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忠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勢與政策》課的目標也在于實現(xiàn)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只是它更側(cè)重于通過對熱點問題和國內(nèi)外形勢的把握,認同黨和政府在處理國內(nèi)外事務中的理念和舉措。雖然《形勢與政策》課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大有裨益,然而囿于主客觀條件的約束,大學生對它的重視度有待提高,這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引導大學生科學看待和正確對待《形勢與政策》課,以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吸引力。
考核是教育過程中檢驗學生習得情況的主要方式。只是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如何能更加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狀況顯得難度極大。但是沒有科學考核方法的引導,《形勢與政策》課容易被學生視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副科”,從而使其作為形勢與政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得不到體現(xiàn)。
《形勢與政策》課旨在“幫助學生認清國內(nèi)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事業(yè)”[1]。這一教學目標是在準確評估大學生和社會發(fā)展實際的基礎上確立的。它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為出發(fā)點,力求推動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為大學生更全面地掌握主流意識形態(tài),更好地融入現(xiàn)代社會奠定基礎。對社會而言,經(jīng)過良好政治社會化、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較高的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是鞏固政權堅實的階級基礎。然而,《形勢與政策》課這些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非自然而然的,亦非所有接受《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學生都能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育者合作,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雖然《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目標的描述看似抽象、難以操作,但是它并非是寬泛、模糊不清的,而是可以細化為眾多的知識點、情感傾向和行為選擇的。例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就可以通過“你是如何看待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貧富差距有所拉大”之類的問題加以考察,從而推動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理論的掌握。
《形勢與政策》課要實現(xiàn)大學生對黨和政府關于國內(nèi)外形勢的大政方針政策的認同,而是否實現(xiàn)了認同就需要通過一定途徑加以檢驗。認同按層次高低可以分為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和行動認同三個層次,其中認知認同是基礎,情感認同是中介,行動認同是最終的檢驗標準。科學的考核方法通過合理搭配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地反映大學生對黨和政府大政方針政策的認同狀況。對這些內(nèi)容的認同狀況事實上也就反映了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因此,科學的考核方法將能準確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便于教育者有針對性地根據(jù)不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引導,避免過去以一套內(nèi)容教育全體學生的弊端。教育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時刻考慮學生的需要,教育者才有提升自己素質(zhì)的壓力。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而言,學生對內(nèi)容的認同狀況是檢驗自己教學效果的首要標準。通過科學的考核,準確獲知大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也有助于教育者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完善內(nèi)容編排、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渠道。
以考試為導向是當前不少大學生學習的推動力。不容質(zhì)疑,為考試而學習的動機是錯誤的,但是要在短期內(nèi)改變這種錯誤的導向也是脫離實際的。對教育者而言,一方面必須端正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必須改革考試方式,使其朝著推動大學生素質(zhì)全面提升的方向發(fā)展?!缎蝿菖c政策》課在表現(xiàn)形式上是一門理論課,而不少大學生對政治理論有著強烈的排斥感,如果考核方式過于機械,則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興趣必定十分有限。在尚無法根本改變大學生學習動機的背景下,如果能推動考核方法科學化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大學生的學習?!缎蝿菖c政策》課內(nèi)容極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過于簡單地處理課程,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教授,在考核中單純強調(diào)理論和知識點,必然引發(fā)大學生的反感。機械化的考核必然使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缺乏興趣,教學難度提高,從而形成了學生反感與教學舉步維艱的惡性循環(huán)。若能有針對性地根據(jù)課程的不同內(nèi)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考核,將能改變大學生將《形勢與政策》課等同于說教的錯覺,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熱情。
從目前各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來看,考核的方式主要有閉卷多題型綜合式、開卷多題型綜合式、論文式等幾種。雖然形式多樣,不同的考核形式也各有其長處,但是在實踐中,這些考核方式的弊端也同樣不容忽視。
閉卷式考核是考察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在沒有材料參考和借鑒的背景下,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知識儲備的多寡、對國內(nèi)外形勢的理解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以檢驗。而且較其他的考核方式而言,閉卷考核通過采用同一份卷子考察全體學生保證了對學生的“一視同仁”,保證了形式上的公平。《形勢與政策》課閉卷多題型綜合考核與其他課程無明顯的差異,在題型設計上一般也分為選擇、填空、簡答、論述等,題型較為豐富,但是這種考察方式至多只能考察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而對行動上的考察則明顯無法體現(xiàn)。對學生而言,考前突擊一般也能較為輕松地通過考試。但是這種以考察知識點為主的考試只能考核學生對某些特定知識點的掌握狀況,而對于超出這些范圍之外的知識點,學生則沒有記憶的動機。然而,國內(nèi)外形勢與政策是瞬息萬變的,如果只是記憶了一些知識點而沒能熟練地應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視角,在遇到新的形勢時學生就難以科學分析。而且在大學專業(yè)課大多數(shù)以閉卷考核的背景下,學生對閉卷考試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排斥情緒,盲目地以閉卷考試往往只會徒增學生的負擔。
與閉卷式相比,開卷多題型綜合式考核在題型設計上一般不對客觀知識點進行考核,而更多地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在題型設計上一般以簡答和論述為主。一些人擔心以開卷的方式考核,學生沒有了記憶的壓力,知識點的儲備將減少。事實上,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記憶的目的并不在于記憶那些知識點,而是要通過記憶增加知識儲備,從而在分析問題時更加全面。而開卷的方式雖然不需要學生記憶某些特定的知識點,但是學生在作答時依然必須調(diào)動他們的知識儲備,根據(jù)既有的記憶組合答案,而在這過程中,學生雖然不需要死記硬背那些知識點,但依然對知識應用能力有較高要求。開卷考核一般分課內(nèi)和課外兩種場合,在課內(nèi)考核中,有可能出現(xiàn)學生材料準備不充分的問題,使得他們在回答時難以下筆;在課外考核中,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要避免學生拷貝網(wǎng)上既有的答案難度極大。因此,開卷考核如果既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料,又能避免他們抄襲既有的答案,效果會更加顯著,而這在目前還難以做到。作為一種理論考試,開卷考試也只能測試學生的認知認同,甚至在測試情感時也難以客觀全面地獲知學生對國內(nèi)外形勢的真實看法,他們有可能為了獲得高分數(shù)而陽奉陰違,紙上所寫的與自己的內(nèi)心相距甚遠。
論文式考核是教育者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安排設定一定的主題,學生在其中擇一撰寫一篇小論文。與前述的考核方式相比,論文考核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它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能夠駕馭的主題,而且必須圍繞著這一主題開展較為深入的論述。理論上,學生撰寫論文的過程要求他們必須調(diào)動編排既有的知識儲備,還必須借助各種途徑尋找參考資料,而這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梢?,如果安排得當,撰寫論文是一種能較為全面地考察學生對形勢與政策把握的考核方法。然而在網(wǎng)絡發(fā)展迅猛的當下,撰寫論文似乎變得十分“便捷”。網(wǎng)絡資源儲備又特別豐富,大學生通過簡單的復制粘貼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一篇論文的“寫作”,而教師難以對每篇論文進行原創(chuàng)性審查。一些平時出勤少但信息收集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復制粘貼之后便可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論文,而對于那些出勤率高、踴躍參與課程的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假如無法杜絕學生抄襲,通過論文考核的方式非但無助于考察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把握,甚至在教師無力辨明學生是否涉嫌抄襲的背景下還助長了學術不正之風。
一種考核方式是否科學有效,考察的不是其形式,而是這種考核方式是否能夠全面、客觀、科學地考察學生對該課程內(nèi)容和傳播理念的認同程度。就當前高校普遍使用的考核方式看,各種考核方式雖都有其長處,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實效性,并不意味著要拋棄這些既有的考核方式,而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整合利用這些既有的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設計那些既能有開展科學考核,又受學生歡迎的考核方式。
筆試在當前依然是考察學生的主流形式。之所以有時候卷面考核的方式飽受詬病,并非在于考試方式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師過于機械地應用卷面考核方式,使得考核成為了一種單純檢驗記憶力的方式。事實上,如果卷子設計合理,卷面考核依然能夠較好地反應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掌握情況。為此,教師在設計題目時要考慮題型的多樣性,通過客觀題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通過主觀題考察對內(nèi)容的綜合應用和對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而后者正是難點所在。在設計主觀題時,教師必須突出每個學期形勢與政策的重點,而且題目必須具體,直接體現(xiàn)考察目的。如對中國夢的考察,在題目設計時“你如何理解中國夢”就不如“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的統(tǒng)一”來得科學,因為后者不僅考察了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還必須就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開展更深入的思考,從而深化對中國夢的理解。在回答后者時不僅考察了學生的認知狀況,而且還考察了學生的情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預知學生的行為取向。
《形勢與政策》課關于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普及,重心是要提升大學生對黨和政府的認同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課堂上對理論宣傳的效果遠不如大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所感受到的來得真切。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是要落實于實踐的,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驗證大政方針政策的科學性。對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考核有一定挑戰(zhàn)性,富有樂趣,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對教師而言,實踐考核有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動學生對國家形勢與政策的深度思考和體驗。實踐考核不僅能考核學生的理論掌握程度,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組織安排、溝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從而加深他們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認同度。當然,通過調(diào)查的形勢考核,需要有充分的經(jīng)費和時間保障,社會各界也要給予充分的支持,這就要求教師乃至高校必須對學生的社會調(diào)查提供支持和幫助。社會調(diào)查往往只能就一個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而要避免因考核面過窄而造成學生知識面局限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增設調(diào)查匯報環(huán)節(jié),讓不同調(diào)查方向的學生共同分享調(diào)查心得,互通有無,達到擴大知識面的目的。
過去的考核以結(jié)果考核居多,造成了一些缺勤率高的學生通過期末突擊也拿到了高分,這就強化了學生的逃課動機。結(jié)果考核能極為集中、快速地反映大學生對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絲毫不比結(jié)果差。過程考察不僅要考察學生的出勤情況,更要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踴躍性,同時將這些量化到期末成績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常用的過程考核方法除了考察出勤外,還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如回答問題的頻次、回答的質(zhì)量等,教師登記在冊。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課堂匯報、課堂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就特定問題展開研究與匯報,及時獲知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雖然撰寫論文也是專題性考核,但是在課堂公開匯報研究成果,通過同學的互相監(jiān)督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抄襲情況發(fā)生。教師在場但又外在于學生的匯報與討論可以有效引導他們思想問題的方向,及時糾正他們的思想偏差,端正他們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認識和態(tài)度。將教師主講向?qū)W生表達、教師引導的轉(zhuǎn)變,避免了教師一言堂,提高了課堂吸引力。
[1]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