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廣杰,于桂敏
(大連民族學院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5)
論《尋找格林先生》的倫理指向
尤廣杰,于桂敏*
(大連民族學院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5)
闡述了索爾·貝婁的短篇小說《尋找格林先生》的倫理指向,分析了實際行動、遵循善行、滿懷希望的樂觀主義在實現(xiàn)生命價值與意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主人公在執(zhí)著尋找格林先生中擔負起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責任,在滿懷希望的樂觀主義中遵循善行并實現(xiàn)生命價值。
倫理指向;善行;樂觀主義
《尋找格林先生》是美國當代著名猶太作家,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Saul Bellow 1914-2005)的短篇小說集《莫斯比的回憶》中的一篇,該小說集曾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十字勛章。《尋找格林先生》是貝婁20世紀40年代末期的作品,其中心情節(jié)是在芝加哥黑人區(qū)發(fā)放救濟金的政府工作人員喬治·格里布在感恩節(jié)前夕尋找圖利弗·格林發(fā)放救濟金。格里布歷盡曲折但直到小說結尾也未能找到格林先生,只找到一位醉醺醺的赤身裸體的女人。本文從在探索與尋求中實現(xiàn)生命價值和意義、遵循善行、滿懷希望的樂觀主義三個方面解讀《尋找格林先生》的倫理指向。
在“尋找格林先生”的標題下,貝婁引用《圣經(jīng)·舊約·傳道書》九章十節(jié)的一句話:“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他用省略號省去了下半句“因為在你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這句引文暗示了蘊藏小說全篇的倫理指向,也渲染了作品的宗教色彩。著名德國猶太教拉比和宗教哲學家利奧·拜克(Leo Baeck 1873-1956)在分析人的價值時指出,“上帝創(chuàng)造了生命,生命具有永恒的價值和意義,然而生命又是有限的,虛無縹緲和毫無意義的,除非人以實際行動來創(chuàng)造它。”[1]格里布在執(zhí)著尋找格林先生中擔負起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責任,實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貝婁將格里布置于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作為白人的格里布要發(fā)放救濟金的地點位于芝加哥的一個黑人貧民窟。黑人在美國一直遭受歧視和迫害,生活在社會底層。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經(jīng)濟受到重創(chuàng),黑人的處境更加悲慘,黑人貧民窟的黑人對格里布的防范和拒絕其實是黑人對白人的不滿和敵視。通過細節(jié)描寫,貝婁突出了十一月底陰暗的、地凍天寒的天氣。“他(格里布)的臉部由于天氣嚴寒而凍得發(fā)紅,”[2]228“他(格里布)縮起脖子,眼睛凍得流出了淚,呼出的盡是霧氣?!保?]232無論是格里布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還是他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故事發(fā)生當天的天氣狀況都使讀者深切感到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但格里布具有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不愿完全為周圍的別樣面孔所同化淹沒,不甘成為眾多副本之外的又一副本。他的父親送他到軍工學院學習實用的化學工程,但父親去世后他就轉學拉丁文,從事古典文化研究——這一被人們認為毫無出路的不切實際的東西。他曾在圣奧拉夫學院做古典語言講師,后到芝加哥大學擔任研究員。經(jīng)濟大蕭條導致的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失業(yè),美國失業(yè)人口總數(shù)高達830萬。格里布在大蕭條時期也丟了工作,被迫去地下室賣罐頭肉,去公司賣窗簾、鞋子。這份送救濟金支票的工作還是通過市政廳法律顧問辦公室的一個老同學幫忙才得到的。猶太教強調個人在上帝面前永無休止的責任,人的倫理意識是對永無止境的責任的認識。由于人對自己的責任、責任的本質的尊敬,人感到對自己的尊敬。人的工作和責任密切相關,因為“生存是一件嚴肅的每個人都負有責任的事”[3],做好工作的過程就是作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認真生活的過程,這對格里布具有明確的倫理意義。因此在尋找格林先生的過程中格里布始終表現(xiàn)出巨大的堅韌、毅力、誠懇。
格里布面臨的困難是他可以找到街道和門牌號碼,但要找的對象卻不在應在的地方,甚至有的公寓門上既沒有姓名也沒有號碼。由于格里布的主管認為送幾張支票沒必要作周密的準備,因此在外出前格里布一份檔案記錄也沒看,這導致他對格林的年齡、相貌、健康狀況、婚否等基本信息一無所知,這給尋找格林造成巨大障礙。格里布在尋找格林的過程中共詢問七戶人家。最近的一家雜貨鋪主人說他從來沒聽說過圖利弗·格林。格里布繼而轉向看門人,“你是看門的嗎?”“你有什么事?”看門人不直接回答問題,對格里布保持警惕。“我要找個人,他住在這里,叫格林。”“叫什么格林?”“哦,也許你這里姓格林的不止一個?”…… “這個叫圖利弗·格林?!薄拔?guī)筒涣四愕拿?,先生。我一個也不認識?!保?]13作為看門人,應該了解他所管轄地區(qū)的住戶,他卻一個格林也不認識,直接拒絕格里布。接著格里布詢問一位睡意朦朧的黑人小女孩。她把門只開了道縫,害怕屋里的暖氣跑掉,但比寒冷的天氣更令人心寒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是對格里布的高度警戒。之后,格里布進入一個約有十多人的房間。身材矮小的他感覺屋里的每個人的個兒都很大,走到他們中間他像個小學生。這其實是暗示處在社會力量旋渦中的單個人尤顯弱小。雖然格里布感受到屋內的人對他執(zhí)著尋找格林的嘲諷和譏笑,但他并不甘于成為完全聽任外部力量擺布的戲偶,他毫不退縮,等待答復。他們建議他去格里特哈姆公司打聽,因為如果格林住在這里,他要向該公司付房租。接著格里布進入地下室里的一家雜貨鋪,鋪子主人是個意大利人。在一個動蕩不安、矛盾激化而且比以往更加歇斯底里的時代中,人與人的關系遭到極大破壞,人性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扭曲,人們的自尊與自信每況愈下,而人的孤獨感和異化感卻與日俱增。在這種危機四伏和荒誕不經(jīng)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不僅備受精神痛苦的折磨,而且也難免患有病態(tài)社會中常見的各種病癥,其思維與言行也往往顯得不可思議。這位雜貨鋪主人對格里布說了一大堆混亂不堪的言語,并勸格里布放棄尋找格林。之后,格里布沒有繼續(xù)尋找格林,而是給救濟名單上的下一個人溫斯頓·菲爾德送支票。從菲爾德住處出來已經(jīng)是晚上六點鐘,是下班的時候了,格里布完全可以回家享受晚餐和休閑時光,但他決心先找到格林。這一次他在開門人未開口之前就把支票送給他看并解釋他的意圖,但開門人把門縫縮小一些,遲疑不決。在三次拒絕格里布后,開門人想起見過一個瘦臉、駝背、拄著一條拐棍的小個子老頭兒。格里布按照他的指引來到一所房子前,門上郵箱下面的卡片上寫的名字是格林。格里布按響門鈴后,一位赤身裸體、喝醉酒的女人走下樓梯,她赤條條地站在寒風里,滿嘴污言穢語。格里布問她是否是格林太太,她回答,“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保?]250這一回答本身充滿虛無和荒誕,但格里布還是把支票給了她。雖然這一結局看似荒謬,但貝婁看重的是人們行動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格里布最終是否找到格林,這一尋找的過程就是人們在荒謬與虛無中通過自身的行動創(chuàng)造出意義,獲得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圣化意識”是猶太教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猶太教倫理學的基石?!笆セ庾R”源于《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說:我們要照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樣式造人……于是上帝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鄙系凼钦x和不朽的,上帝仁愛慈祥,寬宏大量,他磨煉人心,使人們向善,遵循善行成為每一個人必須承擔的生命重任?!蔼q太教制度之一——策達卡制度意味著共同善待他人、多行善事、體恤孤貧、濟困扶危,是猶太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整個猶太教歷史始終響著這樣一個聲音:“人占據(jù)了歷史,承擔義務,人通過自己的善行接近上帝?!保?]《尋找格林先生》就是倡導人們遵循善行。
主人公格里布為人坦率,從不說謊瞎猜,沒有任何存心要掩飾的事情,是個君子、老實人。在尋找格林先生過程中,格里布目睹芝加哥凋敝破敗的場景——待拆的房子、關閉的學校、黑暗的教堂。短短三十年間芝加哥經(jīng)歷了從被大火毀滅到重建再到衰敗,格里布不禁哀嘆,“為什么把同意給了苦難?為什么丑惡得這樣令人痛苦?因為有什么東西是陰沉的,永遠丑惡的?”[2]247但他并沒陷入絕望,而是身體力行地踐行善行。他為黑人發(fā)放救濟金支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給予、拯救的寓意。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xiàn)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習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女子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她們認為感恩節(jié)是最恰當不過的。故事發(fā)生在感恩節(jié)前也寓意格里布樂善好施。在菲爾德家里,雖然格里布認為不必費事取證件,但當他看到菲爾德喜歡煞有介事地辦手續(xù),格里布就尊重他,不再表示反對。格里布看出菲爾德由于沒人同他說話而憋得慌,就耐心聽他的“百萬富翁”計劃,這是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烏托邦。但格里布不愿破壞他的美好愿望和熱情,他說,“這值得考慮。”[2]244當聽說菲爾德買回來的是煤屑而不是塊煤時,格里布當即表示要把這情況報告上去,看看如何幫助菲爾德。在小說末尾,雖然格里布不能確認那個女人就是格林太太,但他不忍心讓她赤條條站在寒風里受凍,因此把支票給她。凡此種種,通過細節(jié)描寫,貝婁刻畫、贊頌了格里布博愛、遵循善行的品質。
猶太教教義稱猶太人是上帝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一個特別的民族,是與他訂立契約的特殊選民,因而被稱為“上帝揀選的子民”。特選意味著為其他民族承擔責任,甚至包括替他們受難?!捌跫s觀”不僅一直支持、慰藉著歷經(jīng)磨難的猶太人,使失國流散的猶太民族文化得到繼承,而且使猶太人沒有接受命運的擺布,他們即使在苦難之時,在精神方面依然滿懷希望的樂觀向上的情緒,也使猶太人在道德上不斷追求完美,在精神上始終保持昂奮,成為奮進的民族。在《尋找格林先生》中,格里布努力在尋找格林中實現(xiàn)道德性的樂觀主義。
小說以格里布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開頭,第一句就是格里布的內心獨白,“工作辛苦嗎?不,這實際上不算太辛苦”[2]227。盡管遭遇惡劣天氣以及黑人的冷漠、嘲諷、懷疑,盡管走路爬樓梯有點不習慣,但他樂觀面對。雖然他早上去報到上班時以為會在辦公室里做文書工作,但結果卻是外出送救濟金支票。盡管如此,他依然感覺“今天的運氣比平時好”“他很高興可以在街上不受拘束地跑跑,而且他歡迎寒氣襲人,甚至烈風吹刮”[2]228。雖然屢屢受挫,但格里布沒有因為尋找的種種困難而放棄自己肩負的職責,內心始終充滿希望,他相信“總歸有個辦法可以找到一個人”[2]242。希望是人類戰(zhàn)勝困難延續(xù)生存的精神支柱,它給格里布帶來勇氣、信心、力量。在小說結尾,格里布認為“雖然她可能不是格林太太,他相信格林先生是在樓上?!倍摇暗拇_有一個真實的格林先生”[2]251。雖然歷經(jīng)千辛萬苦,小說的最后一句話表明格里布依然滿懷希望和樂觀主義,“他也有一種高興的感覺?!驗楫吘?,’他說,‘他是可以找到的。’”[2]251只要奮爭,即使有失敗感,他也已取得勝利,因為人可以寄希望于未來并對最后勝利充滿信心。貫穿小說始終的是一種充滿希望的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索爾·貝婁遵循歐美人文主義的偉大傳統(tǒng),關注人,關注人與社會的關系,關注文學的倫理功能。同時,他從猶太教倫理思想中汲取指導人們獲得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行為準則。因此,《尋找格林先生》并沒有回避現(xiàn)代社會存在的混亂和危機以及現(xiàn)代人的異化感和絕望感,反而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倫理指向,即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內心充滿愛和希望,遵循善行,用實際行動在虛無中創(chuàng)造并實現(xiàn)人生價值。
[1]利奧·拜克.猶太教的本質 [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140-141.
[2]宋兆霖.索爾·貝婁全集:第十卷[M].王譽公,孫筱珍,董樂山,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CLAYTON,JOHN JACOB.Saul Bellow:In Defense of Man[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1979:31.
[4]黃陵渝.猶太教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69.
[5]傅有德.現(xiàn)代猶太哲學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1.
On Ethical Concern of“Looking for Mr.Green”
YOU Guang-jie,YU Gui-m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05,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thical concern of Saul Bellow’s short fiction“Looking for Mr.Green.”I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ction,virtue,hope and optimism in realizing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life.The protagonist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both to himself and to the others in looking for Mr.Green and realizes his value by following philanthropic principles with hope and optimism.
ethical concern;philanthropic principles;optimism
I106.4
A
1008-388X(2014)01-0073-03*
2013-12-03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ZJ12RWQN009)。
尤廣杰(1979- ),女(滿族),遼寧大連人,講師。
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