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豪門中的百合花與大觀園里的絳珠仙草
——莉莉·巴特和林黛玉愛情悲劇之比較

2014-03-31 04:34:14衡學民
關(guān)鍵詞:豪門莉莉林黛玉

衡學民

(廈門大學 嘉庚學院,福建 廈門 363105)

伊迪絲·華頓的《豪門春秋》與曹雪芹的《紅樓夢》既是對女性悲劇宿命的描述,同時也是對女性生命的贊歌。愛情是人生的永恒主題,也是兩部作品所呈現(xiàn)的最精彩的部分。面對愛情,處在不同歷史文化中的兩位女主人公每跨一步,時而彷徨,時而欣喜,時而悲切。伊迪絲·華頓與曹雪芹對兩部作品中男女感情糾葛描摹非常細膩。在作者筆下,莉莉與林黛玉個性鮮明,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們的悲劇結(jié)局雖然令人惋惜,但卻充滿了英雄逝去的悲愴,用死亡來向她們那個時代“吶喊”,努力追求愛情的平等地位。在腐朽力量的壓制下,莉莉和林黛玉為了爭取美好的愛情和婚姻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縱使香消玉殞也絕不低頭,不過這也釀成了她們的人生悲劇。把華頓《豪門春秋》中的莉莉和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并置不是生硬的羅列和對比,而是要發(fā)現(xiàn)兩部作品背后隱藏著某種共同的東西。張隆溪在《從比較文學到世界文學》一文中指出:“對于一個文學研究者說來,比較研究的吸引力就在于能超出單一文學傳統(tǒng)的局限,以開闊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不同語言文化傳統(tǒng)中豐富多彩的文學,了解人類精神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盵1]

本文試圖在一種匯通性的體系中追問雙方審美價值關(guān)系的共同性。無論是豪門中的莉莉還是紅樓中的林黛玉,最終她們無法沖破環(huán)境的限制,那種無形的枷鎖已經(jīng)讓她們無法呼吸,最終只有走向毀滅才能得以重生。林黛玉和莉莉?qū)Α吧袷ァ钡闹刃虮憩F(xiàn)出了“褻瀆”,這樣的褻瀆注定了她們的悲劇,也是她們那個時代的悲劇。林黛玉和莉莉一樣,同樣在愛情世界里遭遇了不幸,最后悲劇收場。林黛玉同莉莉的出場同樣驚艷眾人,只不過這樣的美在那樣的“境遇”中注定是悲劇。在如同“鐵屋子”的社會環(huán)境中,如果密不透風還好,但一旦被撬開縫隙,那屋子里的人便會向往有陽光和清風的自由空間。林黛玉和莉莉同樣站在了那個看似個性得以解放的時代,不過這樣的“境遇”只不過是“海市蜃樓”罷了,它能喚醒沉睡的“麗人”,但無力呈現(xiàn)真實的世界在她們面前。她們的命運悲劇,實質(zhì)上是時代所注定的叛逆者的悲劇。

一、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

莉莉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過程中,一大批新興的資本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隨即擠進上流社會。戰(zhàn)后工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商業(yè)的繁榮,人財富占有的多少決定了人的價值大小。此時就會造成上流社會的虛偽墮落和揮霍無度,從而讓人失去精神的寄托,沒有了足以讓人活下去的精神信仰,進而讓這個社會千瘡百孔,人人都那么浮躁和虛偽。一切都在買賣之中,物化已經(jīng)讓人的精神失去了支撐,如行尸走肉一般活著。在莉莉所處的社會中,“漂亮女人”在男人看來就是一件用來欣賞和玩弄的裝飾品罷了,有人消費得起這樣的商品,而有人則消費不起,只能作為旁觀者自怨自艾地感嘆。相反,占有大量社會財富的那些人則可以盡他們的財力來獲取這樣的貴重商品,利用各種卑鄙下流的手段來達到他們的險惡目的;而有的人則是想把這樣的商品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換句話說,完全就是一件“替代品”;另外一些人把這件商品用來交易,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在這樣的商品社會中,女人得不到男人真正的愛情,只是充當了男人投機和獲取利益的工具和玩物,作品中的幾個男性人物從沒想過要對他們所追求的另一半的一生幸福負責。在適者生存的人類社會中,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把女人物化的商品社會,眾生的困惑和無奈在作品中淋漓盡致地被表現(xiàn)出來了。

相比較看來,曹雪芹所“創(chuàng)建”的大觀園實則是一種隱喻,大觀園的興衰過程的曲折性和必然性是歷史的選擇,他通過對這個過程的描寫和反思,揭示了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互相傾軋和衰敗,徹底揭露了封建文化黑暗、虛偽與腐朽的本質(zhì)。林黛玉出生在封建社會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zhì)已經(jīng)顯現(xiàn),落后的制度對人性已經(jīng)扭曲和異化。無論是大觀園里的林黛玉,還是豪門中的莉莉,擺在她們面前的是禁錮的枷鎖,她們無法走出這樣的牢籠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愛情。令人神往的大觀園和豪門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把她們囚禁起來的封閉世界?!都t樓夢》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男女平等觀念,要求婚姻自由,主張個性解放,這與《豪門春秋》中莉莉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抗爭和反抗實質(zhì)是一樣的。

托斯丹·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一文中指出:“人們就像貪得無厭、惹人不快的動物一樣,總是想通過與其他人比較來定義自己的成功?!盵2]在《有閑階級論》中,渴望超過附近的人不是人們追求財富的惟一原因,這主導著其他部分。在凡勃倫對人類歷史的描述中,財富的競爭只是替換了那種掠奪行為,就像是在競技場中,男人奮力證明他們超過別人。《紅樓夢》和《豪門春秋》讓人們看到男性和女性之間不平等的關(guān)系,“性別角色把家務(wù)活和照看孩子的任務(wù)分配給女性,卻讓男性擁有其他的人類成就,讓他們能發(fā)展興趣和實現(xiàn)抱負”[3]。為了能被上流社會接納,西蒙·羅西德說:“錢我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在缺的是那個女人——我打算也把她弄到手?!盵4]195莉莉美麗的外貌是男人利用的資本,他們愿意收藏,是因為她“激發(fā)了一定要弄到難弄到手的罕物的收藏家的興趣”罷了[4]126。由于被“撫養(yǎng)”成一種裝飾品,她幾乎不用因為自己不能從事實際目的勞動而自責。莉莉后來盡力但最后沒能作為一個制帽女工的時候,痛苦地認識和承認了自己的卑微,但事實是她永遠也不能用專業(yè)能力來競爭。莉莉最后明白:“我不能獨立生存。在我過去稱之為生活的那臺巨大的機器里我僅是顆螺絲釘或齒輪,當我從那臺機器上掉下來之后就對任何東西都毫無用處了?!盵4]340然而就像凡勃倫經(jīng)常通過把有閑階級的妻子和穿制服的仆人相比較讓人們想到,一個紳士的妻子和她的男仆都不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人,而兩者都是“被贍養(yǎng)的人”,兩者都把他們的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展示任務(wù)。仆人的休閑不是他自己的休閑,不過是“一種指向主人未來生活的服務(wù)”,只要男主人還掌權(quán),妻子還是仆人。而華頓偶然寫到,似乎莉莉這樣的女人被訓練成無能力工作,作為一個在富人朋友家里毫無用處的閑人,習慣了成為其他人的附屬。莉莉永遠被訓練成她沒有取得的作用,痛苦的情緒中,敘述者觀察到,有時她自己也察覺到,她和她的仆人在同一境遇之下,除了后者領(lǐng)著固定工資。同莉莉的境遇相比較看來,林黛玉似乎有著和莉莉一樣的窘境,黛玉向?qū)氣O訴苦說:“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盵5]308由此可知,黛玉在經(jīng)濟上是不獨立的,這和莉莉最終意識到自己不能獨立面對生活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黛玉在愛情方面的悲劇結(jié)局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有失去經(jīng)濟支持的原因。

二﹑炫耀美和才華的悲劇世界

林黛玉與莉莉都竭盡所能把自己的資本炫耀到極致,林黛玉的才華是她的資本,林黛玉才華橫溢,博覽群書,她的才華和智慧多半是從書上習得。她的書房堪稱是小型圖書館,“窗下案上設(shè)著筆硯,又見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5]268。同樣是一種繼承,莉莉和林黛玉的繼承有所不同,莉莉使用的資本是她的“美”,不過最終二者都沒能通過她們各自的資本實現(xiàn)她們通過婚姻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豪門“夢”。林黛玉同莉莉一樣生活在了禁錮的環(huán)境中,她們的身體和精神分別禁錮在“紅樓”和“豪門”中。林黛玉的才氣和莉莉的美同樣無處施展,她們的抗爭在那個階級腐敗﹑虛偽﹑殘酷的社會中無計可施,最后只能含恨而死。林黛玉同莉莉一樣實際上也是在用生命去愛,大膽追求愛的自由和生命的意義。在她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一種不同常人的力量,敢于與舊的勢力作斗爭,直面殘酷的人生。但在強大腐朽的力量的制約下,這樣的抗爭帶來的只有毀滅。愛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被扼殺,人性被摧殘,最終只有死亡才是解決之道,別無選擇?!对峄ㄒ鳌分械摹拔慈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5]181,對林黛玉孤標傲世的性格特點作了形象的描述。黛玉的性格非常立體化,這樣的故事不再玄幻地像夢一樣,黛玉本就是那靈河岸邊的一株仙草,與大觀園的世俗之地格格不入?!耙簧睾颉钡闹邑懹帜魏晤B固腐朽力量的摧殘,渴望一生愛人的美好愿望最終破滅。那種朦朧的情愫純凈得不帶一絲的雜質(zhì),這樣的暗戀竟是一生,也是純愛的一種祭奠。林黛玉不甘茍合流俗,內(nèi)心充滿理想主義的美好追求。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犧牲精神,不過這只是曇花一現(xiàn)。可以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寓言,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裝飾品,之后再把他們摔壞;在這樣的商品社會中,無論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都是徒勞的,哪怕是死亡也不能讓個體獲得他者的認可,個體的逝去最終只能是換來他者“欣賞”目標的轉(zhuǎn)移和替代,毫無價值可言。莉莉與林黛玉最終的死亡有點英雄逝去的悲愴,但也換不來他者的同情和愛,筆者認為這個所謂的豪門和大觀園對于莉莉與林黛玉而言就是末日狂歡的角斗場,彼此殘酷地廝殺,稍有不慎就會喪身其中。

(一)依據(jù)別人的存在定義自己的身份

有小說家甚至表明莉莉主要作為文化尺度而存在,“因為一個殘酷的社會只有通過它的破壞才能獲得喜劇性的意義”[6]。華頓呈現(xiàn)了一個這樣的世界,人們通過公開地展示能承受得起的浪費來獲得和保持他們的地位。像凡勃倫那樣,她了解現(xiàn)代城市擁擠的環(huán)境迫使她們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者說是非凡的魅力。為了讓“短暫的觀察者”印象深刻,凡勃倫認為在觀察之下保持那種優(yōu)越感和自滿,認識到某人金錢上的力量,應(yīng)當在角色人物身上有所體現(xiàn)。而《豪門春秋》也是這樣開始的,擁擠的人群被這個異常美麗的女人所吸引,而不是通過金錢力量的象征。莉莉·巴特這個名字本身蘊含著某種意義,一朵美麗的百合花終有枯萎、凋謝的那一天。莉莉本身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炫耀式人物,通過展示自己美麗的外表來吸引看客,推銷自己的美貌以便找到合適的買主。莉莉生活的社會文化法則規(guī)定她不能離開男人的評價,在這樣的社會中,像莉莉這樣的女人就是要把自己打扮得體面和漂亮些,找到那個有眼光的收藏家,這是一種炫耀式的交易方式。除了向塞爾登抱怨她們總是被期望打扮得漂亮點,穿得好一點,莉莉本人對她的穿著也沒有感覺什么不自在。雖然,塞爾登看她倒茶的時候,想象她的手鐲就像是把她和命運相連的手銬。早些時候,他們動身在大中央車站漫步的時候,他有一種“困惑”,當然塞爾登不是惟一一個對這個帶著珍貴手工物品的漂亮女人困惑的人。

而林黛玉體弱多病,無能力從事體力勞動。在和寶釵的對話中,就能看出端倪,她說自己無處可去,真實地承認了自己的不足,只能寄居在大觀園里成為“被贍養(yǎng)的人”,從這一點來看林黛玉和莉莉的相似之處又是那么明顯。在豪門中是個毫無價值的閑人,林黛玉的才華在那個封建禁錮的社會無處施展,一旦失去了經(jīng)濟和婚姻的優(yōu)勢,無論怎樣炫耀也無濟于事,最后始終離不開男人的評價和命運的安排。林黛玉同莉莉一樣已經(jīng)不能主導自己的命運,除了哀怨自憐,展示才華,那種無形的枷鎖已經(jīng)讓她不能呼吸。即使在芳香幽靜的“女兒國”中盡展芳華,不過在整個賈府那華麗外表下所隱藏的污濁和丑惡的映襯下,那一小片所謂的“純凈之地”又顯得是那么微不足道。那種有型與無形的頑固的現(xiàn)實力量,以它強大的毀滅性力量讓這個芳香之地毀滅殆盡。那種美與丑的力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相互克制,不過最終美被丑惡打敗,留給讀者很多的遺憾,不過故事中的美好愛情能給讀者們些許的安慰,也能更深地理解了“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在大觀園這樣禁錮的“圍城”中,黛玉的才華和美被腐朽的力量所毀滅,她本人的那種高出流俗的“行止見識”讓讀者如癡如醉。林黛玉的悲吟是她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抒發(fā)與寫照,死去才不會老去,因為真愛絕不會因為死去而褪色,真愛也絕不會跟隨生命的逝去而消逝。一朵美麗的芙蓉花綻放自己的“青春”,炫耀自己的美麗,然而終究被風刀雨雪所摧殘。

(二)禁錮的環(huán)境中無法實現(xiàn)的自我價值

讀者從小說中了解到在巴特先生破產(chǎn)死后,巴特夫人就把莉莉的美看作是他們的資產(chǎn)。母親臨終前的囑咐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羨慕地看著她,似乎這個不是她自己的財產(chǎn)。莉莉母親的生活價值觀對她的影響很大,莉莉把母親的訓誡內(nèi)化為一種力量,只有炫耀自己的“裝飾品”才能吸引收藏家,用自己美貌的外表來換取婚姻身份。正如塞爾登所說:“難道出嫁不是姑娘的本分嗎?你們從小受的教育不就是為了出嫁嗎?”[4]9在半睡半醒之間覺得自己就是畫中人,而這個美麗的軀殼能夠賦予生命更多意義的東西就是“炫耀”,只有不斷炫耀才能讓她的存在有價值。用身體的表演讓人了解她的優(yōu)勢所在,故意展現(xiàn)她最能吸引別人的地方。用自己美麗的容顏和行動故意炫耀自我,決心成為看客眼中的那個“商品”,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找到自己的那個買家。相對于男性,莉莉沒有選擇的自由,她只能作為裝飾品展現(xiàn)自己最有優(yōu)勢的一面,一不留神可能摔得粉碎。所以她要萬分小心才能打理好這件“裝飾品”,必須時刻想著打扮自己,讓自己更加光鮮亮麗,哪怕是一丁點的閃失都會斷送之前所做的努力。相對于其他女性,莉莉被她們所謂的秩序束縛和衡量,為了她們的一己私利和私欲犧牲莉莉來達到她們的目的,實現(xiàn)她們骯臟的愿望。為我所用是她們生活的法則,一旦失去價值隨即遺棄它。在這個私欲的社會,莉莉的存在不過是她們利用的對象和工具罷了。女性評論家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女人美的“對象化”僅僅夸大了文化的價值。從莉莉身上可以看到,女性是男權(quán)文化的消費者和實踐者。這種被男權(quán)“對象化”的認知,使她們的自身價值不能得到體現(xiàn),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但這種對象化也被女性自身所接受。在這個沒有經(jīng)驗人的手中,她的美本身不僅是財物。華頓認為莉莉有技巧來強化美,她有料理美的能力,使用美,讓美成為一種表演,她相信美可以讓她完美走完一生。

而林黛玉又何嘗不是遭遇同莉莉一樣的境遇,林黛玉出身貴族,但后來家道中落,寄人籬下,雖接受良好教育,但自身失去了經(jīng)濟優(yōu)勢。所以在愛情方面她只能借助自己的美貌和才氣,在豪門中贏得別人的尊重。她不具備封建大戶人家所需的“德行”,同時也不具備左右自己環(huán)境的能力。在愛情方面她雖大膽追求,但也無能為力。在那樣禁錮的環(huán)境下,她的才華只是大觀園中的點綴和“配飾”。林黛玉在這樣的“豪門”中就如同莉莉一樣只是一件“裝飾品”,在別人看來只有她的美才是有價值的,雖然她一生追求真愛,然而“境遇”注定讓其用生命追求的愛情幻滅。即使是“世外仙妹”、“閬苑仙葩”,她的美在大觀園這樣的“豪門”中也注定會被摧毀,毫無價值。黛玉實質(zhì)上是在追求著自己的美好理想,同時寄希望于別人的尊重和公正的看待。黛玉在這樣的人生旅途中遍嘗了大觀園中的人情冷暖,努力讓生命的尊嚴得到更多的回報,不過那種毀滅性的力量最終毫不留情地撕毀了這張美好的愿景圖,黛玉嘗盡了人間冷暖之后含恨而死。幕已落,終散場,黛玉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愛一個人到地老天荒。黛玉降臨人間品嘗了人間的美好和哀怨,前世的絳珠草以還淚的方式報神瑛侍者澆灌之恩,前世的恩澤化作今生哀怨的淚珠,隨著時光的流逝流淌在了愛人心間。下世為人,用一生所有的眼淚償還給了寶玉。最后黛玉撕了手絹,焚燒詩稿,用自我毀滅的方式來抗爭這樣的不公,這和莉莉最后含恨而死是一樣的。她和莉莉的存在同樣需要別人的看待,同莉莉一樣,她只不過是豪門中的點綴和“裝飾品”,只是作為“物”而存在。

三、無法適應(yīng)“叢林法則”的旁觀者與局外人

埃德蒙·威爾遜說:“華頓的女主人公常常是熱情和充滿想象力的,她們渴求情感經(jīng)歷,但卻總是發(fā)現(xiàn)自己禁錮在狹隘的空間里?!盵7]女性在這樣的狹小空間里被束縛和禁錮,不能實現(xiàn)自我。最終,莉莉認識到,要想沖破牢籠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就必須付出代價。在這個新舊交替的美國社會之中,新老財富的擁有者惟一共同點就是享樂,錢能實現(xiàn)一切的可能和欲望。擁有財富就擁有地位和權(quán)利,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用錢買到一切的夢。道德沒有了約束力,權(quán)利濫用,權(quán)貴階層窮奢極侈為所欲為,儼然就是一個骯臟的名利場。男人支配社會價值活動的一切,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身處上流社會的莉莉只有適應(yīng)這樣的環(huán)境才能生存。不過也只能作為炫耀的商品在不同的收藏家手里暫存片刻,被用來炫耀自己的優(yōu)勢和權(quán)利。想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在這樣的社會中顯然是不可能的,與之相容才是最好的出路,否則結(jié)局會很悲慘。這樣的社會“叢林法則”要加以改進和提高,努力讓自己的價值有所體現(xiàn)和最大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借助金錢的力量。然而,莉莉兩面性的人格注定了她不能像動物一樣生活,炫耀式的生活中追求自由的自我難以實現(xiàn),虛無的精神家園無以立足。機遇也就在彈指之間逝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活著的希望就是那么一點點內(nèi)心中無法釋懷的浪漫愛情。

在《豪門春秋》中,每一個人都是“旁觀者”,只是外貌才有價值。男主人公塞爾登作為旁觀者,看莉莉“那小巧的耳輪,未經(jīng)修飾﹑朝上曲卷的秀發(fā),她那濃密挺直的長睫毛”[4]4,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塞爾登所看到的莉莉,“像是在一具平凡的泥人身上涂了一層彩釉﹑披上一身華服”[4]4。小說的前半部分,莉莉總是站在鏡子面前欣賞自己的美麗或者是為新添的皺紋而發(fā)愁;到了后半部分,她已經(jīng)擺脫實物鏡子,而是在內(nèi)心樹起了一面精神的鏡子,以便剖析自己的生活,莉莉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她的自我意識的復(fù)活。在這樣虛偽的社會中,似乎只有莉莉用冷靜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她向友人坦誠自己的目的,不掩飾自己想要找個有錢人的想法。嫁一個有錢人沒有錯,她就是要冒這個險,企圖逾越這個常規(guī),不過莉莉最終的結(jié)局令人唏噓。莉莉看透了所謂的朋友關(guān)系實質(zhì)就是相互利用和殘酷對抗,“我的那些所謂的好友,她們不是利用我,就是褒貶我,至于我將來會怎么樣,她們才不放在心上呢”[4]8。莉莉試圖拋開虛偽的自己,展示真實的自我,才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不過強大誘惑的力量最終被內(nèi)心中僅存的那點良心擊敗。

愛情在這樣庸俗的社會中簡直就一文不值,而莉莉盲目地追求著她所看重的純真愛情,這又是多么大的諷刺啊!莉莉最終沒能找到真正存在的價值,因為她的生命中缺乏希望和活力,雖然試圖追求真實的自我,但沒有勇氣去挑戰(zhàn)命運,也許死亡才是她最好的選擇和出路。用死亡來報復(fù)一切的方式?jīng)]能拯救這個骯臟的社會,反而成全了那些虛偽的家伙,莉莉“像是一朵準備將來拿去展覽的奇葩,所有枝杈上的苞蕾都被掐去,只留下枝頭上那朵盛開的──美麗的花容”[4]349。一朵美麗的百合花凋零了,卻沒能給這個虛偽、骯臟的上流社會帶來一絲純凈的光芒,百合花葉子上的露珠也沒能夠洗禮一絲的污濁。女性的自由是建立在男性強迫她成為的那個世界,男人們試圖讓她成為他們的附屬,也就是要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那一個,把真實的自己掩藏起來,努力地去適應(yīng)別人的需要。想打破社會固化的藩籬的想法是難以付諸實施的,與之對抗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精神和生命的“死亡”。

同樣,林黛玉的性格也決定了其最終悲劇命運,陳維昭在《論林黛玉的存在體驗》一文中指出:“林黛玉始終生活于愛與被愛﹑自潔與合群的矛盾中。一方面,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另一方面,她的愛必須對象化,必須在對象身上去實現(xiàn),必須與社會連結(jié)在一起?!盵8]在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過程中,林黛玉同莉莉一樣,成為那個時代的叛逆者。超凡的品貌打動了作家,但卻難以打動“豪門”中的世俗之人。在中國宗法社會壓抑下,追求愛情和自由個性的“夢”無疑是不現(xiàn)實的。林黛玉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正是中國宗法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這個時期,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下,女子被權(quán)貴階層視為附屬品,不需要女子有多大的才能。林黛玉用才華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不過更多的時候是“未得展其才”[5]118,才與貌在這些封建貴族階層看來,“美”才更有價值,是被利用的資本。在這樣禁錮的環(huán)境中,即使沒有金錢上的力量,也要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華。林黛玉通過才華展示自我,而莉莉通過美來展示自我,她們通過不同手段但相似的方式增加各自在封閉環(huán)境中的吸引力和生存資本。

在階級社會中有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也就是通過金錢的勢力決定婚姻關(guān)系。那么《紅樓夢》中的家族婚姻關(guān)系實則就是建立在利益關(guān)系之上,四大家族中,賈家與薛家的聯(lián)姻就是借婚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是個人意志決定不了的?!耙荒耆倭?,風刀霜劍嚴相逼”[5]181,這是黛玉孤寂落寞心靈世界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對其迷茫情感的一種表達。生活在幽閉的大觀園中,黛玉本人對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悲劇不能深刻地予以洞察,在自我的意識提高和正確看待本身的存在方面有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在理解寶玉內(nèi)心世界的想法中,她也只是看到了寶玉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而在寶玉心中,她所占的份量到底有多重連她自己也說不清。在自己的愛情道路上,毀滅了自己就等同于毀滅了彼此的愛情之夢。林黛玉作為一個“外人”,可想而知,她表面在這樣的體制內(nèi),實則完全就是“體制外”的人。她在這場“金玉良緣”的爭斗游戲中注定就是個“失敗者”,在這樣的“豪門”里,她毫無獲勝的機會,實則就是一個“附屬品”,無論她個人多么努力和優(yōu)秀。

黛玉自進賈府起,“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5]15,從這樣的描述中,就能了解到林黛玉所處的“境遇”影響了其性格的發(fā)展,進而造成她的兩面性的人格。林黛玉雖然為人不夠圓滑,但其心靈純真。在封建社會的大家族里,她個性率真,不流于世俗,個性鮮明。她身上所具有的叛逆的﹑反抗的思想是與當時的社會不相容的。與之相比,寶釵處事圓滑,老于世故,在寶釵面前敞開心扉,呈現(xiàn)真實的自己,不過后來對寶釵的信任變成了被利用的資本。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同莉莉也有相似之處,被朋友背叛和利用,襲人也是不希望黛玉成為“寶二奶奶”,實際上在寶黛的愛情道路上也起了破壞作用,身在大觀園的名利場中,她想獨善其身是何等的艱難和不易,其性格中兼具兩面的人格特征也注定了她的愛情悲劇。同樣是一份愛戀,卻給了黛玉不同的結(jié)果,黛玉那令人隱痛的愛戀與孤獨的等待換來的是自己孤獨的守候。

《豪門春秋》和《紅樓夢》在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綻放光彩,以它們的獨特文學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讀者。兩部作品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不同。不過兩部作品中的愛情主題確是永恒的,同許多的小說家一樣,華頓和曹雪芹向人呈現(xiàn)的不是小說,而是“真實的生活”。就像任何向人們呈現(xiàn)“真實生活”的小說家一樣,華頓與曹雪芹充分利用小說的可能性,通過女主人公小說確實給大家呈現(xiàn)的是一種交互式的視角,小說家和讀者一起體驗痛苦的結(jié)尾。林黛玉同莉莉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說明了文學作為人類文化的共同的財產(chǎn),中美兩國文學所處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是顯而易見的,要找出他們的不同之處。兩者某些方面的相似性給中美兩國作家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要在辨析異同的進程中來認識中西文學傳統(tǒng)各自的特色。林黛玉與莉莉的相似和相異之處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不同國家的人民的不同價值追求也展示其中。林黛玉是那個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而莉莉則是一朵芬芳美麗的百合花,她們會時刻提醒人們要對這個時代進行反思,深入思考關(guān)于人性﹑社會和人生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隆溪. 從比較文學到世界文學 [J]. 書屋, 2012(8) : 6.

[2]THORSTEIN Veble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 [M].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34:87.

[3]KATE Millett. Sexual Politics [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27.

[4]伊迪斯·華頓. 豪門春秋 [M]. 張澍智, 譯. 北京: 外國文學出版社, 1988.

[5]曹雪芹, 高鶚. 紅樓夢 [M]. 長沙 : 岳麓書社, 2012.

[6]EDITH Wharton. A Backward Glance [M]. New York: Appleton, 1934: 207.

[7]EDMUND Wilson. Justice to Edith Wharton [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62: 21.

[8]陳維昭. 論林黛玉的存在體驗 [J]. 汕頭大學學報: 人文科學版, 1994(1) : 22.

猜你喜歡
豪門莉莉林黛玉
尋常的豪門故事,不尋常的何超瓊
海峽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8
嫁入豪門的秦可卿有多慘?
海峽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林黛玉該不該吃五香大頭菜
不倒自行車
鄺美云:我自己就是豪門
海峽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42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科學與財富(2017年6期)2017-03-19 09:34:58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進賈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從林黛玉之死看劉心武的荒謬語言
小說月刊(2014年6期)2014-04-18 13:15:12
《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分析
Differentiation of recurrence rectal cancer and benign pelvic lesions after curative rectal operation with 3.0 T magnatic resonance
来宾市| 无极县| 泉州市| 洱源县| 兴安县| 溧阳市| 内丘县| 治县。| 彩票| 南汇区| 清远市| 昌都县| 阿荣旗| 通化市| 凤阳县| 莱阳市| 陆河县| 卫辉市| 钟祥市| 阳谷县| 廉江市| 荔浦县| 鄂尔多斯市| 塔河县| 黔西| 建始县| 孟连| 南漳县| 喀喇沁旗| 加查县| 长兴县| 水城县| 临城县| 边坝县| 军事| 浠水县| 北海市| 水城县| 宝鸡市| 泸西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