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昌
有人這樣形容當前的新課程教學改革:表面上是素質教育虛張聲勢,有名無實;實質上是應試教育按部就班,雷打不動。既然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尖銳對立,那么,先進的素質教育為什么就不能取代落后的應試教育而大行其道呢?究其原因,據筆者分析,在當前教改進入攻堅階段的時候,應試教育之所以格外吃香,是因為其單一固定的評價機制與辦法歷經千百年而屢試不爽:以唯一的分數衡量一切,以敲門磚式的應試體制“一考定終身”,如此簡單易行的“監(jiān)考”、“閱卷”、“考評”和“錄取”工作,不要說今天的教書匠可以勝任,往后機器人也都可以勝任;相反,素質教育之所以暫時不大受歡迎,就是因為缺少一套與之相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評價機制和評價辦法。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必須堅持全面發(fā)展、全體提高的原則,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我們目前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制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評價機制和評價辦法。
就語文學科而言,由于受其自身特殊性質所限制,關于語文素質教育的評價機制和辦法,一出臺就顯得更加困難重重。而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當中,似乎又以閱讀教學尤顯難上加難。面對閱讀教學的難關,大多學生和教師都顯得力不從心。即使在應試教育中,閱讀教學的無章可尋,以及閱讀考試題的難度之大,同樣讓教師和學生深感無所適從。無論中、高考的語文考試,還是平時考試,考生的閱讀題失分量在所有試題中所占的比重特別大,這也是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種極其普遍的現象。自恢復高考以來,語文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語文閱讀教學徘徊不前的情形卻一直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足以說明中小學閱讀教學改革的難度之大和進展之慢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我們至今還沒有探索出一條比較理想的行之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辦法。
廣義上講,所有的讀書看報等閱覽文章的活動都叫閱讀。狹義上講,閱讀是指具有語文性質的閱讀,即以學生的眼光和能力閱讀欣賞一篇短文或者文章的一個段落。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語文知識和其它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是作為讀者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最接近作者感受與體驗的情感交流過程。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閱讀一般有瀏覽、通讀、選讀、精讀、默讀、朗讀等,而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應以精讀為主。精讀要做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訓學齋規(guī)》)。閱讀時的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思維敏銳,見解深刻等,都是達到理想閱讀的必備條件。閱讀既講究數量,也講究質量,在感受、理解、領悟的基礎上進行欣賞和鑒賞是對閱讀教學的最高要求。
閱讀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開卷有益的閱讀習慣,不管是哪一類的文章,學生都有著樂在其中地善始善終地完成不同閱讀要求的良好習慣。如果學生在閱讀上有畏難情緒或者因為枯燥乏味的緣故而讀不下去,那么,即使教師有著再高明的教學方法也是無濟于事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最為關鍵的一步,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從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譬如整體感知文章之美,譬如局部搜尋重點語句之美,譬如從瀏覽或者誦讀中捕捉語感、情境之美,譬如從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局部整體的反復循環(huán)中感知語言及其所反映生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次,要有多多益善、孜孜不倦地讀遍天下所有的與個人興趣和專業(yè)有關的“好文章”的毅力。最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無疑是開卷有益,博覽群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者是也。至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經驗之談,也是很有道理的。面對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不妨多讀幾遍。學生即使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也不妨千方百計地多讀幾本書或者多讀幾篇文章,長此以往,就會在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第三,在具體教學中,光有興趣、習慣還不行,還要有正確的邏輯思維訓練,會推理,會分析,會歸納,會比較,會鑒別,方才能夠獲得理想的閱讀效果。
至于閱讀教學中理解能力的評價,根據國家頒布的最新課程標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七—九年級主要考查學生以下幾項內容:能否擁有相應年級段的詞匯量;能否領會逐步擴大的語言意義單位;能否尋求特定問題的答案;能否篩選關鍵詞句和理解主要意思;能否理清事件的發(fā)展順序;能否回憶重要細節(jié);能否把握文章結構;能否用自己的話對閱讀內容進行完整準確的概括;能否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價;能否記住已讀的主要文字材料。在高中階段,閱讀與鑒賞的課程目標要點主要有: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閱讀淺易文言文;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的基本特征及表現手法;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互相切磋的習慣;在閱讀與鑒賞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在文學鑒賞中,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經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能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處理信息;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視野,學會選好書,讀好書,提高文化品位。
我們究竟如何以素質教育的科學辦法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閱讀教學水平呢?而可操作性極強的準確簡便的評價手段和辦法又是什么呢?經過大量的探索、考查、論證、試驗和實踐,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
復述環(huán)節(jié)不可少 復述包括兩種,一種是口頭復述,一種是心理復述。“他評”采用口頭復述,“自評”采用心理復述。復述的評價辦法以抽查為主,每個學生每個學年至少要有一次抽查成績記錄在成長檔案袋中。
朗讀環(huán)節(jié)很重要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既可以是“自評”的根據,也可以是“他評”的根據。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學生可評為“優(yōu)良”;朗讀雖有讀錯之處卻比較流利、比較有感情的學生可評為“合格”;朗讀錯誤百出、結結巴巴、生硬、毫無感情的學生可評為“不合格”。朗讀的評價辦法同樣以抽查為主。教師評價辦法同上。
關于閱讀質量上的評價,應從理解、記憶、判斷、速度四個方面把握 理解深刻、記憶清楚、判斷正確、閱讀速度快的學生可評為“優(yōu)良”;理解比較深刻、記憶比較清楚、判斷基本正確、速度比較快的學生可評為“合格”;理解淺薄、記憶混亂、判斷錯誤、速度慢的學生可評為“不合格”。評價辦法以考試為主。教師評價辦法同上。
閱讀欣賞水平主要從感受形象、情境、語言、思想、形式的效果與作者共鳴的程度上多加把握 理解形象豐富內含、感受情境獨到意蘊、體驗語言無限魅力、體會結構獨出心裁、領會作者思想價值的學生可評為“優(yōu)良”;理解形象之某一點、感受情境之某一點、體驗語言之某一點、體會結構之某一點、領會思想之某一點的學生可評為“合格”;幾乎什么都不知道、離題萬里、不知所云或者一知半解的學生可評為“不合格”。評價辦法以考試、考查為主。教師評價辦法同上。
應重視讀后感的寫作 讀后感寫作可以說是培養(yǎng)和檢驗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最好手段和辦法。檢驗閱讀教學最為一針見血的辦法便是寫讀后感。其實,所有的閱讀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感情和感受”,“讀后感”是一切所見、所聞、所讀、所感、所思的語文活動的本質表達和表現。讀出新意、寫出深意的學生可評為“優(yōu)良”;讀不出新意卻也寫得不失大譜的學生可評為“合格”;東拼西湊、七拉八扯、毫無關聯的學生可評為“不合格”。讀后感評價辦法以抽查為主。每學期開學前都可以舉辦一次“假期讀名著、開學比賽讀后感”的讀寫活動。
這些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顯然不適用于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上具體的閱讀教學,但它必須是在初中三年或者高中三年的基礎上進行的具有綜合考核意義的畢業(yè)性質的評價,主要由考查和考試兩部分構成??傊谡Z文學科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訓練中,一定要配套起來綜合訓練,決不能孤立地訓練。瓦爾德說:“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好的老師講解,優(yōu)秀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發(fā)?!彼刭|教育的關鍵在教師。語文教師的聽、說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語文教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值得懷疑的。正因為這樣,才導致了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令人堪憂的狀態(tài)。一直以來,我們都只顧著不遺余力地“唯成績論”地考查和評價學生,卻沒有相應的考查和評價教師的制度和辦法。不解決評價制度和評價辦法等根本性的癥結問題,素質教育就不能大行其道的。為了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能力,照本宣科的教師一定要有所改變,一定要做會講解、會示范、會啟發(fā)、會實踐、會閱讀、會寫作的高素質語文教師,惟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擔當起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任。