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徵,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碩士生
廢名詩歌《雪的原野》詩稿
在廢名的詩學觀中,“散文的內容”與“詩的文字”主要是針對舊詩而言的。他認為,“舊詩的內容是散文的,而其文字則是詩的文字?!保?]那么什么是“散文的內容”?他認為舊詩是情生文文生情的。也即是說,舊詩的內容駁雜、不系統(tǒng),常常塞進一些與表現主題無太大關系的事情來湊字數或者協(xié)調韻律。針對這一點,廢名先生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這未必是作詩人當下的感興,或者是前幾天的事情今夜醞釀起來了,最重要的是它還有上文,還要有下文?!旅餍窍?,烏鵲南飛’也是如此?!谴蛊揭伴?,月涌大江流’,‘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都是如此?!保?]
廢名在《已往的詩文學與新詩》這篇文章中,批判了胡適的新詩觀,認為“他所舉的例子之中,有‘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芹泥垂燕嘴,蕊粉上蜂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這些都是我上回所說的舊詩在詩的文字之下變戲法?!保?]又說“據我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或者倒是詩玩意兒,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樣是舊詩耍慣的把戲。”[4]根據上述觀點,我們可以推斷在他眼中“詩的文字”的具體內涵為:一、舊詩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因而為了合符平仄、對偶、押韻,不可避免地出現詞序變換、拋棄更能表現意味卻不符合韻律的文字而選取雖表現力不強卻符合韻律的文字、為了對偶而附加與主題無關的文字等情況;二、舊詩的文法邏輯性不強,沒有嚴格的語法,因此可以沒有主語,可以詞序顛倒,可以多個名詞疊加,可以詞性任意變換等等。三、漢語本身是一種詩的文字,即是說,漢語形象性強、隱喻性強、象征性強、語法不嚴格。
“詩的內容”和“散文的文字”主要是針對新詩而言的。在《已往的詩文學與新詩》這篇文章中,廢名說:“溫庭筠的詞不能說是情生文文生情的,他是整個的想象,大凡自由的表現,正是表現著一個完全的東西”;又說“不過在談溫詞的時候,這一點總要請大家注意,即是作者是幻想,他是畫他的幻想,并不是抒情”;又說“李商隱的詩,都是借典故馳騁他的幻想”。在評論胡適的《嘗試集》那篇文章中,他列舉了其詩作《一顆星兒》,認為“這樣的詩,都是作詩人一時忽然而來的詩的情緒,因而把它寫下來。這個詩的情緒非常之有憑據,作者自己拿得穩(wěn)穩(wěn)的,讀者在紙上也感得切切實實的?!痹谠u論劉半農的《揚鞭集》時,廢名說“作者的性情好,故能將一個難得表現合式的感情很樸質的表現著了。”在評論周作人的詩歌時則說“周先生的和平與文明的德行,平平實實,疏疏朗朗的寫在這些詩行里了?!保?]在評論《冰心詩集》時,認為冰心的詩《安慰其二》“乃是純粹的詩,是詩的寫法而不是散文的寫法,表現著作者的個性,而又有詩的普遍性了?!保?]通過分析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大概認為,廢名所認為的“詩的內容”有以下四個涵義:一、指人的內心的真誠、細膩的情感,深刻、沉潛的思想。根據這點對詩的內容的看法,廢名特別贊賞那些真誠地表現出了自己的性格、情感、思想的詩人。二、指詩的寫作對象應當是當下的,因這個當下的寫作對象而產生的情感是完全的,即新詩的內容應當具有當下性和完全性。這一點看法,可能是受西方詩歌的影響,提倡表現緊密聯(lián)系的、當下的事情與物,而不是表現駁雜的、沒有聯(lián)系或聯(lián)系不大的事情與物。三、指詩歌應當具有想象性、象征性,能通過物象、意象來隱喻、象征主體內心的思想與情感,而不是平鋪直敘對象,導致詩歌淡然無味,沒有任何想象的空間。四是指詩應當表現出人的個性,詩人應當將自己作為標本,真誠深入地表現內心世界。人性本身具有普遍性,因此,如果詩人能真正透徹深入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自然而然,人性的普遍性也會被表現出來。
關于什么是“散文的文字”,廢名并沒有專門的說明,也沒有舉相關的例子。他只是在《已往的詩文學與新詩》這一篇文章中提到“所謂散文的文字,便是說新詩里要是散文的句子。”那么什么又是“散文的句子”呢?在《新詩問答》這一篇文章中,廢名說“西洋詩的文字同散文的文字文法上的區(qū)別是很少的。”通過分析這一句話并結合廢名所接受的西方文學、文法的影響,我們大致可以推測他所說的“散文的句子”,大概指應用邏輯性強的、有完整的句子結構的西方文法語法寫成的句子。
廢名在《新詩應是自由詩》這一篇文章中說“這個詩是詩的內容,而寫這個詩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庇终f“我們寫的是詩,我們用的文字是散文的文字,就是所謂自由詩?!币布词钦f,在他心目中,新詩是“詩的內容”和“散文的文字”的結合體?!霸姷膬热荨迸c“散文的文字”這兩個概念的涵義在前面已有論述。根據這些涵義,論者認為廢名先生重視詩歌中表現的人的深沉的思想與情感、詩歌表現對象的當下性與完全性、詩歌的想象性與象征性、詩歌中詩人的個性及這種個性上升到的人性的普遍性的程度,提升了新詩的詩質,無疑是對初期白話新詩的一種矯正與超越?!霸趶U名的詩論中,含蓄,這一晚唐詩人擁有的傳統(tǒng)的美學特質與西方現代象征主義詩崇尚的暗示觀念融而為一,產生了它自身全新的意蘊。這已經是比胡適的第一個原生層面的含蓄邁向了更高層面上的具有現代性的詩的美學范疇”[7],這無疑是廢名對早期新詩做出的最大貢獻。
與此同時,廢名卻又對以聞一多、徐志摩為首的新月派詩人對詩歌的形式方面的探索與追求采取嘲笑、輕視、批評的態(tài)度,認為“徐志摩那一派人是虛張聲勢,在白話新詩發(fā)展的路上,他們走的是一條岔路?!钡麉s沒有看到新月派“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抒胸臆、極端感傷主義,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含蓄、多元化的唯美主義特色”[8],使新詩走向了形式更為規(guī)范、音樂性濃重、形象性更強的格律化道路,這無疑是新月派的重大貢獻。雖然新月派的創(chuàng)作也存在“嚴密而呆板的格律,免不了要束縛詩人澎湃的激情。當時新月派詩人用規(guī)范抵制混亂,用理性控制情感也不能完全如愿,相反自身也陷入困惑之中?!保?]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新月派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因而,廢名全盤否定新月派對新詩的格律化追求無疑不夠客觀公正。他對新詩形式的探索采取的漠視態(tài)度無疑也會影響到新詩形式的拓展與豐富。
[1][2][3][4][5][6]廢名,朱英誕.新詩講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4,29,15,15,75,121.
[7]孫玉石.對中國傳統(tǒng)詩現代性的呼喚—廢名關于新詩本質及其與傳統(tǒng)關系的思考[J].煙臺大學學報,1997(2):3-12.
[8]蔣登科.中國新詩的精神歷程[C].四川: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
[9]龍泉明.中國新詩流變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