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古代漢語教學中文史知識的講授

2014-03-31 16:30劉余力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4年7期
關鍵詞:古代漢語齊桓公文史

劉余力

(洛陽理工學院 中文系,河南 洛陽 471023)

一 文史知識在古代漢語教學中重要性分析

(一)文史知識是古代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代漢語通論部分涉及到古代的姓氏名號、車馬宮室、職官、樂律、天文歷法等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內容本身就是古代的文史知識。這些內容,與文選一起成為古代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古代漢語,必須學習這些文史知識。

(二)文史知識有助于學好古代漢語

要讀懂古代漢語中的文選,除了理解相關字、詞、句子以外,還得對文選中詞語的內涵及外延、事件所發(fā)生的背景等有清楚的了解。要不,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理解錯誤。

(三)文史知識能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學習古代漢語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讀懂古書。讀懂古書,最終是為了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古代漢語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漢語課程的內容,本身就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復合體。文選中既選取了《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等史學作品,又選取了《詩經》、《離騷》等文學作品,還選取《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等諸子百家的哲學作品。通論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古代文化常識。學習這些內容,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接納及傳承[1]。

(四)文史知識能讓古代漢語課程生動有趣

學習古代漢語,不但需要記誦大量古詞匯和一定數(shù)量的文選,而且需要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掌握這些知識,需要學生下苦功夫。學生因此會產生畏難情緒,功利主義思想又使得學生對古代漢語的作用及價值產生懷疑。目前,很多高校的古代漢語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教師教而無趣,學生學而無味[2]。如能將古代文史知識有機融入古代漢語教學中,將生澀難懂的文言文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中,就會使古代漢語課程妙趣橫生。

二 古代漢語教學中文史知識講授舉隅

(一)歷史背景的介紹

在學習文選時,如對相關歷史背景知識不了解,對理解文章的內容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試舉兩例。文選《鄭伯克段于鄢》載:“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盵3]這里談到了地名“制”,并說它是險要的城邑,東虢國的國君死在這里。為何強調“制”地險要,“虢叔”與“制”又是什么關系?如果不把歷史背景解釋清楚,學生就只能機械被動地接受這方面的內容。幽王二年(前 771),西周王室便發(fā)生了“犬戎之亂”,犬戎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鄭桓公也為國捐軀。鄭人擁立桓公的兒子姬掘突(或稱撅突,也有叫滑突的)即位,是為鄭武公。后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后攻滅了虢、鄶二國,殺死了虢國國君虢叔,建立了新的鄭國,國都在今新鄭。文選《齊桓公伐楚》曰:“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3]13齊桓公為何率領多國軍隊討伐蔡國和楚國呢?據(jù)《左傳·僖公三年》記載:公元前657年,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在苑池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動小船,齊桓公非常害怕,嚇得臉色大變,命令蔡姬停止,蔡姬不聽。齊桓公一怒之下遣送蔡姬回國,但沒有和蔡姬斷絕夫妻關系。但蔡國卻讓蔡姬改嫁,齊桓公因此盛怒,于是率領諸侯國部隊攻打蔡國,接著討伐楚國[4]。

(二)同姓不通婚

《鄭伯克段于鄢》載:“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盵3]8這是講鄭莊公從申國娶了一位女子為妻。每每講的這時,有的同學就會問:鄭國為何不遠千里到申國去娶親呢?原來,古代有一種習俗:同姓之間不能通婚。鄭國是西周王朝分封的最后一個諸侯國,其始封君為鄭桓公?;腹珵橹軈柾醯男鹤?,周宣王的弟弟。鄭國為姬姓之國,它不能從周王室及其它姬姓諸侯國娶親。申國為姜姓小國,符合異姓婚的風俗習慣?!稇?zhàn)國策·趙策四·觸龍說趙太后》載:“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边@是說趙太后送她的女兒嫁到燕國時,握著她的腳后跟哭泣的場景。趙國為趙姓之國,燕國為姬姓之國,姬姓與趙姓通婚,亦遵循同姓不通婚的原則。

(三)爵位

文選中,同是稱呼諸侯國國君,但名稱不同,或稱“伯”、或稱“公”、或稱“侯”、或稱“子”、或稱“男”。如《鄭伯克段于鄢》一文稱鄭國國君為“鄭伯”[3]8,《齊桓公伐楚》文中稱齊國國君為“齊侯”、楚國國君為“楚子”[3]13,《宮之奇諫假道》一文分別稱晉國國君、虞國國君、虢國國君為“晉侯”、“虞公”、“虢公”[3]16-17,為何會有不同的稱呼?原來,自西周時期開始實行分封制,根據(jù)血緣關系的遠近及封邑的大小,將受封的諸侯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地位最高,侯爵次之,依次遞減,至男爵最低。春秋時期延續(xù)這種制度,因此《左傳》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稱呼。

(四)見面禮

當今常見的見面禮是握手、擁抱,古代通行的見面禮則是揖、拜、稽首等。這些見面禮,文選中經常出現(xiàn)。如不加以區(qū)別并解釋,對理解文選會有很大的影響。所謂揖,也稱揖讓,是最普通的見面禮。行禮時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尾指四指并攏,左掌撫托右掌背交叉或平疊,掌心朝內,左右拇指相扣,兩手合抱,拱手為禮。此禮節(jié)文官武將或君臣均可使用,多用于文官。所謂拜,也稱拜禮,古人一般拜兩次,稱為“再拜”,比揖禮更為尊敬。行禮時,是下跪后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平。稽首,是古代最時恭敬的見面禮,多用于晚輩見長輩、下級見上級、臣見君。行禮時,先拜,然后雙手合抱按地,頭伏在手前邊的地上并停留一會,整個動作比較緩慢[3]26。

(五)車馬

《齊晉鞌之戰(zhàn)》談到“驂絓於木而止”[3]33,什么是“驂”?文選《晉靈公不君》提到“其右提彌明知之”[3]27,何謂“右”?《齊晉鞌之戰(zhàn)》載:“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盵3]30古代戰(zhàn)車中座位有何講究?這些問題,都與古代的車馬有關。古代車馬并舉,沒有無馬的車,也沒有無車的馬。二匹馬拉一輛車稱為駢,三匹馬拉一輛車為驂,四匹馬拉一輛車則稱為駟。駕車的馬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驂服之分。兩旁的馬叫驂,中間的馬稱為服。古人乘車以左為尊,尊者居左,御者在中間,還有一人居右,保護尊者,稱為驂乘或車右。戰(zhàn)車則不同,主帥的戰(zhàn)車中,一般主帥居中,御者居左,保護主帥的車右自然就位于右邊。一般的戰(zhàn)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保鏢居右。

(六)地理

文選《齊桓晉文之事》有“古推恩足以保四海”[3]292、“海內之地”[3]294兩句,《齊桓公伐楚》提及“五侯九伯”[3]13,古人所說的“四?!?、“海內”、“九伯”指什么?這些都涉及到古代的地理。先秦時期人們的地理觀,《山海經》有明確的記載:天下的中心為一塊陸地,亦即“海內”(四海之內),“海內”之中有五山,而“中國”在焉。四海之外為“海外”,“海外”之外為“大荒”,“大荒”為日月所出入處,且在“海外”與“大荒”之間,尚有許多國家及山岳在焉。因此,《齊桓晉文之事》提到的“四海”應泛指天下,“海內”應指“中國”?!熬胖荨睂儆凇昂取敝?,也就是當時的主要諸侯國,具體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熬挪蹦恕熬胖荨敝L,代指天下所有諸侯。

(七)飲食

文選《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盵3]499文選《宮之奇諫假道》:“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盵3]18《鄭伯克段于鄢》:“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盵3]11《魯仲連義不帝秦》:“曷為與人俱稱帝,卒就脯醢之地也?”[3]122以上諸例中所舉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羹、脯、醢等,都涉及古代飲食方面的知識。古代有所謂五谷、六谷的稱名,五谷是黍、稷、麥、菽、麻,六谷則是指五谷加上南方的稻。重、穋屬于水稻中的兩個品種:重生長周期長,早種晚熟;穋生長周期短,晚種早熟。羹是一種帶汁的肉食,將肉放進烹飪器里,加五味煮爛。脯,也稱脩,古人喜歡將各種動物肉風干,做成干肉,就稱為脯。醢,多指肉醬,

(八)宮室

文選《七月》有“上入執(zhí)宮功”[3]499、“入此室處”[3]498、塞向墐戶[3]498等句子,提到了宮、室、向等詞?!稜栄拧め寣m》:“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笨梢?,宮與室意義相同,都是指房子。二者的區(qū)別是:宮是房子的總稱,包括圍墻,室只是其中的一個居住單位[3]992-993。先秦時期,宮泛指房屋,并不特指宮殿。秦漢開始,宮專指王者所居。古代宮室多為南北向,主要由堂、室、房組成。前堂后室,堂是行禮的地方,室是住人之處。先秦時期的戶,多指室的戶,即室的小門。室里有一個朝北的窗口,稱為向。文選《鴻門宴》:“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婀毕蜃?,張良西向侍。”[5]《魏其武安侯列傳》:“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xiāng),自坐東鄉(xiāng),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盵3]738這些講的是古人坐向的尊卑問題。古人席地而坐,室內的坐位以朝東的方向為尊,其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最次為西向。

三 古代漢語教學中文史知識的教學模式

由于文史知識浩如煙海,加之古代漢語課程性質及學時限制,我們不可能對相關的文史知識一一講授。常用的、與課程關系特別緊密的,需要重點講授;與文選密切相關的、對理解文章內容至關重要,可在講授文選時進行介紹;與文選有聯(lián)系、可補充說明文選內容或拓展知識面的,可讓學生課前或課后自行學習。因此,我們將古代漢語教學中文史知識的教學分為三種模式[6]:

(一)專題講授

有些文史知識,是學習古代漢語必須了解的。它們其實是古代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不熟悉這些文史識,對古代漢語的學習會大打折扣,只能一知半解。這些知識,應該利用專門課時,進行專題講授。如古人的姓氏字號、古代的衣飾、古代的車馬、古代的地理、古代的科舉、古代的職官、古代的地理等。

(二)穿插講解

有些文史知識,在某篇文選中至關重要,而在其它文選中較少涉及。對這類的文史知識,我們可在講授該篇文選時一并介紹。如歷史背景、戰(zhàn)車中主帥、御者及車右的位置,“釁鐘”的祭祀,先秦時期對壽命的表述“上壽”、“中壽”、“下壽”等。

(三)學生自學

課堂上無法講授的文史知識,需要布置學生課外自學。可以在學期初列出自學內容,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且循序漸進地學習。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學參考書和網站。參考書,如郭沈從文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郭維森等主編《古代文化基礎》、陰法魯?shù)戎骶帯吨袊糯幕贰贰⑷~國良著《我們的國家:禮制與風俗》等。網站,如http://www.zgctwh.com.c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網)、http://www.jguo.cn(家國網)、http://www.cntca.com/portal.php(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等。

總之,古代漢語教學中要重視文史知識的講授,采取專題講授、穿插講解、學生自學等模式講授文史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中,領略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帶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古代漢語。這樣,學生會改被動為主動,學習古代漢語也就變成一件快樂而有趣的事情,學習古代漢語熱潮必將很快到來。

[1]王金娥.論古代漢語教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7):142.

[2]李秀芹.論古代漢語教學中的三結合[J].管理工程師,2011,(1):55.

[3]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0:8.

[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286.

[5]郭錫良,等.古代漢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187.

[6]賈芹.古代漢語中的古代文化教學——以《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為例[J].語文學刊,2008,(12):124.

猜你喜歡
古代漢語齊桓公文史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探討
齊桓公遇委蛇
齊桓公大敗山戎
齊桓公:交際中的人格魅力
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