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升山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進行“制訂分層學習目標、采取分層施教、運用分層練習、進行分層評價”的分層教學法教學實踐,以期提高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分層;學習目標;練習;評價
現代基礎教育發(fā)展需要構建以質量為導向的內涵式發(fā)展模式,素質教育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走內涵式發(fā)展之路,這是初中物理教學發(fā)展的現實路徑之一。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教學難度很難把握,簡單吧,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難點吧,成績差的學生學不懂,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不但具有傳統(tǒng)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而且具備內涵式發(fā)展的各種優(yōu)勢。“分層教學法就是從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實際出發(fā),教師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實施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習,使各類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從而達到不同層次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蹦敲丛诔踔形锢斫虒W中如何實施“分次層教學法”呢?
一、分層制標,以人為本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實質就是分層教學法,因為學生的個性、認知、基礎等存在差異,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也不均衡,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分層。我們在了解、分析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把握教學中各知識點的深淺度,找準教學的重難點,準確、恰當地把學習目標分為全班學生必須達到的,也是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的“基礎目標”;中等生達到的“提高目標”和拓寬優(yōu)等生知識面的“拓展目標”。如,《運動的快慢》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基礎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運動的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3)能說出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提高目標:(1)通過實例分析,理解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中用合理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2)能說出速度的概念,能正確解釋速度的物理意義;(3)通過觀察分析,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運動的概念,在生活中能正確的區(qū)分。拓展目標:(1)通過聯系生活,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生活中的運動;(2)通過對比總結,掌握物理計算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及變形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我們必須吃透物理教材、課程標準,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可行的學習目標,分清楚哪些屬于共同目標,哪些屬于不同層次的目標,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實施簡單一點的學習目標,而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實施多項學習目標。
二、分層施教,共同推進
“分層施教是分層教學法最重要、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共同目標,統(tǒng)一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更應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如,在《歐姆定律在串、并聯電路中的應用》的教學中,有一個例題,有一只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燈泡兩端電壓是6 V,燈泡正常工作時燈泡電阻是6 Ω,但是現在只有一個10 V的電源,要使小燈泡正常工作,請你幫老師想一個解決的辦法。首先,由全體學生分析例題,標出題目的關鍵點,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建立“串聯電阻分電壓”的思想,知道本題需要串聯一個承擔4 V電壓的電阻。對于“基礎目標”的學生能夠會用“串聯分壓”公式去解決這道題,對于“提高目標”的學生要求利用歐姆定律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通過的電流I和知道串聯的這個電阻中電流也是I,以及知道此電阻的電壓是4 V,運用公式來求解。對于“拓展目標”的學生要求用兩種方法來解答這題,并討論、評估每種方法的各自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拓展目標”的學生應給予足夠的拓展空間,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對于“提高目標”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高效掌握,帶動其學習更多的知識;對于“基礎目標”的學生則明確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根據情況適當降低難度。
三、分層練習,各盡所能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的、良性的發(fā)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練習是學生達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層練習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進行分類,目的是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復習《密度和浮力》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已知銅的密度為8.9 g/m3,現在把一個質量為17.8 g的銅球放在水中,這個銅球剛好懸浮于水中。請問:(1)這個銅球的體積是多少?(2)這個銅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3)如果是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應該是多少才能保證銅球可以浮在水面上?后進生只要求完成第(1)問,中等生則要求完成第(2)問,優(yōu)等生就需要完成第(3)問。對于后進生在不降低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控制作業(yè)量、降低難度,大多是“照葫蘆畫瓢”的練習,學生只要通過復習教材上的有關內容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要求他們做一些教材“動手動腦學物理”欄目中的小實驗,主要是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對于中等生,既要求有基礎題目訓練,也要有提高能力的訓練題目,一般是“理解性練習”,學生要在理解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再加工,教學中盡量讓他們完成教材中的“想想議議”。對于優(yōu)等生,可減少作業(yè)量,但要增加作業(yè)難度,就是在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重知識的加深和知識面的拓寬,適量布置拓展提高性練習,側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學生選擇與自己學習水平相適應的作業(yè),能使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得到及時的鞏固;而通過高層次作業(yè)的訓練,可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高,在作業(yè)中獲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成功體驗。
四、分層評價,激勵學生
“教育史上著名的‘皮格馬立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彼哉f正確的評價、及時的表揚、熱情的鼓勵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分層評價就是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注意差異性、及時性和激勵性,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分層目標的具體情況,并及時加以鼓勵,更強調縱向對比。對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應采用表揚評價,對成績一般的中等生要采用激勵評價,對成績好的優(yōu)學生要采用競爭評價。分層評價以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目標,既要使所有學生達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要使優(yōu)等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從而使所有學生從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學生的分層是暫時和動態(tài)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要注意分析、觀察,根據他們的掌握知識情況、平時表現、學習能力的變化隨時調整層次??傊謱咏虒W法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統(tǒng)一化、標準化、機械化,以多樣化、層次化和個性化的方式呈現,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性,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葛玲玲.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2]叢建明.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2008(11).
[3]林惠卿.淺談“皮格馬利翁”效應在中專英語教學的應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9).
(作者單位 云南省大關縣教育局教研室)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