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敏
(廣州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包含社會主義理想,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基本內(nèi)容[1]。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高校貧困生是新時期大學生的特殊群體。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輟學是黨和國家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之一;是維護高校和諧穩(wěn)定,保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長治久安的重要前提。近年來,我國加大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以解決其物質生活困難,但同時使部分貧困生成為經(jīng)濟和身心的“雙困生”[2]。作為高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老師,幫助高校貧困生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賴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貧困大學生是高校里的弱勢群體。其價值觀構成影響著自身生存、生活和學習成長狀況,其構成和變化對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資助觀念常常認為,讓高校貧困生有能力支付學費和購買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有了保障,消除貧困生貧困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但是,由于沉重的經(jīng)濟壓力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導致貧困生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在高校艱難求學。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入學人數(shù)逐年增加,貧困生人數(shù)也在不斷增加。
貧困大學生的價值觀是驅使其行動的內(nèi)部動力,主要通過其對事物的評價、態(tài)度、信念和行為取向等反映。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和家庭氛圍等)、學校環(huán)境(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等)、社會環(huán)境(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等)都會對高校貧困生價值觀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3]。高校貧困生的價值觀構成較為復雜,可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高校貧困生的社會價值觀是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傮w而言,高校貧困生普遍認同:(1)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和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定會幫助其完成學業(yè);(2)能夠步入高等學府學習、生活不易,但相信通過個人的努力可以改變自身的貧困狀況。但不可否認,仍有一小部分貧困生思想消極懈怠,因家庭和生活的挫折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接受社會的資助是高校貧困生完成學業(yè)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國逐年增加對貧困生資助力度,由此也衍生出部分貧困生不惜弄虛作假,千方百計地爭取獎助學金。面對貧困,不同的貧困生抉擇不同。有些貧困生迎難而上,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頑強的毅力同貧困作斗爭。有些貧困生卻消極自卑,不思進取,怨天尤人,從經(jīng)濟貧困逐步走向心理貧困。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密切聯(lián)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價值觀的正確樹立有重要影響。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之一。由于生長環(huán)境等的影響,高校部分貧困生自卑、消極、抗挫折能力差,究其根本就在于沒有正確認識自我,樹立遠大理想和追求。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們一定要經(jīng)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4]。高校除了對貧困生的經(jīng)濟資助外,更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多下功夫,引導高校貧困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指導高校貧困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原則樹立個人價值觀。
高校貧困生所處的小環(huán)境對其個人的價值觀造成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也會折射并凝聚其所處社會的共性價值觀。高校貧困生的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體現(xiàn);高校貧困生暢談中國夢,勵志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的重要體現(xiàn)。
高校貧困生的個人價值觀不僅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成為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有的非貧困學生對高校的貧困生認定工作較為了解,在填寫《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diào)查表》時弄虛作假,填寫虛假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員情況等信息,并通過各種途徑蓋取政府公章。
有些一味地等待學校的資助,產(chǎn)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甚至覺得學校對他們給予資助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沒有絲毫感恩意識,最終成為經(jīng)濟和思想都貧困的“雙困生”。隨之帶來的不良后果就是“貧困生不貧”,少數(shù)所謂的貧困生們忘記了艱苦樸素、勤奮好學的優(yōu)良品質,好逸惡勞,奢侈浪費,嚴重背離了國家資助政策的初衷。
與高校不斷加強貧困生資助力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貧困生自身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的缺失。部分貧困生因害怕承擔還款的責任而選擇不要某些資助。某些獎助學金,因申請時須填寫“道義契約”而導致無學生申請,如廣東文化基金,仲明助學金等。更有甚者,某些貧困生惡意拖欠助學貸款。追根究底,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學校和家庭責任意識和誠信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相應品質的缺失。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高校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日益關注,高校獎助學金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高。多項資助集中在貧困生這少部分學生身上,解決這部分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同時,卻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引導,使得某些貧困生對無償資助產(chǎn)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5]。
高校應充分重視貧困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社會信用意識,將誠信教育與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真正提高貧困生的誠信意識[6]。
雖然接受貧困資助的學生大多數(shù)能夠心懷感恩,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國家和社會對自己的幫助。但是,也有一部分貧困學生感恩意識淡薄,認為接受社會和學校的資助是理所應當?shù)模踔劣行┤艘宰晕覟橹行?,因為沒有申請到某項資助而向輔導員老師,甚至學校領導“據(jù)理力爭”,完全沒有考慮到還有比他更困難,更需要幫助的學生[7]。因此,在高校貧困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貧困生們知榮辱、懂感恩,學會“將心比心”地去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對社會和他人心存感恩。
解決困難,對明榮知恥的過程。但因地域、生源、經(jīng)濟等各方面原因,我國各高校對貧困生的認定工作缺乏標準,貧困生認定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各高校而言,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以“八榮八恥”作為評定貧困生是否有資格接受資助的標準之一,是構建和完善高校資助工作體系過程中可以嘗試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史佩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解讀及其建設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22).
[2]李玲,黃艷萍.貧困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3).
[3]馮莉.高校貧困大學生價值觀研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1,(4).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5]劉永連,章穎.高校貧困生鑒別與資助體系的問題及對策[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5).
[6]任敏,馬琳.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大學生誠信缺缺失現(xiàn)象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1).
[7]劉鳳.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