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040)
《荀子》中孔子言論輯疏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哲學(xué)研究所,北京 100040)
荀子是先秦后期一位學(xué)術(shù)聲望重治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界泰斗,《荀子》一書中所稱引三十三則孔子言論有較高可信性。通過對《荀子》中孔子言論的輯錄和逐則注解辨析,論述了其中一些值得注意探究其內(nèi)涵的新概念、新內(nèi)容。
《荀子》;孔子言論;可信性;新概念
“仲尼沒而微言絕”,是說直到孔子辭世他那蘊(yùn)含深邃哲理的言論才停止??鬃右簧盍似呤龤q,從三十歲開始收徒教學(xué),閔損、冉耕、顏路、曾點(diǎn)、子路是他第一批學(xué)生。傳他有弟子三千,學(xué)有所成、著名者七十二人,教學(xué)科目分文、行、忠、信,規(guī)模相當(dāng)今之高等院校四個院或系。教學(xué)四十多年,給弟子傳授御、射、樂、數(shù)等六藝,一生言論之多,可想而知??墒蔷幵凇墩撜Z》中他的言論,據(jù)統(tǒng)計511則①則:朱熹《論語集注》稱“章”。,不計標(biāo)點(diǎn)符號,不過一萬六千零四十字,弟子失記、漏記當(dāng)還多有。這散見于先秦一些典籍中。筆者已經(jīng)從《孟子》一書中輯出孔子言論二十八則,并論證其中二十則《論語》未載者可信性。[1]無可否認(rèn),由于種種原因,在先秦一些著作中有偽托孔子之言者。本文論析《荀子》中孔子言論可信性及其思想內(nèi)容之意義。
荀子(約前313~約前238)名況,字卿,別稱孫卿子。戰(zhàn)國末趙國人(今有謂今之山西安澤縣人)。幼好學(xué),熟讀儒家典籍,綜覽諸子百家,傳曾向善于寫著的根牟子學(xué)《詩》,向游說之士、著《虞氏春秋》的虞卿(《史記》有傳)學(xué)《春秋》;精研《周易》,更長于《禮》,曾先后游學(xué)于燕、齊、趙、秦、楚等國。在趙國任過上卿,七十歲左右被春申君黃歇任為楚蘭陵令(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zhèn)),及春申君在楚國內(nèi)訌中被李圓殺,蘭陵令之職乃廢,遂居蘭陵著書終。弟子中著名者有李斯、韓非。
所著書,《漢書·藝文志》題名《孫卿子》,劉向編定為三十二篇,唐楊倞調(diào)整編次并加以注,后世一直沿襲楊倞本?!盾髯印芬粫?,是荀子自著的一部可信的完整著作,其中也有門弟子纂輯的篇章。梁啟超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考釋》中稱,《荀子》一書,其中《君子》 《大略》 《宥坐》 《子道》 《法行》《哀公》《堯問》七篇,“疑非出荀子手,或門弟子所記,或門人附益”。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稱,《仲尼》篇是門弟子雜錄。張岱年先生更認(rèn)為,《仲尼篇》決非荀子著作,因它突出講“持寵”“擅權(quán)”,這些卑鄙思想與《荀子》的《臣道篇》相違背;并認(rèn)為,《荀子》 各篇都講“禮”,唯《宥坐》《仲尼》兩篇不見“禮”字,《宥坐》也是弟子雜錄。[2]雖是門弟雜錄,也未否定出自荀子。
《荀子》書中有稱引孔子言論三十三則,多系《論語》中未載,從其內(nèi)容看,未離儒家思想體系,有充分理由認(rèn)定它們確是孔子之言,非荀子偽托編造。
首先,荀子極其尊敬孔子,贊頌孔子是“大儒”。在《儒效篇》中說大儒具有“法后王,統(tǒng)禮義,一制度”“齊一天下”的政治才能;“志安公,行安修”,言行有類有禮的道德修養(yǎng);“與時遷徙,與世偃仰”“以今持古,以一持萬”的智慧。在《非十二子篇》和《儒效篇》中,說孔子即是這種大儒代表。
贊頌孔子是仁智者。在《解蔽篇》,在指出墨子、宋钘、慎到、申不害、惠施、莊子這些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在哲學(xué)認(rèn)識論方面各有片面性缺失后,肯定只有孔子是“仁知且不蔽”者,說其“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并”。
在《非十二子篇》中,贊頌孔子是圣人。說孔子具備“總方略,齊言行,壹統(tǒng)類,而群天下之英杰”“佛然平世之俗起焉”的治國政治才能,是“圣人”,只是“不得勢”而已。
上所述大儒、仁智者、圣人,是荀子心目中的孔子。不可想象,一個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很高學(xué)術(shù)聲望的學(xué)者會偽托孔子之言以自高自重。編造孔子言論自重自高,在荀子看來,無異褻瀆孔子,此絕非其能為。
其次,荀子在當(dāng)時已是名重學(xué)林的泰斗。像管仲與晏嬰、屈原與賈誼等一樣,司馬遷在編纂《史記》時,往往把有共同之處的人物編為合傳;荀子在《史記》中被與孟子編為一傳。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我們知道,荀子在齊稷下學(xué)宮,曾三為祭酒。稷下學(xué)宮建于田齊威王時,中經(jīng)宣王、湣王、襄王至王田建,歷一百五、六十年,它廣收天下才學(xué)之士,最盛時達(dá)百千余人,有俸祿待遇,分上大夫、列大夫、稷下先生等。最為可貴的是,它學(xué)術(shù)上兼容并包,不論學(xué)派歧異,自由爭鳴,其中如淳于髡、鄒衍、宋钘、顏斶、慎到、田駢、環(huán)淵、接子、尹文、魯仲連等,他們分別是儒、墨、法、道、陰陽五行、縱橫等不同流派,孟子和楚屈原于齊宣王時曾在稷下學(xué)宮講學(xué)。荀子則于齊襄王、齊王田建時“最為老師”,多次被推舉任祭酒。能任此職,全靠其學(xué)術(shù)地位。此時的荀子,已建立起自己縝密而深邃的理論體系,他總結(jié)先秦各家天道觀,提出“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不與天爭職”“形具而神生”“解蔽”“虛壹而靜”以及政治上隆禮、尊賢、重法、愛民等主張。如此等等,都為當(dāng)時學(xué)界各派所仰視,一位被各學(xué)派奉為學(xué)術(shù)泰斗,不可能言而不可稽,偽造孔子之言,在各學(xué)派人物中將是何種形象。
再次,荀子曾尖銳批判偽造孔子言論。在《非十二子篇》中,荀子批判子思、孟子“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對荀子此批判,筆者在《〈孟子〉中孔子言論輯疏》[1]已有辨正,論證了這可能是一個誤會。在此,再申言之:《孟子》中有二十則孔子言論是《論語》未載者,正如《荀子》中三十三則多未見于《論語》一樣,不能由此認(rèn)定是荀子偽造,荀子晚于孟子約六十年,一種可能是,二人所據(jù)版本不同?!墩撜Z》一書,據(jù)唐柳宗元在《論語辯》中分析,大概是曾子弟子樂正子春等編成。這已是孔子死后七十余年了,從先秦典籍引證看,除《禮記·坊記》中出現(xiàn)過一次《論語》外,其他典籍中多稱“孔子曰”或“仲尼曰”。東漢王充在《論衡·正說篇》中說,孔安國授《論語》于扶卿,始有《論語》之名。王充沒有看到《禮記·坊記》,此說不確。但他說直到西漢武帝時才開始有《論語》之名,說明《論語》作為書名到西漢初年還不普遍。在先秦時期,編定孔子之言之書,可能有幾個或多個版本,孟、荀各依據(jù)版本不同,遂有后來之引述不同,兩皆不可否定。然從荀子批判別人編造孔子之言看,荀子自己豈能偽造孔子言論。
最后,還要以事實(shí)證明《荀子》中孔子言論的可信性。這事實(shí)就是,《荀子》 中引述過《尚書》《易》,而以《詩經(jīng)》最多,初略統(tǒng)計共四十三則,經(jīng)與今本核對,每則全無出入。又《性惡篇》中批駁孟子,三引孟子之言:“孟子曰:‘人之性善?!薄懊献釉唬骸酥畬W(xué)者,其性善。’”“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比Z雖今本《孟子》無原文字,但一望而知,未謬孟子性善論本意?!盾髯印氛摗分羞€引述了一則墨子之言:“墨子曰:‘樂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雖非全同《墨子》中文字,也未歪曲墨子“非樂”之本意。這些事例可作旁證,荀子治學(xué)嚴(yán)謹(jǐn),言必有據(jù)。
《荀子》中所稱引孔子言論的可信性也是較高的。
《荀子》中輯出孔子言論有三十三則,下面逐則作粗淺注釋和辨析。
(1)孔子曰:“巧而好度,必節(jié);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謙,必賢?!保ā吨倌崞罚?/p>
注析: 巧,靈巧。度,法度。同,合作。知,智。賢,道德品質(zhì)高尚。
按: 此語是篇中之知者舉事,持滿慮謙,平慮險,安慮危守則,針對愚者處在擅權(quán)地位時專事妒賢、志驕輕怨、作威作福等行為而引述孔子之言。此則所引孔子之言見于《仲尼篇》?!吨倌崞分髦际侵v持寵、處位、擅權(quán)“無后患之術(shù)”,陰謀政客伎倆,與荀子《臣道篇》中所批判的態(tài)臣、篡臣,贊揚(yáng)的功臣、圣臣觀點(diǎn)矛盾?!吨倌崞贩擒髯铀?,所引述孔子言論可信性或可懷疑。
(2)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貴而愈恭,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儒效篇》)
注析: 盛,盛大,此處頌揚(yáng)偉大高尚意。
所引孔子言,頌揚(yáng)周公恭、儉、戒。系荀子設(shè)客語。聽者當(dāng)即不同意說:“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并舉周公數(shù)事反駁之。不過,孔子極其敬佩周公,《論語》有數(shù)處贊美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述而》“如有周公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保ā短┎罚┕А€、戒也是孔子倡導(dǎo)的優(yōu)良品德,從所言內(nèi)容看,與孔子思想一致。
(3)孔子曰:“大節(jié)是也,小節(jié)是也,上君也。大節(jié)是也,小節(jié)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節(jié)非也,小節(jié)雖是也,吾無觀其余矣。”(《王制篇》)
注析: 節(jié),一般指操守、名節(jié)。荀子曾給“節(jié)”下定義:“節(jié)者,死生此者也。”(《君子篇》)在此給君人者大節(jié)定義:平政愛民、隆禮敬士、尚賢使能?!墩撜Z·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命,臨大節(jié)而不奪也,君子人與?’”這一觀點(diǎn),是孔子“仁政”思想的發(fā)揮。與《論語·學(xué)而》:“泛愛眾而親仁”;《堯曰》中講“尊五美”“屏四惡”以及寬、信、敏、公、重民等政治思想一致??鬃右源蠊?jié)、小節(jié)來評議、量衡君主品級。
(4)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無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無狂乎!”(《王霸篇》)
注析:知者,智者。守少,抓住要害??瘢駚y。
按: 荀子引述此語,意在論述君主治國要在抓住關(guān)鍵:“立隆正本朝而當(dāng),所使要百事者誠仁人也”。意即確立本朝正確的最高朝綱,任用有才德的人為相以總領(lǐng)百事?!墩撜Z·子路》:“舉賢才”,《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
(5)孔子曰:“審吾所以適人,人之所以來我也?!保ā锻醢云罚?/p>
注析: 楊倞注:“適人,往與人也。審,慎其與人之道,為其復(fù)來報我也?!避髯右龃苏Z是在論述于亂世,欺詐、請托、歹臨賢、愚役智,生民勞困,治國至此地步,則一無是處,“又望百姓之為己死,不可得也”。
(6)孔子曰:“天下有道,盜其先變乎!”
(《正論篇》)
注析: 荀子是在批判“世俗之為說者”所說,所以會有盜墓行徑,是由于“厚葬”而引述孔子此語的。指出,這一言論未從“治道”上看到問題根本所在。認(rèn)為,盜竊之發(fā)生,不是“備不足”,則為“重有余”。圣王治世,使民富厚知足,盜不竊,賊不刺。圣王治世,天下有道,風(fēng)俗美,羞拾遺,貨財讓,男女有高度自覺。楊倞注:“衣食足,知榮辱?!薄墩撜Z》中有幾處記孔子向往的“天下有道”的時代。
(7)子貢問于孔子曰:“賜倦于學(xué)矣,愿息事君?!笨鬃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疁毓С?,執(zhí)事有恪?!戮y,事君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事親?!笨鬃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⒆硬粎T,永錫尓類。’事親難,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于妻子?!笨鬃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從御于家邦?!拮与y,焉可息哉!”“然則賜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笥央y,朋友焉可息勢!”“然則賜愿息耕?!笨鬃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畷儬栍诿?,宵爾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y,耕焉可息哉!”“然則賜無息者乎?”孔子曰:“望其壙,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則知所息矣?!弊迂曉唬骸按笤?,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略篇》)
注析: 此則議論體現(xiàn)了孔子人生觀,君子生則當(dāng)于君國、家庭、社會不停止從事效勞、獻(xiàn)身,直至死而后已?!墩撜Z·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為實(shí)現(xiàn)仁德而終身奮斗不已。
按: 此則議論,出自《大略篇》,《大略篇》系荀子弟子輯錄荀子平時之言。
(8)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笨鬃宇欀^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道也?!保ā跺蹲罚?/p>
注析: 宥坐,即右座,置于座右之器。
處于知、功、勇、富時,持以愚、讓、怯、謙態(tài)度,是“挹(抑)而損之之道”,即退一步謙讓再謙讓意?!墩撜Z·學(xué)而》:“夫子溫、良、恭、儉、讓。”謙讓是孔子主張的美德,但當(dāng)面對于仁時,則“當(dāng)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
(9)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jìn)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dá)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得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以飾邪營眾,強(qiáng)足以反是獨(dú)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有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乙,子產(chǎn)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对姟吩唬骸畱n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保ā跺蹲罚?/p>
注析: 孔子為魯司寇攝相位,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后世對此事多有懷疑。
少正卯,春秋時魯國大夫,事跡無考。東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門人去孔子歸少正卯”。
管叔,名鮮,周文王第三子,封于管(今河南鄭州),因反對周公旦代成王當(dāng)政,起兵暴亂,被周公殺死。
鄧析,鄭國刑名學(xué)家,曾作《竹刑》,善于辯論?!盾髯印し鞘印范嘤兄肛?zé)。
尹諧、潘止、華仕、付里乙、史付,此五人史無記載,不詳其人。
(10)孔子為魯司寇,有父子訟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孔子舍之。季孫聞之,不說,曰:“是老也欺予,語予曰:為國家必以孝。今殺一人以戮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嘆曰:“嗚呼!上失之,下殺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聽其獄,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斬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慢令謹(jǐn)誅,賊也;今生也有時,斂也無時,暴也;不教而責(zé)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稌吩唬骸x刑義殺,勿庸以即,予維曰:未有順事?!韵冉桃??!保ā跺蹲罚?/p>
注析: 此則議論,體現(xiàn)了孔子的刑法思想。
季孫,孔子仕魯時擅魯國政權(quán)的大夫,《論語》中多處提及他,孔子弟子冉求曾為季氏宰。
所引《尚書》中語見于《康誥》,意為即使是應(yīng)該的死刑也不要立即執(zhí)行。孔子反對利用刑法賊害、殘暴、虐待人民。《論語》中有多則孔子關(guān)于刑政言論:“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子路》)以及“寬則得眾”(《陽貨》)、“猛以濟(jì)寬”(《左傳·昭公二十年》)。
(11)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及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順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yīng)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dá),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保ā跺蹲罚?/p>
注析: 此則以道德觀念德、義、道、勇、善、志及公、平、察贊美水,也是頌揚(yáng)儒家倫理學(xué)說?!睹献印潆x下》載,弟子徐辟說:“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問孟子,孔子“何取于水?”孟子回答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薄墩撜Z·雍也》有“知者樂水”,韓嬰《韓詩外傳》解釋說:“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閑,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理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yuǎn),率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水也?!鄙先巫h論一脈相承,似有授受?!俄n詩外傳》還認(rèn)識到,水,更是天地、群物以生之“本”?!洞蟠鞫Y·勸學(xué)》中有一段基本與本則贊水之文字,只個別字有差異。
(12)孔子曰:“吾有恥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強(qiáng)學(xué),老無以教之,吾恥之。去其故鄉(xiāng),事君而達(dá),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與小人處者,吾殆之也?!保ā跺蹲罚?/p>
注析: 強(qiáng)學(xué),勤奮刻苦學(xué)習(xí)。教,知識技藝傳授。
舊言,曾經(jīng)有過的友情語言?!墩撜Z》中表達(dá)這三方面觀點(diǎn)有多處:“行己有恥”(《子路》),“恥惡衣惡食”(《里仁》)?!氨稍眨n硁乎!”“硁硁然小人哉!”(《子路》)
鄙,輕賤不屑意。殆,險惡,“佞人殆”(《衛(wèi)靈公》)。
小人,品質(zhì)惡劣,心地陰險,無恥無德之人,“小人窮則斯濫”(《衛(wèi)靈公》),“喻于利”“懷惠”(《里仁》),“有勇而無義”(《陽貨》),“不知天命”“侮圣人之言”(《季氏》),“比而不周”(《為政》),不仁不義。
(13)孔子曰:“如垤而進(jìn),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宥坐篇》)
注析: 垤,螞蟻?zhàn)龈C時堆在穴口之土堆。丘,高的丘陵。
按: 荀子是在批判一種學(xué)淺而又好為人師者引述孔子此語的??鬃哟苏Z主張學(xué)習(xí)循序漸進(jìn)、持續(xù)積累。
(14)孔子南適楚,戹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羮不糂,弟子皆有饑色。子路進(jìn)問之曰:“由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也?”孔子曰:“由不識,吾語女。女以知者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見剖心乎!女以忠者必用邪?關(guān)龍逢不見刑乎!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夫遇不遇者,時也;為不為者,賢不肖,材也;君子博學(xué)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眾矣!何獨(dú)丘也哉?”……孔子曰:“由!居!吾識女。昔晉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勾踐霸心生于會稽,齊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隱者思不遠(yuǎn),身不佚者志不廣。女庸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宥坐篇》)
注析: 比干,商紂王之叔,官少師,傳屢諫紂王被殺剖心。
關(guān)龍逢,夏朝大臣,夏桀暴虐,他屢直諫被桀囚殺。
子胥,即伍子胥(?~前484),春秋時吳國大夫,名員,子胥其字。助吳王僚奪取王位。攻楚,功封于申,又稱申胥。吳王夫差時,勸王拒越求和及停止伐齊,被疏遠(yuǎn)。后被吳王賜劍自刎。
重耳,即晉文公(前697~前628),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因平周內(nèi)亂,高舉“尊王”旗號,城濮之戰(zhàn),大勝楚軍,在踐土大會諸侯,成為霸主。
勾踐(?~前465),又稱菼執(zhí)。春秋末越國君。公元前497~465年在位。曾被吳大敗求和。后臥薪嘗膽,刻苦圖強(qiáng),任用范蠡等整頓國政,終滅吳,在徐州大會諸侯成霸主。
小白,姜姓。春秋時齊國君,謚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其兄襄公被殺后,從流亡地莒回齊取得政權(quán),任用管仲,以“尊王攘夷”號召,助燕、邢、衛(wèi)抵御戎、狄犯中原,聯(lián)合諸侯攻蔡、楚,多次大會諸候,成為春秋時首位霸主。
桑落,義不詳?;蛐稳莓?dāng)時困厄狀。楊倞注:“桑落,九月時也。夫子當(dāng)時蓋暴露居此樹之下?!?/p>
按: 此則孔子講時、遇,對后世儒士處世出處、去就、隱顯行為有一定影響?!墩撜Z·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p>
(15)子貢觀于魯廟之北堂,出而問于孔子曰:“鄉(xiāng)者,賜觀于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fù)瞻彼九(北)蓋(盍)皆繼,彼有說邪?匠過絕邪?”孔子曰:“太廟之堂亦嘗有說,官致良工,因麗節(jié)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保ā跺蹲罚?/p>
注析: 太廟,國君祭祀先祖之殿宇。因麗節(jié)文,根據(jù)木料質(zhì)材裝飾。貴文,重視文飾。
文與質(zhì),孔子主張二者匹配恰當(dāng),《論語·雍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6)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鬃于叧觯哉Z子貢曰:“鄉(xiāng)者,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保ā蹲拥榔罚?/p>
注析: 魯哀公(?~前468),春秋時魯國君,名將(或作蔣)。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曾率兵隨吳師伐齊敗齊軍,任季孫氏“用田賦”,在國內(nèi)矛盾斗爭中先后出奔越、衛(wèi)、邾,不久迎歸卒?!墩撜Z》載他多次問政于孔子,《禮記》中有專篇《哀公問》,《荀子》中亦有《哀公篇》。
貞,同忠。爭,同諍。
按: 此則言孔子不是講盲目服從君、父,聽從君、父,要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定忠、孝,不為愚忠、愚孝。
(17)子路問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yǎng)其親,然后無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yǎng)其親,無此三者,則何為而無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仁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保ā蹲拥榔罚?/p>
注析: 衣與繆與不女聊,意為雖然衣服等等諸事諸物都準(zhǔn)備好了還是不能依賴你。國士,舉國聞名之士。章,同彰。
按: 此則孔子講孝,強(qiáng)調(diào)不僅要奉養(yǎng),更要尊親,尊親須做到身敬、辭遜、色順?!墩撜Z·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8)子路問于孔子曰:“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弊迂曉唬骸芭螁栐??”子路曰:“由問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貢曰:“吾將為女問之。”子貢問曰:“練而床,禮邪?”孔子曰:“非禮也?!弊迂暢觯^子路曰:“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女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保ā蹲拥榔罚?/p>
注析: 練而床,古喪禮,父、母喪亡,子服二十七個月時間的喪,服喪期,身披一條柔潔白布,不得睡在床上。
子路點(diǎn)出了非禮的練而床是魯大夫,故孔子回答不知道;子貢之問則未點(diǎn)魯大夫,僅問練而床合乎禮否,故孔子答非禮。
(19)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放舟,不避風(fēng),則不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奮(慎)于言者(不)華(嘩),奮(慎)于行者(不)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
夫惡有不足矣哉?”(《子道篇》)
注析: 裾裾,形容服飾華麗。濫觴,水流小,只能浮起小酒杯。放舟,同方舟,二船并。色知而有能者,自滿自足,形于色者。
按: 孔子此則語知行,與《論語·為政》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文句全同;論行,與《論語》中“言之必可行”(《子路》)、“敏于行”(《里仁》)、“行篤敬”(《衛(wèi)靈公》)、“慎行”(《為政》),其義一致。
(20)子路入??鬃釉唬骸坝?,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唬骸翱芍^士矣。”子貢入??鬃釉唬骸百n,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笨鬃釉唬骸翱芍^士君子矣?!鳖仠Y入??鬃釉唬骸盎兀呷艉??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笨鬃釉唬骸翱芍^明君子矣?!保ā蹲拥榔罚?/p>
注析: 《論語·子罕》中孔子論知、仁:“知者不惑,仁者不憂?!?/p>
士,春秋末上層社會知識分子通稱。《論語·子罕》:“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p>
君子,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和精神風(fēng)貌之人?!墩撜Z》中孔子從多方面定格君子:“博學(xué)于文”(《雍也》)、“喻于義”(《里仁》)、“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泰伯》)、“不憂不懼”(《顏淵》)、“坦蕩蕩”(《述而》)、“無終食之間違仁”(《里仁》)等。
按: 孔子以知、仁的理解測試弟子,分士、士君子、明君子三層次,這一分法,在《論語》中并不明確,且無士君子、明君子名詞概念。
(21)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之,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保ā蹲拥榔罚?/p>
注析: 意,意志。得,意為得到官職位置。
按: 此則孔子以君子、小人對比言憂、樂觀之不同,《論語》中講樂,一指與禮并言之音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八佾》),“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子路》)。此則所講之憂、樂,指思想、感情活動,憂道、樂道之精神世界,《論語》中有:“樂而忘憂”(《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述而》),“安貧樂道”(《學(xué)而》),“憂道不憂貧”(《衛(wèi)靈公》)。
(22)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惡!賜!是何言也!夫君子豈多而賤之、少而貴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溫潤而澤,仁也;栗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瑖適并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yáng)而遠(yuǎn)聞,其止掇然,辭也;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对姟吩唬骸阅罹樱瑴仄淙缬??!酥^也?!保ā斗ㄐ衅罚?/p>
注析: 珉,似玉之石。栗而理,堅實(shí)有文理。廉,棱角。劌,刺傷。瑕適,疵瑜。雕雕,刻出花紋。章章,明亮。所引之詩,出于《詩·秦風(fēng)·小戎》。
按: 與前述孔子贊美水一樣,這里贊美玉,也以倫理道德觀念仁、知、義、行、勇以及情、辭等媲美之。《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禮記·聘義》中有一段贊美玉文字,與此則無多大差別。
(23)孔子曰:“君子有三?。河芯荒苁?,有臣不能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法行篇》)
注析: 恕,是孔子倫理道德范疇,意為推己及人,在此則中為原諒之意。孔子認(rèn)為,不能做到事君、使臣,報親、求子孝,敬兄、求弟聽,是三種不可原諒的行為?!墩撜Z》中忠恕并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公冶長》)。
(24)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xué),長而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xué);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法行篇》
注析: 《論語·公冶長》中“三思而…后行”,此三為多意,故孔子說,“再,斯可矣”。此則講“三思”意為處于三種情況下應(yīng)善加思考?!犊鬃蛹艺Z·三恕》中也有此語。
(25)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欲論吾國之士與之治國,敢問如何取之邪?”孔子對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哀公曰:“然則章甫、絇屨、紳帶而搢芴者非賢乎?”孔子對之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食葷;斬衰、菅屨,杖而啜粥者,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雖有,不亦鮮乎!”哀公曰:“善!”(《哀公篇》)
注析: 論吾國之士,考量、選擇吾國有知識才能之人。
章甫,《儀禮·士冠禮》,殷代男子所戴一種帽子。絇屨,草鞋。紳帶,腰帶。搢笏,大夫插在腰帶上的記事手板。端衣、玄裳,古祭時穿的一種禮服。絻,同冕,禮帽。斬衰,古麻布喪服。菅,草鞋。
按: 從孔子答哀公問用何標(biāo)準(zhǔn)選士治國看,孔子主張任用“志古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穿戴古衣冠之人。《論語·八佾》:“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論語·衛(wèi)靈公》:“乘殷之輅。”
(26)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圣。”哀公曰:“敢問何如斯可謂庸人矣?”孔子對曰:“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色不色(邑),不知選賢人善士托其身焉以為己憂,動行不知所務(wù),止立不知所定,日選擇于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正,心從而壞,如此則可謂庸人矣?!?/p>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士矣?”孔子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shù),必有率也;雖不能逼美善,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wù)多,務(wù)審其所知;言不務(wù)多,務(wù)審其所謂;行不務(wù)多,務(wù)審其所由。故知既己知之矣,言既已謂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故富貴不足以益也,卑賤不止以損也,如此則可謂士矣?!?/p>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之君子矣?”孔子對曰:“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爭,故猶然如將可及者,君子也?!?/p>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賢人矣?”孔子對曰:“所謂賢人者,行中規(guī)繩而不傷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傷于身,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如此則可說賢人矣?!?/p>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大圣矣?”孔子對曰“所謂大圣者,知通乎大道,應(yīng)變而不窮,辨乎萬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遂成萬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總要萬物于風(fēng)雨,繆繆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地之嗣,其事不可識,百姓淺然不識其鄰,若此則可謂
大圣矣?!卑Ч唬骸吧?!”(《哀公篇》)
注析: 儀,標(biāo)準(zhǔn)等級。庸人,平常之人,《論語》中未出現(xiàn)過此詞。色色,楊倞注:“色色,謂以己色觀彼色知其好惡也?!墩撜Z》曰‘色斯舉矣’?!薄洞蟠鞫Y記》“色色”作“邑邑”,即悒悒。五鑿,指眼、耳、鼻、舌、身五官。不伐,不夸耀。怨財,私財,楊倞注:“怨,讀為蘊(yùn),言雖富有天下而無蘊(yùn)蓄私財也?!彪齐?,同純純,意為精密。
按: 此則孔子所言五等級之人,均以道德、品行為標(biāo)準(zhǔn)衡量?!墩撜Z》中關(guān)于士、君子、賢人、圣人,均有論述,而庸人、大圣則無。大圣或同圣人。
(27)魯哀公問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對。三問,不對。哀公曰:“寡人問舜冠于孔子,何以不言也?”孔子對曰:“古王者有務(wù)而拘領(lǐng)者矣,其政好生而惡殺焉。是以鳳在列樹,麟在郊野,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也?!保ā栋Ч罚?/p>
注析: 務(wù),同鍪,頭盔。拘領(lǐng),圍頸項(xiàng)之領(lǐng)巾。列樹,樹林。
按: 哀公爵位為公,在此孔子卻對之以王者之政。
(28)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笨鬃釉唬骸熬鶈?,圣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笨鬃釉唬骸熬霃R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yīng),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shù)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焉!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哀公篇》)
注析: 胙階,大堂前東臺階。榱棟,房屋椽樑。昧爽,黎明。末庭,遠(yuǎn)離朝堂處。數(shù)蓋,數(shù)苫,茅草之屋。
按: 從魯哀公自述和提問看,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并思圖治之君主,提出知哀、知憂、知勞、知懼、知危的問題,實(shí)則君主要保持何種精神狀態(tài)治國問題??鬃踊卮饍?nèi)容可看到其政治思想。水載舟覆舟是為政者之箴言。
(29)魯哀公問孔子曰:“紳、委、章甫有益仁乎?”孔子蹴然曰:“君胡然也!資衰、苴杖不聽樂,非耳不能聞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聞之,好肆不守折,長者不為市,察其有益與其無益,君其知之矣?!保ā栋Ч罚?/p>
注析: 紳,長腰帶。委,周代一種禮服。資衰,用熟粗麻做的喪服。苴杖,竹杖。黼黻,祭祀時的禮服。好肆,善于經(jīng)營商業(yè)。長者,受尊敬的有德行之人,一般指年長者。不守折,不虧損。
按: 魯哀公質(zhì)疑孔子倡導(dǎo)仁,又主張保留古代某些服飾,二者是否有直接聯(lián)系??鬃铀莆粗苯踊卮痿敯Ч鶈枴?/p>
(30)魯哀公問于孔子曰:“請問取人?”孔子對曰:“無取健,無取詌,無取口啍。健,貪也;詌,亂也;啍,誕也。故弓調(diào)而后求勁焉,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愨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愨而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尒也。語曰:桓公用其賊,文公用其盜。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計勝怒則強(qiáng),怒勝計則亡?!保ā栋Ч罚?/p>
注析: 詌,當(dāng)為拑,以勢制人。啍,銳。口啍,口銳,口舌如簧,能說會道。信愨,誠實(shí)。尒,同邇。身尒,接近、接觸?;腹闷浔I,有謂指齊桓公任用管仲。文公用其賊,有謂晉文公任用勃鞮(或說里鳬須)。任計,任用計謀策略。信怒,信用感情沖動。
按: 孔子任人標(biāo)準(zhǔn)首要的是品德誠信。
(31)子貢問于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地?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樹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獸育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德。為人下者其猶土也。”(《堯問篇》)
注析: 為人下,對人謙遜。深抇,猶深挖。按: 與前孔子贊美水、玉一樣,這里以土地喻謙遜。謙遜也是孔子道德思想重要之一范疇。
(32)子謂:子家駒續(xù)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產(chǎn);子產(chǎn)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為人,力功不力義,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為天子大夫。(《大略篇》)
注析: 子家駒,春秋時魯國大夫。續(xù)然,剛強(qiáng)不屈。續(xù),通賡。力,致力。野人,粗鄙之人。
(33)《聘禮》志曰:“幣厚傷德,財侈則殄
禮?!倍Y云禮云,玉帛云乎哉?(《大略篇》)
按: 此則未明言孔子曰。與《論語·陽貨》中文字全同。
通過上引注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十三則稱引言論,從所表述內(nèi)容言均屬儒家思想體系;有數(shù)則只個別字句與《論語》同,如“知之為知之”等;有數(shù)則同見于先秦其他典籍,如贊頌水又見于《大戴禮》;這三十三則多是《論語》未載,也不見于《孟子》,大致可以肯定,是孔子之言,在傳世之《論語》還未普遍之前,當(dāng)時或有數(shù)個版本,只是荀子所依據(jù)版本不同。
所謂新概念,是指《論語》中未曾出現(xiàn)過者。
把《荀子》中稱引孔子言論三十三則分類歸納一下,大致可分四類:論進(jìn)學(xué)求知,如說學(xué)如垤而進(jìn),強(qiáng)調(diào)學(xué)習(xí)循序漸進(jìn)工夫和積累;論心身修養(yǎng)和倫理道德意識,如講恭、儉、恥、孝、節(jié)、端身等;論思維方式方法,強(qiáng)調(diào)事物的兩面性,觀察事物要看到它的另一面,如言守少等;論治國、選賢、取士政論。下面淺議幾點(diǎn)具新意而有待探討者。
其一,在論及子貢“倦于學(xué)”時,孔子指出,人終其一生應(yīng)不停止學(xué)習(xí),要不斷學(xué)習(xí),直至死而后已。在《大略篇》 (見本文錄于第二部分第7則)中,引孔子的話說,只有在“望其壙,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則知所以息矣”。這可理解為孔子以其“仁”為核心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強(qiáng)烈的社會責(zé)任感、歷史使命感所逐動。不停止學(xué)習(xí)目的在于服務(wù)國家、社會?!墩撜Z》 中有“好學(xué)”“發(fā)憤忘食”“學(xué)而不厭”“學(xué)而優(yōu)則仕”等。
其二,有一些新概念、新詞匯,是《論語》中之無。在三十三則孔子言論中出現(xiàn)諸如三恕、三思、五儀、篤行、庸人、適人、士君子、明君子等詞匯,均未見于《論語》,特別是其中的因麗節(jié)文、挹損之道、時遇等概念,這幾個蘊(yùn)含著新思想內(nèi)容的概念值得注意和探究。在《宥坐篇》中,孔子觀于魯廟,提出“因麗節(jié)文”(本文第二部分第15則),意為因材裝飾。這與孔子主張文質(zhì)彬彬觀一致,教育學(xué)上與因材施教也有一定聯(lián)系。在《宥坐篇》中,孔子觀于魯桓公廟中之欹器,說它注水后“滿則覆,虛則欹”是挹(抑)損之道(本文第二部分第8則),作為“道”,似未引起后世注意。在《宥坐篇》中提出“時遇”概念(本文第二部分第14則),這個概念涉及偶然性與必然性,后世亦未見研究于孔子。又孔子講了孝,說孝除養(yǎng)外,還須敬,進(jìn)而講了身敬、辭遜、色順;還把子路、子貢、顏回對“仁”的理解分了等級,等等,均是有待進(jìn)而探討的內(nèi)容。
在與魯哀公論及選賢取士以治國時,孔子主張任用“服古之服”“志古之道”的所謂賢士,這在《論語》中說“從周”“復(fù)禮”“好古”“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一致,表現(xiàn)了孔子政治上固陋保守的一面。
總而言之,《荀子》中孔子言論不僅可信,且于全面研究孔子有所補(bǔ)益。
2013年9月初稿
2014年6月修改于北京蕺薑居
[1] 衷爾鉅.《孟子》中孔子言論輯疏[J].東方論壇,2013,(6).
[2] 張岱年.中國哲學(xué)史史料學(xué)[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2.
責(zé)任編輯:潘文竹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fucius' Sayings in Xun Zi
ZHONG Er-ju
(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
Xun Zi was a leading academic authority in the late pre-Qin days. It is said with great credibility in the book Xun Zi that altogether thirty-three quotations were from Confuciu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se remarks of Confucius, some new concepts and ideas a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Xun Zi; Confucius' sayings; credibility; new concept
B222
A
1005-7110(2014)04-0001-09
2014-07-06
衷爾鉅(1928-),男,江西南昌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離休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yàn)橹袊軐W(xu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