脂低鹽飲食,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及時監(jiān)測血壓的變化。(4)消瘦、食欲較差的患者,積極遵醫(yī)囑給補液、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改善營養(yǎng)狀況,提高機體抵抗力。
2.2術前護理
2.2.1心理護理 頸椎手術由于部位險要,手術難度大,甚至引起癱瘓或死亡,故患者往往容易產生恐懼及疑慮心理[5]。因此術前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介紹成功的病例,介紹手術室的環(huán)境,手術的大致過程及醫(yī)生的高超技術,使患者對此手術有所認識,消除恐懼和疑慮的心理,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2.2術前氣管、食管推移訓練 由于術中要暴露術野、顯露椎體,手術時需將食管及氣管牽拉至一旁。對氣管刺激比較大,易引起患者嗆咳、反復吞咽,影響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易引起患者惡心、喉部不適、咽痛、痰多,甚至呼吸不暢等不適癥狀[6],不利于術后康復。因此向患者講解術前氣管、食管推移訓練非常重要,能影響手術過程,減少術后的不良反應,對術后的預后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訓練會刺激氣管引起嗆咳,訓練過程中,患者會因此不配合,應細心向患者解釋行食管、氣管推移的目的,耐心指導,取得患者配合。推移訓練時患者取仰臥位,枕頭墊于肩下,頭后仰,護士用一側手2~4指指端順氣管側旁將氣管食道從術側向非手術切口側牽拉,另一手協(xié)助推移,牽拉要使氣管、食管過中線,牽拉時間每次堅持10~20 min,逐漸增加至能耐受20~40 min且不發(fā)生嗆咳,一般在術前3~5 d開始訓練[7]。如體型較胖,頸部較粗短者,推移訓練應適當加強[8]。
2.3術后護理
2.3.1體位 術畢回房搬運病人時要有3~4人同時托起患者的頸部、軀干、下肢、使患者的身體成一條直線,平臥位,頸下放一墊枕,頸部兩側放置沙袋固定,使頸部保持輕度后伸中立位,并囑患者勿扭轉頭部并講解目的,囑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請按頸前部。
2.3.2病情觀察 術畢回房后給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患者體溫、血壓、脈搏和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并及時記錄。并觀察患者的神志及四肢感覺和運動情況。
2.3.3呼吸道的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給予氧氣吸入,保證氧飽和度大于95%。同時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協(xié)助無力咳嗽的患者排痰,痰液粘稠的患者,應及早給予慶大霉素、地塞米松加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每日2~3次,以稀釋痰液,易于咳出。床旁常規(guī)放置氣管切開包,以防窒息,當患者出現(xiàn)呼吸不暢、血氧飽和度下降,煩躁不安時,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行相關護理。
2.3.4保持切口引流通暢 術后應嚴密觀察頸部切口有無血腫及滲出,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發(fā)生血腫,如患者主訴胸悶氣短、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脈搏細數(shù)時應考慮有血腫的可能,須立即報告醫(yī)生。本組無1例此現(xiàn)象發(fā)生。
2.3.5加強飲食管理 避免誤吸 由于術中牽拉氣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腫、吞咽困難,易發(fā)生誤吸。喉上神經損傷也是前路手術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損傷表現(xiàn)為進食特別是飲水容易發(fā)生嗆咳,因此術后應加強飲食管理。術后禁食6 h,然后開始以冷流質為主,并逐步過渡到半流質至普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營養(yǎng),避免辛辣刺激和甜食。同時教會患者慢慢吞咽,以防嗆咳窒息[9]。
2.3.6康復護理 功能鍛煉是術后的重要方面,術后平臥6 h后開始給予翻身,翻身時注意保持頸、脊柱成一條直線,側臥時,使枕頭與肩一樣高。術后第1天,鼓勵和指導患者行四肢肌肉收縮和關節(jié)的伸曲運動。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術后第3天可將床頭搖高15度,每日逐漸增加直至60度,拔出引流管后,病情允許可佩戴頸圍下床活動。
總之,頸椎前路手術的危險性比較大,頸部創(chuàng)傷往往對生命會造成威脅,所以術前對患者做認真、全面的評估、做好呼吸及氣管、食管推移訓練,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擺放好體位,做好呼吸道管理,指導好飲食和康復訓練是保證患者順利康復出院的基礎。
[1] 費智敏,王 勇,書國偉.頸前路側前方減壓治療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6,22(1):5-7.
[2] 李秀紅.頸椎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2):98.
[3] 崔海勇,李 強,董 斌.長柄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J].安徽醫(yī)學,2009,30(6):650.
[4] 刁振鴻,馬向陽,陳 燁.80歲以上高齡髖部骨折的圍手術期治療[J].南通大學學報,2008,28(6):496.
[5] 俞 霞,易 琦.頸前路手術治療頸椎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河北醫(yī)學,2002,8(10):937-938.
[6] 姜連英,林淑賢,邢艷麗.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8):34-35.
[7] 周晶亮,尹婭紅,李夢云.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圍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5):1273.
[8] 賈連順,李家順.頸椎外科手術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157-158.
[9] 林會艷.11例頸前路減壓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雜志,2006,4(6):197-198.
安徽省五河縣人民醫(yī)院 骨科,233300
陳 莉(1973-),女,安徽五河縣人,主管護師,大學。
R473.6
A
1008-7044(2014)03-0299-02
2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